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伪君子-第30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朝班里,内阁大学士焦芳,兵部尚书刘宇互相对视一眼,彼此眼中流露着不甘,以及一丝丝莫可名状的惧意。
秦堪盯着郑嫡失魂落魄的背影笑而不语,眼中却射出了寒光。
拿下郑嫡不算什么成就,顺藤摸瓜才是他要做的,郑嫡背后的人能揪出几个算几个,但凡进了诏狱的人,秦堪想到从他嘴里得到什么,至今还没有得不到的。
朱厚照坐在龙椅上气得呼吸粗重,哪怕他再昏庸糊涂,今日朝会上的一幕也让他明白过来了,这是有人在背后欲置秦堪于死地啊,幸亏秦堪机灵破了危局,否则朝臣群起而攻,那时他这个皇帝恐怕都保不住秦堪了。
查!一定要查!查出这股逆流,查出这阵妖风!
朱厚照心底里恶狠狠地下了决定。
殿内大臣们仍旧议论纷纷,一道匆忙的脚步声从殿外传来,由远及近。
“报——甘肃八百里急报!”
朱厚照眉头一拧,沉声道:“宣!”
一名风尘仆仆的驿卒跪在殿外的门槛上,身躯因长久奔波劳累而摇摇欲坠,沾满灰尘的双手捧着一个打了火漆的红翎信筒。
“甘肃八百里急报,安化郡王朱寘鐇杀官谋反,挟同宁夏都司指挥使周昂,十日之内破甘肃陕西城池十余座,附逆者十万人!”
朝臣大哗!
尽管朱厚照早有了心理准备,却仍被这串数据惊得从龙椅上跳了起来。
“好个逆贼,果然反了!”朱厚照咬牙怒道。
大臣们短暂的寂静后,纷纷愤怒出班。
“安化王无君无父,罪当诛之!”
“求陛下速发王师,西进平叛!”
“……”
大明的文官并非一无是处,他们平日内斗,贪墨,收孝敬,骂人甚至打架斗殴……黑社会干过的事他们都干过,看起来仿佛是一群乌合之众,然而江山社稷真正有了危难的时候,不乏挺身而出的英勇之辈,至少在正德以前是如此。
这群人支撑了大明江山近三百年,此时此刻,他们再次挺身而出。
方才殿上华昶和张乾两件案子已被所有人抛到了九霄云外,此时殿内只回荡着同一个声音。
平叛!
诛贼!
朱厚照冷着脸,站起身缓缓环视殿内,大臣们激动昂扬的情绪渐渐平复。
“散朝!宣内阁三位大学士,兵部尚书刘宇,山阴侯秦堪……”朱厚照顿了顿,想到刚刚那个名叫谢四的人亲口说西厂收买他云云,朱厚照心中的阴霾越来越深重,思虑许久,还是补充道:“……还有司礼监刘瑾,午时后豹房觐见。”
※※※
司礼监内。
刘瑾坐立不安,不时走到门框边,眼巴巴地瞧着屋子外空荡荡的回廊尽头,然后又转身来回踱步。
今日朝会,以郑嫡为头,刘宇,张彩,焦芳等为主力军,发动朝臣对秦堪凌厉一击,若无意外的话,此时秦堪应该已被拿入诏狱,奉天殿外的值日宦官也该送出消息了,可为何朝会已两个时辰,却没有任何消息传过来?
刘瑾额头渐渐渗出了汗,他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今日朝会恐怕会有变故。
将今日针对秦堪的种种谋划一步步再次推演,刘瑾却怎么也没算出自己谋划的漏洞在哪里。
所谓“凌厉一击”,难道只是个笑话?
回廊外匆匆的脚步声传来,刘瑾霍地站起身,眼中露出了急切的目光。
一名小宦官倒拎着拂尘走进司礼监。
“老祖宗,不好啦,谢四的证词被秦堪当庭推翻,已被陛下亲自下旨拿入诏狱,首先发难的郑嫡也入了狱,这回咱们没扳倒秦堪呀……”
刘瑾浑身一颤,脸色迅速苍白。
“谢四如何露了破绽?”
“谢四被秦堪三言两语诈出了西厂收买他的事……”
砰!
刘瑾狠狠一拍桌案,嘶声道:“这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东西!早知如此,当初对华府就该鸡犬不留,留下这么个祸害反过来倒令杂家惹了一身骚!”
一想到谢四当着满朝大臣的面亲口承认西厂收买他后朱厚照的反应,刘瑾心中怦怦直跳,额头的汗珠滚滚而下。
今日之后,陛下心里会如何看他?他刘瑾维持了十年的圣眷还在不在?
一时间,刘瑾心乱如麻。
“老祖宗,还有件事,安化王反了,陛下命您和内阁大学士,还有兵部尚书以及秦堪午时后豹房觐见。”
刘瑾心不在焉地点点头。
他在忧心圣眷的事情,哪里还有心思关心千里之外一个藩王的叛乱?
※※※
朱厚照搬到豹房后,文武大臣觐见已不在皇宫,而是要跑到位于京师西华门太液池的豹房所在,无论大小国事皆由豹房而决,包括刘瑾的司礼监也准备搬到豹房办公,这给文武大臣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清晨天没亮要先进皇宫奉天殿早朝,朝会完毕若有事单独觐见皇帝,或内阁有票拟送呈司礼监,还得坐上马车从皇宫再跑到西华门。
然而摊上老朱家千顷地里的一棵独苗是这种脾气,大臣们有什么办法?
捏着鼻子忍了吧。
午时,内阁三位大学士和兵部尚书刘宇已先行进豹房觐见朱厚照,巧的是秦堪和刘瑾的马车最后同时到了豹房大门前。
二人同时下了马车,互相对视,刘瑾重重一哼,皮笑肉不笑道:“秦侯爷久违了,最近杂家听说侯爷诸多麻烦缠身,侯爷可得保重自己个儿呀。”
秦堪也笑道:“多谢刘公公挂怀,咱们的麻烦都不少,共勉共进吧。”
刘瑾一愣:“杂家哪来的麻烦?”
秦堪眨眨眼,笑道:“我的麻烦已过去,刘公公的麻烦快来了,信不信?”
刘瑾冷笑:“杂家活个太平安稳,可不像侯爷这般喜欢主动招惹麻烦。”
秦堪喃喃叹道:“自己得罪了全天下的人,居然好意思说自己‘太平安稳’,太监长不出胡子恐怕跟阉割没什么关系,大抵是脸皮太厚了吧……”
二人目光相遇,空气中碰撞出火花。
豹房的侧门徐徐打开,刘瑾和秦堪并肩而入。
刘瑾脑子里一直在琢磨刚才秦堪所说的麻烦快来了,没注意脚下门槛,抬腿时不小心被狠狠一绊,秦堪条件反射般伸手准备扶一把,多亏自己敏捷的反应制止了这种愚蠢的行为,于是手伸到一半止住,眼睁睁看着刘瑾踉跄几步,狠狠一头栽倒,脸着地,痛得刘瑾一声惨叫。
秦堪同情地看了他一眼:“步子太大,扯着蛋了吧?”
刘瑾趴在地上哀哀呻吟。
随即秦堪忽然露出歉意的目光:“不好意思,我侮辱你了,差点忘了你无蛋可扯……”
“秦堪!”刘瑾趴在地上暴怒嘶吼。
秦堪轻轻一拂衣袖,施施然独自走向豹房主殿。
他和刘瑾早已撕破了脸,而刘瑾的生命也进入了倒计时,秦堪已不耐烦虚应。
秦侯爷对死人通常是没什么耐心的。
……
豹房主殿尚未命名,秦堪走进去时,李东阳,杨廷和,焦芳等人早已坐在殿内与朱厚照闲聊,兵部尚书刘宇皮笑肉不笑地跟秦堪打了声招呼。
秦堪刚跟朱厚照见了礼,刘瑾一瘸一拐地走了进来。
朱厚照有些复杂地瞧了他一眼,道:“刘瑾你怎么了?”
刘瑾小心地观察着朱厚照的脸色,见朱厚照神情不喜不怒,也不提西厂收买证人诬陷秦堪的事,刘瑾心中愈发忐忑,苦着老脸哽咽道:“陛下,老奴倒霉死了,刚才进来时不小心摔了一跤,摔得老奴差点断了气儿,当时秦侯爷就在老奴身边,也不说伸手扶一把……”
秦堪拱拱手:“陛下,臣反应有点慢……”
刘瑾仿佛受了冷落的小媳妇儿似的,犹自扮着可怜邀宠:“陛下,老奴刚才脑袋重重着地,好像摔笨了,您瞧瞧,这儿好大一个包……”
秦堪正色道:“刘公公请慎言,这是顺序问题,也是责任问题,不可胡说,摸着良心说句实话,你到底是摔笨了,还是因为笨才摔了?”
第495章 廷议平叛(下)
朱厚照很给面子,每次都是最先喷笑出声,也不管秦堪那张嘴损了谁,他都毫无例外地笑得前仰后合。
殿内李东阳,杨廷和也捋须哭笑不得。
秦堪这人常常自称君子,而且平日里的做派风度也像极了君子,然而跟他熟悉的人都知道,这家伙跟君子没有任何关系,不说他各种坑人的招数与君子宽仁之风大相径庭,仅仅他那张缺德的毒嘴常常损得人跳脚暴怒,与君子之道更是背道而驰。
刘瑾被秦堪损得脑门青筋暴跳,脸色一阵红一阵青,愤怒地瞪着秦堪许久,发现眼神杀不死他后,转过头又一脸可怜兮兮地看着朱厚照,无奈朱厚照笑得花枝乱颤,根本指望不上他主持公道。
李东阳笑着打圆场:“好了好了,陛下,还是商议正事吧,军情紧急呀。”
朱厚照一想也是,皇叔都造反了,他还笑得没心没肺,愈发显得像个不折不扣的昏君。
端正了态度后的朱厚照憋住笑,神情刹时肃然沉静。
“安化郡王密谋造反,此前厂卫已向朕奏禀过,由于查无实据,朕只好暂时搁下,却没想到这逆贼果真反了,此而不诛,朕何以面对列祖列宗?朝廷如何平叛,还请诸位先生教朕。”
李东阳和杨廷和对朱厚照的态度颇为满意,捋着胡须道:“安化王狼子野心,于西北边陲之地公然谋反,荼毒三边。祸延百万,实罪大恶极也。陛下,目前朝廷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着通政司传檄天下,公示安化王之罪,并削其王爵,除其族支,告诉天下士子百姓,何方为天授正统,何方为篡逆反贼,这是第一大事,而且必须尽快做。”
朱厚照深以为然,点头道:“李先生说得正是,朕依你之议。”
扬声叫了宦官进殿,朱厚照下旨令礼部和翰林院撰笔伐檄文,发送通政使司通传天下各城池乡镇,削安化王王爵,并数落其罪状以正天下士子百姓视听。
见朱厚照纳谏从善如流,李东阳和杨廷和欣慰地互视一眼,眼中充满了笑意。
小昏君今日总算表现得不怎么像昏君了,这是道德礼教崩坏前的抄底反弹啊。下了班必须一起喝两盅庆祝……
——事实证明两位大学士高兴得太早了。
李东阳捋着胡须不急不徐地继续道:“至于接下来么,自然是……”
砰!
朱厚照拍案而起,脸孔不知何时竟涨得通红,眼中闪烁着极度兴奋的光芒。
“朕知道接下来做什么!秦堪……”
“臣在。”
“给朕召集三十万大军,朕要御驾亲征,亲手诛此逆贼!”
殿内所有老伙伴惊呆了……
朱厚照兴奋地搓着手,来回踱步,为安化王谋反而雀跃欣喜。
李东阳杨廷和的脸色顿时变得非常难看,二人再次对视,眼中无声地流露出同样的讯息。
……下班后的对酌取消。
刚才看走眼了,昏君仍旧是昏君……
秦堪听到这道糊涂旨意哭笑不得:“陛下,臣上哪儿给您找三十万大军去?”
“三万也行。”朱厚照对人数表现得很随和。
“陛下,您……再三思一下?”秦堪无奈道。
“朕早思过了,就三万,不能少了,再少朕估计会打败仗,嗯,叫保国公朱晖召集十二团营准备出征……”
“陛下,够了!”杨廷和面现怒色:“江山共主,坐不垂堂,怎可轻言亲征?区区一个藩王叛乱,值得陛下亲征么?”
朱厚照对杨廷和还是心存敬畏的,见杨廷和面色不善,朱厚照顿时兴奋全消,不甘心地撇了撇嘴,低声嘀咕道:“你要相信的朕的实力嘛……”
李东阳为官圆滑,但对朱厚照亲征也很不赞同。
“陛下,御驾亲征一事再莫提起,朱寘鐇谋反如今已拥兵十万,破城二十余,军情十万火急,咱们要赶紧拿出平叛章程,最重要的是,挑选一名可靠的官员领兵平叛。”
刘瑾眼珠转了转,上前奏道:“陛下,若说平叛将领,老奴倒有一个人选。”
“谁?”
“泾阳伯,神英。”
秦堪眼皮一跳,这个神英秦堪曾有耳闻,论军事才能非常平庸,而且吃里扒外,弘治十一年时神英任大同参将,私下里竟将大明的军马售卖与鞑子,从中牟取巨利,被言官察觉后参了一本,弘治帝将其召还,闲住京师,直到刘瑾上位,神英送了一大笔贿赂,终于将其启用,授左军都督府右都督,就连他泾阳伯的爵位也是刘瑾帮忙向朱厚照求来的。
这种人若让他指挥大军平叛,比朱厚照御驾亲征更不靠谱。
趁朱厚照没开口,秦堪赶紧道:“陛下,刘公公所荐不妥。”
“为何?”
秦堪停顿片刻,终于想到了一个借口:“陛下,平叛不是小事,一个武将领着十数万大军,终究……不妥,臣以为,平叛王师还是由文官统领比较妥当。”
李东阳杨廷和闻言含笑微微点头,就连焦芳和刘宇的脸上也闪过一抹赞同。
不论政治立场和派系如何敌对,文官终究是文官,他们的共同点是,都打从心眼里不相信武将,扬文抑武的政治风气是绝不可动摇的,特别是领兵打仗,十数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