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调教大明 >

第539节

调教大明-第539节

小说: 调教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今日这马车过来,那些送行的与被送行者都是面色一变,一个头戴唐巾,身着玉色棉袍的青年男子赶紧迎上前来,挥手道:“走开,走开,不用你们顺字行的车!”

若是说“不用车”,也罢了,不用“顺字行的车”,倒是叫人听出一些异样的东西出来。

“是,老爷。”

车夫夹了夹眼,先答了一声,接着便是语气诙谐而轻松的向旁边的人道:“大约哪个官人想屁股变八瓣了,人家有这嗜好,咱怎么办?瞧着呗!”

一边的行人和闲汉闻言都是呵呵笑将起来,碍着那些人的身份,自是无人敢于放声大笑,不过鄙夷之意,却是怎么也遮掩不了的。

这边的动静多少传过来一些,送行的人十分尴尬,纵是被送行的顾宪成亦是一脸的不自在。他这一次辞官回家真真是狼狈到了极处,辽阳的经济战打的稳、准、狠,无锡商会已经炸了锅般的热闹,因着顾府一家,全城的货皆是出脱不得,眼见福星号等辽阳来船要满载离开,这一次赚不成也还罢了,怕的就是以后都是被排挤在外,那事情就大条了。

常州府下各县,无锡算是最为富裕的一个,对外时是换成一团,彼此间平时却也是常常内斗,无锡被排挤在外,既然无损其余各府县的利益,相信乐见其成的人并不少,无锡的有识之士心里明白,不赶紧找人破局,时间久了,纵是辽阳那边要收手,江南这里,愿意维持现状的人相信也是颇多。

一件事,一旦成了惯例定局,想再破局就难了!

是以王锡爵召见顾宪成后,顾宪成心里还有些犹豫迟疑,怎料家中书信不绝,几乎隔一日就有信过来,不仅年货不至,而且声明:此后也是一文钱没有,若再不回家请罪,便是从族谱中除名。

这般严重后果,顾宪成也是承担不起的。

他只能在这个时候,急上奏疏辞官,并且不待批复,直接先行上路。

这般情形,和那些犯事被流放的犯官相差仿佛,此中的狼狈和尴尬之感,自然是不必多说了。

在此之前,顾宪成只是敌视辽阳,经过此事之后,已经是极为仇视。以前他虽不喜惟功和辽阳行事,顺字行的货物和车马倒还是用的,此次却是已经提前雇好一辆骡车,还是十来年前打制而成,已经多年不用,积灰很多,打扫很久才算干净,就算如此,他亦是绝不会坐上顺字行的马车,如果是真的无车可坐,他宁愿一路走到通州!

“诸位年长兄请回吧,我回南之后,会寻一善地开辟书院,著书讲学,此亦乐事一桩,是以诸年长兄无需替弟担心。”

顾宪成勉强作出潇洒模样,只是笑容苦涩之至,谁又看不出来,他的心绪实在不佳?

赵南星心中也是十分难过,他现在是考功司郎中,这个职位他已经坐了多年,但他一直没有挪动的打算,以他的资历,现在就算转任某寺少卿亦是够了,四品京堂,唾手可得。可他一直没有谋求升官,而是一直留在吏部,所想要的便是借由吏部孙天官对他的支持,在京察之中,荡涤异已,施展抱负,提掖同道,对顾宪成这个铁杆的小弟他亦有打算,明后年京察之前,他就会请孙天官将顾宪成调到吏部任文选郎中,他主考功,顾宪成主持文选,这样一奖一罚,中等以下的官员,任凭处置,声威一立,日后发展情形便是大为不同,十年之后,可能举朝之中的权力分配对比,就会大为不同了。

隐忍布局多年,怎料变起突然,顾宪成一走,他就得重新找人替代,而夹袋之中,一时竟是想不出来最合适的人选。

顾宪成的意气之争,实在坏了大事,但此时也不是怪责的时候,赵南星代表众人最后敬了一杯,只道:“回乡之后,莫生事非,安心讲学教书,数年之后再说。”

有他的一语承诺,顾宪成知道自己必有起复的机会,旁人辞了官可能就一生难回中枢,有赵南星在,他倒不必担心太多,只要时间久了,辽阳放过眼前这事,便是起复的时机到了。

自己大好前程,却是被一个武夫和一艘商船给坏了,尽管启行在即,顾宪成心里还是有一种滑稽和不敢相信的感觉,可眼前之事,毕竟不是虚幻,他忍住心中波动起伏的情绪,将最后一杯酒饮了,却是登上了那辆事前寻好的骡车,上车之后,又向众人摆了摆手,骡车起行,顾宪成被震的东倒西歪,却是无心再和众人对视,赶紧避到车里去了。

“何必,何苦?”不远处的叶向高摇头苦笑,摊手道:“若我是叔时兄,这顺字行的马车仍然是要坐的。”

“若是你怕也不会惹出这样的麻烦来。”不远处方从哲仍然是那副潇洒从容的模样,眼中波光闪烁,看着顾宪成远去身影,沉声道:“眼前之事,便是未来大变局之起始啊。”

“未有这般严重吧?”叶向高道:“无非是商人逐利,顾家又有生意息息相关,难道江南一脉,人人如此?此法,我看未见得对人人都有用。”

“对一半的人有用就很了不起了,何况我看对七成的人有用。”方从哲微微一笑,看看四周,又轻声道:“要紧的不是这个,而是平虏对朝局实际的影响已经不再是辽阳一隅之地,顾叔时的事只是说明,辽阳若是愿意,足可影响到京师和江南,而所用办法,前所未有,仍然是如平虏在辽阳展布的那样,事事皆是从无至有,自行开劈出一条道路来。依弟来看,未来的局面,恐怕还有很多趣事会发生啊。”

方从哲并没有加入赵南星和顾宪成党中,而是投了赵志皋等人的浙党之中,几年过来,已经成为浙党中的后起之秀,不过他为人恬淡从容,与他交往的人多半都欣赏他的聪慧与从容气质,在朝中算是名声极佳,与叶向高等人,被当道大佬普遍看好,称为二十年后辅臣的人选之一。

就算有这样的赞誉和期许,方从哲的气质倒还是没有丝毫改变,比起已经养气尊体的叶向高来,更多了几分随意从容。

叶向高向来对方从哲十分敬服,虽然两人并不是一党,但浙党和南直一脉很多事情是利益一致,见解相当,彼此冲突不大,两人不同党而交情莫逆,叶向高遇事多向方从哲请教,对他的话,从未怀疑。

不过今日此时,叶向高还是摇头苦笑,只道:“但愿中涵你的判断是错的,我可真不想看到有那么一天。纵然我们和李景元交情极好,可也真不想与他一样啊。”

方从哲虽未明言,不过明显的指出未来可能是辽阳影响朝局,各党依附其下的局面亦有可能发生,对一个两榜进士来说,这样的前景未免太过可怕。

对李甲这样几乎是明着依附辽阳,事事以辽阳为出发的进士,就算交情再好,叶向高亦是视为异类的。

“象李景元有什么不好?”方从哲开玩笑道:“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很好啊。”

叶向高苦着脸道:“讥评难入耳啊。”

“讥评?”方从哲放声大笑:“你看顾叔时这事,江南文脉之盛甲于天下,谁发声了?谁替他说话,谁去讥评张平虏了?舆论之事,只是看准对方奈何不了自己,以小搏大,名声自然就来了,所谓骗廷杖是也。若是真的要打死人,则自然要掂量一番,不是真的铁骨铮铮者,有谁愿弃富贵,更遑论性命?你看吧,现在讥评李景元的,待将来时势异转之时,准保又是逢迎他最凶的,人世间事,不外乎名利二字,纵是读书之辈,又有何异哉?”

“原来此事对人心摧折竟至如此?”叶向高勃然变色,现在他才隐隐明白方从哲所说的话语真意。

此前朝中官员,或是直言犯上,或是批评权贵,太监亦不在话下,但这一次顾宪成之事却是众口哑然,王锡爵这样脾气刚直的大佬竟是亲自劝顾宪成退避,如此看来,方从哲所说之事应当不差,自己毕竟还是太幼稚了。

“不过你亦不必太担心。”方从哲虽劝解叶向高,自己却是紧皱眉头:“我观天下,虽然水旱灾异不停,然而多半地方尚属太平,举朝官员,怠政隋政者有之,残毒害民者尚属少见,边军偶有变乱,然大体还属忠枕,至于边患,北虏已经不足为患,而且就算张平虏再打什么大胜,亦无以改变现今大局。要紧者,还是今上励精图治,切莫再这么隋政下去了。”

说到这,他向着叶向高轻声道:“你可知诸道监察御史现还有多少人 ?'…'”

“多少?”

“实额当一百一十人,但今上犹厌言官,一旦开缺,坚决不补,现朝中尚存监察御史只有七人耳。”

“七人 ?'…'”叶向高如被雷击一般,身形摇摇欲坠,差点有昏晕过去的感觉。

“嗯,地方官,诸部官,亦有三成左右的缺额了,今上如此行止,绝非国家之福。”方从哲叹息一声,却是坚决不肯再说下去了。

第772章 迎帆

一转眼,已经是万历十八年三月。

初春之时,在京城还是天气阴冷,与冬季没有太大的区别,在江南地方,却是已经春江水暖,草长莺飞,一派春季盛景了。

福星号一直停泊在南京城外,过年亦未曾离开,原本这一次出航就并不是以征战和贸易为主,而是承担了别样的任务,船上的人们当然有一些闷气,好在过年时自辽阳方面传来消息,说是福星号立了一功,着加赏船上所有人员,每人都得了一笔丰厚的奖励,如此一来,士气自是大振。

当然,便是没有这奖励,亦不会影响到船上人等的忠心,只是难免会士气低落罢了。

得了不少银钱,南京又是当时天底下最为繁盛之地,论起酒楼之多,妓院之多,秦淮河上风光之盛,当世之时,不复做第二之想,不要说苏州扬州,便是京城也差的老远,当世大城,包括欧洲在内,在这上头都没远远没得比,在这样的城池之中,各人又是腰间多金,这些天来只要有假可以离船的,便是到南京城中花销,种种欢心畅意,自也不必多提。

待过了年后不久,江南各家的商行着人将收好的生丝等货物送来,福星号装运完毕,却是离了江口出海,一路南行去了。

一直到最后出海之时,福星号亦未收无锡货物,哪怕是顾宪成在年前辞官还家,亦是如此。

待年后其余商船前来时,倒是开始收无锡货物,不过还是没有收顾家的货,与顾家相关的货物,也是不收。

至此,江南各家明白了辽阳的态度和决心,各家也是深感警惕。

辽阳只要出手,居然是绝不留情,这种决绝的态度,也令得江南各大世家深感棘手,原本他们想替顾家求情的打算,至此算是落空。

这一件事,影响十分深远,可以说是开了大明政争党争的一个先手,而此事以江南的毫无抵抗和认输告终,也是惟功与辽阳彻底辖制了海上商路和货运渠道的原因,若非如此,凭江南这么雄厚的经济实力,还有在朝中的政治实力,舆论上的软实力,明末几十年,大明几乎就是看江南一脉的雄厚实力,这般轻易的缴械投降,实出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三月中时,福星号抵达澎湖。

此时的澎湖算是半个化外之地,原本元时设巡检司,大明福建总兵和当地都司曾经亦设巡检于其地,但后来逐渐放弃,历史上荷兰人在万历中期第一次占据澎湖,为当时的福建总兵和都司所止,双方没有发生冲突,第二次荷兰人再占澎湖时,福建总兵俞咨皋出征往击,击败荷兰驻军,俘虏其将,荷兰人占领澎湖的打算落空,至万历中期以后,开始在台湾本岛修筑城堡,建立殖民统制,一直到郑成功感觉在大陆暂且无能为力,转而攻掠台湾经营为基地时才将荷兰人彻底撵走。

在此时,澎湖却是已经被辽阳彻底掌控了。

福星号经过澎湖补充淡水,船员们并没有下船,在江南已经耽搁很久,由长江口到澎湖用时很短,众人并无上岸的必要,是以就看着澎湖港的人员不停地忙碌着,将淡水和一桶桶的食物搬抬上来。

自辽阳出,登州可补充淡水和食物,入长江口当然也可补充,再到澎湖补充一次,辽阳的商船战舰沿海经行,补给点十分充足,倒是比起那些远道万里在海上漂泊远航的欧洲佬要从容舒服的多。

眼前的澎湖岛是由十几个大大小小的岛屿组成,最大的岛上建成了一个港口和开垦了万余亩的土地,岛上已经有一万多移民,由港口人员和防御军人及屯民构成。

在澎湖,预计可以建成的屯堡并不为多,因为澎湖土地贫瘠,而且经常遭遇台风袭击,只宜种植矮杆作物,在这里,种植少量作物只是用作补充,重要的还是作为转运港口和军港,另外可以发展渔业养殖,经济上的作用并不大,这也是澎湖虽然离福建海边并不远,却一直没有被纳入管制,也没有大量移民的原因。

作为港口,澎湖简直就是天然的良港,本岛已经在最合适的地方建成了好几个码头,水深十余米,可以避风,同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