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民国之钢铁狂潮 >

第426节

民国之钢铁狂潮-第426节

小说: 民国之钢铁狂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司令不无羡慕的抬头看着庞大的身影擦着山尖呼啸而过,然后跟五名手下并李寒枫到了客车车厢内,各自找了个三排座半躺着。一边啃能量棒恢复体力。

    李寒枫的体质是在基地中残酷训练出来的,又在白山黑水之间摸爬滚打了四五年,早都锻炼的跟铁人一般。从背包里取出一瓶加盐的水小灌两口,递给赵司令。又含了拇指大的一块高能压缩军粮,含糊不清的对几个狼吞虎咽的盟友道:“那帮家伙用得是专用高能营养棒,一口顶普通人一天饱餐的能量,是有钱都买不到的好东西,你们节约着点儿啊!”

    赵司令等六个人面面相觑,毫不犹豫的收起来,勉力吞下嘴里的一点,接过水瓶细细的冲下去,仰头靠在木板椅背上,长嘘一口气道:“据我所知,贵军这支特别部队应该有办法直接脱离战场,为何要找我们接应如此冒险撤出呢?”

    李寒枫歪了歪嘴,摇摇头道:“这我真不清楚!大老板做事向来出人意表,兴许是放这帮家伙出来尽情的活动活动也说不定。再一个么,未必不是有考校贵军活动能力的意思。”

    赵司令蹙起眉头,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没说话。但他旁边的青年却按捺不住插嘴:“这不是诚心给咱们添乱的么?日军十万部队围追堵截,虽然没能把咱们消灭掉,可也造成了巨大的伤亡,给革命队伍带来的损失不可估量!你们明明有办法直接离开,为何还要连累我们?这一次,整条铁路线上的同志,恐怕都要被迫撤离了!”

    言语之间愤愤之情异常的浓郁。

    李寒枫懒得搭理他,只目光炯炯的瞪着赵司令:“你们是这样想的吗?如果赵司令也确定,我会如实把情况上报给司令部。相信那边一定会给贵军满意的答复。”

    赵司令黑黝黝的脸拉得有一尺长,用少有的严肃眼神狠狠瞪了那人一眼,回头微笑道:“不必不必!贵方仅仅因为一旦情报就涉险前来,并取得了巨大战果,传扬出去,对我们的正面形象宣传会有很大帮助,付出一些牺牲是值得的。都是为了国家利益,不能计较你的我的。”

    “那我就放心了。”李寒枫似笑非笑,打个哈哈把事情竭过去。

    跟这帮人打交道久了,他很了解其存在的一些很矛盾的问题,一支部队里面不管有多大力量,首先是各派制衡,相互监督,固然保证了队伍的纯洁性和统一性,可对外不免显得有点另类。

    不过,他代表的是朱大老板,任何人都清楚,那是绝对不能掉价儿缩头的,朱斌的话说,我们用不着对这世界任何一个人和势力低头。敢找茬,打趴下就是。

    赵司令心中很是恼火。没有那家伙插嘴的话,他可以想办法从李寒枫嘴里再多套出一些情况来,如果能提前知道这次行动的战果,对于整个组织占据舆论制高点,先声夺人的扩大影响力是非常有用的,可以说价值无可估量。

    现在却不好直接张嘴要结果,人家心里头不爽着呢。

    车厢里顿时冷清下来,除了几个人轻微的咀嚼食物和喝水声,就只有外面咣当咣当有节奏的碰撞声枯燥的持续。

    外面,马如龙通过李寒枫的通信器把一切都听得清清楚楚,嘴角一撇没当回事儿。其实没有赵司令那边的帮助,他们照样可以轻松完成任务,就算没有他们出动潜伏力量抢到火车,要离开也有的是办法,奔行这二三十公里进入山群之后,无人是他们这种强大的装甲战士对手,哪怕没有常规弹药,只用冷兵器也能杀出一条血路,到达接应地点。

    火车一路狂奔,以最高八十公里的时速穿山越岭,不久到达帽儿山,提前到达的运输机用强大的火力把驻守日军营地犁了两遍,因此没有阻拦。随后一直东进到了珠河。

    这里是赵司令起家抗日的地方,他所率领的队伍从这里发端,横跨黑龙江和吉林两省,转战千里威名赫赫,便是日军也很难在这里把他们剿杀干净。如果历史没有意外,在七年后,这里将以他的名字来命名纪念。

    如此坚实的抗日根据地里,日军的力量更无法彻底掌握,火车一点耽搁都没有,光明正大高速通过,进入漫漫崇山峻岭之间。

    指挥中心这边,已经用最快的速度把战场全息摄影系统传来的资料整理出一份,即便暂时没有书面和实物胶片佐证,光凭拍下来的画面,也足够揭开日军的险恶嘴脸和凶残面目,在国际上造成极大的影响。

    但当蒋百里问道这问题时,朱斌轻描淡写的回答:“时机不成熟,暂时不宜宣传太多。”

    资料一旦面世,引起国际谴责只是意料中事,而自诩文明的西方列强派人去看,也一定找不到什么真东西………都被连炸带烧弄成垃圾堆了,日军也一定会最快速度的毁尸灭迹。

    因此,起到的作用多大,还不好说。但只要国内民众知道了,那么报仇雪恨的呼声就会掀开屋顶,到时候不全面开战都不行。现在么,还不是朱斌最需要的机会。

    他在等,等日俄战争出现新的、更加激烈的变化。

    进入四月后,发生在蒙古高原的战争进入全新的惨烈阶段,苏军方面,史大林派出曾经在中国当过顾问,算是比较了解日本军事力量的朱可夫为新的司令员,到达远东接替57军统帅职责。

    朱可夫接到通知的时候,以为大清洗终于到了自己的头上,出发前跟妻子告别的模样,跟上刑场前的诀别差不多。但当他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两条腿弹棉花似的进了克林姆林宫见到钢铁领袖,发现竟然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重用!

    当然也是委以重任!远东军队被打垮了,日军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如果不能迅速扭转局面,苏俄将面临欧洲希特勒的强大威胁,甚至英法等国也不介意加把力气,一举灭掉这个红色帝国!

    朱可夫带着一个装甲师,一个炮兵师和一个空军师的强大力量,气势汹汹杀向战场。

    这一次,他要用排山倒海一般的力量让日军认识到,伟大的苏俄,庄严不可侵犯!

第573章 没有退路的血战

    第573章 没有退路的血战

    这是一场双方都没有退路的战争,输了的,都要面临无法估量的战略性危险!日军将遭受南北夹击而丧失明治以来所有的进取成果,苏俄,至少会丢掉蒙古这一前进桥头堡,远东力量被大大削弱,更有可能,在未来某一天遭到日德同盟的前后夹击!

    朱可夫的战略眼光相当不错,受命之初就迅速分析出将要面临的困境,在出行之前,便把握良机要求了尽可能多的条件,当他乘坐飞机赶到诺门坎时,直接从西伯利亚调集来的第一批军队前锋已经开拔!

    真正亲眼看到被折腾垮掉的第57军惨样,强大如朱可夫也不由的倒吸凉气,同时不免有点疑惑那些脑袋里塞满了死鱼的东洋渔民,什么时候变得如此强大了?

    战术上,传承自西方特别的德法两国的日本陆军,更擅长小股部队的精悍配合,骑兵突进,以小、快、灵的手段快速局部突破,然后再威逼利诱达成战略上的主动,“威慑”、“击溃”、“逼成城下之盟”,对苏军贯彻的“彻底歼灭”概念感到匪夷所思。因此在中国战场上几次冲突,他们都是把战斗力极高的装甲武器和炮兵分散到步兵之中,作为突击攻坚和步兵辅佐的力量存在。

    苏军则不同,从统帅史大林先生以下就坚决贯彻一个原则:我们的士兵要比敌人多,我们的飞机大炮要比敌人多,一旦开战,就必须不惜一切代价,以最强大的攻势彻底摧垮敌人的斗志和反抗力量,一劳永逸!

    绝对的实力面前,什么阴谋诡计都是笑话!

    朱可夫本来以为发生在诺门坎的战斗中,鉴于双方理念的不同,不会出现多大的麻烦,但亲眼看到的和了解到的却是,日军竟然出动以联队、旅团为单位,动辄上百辆装甲车和上百门大炮、上百架战机的疯狂攻势他们什么时候变这么富裕了?!

    很快他便明白过来,日本人在中国战场捶打之下终于有了进步,被逼无奈的转变了作战思路,此其一。其二,便是日本人对于这场战争的决心和目标,也要比此前远东情报部门总结出来的要大的多!

    日本不仅仅是想占据优势的情况下逼迫苏俄签订互不侵犯的跳跃,最次的目标,他们也要夺得蒙古的主导权,从而占据远东地区军事战略上的主动地位!

    甚至更深一步,这些同样心怀无止境的扩张**的东洋小矮子,完全可能图谋整个远东广袤的一百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在无法实现其侵略中国的情况下,转变方向开展其所为“北进”策略,不是不可能!

    想到这些,朱可夫一点也轻松不起来了。他毫不犹豫施展辣手,先把作战不利、胆怯无能的57军高层军官清洗了一遍,提拔那些敢于拼命、执行命令坚决的副手上位,然后集中所有的军力在哈拉哈河西岸建立第二道防御阵线,特别是把尚算完好的炮兵部队都往后撤开,组成一个指向中央战场的弧形阵列。

    同时,他亲自参与到对日军装甲武器和炮兵、空军武器的评估工作中,很直观的判断出对方拥有武器装备的战斗性能,结果,很不乐观。

    但这都不足以让朱可夫心生气馁,他仍旧冷静而稳健的进行着准备工作,即使是日军方面背后连遭打击,先是海拉尔的大爆炸,随后又是哈尔滨南的大混乱,让关东军在哈拉哈河的进攻生生迟滞了整整两天!

    特别是海拉尔的大爆炸,摧毁的不仅仅是部分军队和补给,也打乱了关东军的大量战略部署,明智如石原莞尔带领的参谋部,制定的计划中也没算进去,后方和战略要点遭到不可抗拒打击的条件这在之前根本不可想象!

    于是,苏俄军队获得了极为宝贵的几天缓冲期,让朱可夫从容的完成了调整和部署,并在装甲兵司令巴甫洛夫大将率领的两个坦克旅先期到达之后,会同远东大铁路源源不断运来的一百多门大炮重新组建起第二防线,而后果断的主动出击,强攻日军设立在河岸的进取阵地!

    一场史无前例的坦克大会战和炮兵大轰炸拉开帷幕!

    苏军总数280辆各色坦克,包括t…26、5、7和ba…6、ba…10等装甲车一起,组成的庞大攻击集群分成南北两路如铁钳一般夹攻。

    日军自是不甘示弱,第一装甲旅团的一百多辆九五改和九七中战车为主力,配合23师团一个装甲旅团的同类战车总数超过220辆,横列在宽达一百公里的阵地上往前平推,分明一副不把对方放在眼里的嚣张模样。

    在前面的战斗中,日军发现,他们装备的坦克战车,居然比苏军好了不止一个档次!如果是前几年那些**式等老玩意吨位上半斤八两,火力上完全扛不住苏军的长身管坦克炮,那么现在清一色的中战车,随便一款都有十几吨,特别是强化前装甲的九七式,无论火力、速度、装甲厚度都是无可匹敌的,对付不了中国那些怪物,收拾苏军那些薄皮玩意,绰绰有余!

    近五百辆坦克和装甲车如钢铁洪流般轰然碰撞在一起!百公里宽的战场被一簇簇的厮杀战团给激扬的尘土漫天,炮声隆隆,爆炸和烟火制造出令人身上激素分泌过多的爽快震撼!

    日军无比笃定的认为,这又将是一场无可置疑的大胜利!但事实马上给他们劈脸一耳光!

    朱可夫的指挥艺术首次展现在世人面前!他充分估计了双方武器装备的差距,聪明的选择了以夸张的团为单位组建攻击锋面,彻底放开宽广的中央腹地不管,只留下炮兵和步兵凭借深沟壁垒严防死守。

    相比之下,断定自己胜利在握的日军坦克装甲车天女散花似的放出去,一簇二三十辆的规模,彼此之间间隔的距离要远得多。

    平川沃野之间,双方坦克猛烈的碰撞在一起,苏军一次四五十辆的坦克群与少了自己十来辆的日军中战车一次对砍,马上被对方那75mm口径的32倍身管大炮轰杀至渣,单薄的22mm装甲跟纸糊的一样,几乎没有还手之力。

    不过他们也不是完全没有战果,主动发挥自己的机动性能,特别是5、7两款,一个高达72公里,一个53公里,是日军的近乎两倍,灵敏的活跃在战场侧翼,抽冷子以45mm专用坦克炮袭击其薄弱的侧装甲,几乎屡试不爽!

    一次战斗下来,苏军坦克群几乎被全歼,日军损失不过三分之一,看起来,战果辉煌。

    但是不等日军缓过劲来,第二批苏军坦克蜂拥而至!对阵数量一下子变成了二打一!并且这次的苏军都采取迂回作战的策略,避开正面不与其硬拼,兵分两路相互策应干扰,逐渐逼进到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