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民国之钢铁狂潮 >

第238节

民国之钢铁狂潮-第238节

小说: 民国之钢铁狂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跟朱斌这种赤果果的宣称自己没有当“先烈”的觉悟,这个是不是有点太败坏形象了!

    朱斌瞪起眼来一扫全场古怪的注视,拍桌子叫道:“怎么啦?!老子就是这脾气,该是我的就是我的,谁都不能抢,更不能支使老子当愣头青!不为旁人,也要为你们和跟着老子混的百十万人负责!”

    “朱老大说得好!咱们支持!”一堆唯恐天下不乱的青年军官鼓掌呱噪,不管话多么粗,那敢情是真的,连自己人都照顾不过来,就先忙着满嘴的道德仁义天下大任乱放炮吹牛的,都不是什么好玩意!

    曹翰心中暗叹,这真是异数啊!这年头,谁不是满口的道德廉耻,背后再怎么男盗女娼也要挂个遮羞门脸。结果就是内斗不止整天的翻云覆雨。反是朱斌这种大大咧咧天不怕地不管的跋扈脾气。更能令人折服。这与什么伟大情操和人格魅力谈不上,纯粹是一片坦荡之心能换来更多人的真心服膺和跟从。

    他这三策新解,几乎就算是接下来特遣舰队扩张发展的纲领核心了。史蒂文。西格尔则补充道:“亲爱的老板,您应当充分利用金钱的魅力加速一切行动的成功实施,和您权力地位的攀升。既然有充足的准备金,那么我们的投资银行就可以大面积推行定向信贷!威逼利诱当地土财主们用土地田产换取进入工业的资本和设备;集中农民进行培训转化,实现农业规模化生产,优质人口向城市化转变的伟大战略!”

    没有什么比亲自推动一个国家的变革更令人陶醉和满足的功勋了!史蒂文。西格尔非常庆幸自己在华尔街卖水果时的用心,这才三年啊,就得到了千万倍的回报。搞不好就能成为金融史上的丰碑呢!

    他的提议,就是“光明之城”建立整体方案的扩大化,彻底推倒乡村自治、宗族为核心的顽固统治体系,把地主变成工厂主。农民变成民工,市民变成工人,原来粗犷分散原始的小农经济变成集体规模化、标准化甚至工业化生产结构,从基本粮食种植、农林牧渔、深加工和产销一体统筹起来,凭借无可比拟的超级管理控制能力,让几千万人成为一座庞大机器中的螺丝钉运转起来,彻底碾碎原来死气沉沉的模样。

    “光明之城”成功了,首先改变了周围数百平方公里和三十万人的生活,用了两年时间;沈鸿烈加入后马上推行向山东半岛,金钱利诱加军事威胁大棒并举。势头凶猛,所向披靡!

    都说中国农村数千年传统顽固不化没法改变,地主阶层和宗族体系把持基层不可动摇,这说的只是满清存在之前的帝王时代。

    辛亥革命之后,军阀统治上台这二十年来,整个国家旧有结构已经打得七零八落。原来家里有读书人有亲戚当官就能保证安全无忧的地主阶层首先倒霉,军阀兵痞们才不管你儿子是不是秀才贡生,谁的秘书哪家大学的教授,老子没钱养兵没粮食吃了,就要征集。不给?杀!抢!占!

    小地主只能乖乖的认命出捐,可这是个无底洞!连续几十年的战争收税都能收到2012年,光靠土地产出,一百亩地最后能给地主家剩下的也没几个大钱,现如今家里有几百亩地的小地主。一个月能吃几回猪肉的都算大好日子,年头到年尾都吃白面的。那起码得有上千亩地的大地主才办得到。

    觉得他们很惨吗?算一笔账,这年头的农田水利很不发达,基本不用化肥没有良种,占总耕种数量的小麦,平均亩产只有48公斤,还不到一百斤!玉米占一成,平均亩产72。3公斤,大豆只有可怜的51公斤,稻谷好点,能有171公斤,高粱88公斤,地瓜红薯200公斤!

    因为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国小麦低价冲击进来,这样产量的粮食都得贱卖,结果就是,种粮的农民饿的半死,地主家交了捐税之后也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最后破产潦倒了事。

    大地主如牟平的牟氏有上万公顷田地的能好点,也是军阀盘剥抢劫的主要目标,不甘心受死,那就得养兵对抗,防军阀,防土匪,防流民,防绑票,养活百十口子武装兵丁又得花大价钱不说,大队的军阀土匪来了,打破家园也是个死!

    再不甘心,把大地主便成了小军阀,拥有千条枪万人马的占据几个县看似雄壮,可跟北洋军阀和国民革命军比起来算根毛啊!入伙就被人吞并,不入伙就被人打败再吞并,反正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因此,不管怎么整,这年头的地主富农基本就是苦逼的代名词。

    自从韩复榘来了之后总算是稳定下来了,虽然老韩主席收税依旧凶狠,养兵越来越多,好歹能喘口气了吧?

    不行!

    日本人不乐意。他们家被经济危机搞得七零八落,急需要市场来拯救自家农民工人,抢了东三省后,各种农作物和工业品玩命的低价冲击、走私,并不忘了输送大烟、海洛因等毒物两面夹攻,剿杀抢夺仅有的一点剩余,导致不管是种地的还是开小工厂的还是干活的,谁的手里也攒不下多少钱,名义上拥有几百亩上千亩地的财主们勉强能混个体面而已,舒服?他们连朱斌手下一个大头兵都比不上!

    这也就是为什么一开始推行政策遭到短暂的抵制,现在却一个个哭着喊着要加入进来的原因之一。

    另一个原因就是直接利诱。按照特遣舰队的要求合作种植,全机械化耕种,深耕、施肥、农田水利加太空育种,小麦亩产2000斤!玉米亩产2400斤算少的!土豆亩产一万斤!地瓜亩产(最快更新)上万斤!大豆亩产五百公斤!水稻亩产两千斤……!

    这尼玛是种地啊!是种金子啊!粮食价格再低他也能大赚特赚!

    只不过想要得了这好处,良种、化肥、农药、机械、技工、水利设施都是人家投资的,具体怎么种你地主家根本管不着,自有专门的人员管理。此外包括立体养殖鸡鸭鱼猪牛羊,大棚蔬菜和高产水果那是不用说的,想进来?出土地统一管理,否则,等着直接被逼死破产。

    直接卖了地的更好,拿着跟济南城周围好地一个价格卖掉后,可以优先入股gd风投下的工矿企业和各种轻工企业,自己干可以得到贷款,有人给技术给工程师给设备给场地给工人……帮你建起工厂来,建立起生产和管理规矩来,当甩手掌柜都行,不用担心销售问题,也是条好财路,还能有机会去青岛或者光明城当寓公。

    真正顽固不化的是不存在的,也没必要存在。

    这个搞法没别的毛病,就是太费钱!光是接管所有的农业生产就需要数以万计的机械驾驶操作员,农业技工和水利专才,以及保护他们的警卫巡逻队等等。现在的人力推广到山东半岛才刚刚够,若按照今天这决议进行,那当真又得招兵买马了!

    “人员方面不需担心!想要多少就有多少!”曹翰豪迈的挥手,“想当小官儿的文科生每年都毕业好几万呢,去别的地方当一个月才三五十块钱的小科员,哪有咱们这里有房有车有家电还有高工资的职务来的体面舒坦?只要你敢放手,管够!再者,虽说韩复榘人品不咋地,吏治还是有点水准。省府里面那些他的铁杆亲信不足论,县一级的还是有些明白人的,只要配齐了足够的吏员,不怕他们翻起浪头!”

    “兵员也不需担心。”余报国有点阴郁的微笑,“重庆、上海和眼下三个基地的工程兵可以优先转职为防卫军,从中挑选出三五万野战军绰绰有余!军官还是够用的。新培育的二等青壮可转入工程兵团进一步锤炼。”

    绸缪三四年,今朝见成效,各大技工学校和扫盲班培养了四五百万的后备力量,三大基地建设兵团中筛选出二十万合格优秀兵员跟玩似的,让他们支撑起武备力量,一个省内无人能掀起乱子。

    “那就啥都不用等了!放手干他娘的!这第一刀嘛,就先从韩省长大人头上砍下来吧,希望他不要反抗的太激烈啊!那样的话,逼得咱们霸王硬上弓就不怎么好看喽!”(未完待续。

    ~《  》…~

第330章 威逼韩复榘(二)

    ~《  》…~    1935年11月下旬,日本制定全新扩张性国家战略的情报汇聚到蒋介石的案头,其中包括朱斌手下之商业信息调查所的权威细节报告。

    一看日本人发了狠的搞出来的扩军计划和军费开支,老蒋的光头当场开始放光,被他使劲揉搓的,以后不用剃刀,估计都长不出来毛发了。

    “这可如何是好啊!原本的日本军队就已经势大难敌,如今英美德国竟助纣为虐,雪上加霜,给他们贷款如此之多……当真欲亡我中华乎?”

    德国贷款5亿马克,以设备冲抵,英美五亿美元半资金半资源,但折合日元十五亿以上,折合华元法币30亿以上,顶整个中国的货币发行总量了。而日本用这些钱来大肆扩充重工业和军工产业,足以令其战争机器加足马力狂奔!

    可恶的列强洋人,这是唯恐天下不乱啊!

    宋美龄想安慰都不知道从何说起,她在美国也算有不少朋友,能直接跟罗斯福对话的,问及这个事情,美国人很含蓄的表示这是正常经济交往,美国也可以支持中国增强国家工业和军事建设嘛,贷款什么的,都是可以商量的。

    拿回来一亿美元,只有日本的五分之一,据说后面还会给更多,但考虑到国府的偿还能力,是不是找个有点实力的担保人?比如说朱斌什么的。

    老蒋恨得咬牙切齿啊!朱斌要听老子的话,用得着找你们贷款么?那厮的钱比老子的中央财政都多!根本用不着贷款!

    这时候他有点后悔不该逼迫的太急躁。惹得朱斌一气之下停止了后续的工业建设方案。原本重庆基地弄完了,去年秋天就该开工武汉和马鞍山两大钢铁造船基地,以及南京汽车工业基地的,结果闹翻了之后大量的人员、设备拐弯都拉到了青岛。现如今古镇口光明城。日照,青岛,三地同开炼钢和造船建设,两大炼油厂和油库化工产业链也都转移了。还剩下的,只有长江大桥和从重庆到南京的天然气管道及铁路公路电力线路,和葛洲坝水电站。

    要是能再稳一下,等朱斌把所有的设备投资都到位了,哪怕是忍受到今年年底基本都就位了。再跟他翻脸也不迟啊!

    那时候,三大钢铁基地加上上海能提供400万吨的钢产量,南京基地加其他能提供五十万辆机动车总产量,各种工业生产指标都在此之上。 差不多能赶上几年前的日本了,到时候挟全国四亿五千万人,两百万精装大兵,扫平倭寇成就不世功业,那也是很可能的呀!

    哎哎。还是操切了些啊!

    老蒋心中分外的厌恶那帮子乱来以至于逼走了朱斌的混账东西!娘西皮,一点也不懂得顾全大局!贪图眼前那点小利作甚?

    但坏消息远不止此,11月28日,正为这个和日军操作的“华北五省自治”行动操心。宋哲元准备撂挑子还找不到人当枪来使唤呢,老蒋忽然接到来自山东的急电:“朱汉臣兴兵进逼韩复榘。似欲谋图山东!”

    老蒋当场跳起来,怒火冲顶。拍桌子砸碗的大叫:“他这是要做什么?!当真以为可以罔顾中央权威胡作非为了吗?”

    上回刚刚布置下去行动,这还没见什么成效呢,朱斌竟然先出手了,动作之突然,之凶狠,都是前所未有的,预料之外的,莫非那厮已经觉察到了中央的谋划,而故意做出来给老子看的不成!

    杨永泰却淡定的笑道:“委员长何必忧虑,朱汉臣西进,未尝不是一桩好事。”

    老蒋素来信服这位白面书生的智谋,见他如此轻松顿时为之一振,摆出礼贤下士的姿态问:“此言何解?仔细//最快文字更新…《  》…无广告//说说看。”

    杨永泰手里就差一把白纸扇了,悠然道:“韩复榘虽有数万精兵,却绝不是朱汉臣之敌手,山东易主必成定局,时间也不会很晚,而中央为西南两广掣肘,又要追击流窜之赤匪无暇顾及,只能坐看其成。可如今华北情势微妙,韩复榘在日本人面前虚与委蛇摇摆不定,朱汉臣却是毫无措足余地的反对派,有他加入,首先能破坏日本之图谋,减轻国府中央之压力!”

    老蒋眼睛一亮,抚掌称赞:“此言甚是有理!再说再说。”

    杨永泰见恩主认可,信心大增,又道:“日本人对朱汉臣之忌惮,从其国防策略之单设条目可见一斑,绝不容许其扩张太速,如其攻略韩复榘,则必引起强烈之反应,甚至可能出兵干涉。而朱汉臣之军队数量虽少,战力却极强,必能阻敌于外,一场仗打下来,顶多是个两败俱伤的结果,不但能遏制日军之进逼,也能消耗朱汉臣之实力,对中央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