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民国之钢铁狂潮 >

第100节

民国之钢铁狂潮-第100节

小说: 民国之钢铁狂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张嘴就把老蒋拖出来当挡箭牌,徐恩曾眼角一颤,摇摇头道:“话不是这么说。这两笔合作关系到国家建设大局,我们想知道,德国人投入这么大数量的设备和项目,仅仅一个海装所恐怕难以承担吧?大家都清楚,海装所主要商办方是你,你的GD风投代为担保,这不太合规矩。”

    “有什么不合规矩的?”朱斌一拍桌子,“我舍了全部家当,让德国人拿出真金白银为国家建设关键的基础工业有错吗?”。

    徐恩曾对他这胡搅蛮缠的态度有点不爽了,沉下脸来,拔高声调冷森森的道:“偌大一个投资事务,都把持在你一人手中,以私利主导国家重要力量,此做法放之四海也是不行。这样的隐患,国家不能放任不管。你倘若还有一点爱国之心,最好从一方撤出,将主导权交给国家,比你一个人掌握要更有利,更能发挥作用”

    张口国家闭口国家,说得大义凛然,好像真的一样。

    朱斌心中冷笑,脸上也是冷笑,“啪啪”鼓掌喝彩,道:“徐主任说的真好听啊为了国家凛然大义的要求我放弃数以十亿计的财富和心血,真大方那我想问问,你让我从哪里退出?又能得到什么好处?”

    他一副唯利是图的嘴脸,要钱不要命的做派,徐恩曾心念电转,判断这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人,商人,连伪君子都不是

    这样的人反而不好对付徐恩曾没心思跟他绕弯子,直接道:“你把海军装备技术研究所交出来,只要管好你的投资公司,国家会严格按照合作协定公开账目,保证投资的顺利运行。你专心做好海军特遣舰队,岂不更好?想要入党,我可以做你的介绍人。”

    朱斌摇头:“我没那个兴趣,也没那个必要。现在我干的好好的,暂时没有挪窝的打算。徐主任,你说的国家姓什么?我相信肯定跟蒋委员长说得国家不是一回事。没别的事了吧?没有我走了啊,大过年的,太忙了”

    站起来扑拉扑拉屁股,就要走人。

    顾建中上前一步拦住去路,手掐腰间的小枪,虎视眈眈。

    朱斌鼻孔眼里冒出两股白气,嗤一声道:“顾秘书,日本鬼子的战车机枪都不能奈何我,你觉得就凭你们里外七个人的小砸炮能留得住我?抬头看看窗户外面,是不是觉得眼晕?”

    顾建中不由自主扭头看去,赫然间窗外街对面的楼顶是,一根鸡蛋粗的枪管正冲着这边

    “你敢武力威胁我们党务调查科?”徐恩曾终于忍不住了,拍案而起

    朱斌瞥了他一眼,歪歪嘴嘿嘿一笑:“我这人恩怨分明,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徐主任,告辞”施施然拉开门走了。

    直到脑门子那种被针尖瞄准的感觉消失了,顾建中才松了口气,满腹愤懑的问徐恩曾:“主任,难道就任由这厮如此肆无忌惮的横行?”

    徐恩曾阴沉着脸道:“他自诩能抗住日本军队的枪炮,好,给他机会”(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手机网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149章党务调查科

    第149章党务调查科是由cb,到网址

第150章 送上前线

    收费章节(12点)

    第150章送上前线

    自从上位以来,徐恩曾还从来没碰到过朱斌这般不给面子的家伙,更是将他和党务调查科完全不放在眼里,如此嚣张的气焰,他当然咽不下这口气。'。'

    比他更受不了的是顾建中,此君年龄不大,野心不小,地位不低,志向更是远大,随着党务调查科的不断升格,可以预见的他和其他几个人的有可能将来某一天进入中枢,掌握大权,似朱斌这种狂妄之辈,不收拾掉,怎么彰显他们的威仪?

    朱斌没事人似的悠悠然回去了,除了瑟琳娜,甚至都没有人知道他说过什么,做过什么,一切都照常进行。但就在刚刚过了春节的1月28日,农历正月初三,朱斌忽然接到通知,命他限时组建海军特遣舰队第一特战部队,成员数量一个团,传令者更直言相告,最好能召回原来的义勇军骨干,今日的防务公司外勤部队,为国家所用。

    这一天,也正好是日军正式发起热河作战的时候。

    朱斌拿着盖着大印的文书莫名其妙:“还有这样的好事?不是一直说不给编制的么?怎么一过年就变卦了捏?难道老子开始转运了?”

    他自己脑子不够用,急忙召集大家伙儿一起商量,一帮子严重缺乏政治斗争经验的年轻人哪有那个脑子搞明白这些?

    还是余报国比较活泛,说:“管他们存的什么心思,只要符合我们的长远规划,该怎么做就怎么做。这段时间同志们看着鬼子在山海关一线肆意横行,情绪极其不稳,不弱将计就计,先把队伍拉起来再说。有阴谋,见招拆招即可。”

    是这么回事,朱斌想了想就不费脑子了,紧急讨论一番后把名单报上去了。同时,他也要跟全球通公司股东们沟通明白,这一家伙撤走大部分的防务公司人员,人家也得愿意不是?

    结果异乎寻常的顺利。股东们对这支武装力量无疑是很满意的,但当他们看到朱斌提交的花费清单时集体咧嘴头疼,养不起啊半年多花了大几千万,简直是个无底洞幸亏绝大多数都是朱斌垫付的钱,赶紧让他拉走,不用还账了。

    老外们也是打得如意算盘,他们认为,这支部队能打,是因为装备好的缘故,换了经验更丰富更优秀的各国老兵,会更加的合适。因此,也巴不得朱斌把里面的华人力量都抽调了,空出名额来填补他们各家的力量。这一折腾,防务公司马上成了八国联军。

    义勇军两百多人全部抽调走,原来的外聘教官全部留任,也有全套的训练纲目和教程,不必担心断档。同时撤走的还有绝大部分的重武器,包括12架F…21A战斗机,4架C21A运输机,36门152mm加农炮,18座双联装20mm厄利空机关炮,两艘2千吨级两栖登陆舰及附属装备等等,算吧算吧朱斌的帐基本就不用还了。

    同时被抽走的还有近五百名辅助人员和两百多人的老兵,七折八扣之后,防务公司外勤部只剩下新招的五百个新兵,腾出的大量名额等着各国再次瓜分。

    这五百人细分下来,全部都在装备上,炮兵部队暂时不算,加上辅助人员勉强能凑够一个加强营,离着一个团的规模差老鼻子了。人数不够怎么办?招兵

    按照自己预想中的构架列出清单报上去,陈少宽一看差点把鼻子气歪了,拧着朱斌问:“你小子这是要建一个团?我怎么看着像一个师啊”

    朱斌觉得自己很无辜,他计划中的海军特战队可不是如今在福建一带苦逼的跟所谓逆匪死磕的两个所谓陆战队旅一般模样,骨子里都是两栖作战的模式。

    海上力量不去说他,起码能运输、投送一个团的士兵和装备的舰艇,以及护航战舰和战机,这个已经让人发毛了,眼下也拿不出来,且还罢了,最显眼的是正兵数量。首先是9个连的步兵,清一色的机械化步兵构成,强大的装备火力看着就让人恼火

    每个连182人编制,三个步兵排和一个兵器排,每个排三个班,看起来很正常,可每个班两挺通用机枪,四支冲锋枪,四支半自动步枪,一支狙击步枪兵器排配备4支反器材狙击步枪;狙击步枪,和重机枪,外带60迫击炮无后坐力炮6门

    光这个火力就比得上当前中央军一个营的了,还没完到了营一级,另外还有团部连、1个突击炮连、1个侦察连、1个后勤连和1个维修连,外加1个迫击炮连加吧加吧足有15个连两千七百多人有这么大的一个团么?

    还没完,这些部队都不是光脚走路,平时坐飞机坐船,上了岸就是汽车、装甲车乃至坦克,若是再加上这些编制,没有三千五百人搞不定,活脱儿一个旅啊

    战斗机、运输机、坦克、装甲车、卡车、GEEP车、两栖运输舰、两栖登陆舰、两栖攻击舰、鱼雷攻击艇……这满满纸张的技术武器装备,陈少宽都不知道怎么估量了,这一个团花的钱,不要说一个师,只怕一个军也能养的起。三千五百人的一个团,嘿嘿,好啊

    想了想,陈少宽索性不去费脑子了,直接转交给军政部,丫们不是出主意让朱斌来搞么?你们头疼去吧

    军政部长何应钦这段时间正两头忙活,南面的剿匪进入关键时刻,委员长亲自坐镇南昌,他不能闲着,北面日军进攻热河势头凶猛,逼得这边调兵遣将谋划,老蒋一个劲的“攘外必先安内”,还得想办法跟日本人交涉,别逼的太紧啊,逼急了俺们不管匪患直接调集百万大军死磕,到时候两败俱伤,叛匪趁势壮大,你们也不乐意看到不是?

    累得要命,一看朱斌提交的清单差点当场暴走本想直接驳回,但琢磨琢磨这事情不大对味,上上下下牵扯甚广,干脆,报给了老蒋。

    老蒋是一直压着朱斌不给他机会折腾的,但这一次某些人闹得太过,他干生气,却没有办法,假装看不见,朱斌的报告上来了,长叹一声:“何苦逼迫朱汉臣如此?让他安心做事不就好了?”摇摇头,签下大名,让他搞

    战争时期办事效率还是很高的,月底,朱斌就拿到了批复,马上就紧锣密鼓的筹备起175d来

    首先得找一块临时驻军地方,上海周围鬼子和国联看的严没办法,朱斌干脆先用舟山基地,在上海竖起招兵大旗。一听说是朱斌为主的义勇军老骨干招收打鬼子的热血青年,几个报名地点马上给围得水泄不通三千个名额转眼就满

    这时代,中国青年的爱国心和报国热情是绝对不用怀疑的,尤其是学生和有点文化的工人,深受国家弱小的痛苦,最希望有个地方有个机会能贡献自己的力量,从去年11月底到1月全国各地闹腾的罢课风潮席卷全国后,安心学习的没几个了,1月份日军在长城一线挑起战端,华北早都沸腾了,而今有个抗日英雄扩大队伍,本着对他的声誉信任,来着如潮,前赴后继

    负责维持秩序的淞沪警备司令戴戟不无嫉妒的嘀咕:“都说好男不当兵,我怎么就没看出来呢?朱汉臣的招牌真这么好使?”

    就是好使一年的绸缪,出生入死的折腾,大撒金钱的张罗,那能是白费的?宝山工业区十几万人的就业问题那不是假的啊这给多少人解决了饭碗问题,就凭这一条,上海各界没有不支持的

    戴戟恐怕都不明白,朱斌在这方面筹措花了多大心思。从去年中期第一次招工开始,所有进入选择的青年工人早都筛选登记在册了,上工之前都要进行至少3…6个月的培训,培训期间每个人都要进行基本的半军事训练,平时都是准军事化管理,念书、识字、基本技术,基本队列,纪律性,服从性,可塑性,早都做了细致的工作,如今招兵,三千人名额算嘛啊

    数以万计的青工里出来几千个,影响不太大,利益相关的实业界老板们也不提意见,反倒都大力支持,他们都明白着呢,朱斌的权柄越重,势力越大,他们就越安全,买卖就越好做,这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势,看不明白的早都死了

    选出来的合格青年分别在舟山基地和警备部队那里借来的兵营暂时安置并展开训练,老义勇军骨干作为教官分散下去,分批进行。

    有着去年打下的基础支撑,新兵进入状态极快,特别几乎都是选拔时就注意考察的优秀苗子,半个月完成基本的队列操练后,马上进入到专业军事技能、实弹射击等方面,进展速度极快。

    到了2月底,大模样全都出来了,每个人都有五百发的实弹射击经验,都顶着机枪扫射匍匐前进,翻墙过独木桥攀援跳跃的完成基本技能,在经过一个月的合成训练,就可以分入正式部队当中发挥作用了。

    可某些人根本都不打算给朱斌太多时间,3月2日,日军攻破凌源,热河防线眼看崩溃,老蒋都绷不住劲,准备从南昌北上亲临前线指挥迎战,军政部一纸调令到了朱斌着令海军特遣舰队和第一特战队克日北上,准备投入战斗(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手机网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150章送上前线

    第150章送上前线,到网址

第151章 正大光明的谋杀

    收费章节(12点)

    第151章正大光明的谋杀

    “让一群才学会拿枪的新兵上前线作战,这是谋杀”

    陈少宽对某些人的无耻严重的估计不足,一听说竟然这么干,顿时气得火往上撞,就要找人理论。可这时候,南京几乎找不到能够做主的人,何应钦已经去了北面,准备接替张少帅当总指挥,老蒋也不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