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民国之钢铁狂潮 >

第995节

民国之钢铁狂潮-第995节

小说: 民国之钢铁狂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照朱斌最初的设计,他是不大算用这玩意的,没别的,危险且技术落户。他是把光明之城外围的百米巨墙直接单向延伸出去,形成一道长达二十公里的向上升起磁悬浮轨道,然后只拖着两根固体助推器的航天飞机,全功率开动反重力引擎,电磁加速到超过五百公里时速升空,然后在固体助推器辅助下,全力加速到第一宇宙速度,冲出大气层。

    这样的好处是,直接在光明之城就能使用,且耗费低、速度快。麻烦是危险性太大!这玩意一旦出问题,近在咫尺的光明之城和整个基地都得跟着倒霉,那损失,谁也扛不住啊!

    朱斌只好作罢,不过他已经打算在海南建造一条磁悬浮跑道来投入使用了。

    偌大一个家伙顶天立地的姿态太雄伟壮观了,看到的人,无不为其感到心折,一贯喜欢自夸的朱斌当然不会放过臭美的机会,啧啧半晌,才进了控制中心。

    一看他来了,爱因斯坦和特斯拉齐齐围上来,老脸笑的跟菊花一样,放低了姿态无比期待的问:“怎么样,是不是可以让我们跟着一起升空?”

    真是直接啊!

    朱斌烦恼的抓头皮,试图劝阻他们:“太危险了!再说你们也没有受过航天员的训练,单纯观光的话,乘坐我的飞行器也可以到达5万米高空,足以俯瞰地球了!”

    俩老头都六七十岁了,都是人类至宝的级别,不敢有半点儿闪失啊!

    爱因斯坦俏皮的眨眨眼:“我现在感觉好像三十岁那么强壮!再说你的飞船一直都舒服的很,保护措施又完全,不会有任何问题!”

    特斯拉则强调:“我们都经过医疗舱修复,之前反复做过体检,你也不比担心我们的心理素质。”

    这倒是真的。朱斌那宝贵的医疗舱,活性物质,都优先给他们这些人提供,六七十岁的老头,壮的能打死一头牛。真要是配上成熟的单兵战甲,再加上必须跟随的救生船,安全还是有保障的。

    朱斌看两个小老头可怜巴巴的样儿,心里也是不忍。再者,他其实也想验证一下,特斯拉在宇宙环境下是否有特别的电磁感应和发现,而一系列的天空实验,也只有他们这些大宗师亲手来做,往往更有效果。

    咬咬牙,他果断答应:“好吧!这次就由我来陪你们一起做一次太空旅行!”

    既然要冒险,那就索性把一切的危机都控制在自己眼前,要说最合格的太空人,全世界只有他一个啊!只要别出现飞船爆炸这种操蛋事儿,他有把握来去安全,并做到最好!

    随后,就定下朱斌和瑟琳娜为飞行员,搭载两个科技大神,准备升空!(未完待续。。)

第1072章 飞入太空2

    “希望号”航天飞机的初始设计,是能够容纳8名上下宇航员乘坐升空和返回的,安全系数自不必说,那是经过了无数次的模拟测试确定没有任何问题,才真正投入使用。

    毕竟是来自于资料库中非常成熟的载体样本,不需要反复摸索吹风测试,只要外贮箱不会发生爆炸,升空后的轨道飞行器照样可以在最危险的情况下短暂飞行着陆,可说是万无一失。

    就这,朱斌原来都不大算第一次就让人上去的。这年头合格的航天员还是太少,反不如他直接用智能系统操控来的合适………无论是他还是瑟琳娜,完全可以通过智能终端和机器人完成全部的工作。不过这样做的话,未免就失去了培养其他本土技术人员的初衷。

    另外一个,就是朱斌的想法大胆,目标狂野,第一次的发射测试,都不是空载,而是在设备舱中,运载了慢慢的一个用来建造空间站的庞大组件!

    没错!朱斌根本就没想过真正和平利用空间技术,骨子里他还是遵循自己的战争计划在有条不紊的推进,地面上已经被他折腾的差不多了,那么太空之中呢?能够俯瞰并打击全球的高精尖力量,才是他作为一名星际时代人的本来手段啊!

    庞大而笨重的飞船什么时候造好还难说,升空也有大量的技术问题需要解决,他却不能干等,发射并建造一座庞大的轨道空间站就势在必行,而这次的发射,无疑既是一次实验,也是一次发端。

    完全用太空合金一次成型的空间站直径足有五米多,根据功能不同分成几个舱段,有硕大的太阳能电池板折叠收缩在外侧。并有一座微型核反应堆,大量核电池,驱动小型等离子引擎保证姿态矫正,并有能力短时间内激发自卫武器系统和定向防护盾,防止被无处不在的太空垃圾之类给击毁。

    而这一次发射的部分只不过是核心模组之一,未来要进行的多次发射。将陆续把其余的模块陆续的送上去,最终,将组成一个庞大的家伙,总面积不会小于一座足球场!

    这么大玩意能够干多少事情,那就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了。

    说起来,也只有朱斌这种生活在宇宙时代的人,才可能一上来就搞那么大的构想而不觉得突兀,换做本土地球人,五十年都不见得能折腾出来那么大规模………那都不是钱能解决的问题了!

    等等各种内容纷繁复杂。那都是数以万计的顶尖科学家多年辛苦研究最终得出的成果,这一次,到了见真章的时刻。

    1941年的8月11日,海南岛和南海水域迎来了难得的连续几天清朗天气,按照气象和空间监测部门的报告显示,一切条件都没问题,“希望号”航天飞机,便选定这一天的下午四点钟。准时发射升空!

    朱斌和瑟琳娜坐在正副驾驶坐席上,充当飞行员。特斯拉和爱因斯坦俩老头则穿着最顶级的单兵战甲改良太空服,兴致勃勃的呆在后面。

    身体经过多次强化后的他们不但显得年轻,体质也的确没有什么问题,经过最后的测试完全通过后,今天终于正式投入史无前例的伟大旅程!

    堪称当今世界最豪华的阵容,对于整个中国最重要的人物来担当此重任。全国的各方面大佬巨头纷纷道场观摩,因为要保密的缘故,并不打算对外界做宣传,他们只能带着密级够高的亲随来到指挥中心。

    年轻的火箭专家冯。布劳恩担任首席指挥员,操着一口谁也听不出瑕疵的中国话。认真的询问四个人的状况,作为他副手的一堆顶尖儿科学家则在忙碌之余,给诸位老头子大佬们非常困难的解释相关的问题。

    没办法,航天飞机的科技含量之高,远不是这年头军阀起家的头头们所能理解的,光是喷气式飞机都够他们头疼,导弹卫星之类的玩意就已经够惊叹,现在竟然还要整个人飞入太空,即便他们都看过朱斌放出来的纪录片,已经初步了解过宇宙空间的宏伟震撼,此时也都感到十分的不可思议。

    不为别的,你朱斌大老板,几乎是中国第一人,世界首屈一指的大佬,安生在家享福不行么?冒这种大风险出去折腾,有没有那个必要啊!

    当然也不排除有人默默地祈祷:“丫最好永远都回不来,那天底下就彻底清净了。”

    现如今,世界列强都打成了一锅粥,中国周围没有一个可以威胁到自己的强国,工业、经济、军事各方面的长足发展,也有了自保甚至扩张的能力,只要不是傻瓜,不乱折腾,接过来怎么搞都不会出大问题。

    只不过,这种念头也就是想想而已,谁也不敢表露出来成为被砍的靶子。

    整个国家的核心力量,都掌握在朱斌的亲信手中,谁也不知道他暗地里到底有多么庞大的力量潜伏着。就说今天这航天飞机,之前那么多大佬,竟没有一个人是知情的,整个的项目,也都在保密状态下,由朱斌的嫡系力量主持,从光明之城过海到海南岛,全都是他的地盘,能够通知诸位来观礼,已经是很给面子的了。

    生气?李宗仁阎锡山冯玉祥他们压根就没那想法!到了现场,听着科学家们报告出来的一组组数字,以他们完全不理解的技术,将数百吨重的东西直接送到几千公里外的太空,这种事儿听上去跟神话一样,除了一脑袋的星星,他们真说不出别的来。

    基本无欲无求的冯玉祥很是放得开,哈哈大笑着说:“汉臣这家伙就是能折腾啊!几年不见都要把自己弄宇宙中去了,不知道能不能直接跑月亮上去,看看嫦娥吴刚的到底藏在什么地方!”

    这算是开玩笑,不过喜欢较真的科学家们却并不那么想。叶企孙就接着话头给他解释:“其实我们的技术能力,有一定把握直接登月的。不过朱总长认为路要一步一步走,先把空间站建设好了。得到更多的资料之后,再更进一步。倒是月球上的确渺无人迹,嫦娥吴刚什么的,是不存在的。”

    冯玉祥没好气的拧着鼻子道:“你们这些学究真个没趣,老子就是那么一说!”

    叶企孙笑笑没说别的,回头继续忙活自己的事情。他并不是具体负责某一个研究项目的。而是在中国科学家之中,担当物理学方面的体系建立和总体管理掌控的角色,并要对一大堆天才的青年骨干做培养引导,地位之高,在整个光明之城几十万科学家里能派前十名。

    这一次,也算是整个科学界空前的盛事,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做科研的他们,根本管不得外面打得天翻地覆。集中精神鼓捣这世界首屈一指的大项目。以至于,能够排的上号的科学大家,全部到了这里。

    一艘航天飞机,可说是集中了人类科技最尖端的技术成果,无数人为此忙碌,投入无数的时间和心血,最终弄出这么一个庞大的家伙,涉及到的细分门类成千上万。关系到的工业人群更是以十万计。

    时间一分一秒的倒数到最后,远在太平洋、印度洋各处。最远甚至还有阿拉斯加的监测船与站点都报告正常,5、4、3、2、1;0!冯。布劳恩果断的按下点火的按钮。

    寂静的发射塔架下方,一股浓烈白烟沸腾喷涌,紧接着咆哮的火流好似火山喷发一般冲出喷口,沉重的航天飞机,数百吨重的庞大总体。在蔓延数十公里的惊天动地隆隆巨响之中冉冉升起,速度越来越快,拖着一道龙卷风暴也似的长龙直飞高空!

    指挥中心离着前方足有几公里远,都被震撼的墙皮抖动,近距离的摄像头更是给呼啸的气浪冲的剧烈抖颤。那股子山岳拔地而起的力量感,震撼的所有人呼吸都为之停顿,话更是说不出来!

    成堆的喷射引擎全功率推进下,航天飞机迅速突破地球引力束缚,冲入高空,随着固体助推器脱离、外贮箱分离、飞船冲出大气层、轨道飞行器引擎启动,一系列的节点完美的结束,最终飞行器成功跃入微重力的335公里高度时进入稳定平飞姿态,朱斌四人的状况没有任何异常。

    发射成功!指挥中心一片欢声雷动,中外各国的科学家们热烈的拥抱,相互祝贺,飞行器传回第一组实时俯拍地球画面,那徐徐转动的湛蓝星球,隐约可闻,似乎没有,有似乎存在的宇宙隆隆大动之声,震撼的一群大佬们默默无语。心中升起一股卑微与渺小的感受。

    比起浩瀚的宇宙,人类实在太渺小,他们一辈子在一片小小的大陆上打生打死,在宇宙天地眼中,那跟蚂蚁争夺一粒米也差不多少,微不足道啊!

    朱斌本就是太空人,瑟琳娜是生化人,对于一系列的过程和最终的成功没有太多激动,甚至连声调都不带变的,不断报告着每一个节点的状况,稳健的好像在做日常会话,心理素质之高,令人敬佩。

    朱斌甚至还有闲空抱怨,航天飞机加速到第一宇宙速度的时候,震动太激烈,远远谈不上舒服,这等强悍,让科学家们惊叹不已。他们可都知道,那种速度下,人体要承受多高的g力,不要说说话了,喘气恐怕都难啊!

    进入轨道高度之后,两个人立即跟没事儿一样的解开保险带,帮着两个老头大神松开束缚,拿掉头盔,特斯拉就迫不及待的扑到打开防护的舷窗边,朝下面观瞧,真正亲眼目睹地球的迷人蓝色,情不自禁的连呼:“完美!宇宙的最高杰作!”

    朱斌重新回到了太空之中,久违的感受再次回来,好像浑身的细胞都获得了新生一般,伸展胳膊腿在失重的舱室内翻起了跟头,活跃的好像个小孩子。

    等新鲜劲儿过去了,他和瑟琳娜为主,几条机械臂辅助,把设备舱中的庞大空间站给拖出去,释放到外层,打开太阳能电池板。系统检测一系列完成无故障,然后待里面充氧结束,就打开舱门,带着俩老头钻进去。

    接下来的几天,他们就在飞船和空间站之间忙碌,特别是各种需要在太空中完成的科学实验。首先由两个物理学宗师亲自操作进行的科学实验,最大限度可以验证的理论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