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调教大明 >

第152节

调教大明-第152节

小说: 调教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郭增耀等人边走边退,随时还击,也是令巴沙儿和赵青两边都十分头疼。

同时他们还要提防陷阱,毕竟两边都在这山坡附近潜伏过,按夜不收的习惯,逃离路线很可能就是挖掘了陷阱的路线。

“哎哟……”

有几个第三局的一不小心,落入了陷坑之中,被短刺扎的哎呀直叫唤,郭增耀等人听到了,忍不住都是大笑起来。

“老郭,一会逮着你,倒吊起来抽你。”

赵青凶性上来,远远威胁着郭增耀。

“谁逮谁?”郭增耀却是不逃了,手持步弓,开始立定还击,连续几箭,都是命中目标,射的第三局的人不停地叫唤。

赵青等人心有所悟,回头去看时,第一局的人早就成了散兵线,在草丛中如一只只蟒蛇一般游走过来,他们阵线散乱,肯定是惨败之局了。

第217章 家丁

“连续十场,山地四场,平地徒步两场,马战四场,其中马战是二比二平,徒步也是打平了,山地四场都是第一局胜利。”

回到军营之后,周晋材和自己的一群助手记录着今天的夜不收局的训练结果,同时在本子上将表现优异的人员名单记录下来。

军训官的记录和各局主官自己的记录,呈送到通事官和经历层面上,可以转换成真正的勋劳记录,不论是提升职务还是赏赐银两,都是从这些原始记录里而来,所以在他记录的时候,巴沙儿等人都是神情紧张的在一边观看着,就算是赵雷这样一身杀气的夜不收教官,在此时也是投以关注的目光。

“赵雷和巴沙儿等人训导有功,赵雷等一局训导官记小功三次,巴沙儿等记小功两次,记录入档,郭增耀与赵青等参训人员表现优异的,也记小功一次,训练中受伤人员,由后勤部门负责安排治伤和提供抚恤,完毕!”

舍人营现在的运转流程已经十分规范化了,各种辅助军官和相应部门的出现,还有职业军士的设置,都是使得军营内部运转得更加流畅迅捷,整个军营如同高速奔驰的马车行驶在直道上,惟功这个驭手只需要掌握大局就可以了。

“小功三次,加上之前的两次,赏赐翻倍给,赵雷几个能得二百银子的赏赐!”

众人听到这样的赏赐额度,都是大大吃了一惊。

舍人营的赏赐制度和顺字行是一样的,小功一次赏二十,半次不赏,用来积累,五次小功转一大功,赏赐翻倍,结合记过系统,是保障军营运作良好的极佳的机制。

信赏信罚,这是惟功的理念,也是戚继光的理念,以忠义大道教化,辅以严明的刑罚,虽然戚继光的练兵理念和俞大猷有本质的分歧,惟功也不赞同戚帅的练兵计划,而是倾向于俞大猷,但在一些宗旨和理念上,他也同时赞同戚帅。

记录完毕之后,周晋材将一个包裹丢到赵雷脚下,大声道:“老赵,你的银子,点点数吧。”

赵雷从加入舍人营后,月银并不算多,这阵子张惟功这个主官事多,舍人营中一切运转良好,惟功过来的也不多,赵雷连主官的面也不曾见过多少次。

但在营中,热火朝天的训练在过年前后都不怎么停止过,赵雷等边军将士也是迅速融入其中,到此时,不知不觉间居然已经立了不少的功劳了。

二百两银子是顺字行自己熔铸的,都是五两的小锭,炉房其实是官府监管,不是谁都有熔铸的资格,不过规矩在权势面前只是具文,山西人都能换钱换银,惟功这种正牌的勋贵反不能了?顺字行的银号和钱庄都是开办的十分顺利,凭借良好的商业信誉和薄利多销的宗旨,迅速在京城四周站稳了脚根,并且往各处蔓延开去。

赵雷等人的赏银,每锭上都有小小的“顺”字,这是商行的标志,也是一种质量保证,不管是一两的,二两,五两,十两,只要成锭了,都有这小小的标识,为了加上标识,惟功也没少下工夫,大内的银作局里有不少好手工匠,太监和官员们不当回事,顺字行花高薪挖出来,这使得顺字行的炉房作工已经不在大内之下,当然,大内那种不计工本,只要好看的熔铸法,外头还是怎么也没办法比的。

四十锭五两重的银锭闪烁着银光,赵雷等人都是默默的看着,眼中也不知道是什么样的神采。

一进营时,就给他们这些人说明过营中的奖赏标准,赵雷等人并没有太当真。

在边军,说一套做一套的事情太多了,将领们说话不算话的事情跟吃饭放屁一样常见,他们这些夜不收都是边军中的精锐,但在边军中待遇并不算高,也就是比普通的营兵强那么一点,他们想要过好的生活,就得改姓!

也就是说,改姓,成为家丁。

将领的家丁是私人的武装力量,平时待遇最佳,镇将会把最好的地给自己的家丁,然后家丁转佃给普通的军户,从中获得粮食养活自己的妻儿家小,辽镇和蓟镇的家丁,都有自己的土地,甚至还有自己的家丁和广大的佃户,他们生活优厚,平时没有别的事情可做,只是训练技击的技巧,一旦出征,就护卫在将领左右,为其出生入死。

营兵可以逃,家丁绝不能逃,一旦被家主开革出去,就是万劫不复,从中产之家,成为赤贫都不如的乞丐般的家族,所以家丁的忠诚度是毫无疑问的,哪怕是必死的战局,家丁也不会抛弃将领先逃。

从大明中期之后,因为卫所制度的崩坏,募兵取代卫所兵,将领私兵和家丁化也就无可遏止了,朝廷也默认现实,到了万历年间,家丁也成为朝廷承认的武装力量,甚至有一些家丁,因为立功不少被授给正式的官职,同时朝廷也发给俸禄,当然,这一类的家丁十分稀少,并不常见。

更多的家丁平时是分散的,只有在朝廷有战事时,晓谕将领集结部下,在集结日起,家丁的供给,从粮食到盐菜银子,再到月俸,就是都由朝廷包下来了,在平时,朝廷是不负担家丁的费用的。

在蓟镇,一个有马家丁,一个月俸禄是一两五钱左右,还会有自己的土地和佃户,在家丁和普通人冲突的时候,将领肯定会支持自己的家丁,有很多明面和隐形的好处。

不过赵雷等人不愿为家丁,最关键之处就在于为家丁得改姓,跟着哪个将领就得改某将领的姓氏,从此成为别人家族的附庸,世世代代等于都卖断了契约,为着不多的好处,将自己和子孙都卖了,赵雷觉着不值。

但看着眼前的这些银子,赵雷等人只有默然,二百两,对他们来说,这是难以想象的巨款。

“雷哥,俺们能将家人接到京城来了。”

“就算全族迁出边墙不大可能,最少咱们自己的小家能迁来了。”

“银子,俺活了小三十年了,还真没见过这么多的银子。”

每个夜不收眼里都是露出狂热之色,他们月俸一两,最多是一两五,而且最多实发七成,经常还被拖欠两三个月,他们来自宣府和大同,还有山西几个镇,哪怕是蓟镇的夜不收,在当地都是很危险的职业,夜不收的家人多半也是居住在边墙附近,随时都有被异族侵犯的危险。

落到北虏手中,成年男子必死,女人为奴,孩童也得学习放羊,大明这二百多年下来,就算现在有相对的和平,边境上却随时随地会有小规模的冲突,生活在那里的人们,也都有随时被杀死的觉悟了。

“你们随我来。”

短短时间内,赵雷便有决断。

到得惟功的签押房外,赵雷带头,其余的夜不收们紧随其后,众人一起跪下。

“这是在做什么?”

张用诚带着人正在外间忙碌着,一见这样的情形,呀然一声,便是与惟功一起出来了。

此时巴沙儿几个也过来了,与赵雷等人一起跪下。

“大人,您的赏赐太厚了,有这些赏银,小人的家族都能过上好日子,能内迁到好地方,不愁温饱。”

赵雷的家族紧邻边墙,随时有敌情不说,还缺水,是很差劲的地界,他一直想迁到东路的保安州,那里墩堡很多,可以保卫家小安全,而且有小白河等河流,不缺水,因为是军事要地,军户多,也不缺土地。

他们这样的人家,是民户不是军户,迁到这样的地方,就等着过好日子了。

但迁户费用太高,凭借一年几两银子的收入,养家糊口尚且勉强,想迁地为良,只能是做梦。现在有营中赐下的这二百两银子,足可迁走十户以上的人家了。

赵雷心中夙愿就是如此,否则也不会远离宣府到京城来了,此时银子到手,反有幻梦之感,当然,他对惟功的感激也是到骨子里了。

当下众人只见这个强悍的厮杀汉子毕恭毕敬的趴在地上叩头,口中也是十分恭谨地道:“大人不计较小人粗鄙曾经顶撞,还赐下这么多银两,小人愿为大人的家丁。”

赵雷一说,巴沙儿等人也是跟上,都道:“小人愿为家丁。”

马宏骏等人赶了来,见此情形,都是笑道:“大人收这十来个家丁,抵得上普通家丁过百人,这买卖划算。”

惟功此时也明白过来,笑呵呵步下石阶,将赵雷扶了起来。

赵雷想挣扎,但惟功两臂如铁,他根本无可抵御,这个边军的精锐夜不收心中吃惊,只能顺势站起身来。

“诸位的心意,本官十分心感。”惟功看向诸人,环视一圈之后,又看着赵雷,神色严肃地道:“但连赵雷在内,你们全部是弓马精强的好汉,既然是好汉,就不要给别人当奴才,称人为家主,本官不欢喜。本官要你们做的是挟弓带箭,策马边墙,替我大明抵御蛮夷鞑虏,自己也博一个封妻荫子!家丁之事,不须再提,该领的赏赐,仍然照发……就是这样,大家散开吧。”

第218章 去留

惟功说的斩钉截铁,赵雷等人虽是意外,但也去了一块心头的大石。

他们若愿为家丁,在各自边镇时就可以投效了,以这些人在夜不收中都是顶尖的身手,随便哪个将领都会招揽的,就算是文官,也会在身边招募一些家丁当护卫的,有本事就不怕没饭碗。

只是确实不愿改姓为奴,这才应募来了京师。

惟功不要他们为家丁,又给予厚赐,这给赵雷等人极大的冲击感。

一群夜不收就在签押房外,重重叩头,将谢意表达之后,才十分高兴的离开。

“大人,这姓赵的一伙倒是可用,若是带在身边,大人你的安全我们就真正能够放心了。”

看着眼前的情形,张用诚眼神中波光一闪,沉声说着。

“不可。”

惟功道:“我身边带的人都是固定的,乍一换人,人家会警觉。”

“好吧。”张用诚一咬牙,道:“发动在即,我等只能坚持到底了。”

“不妨的。”

身为风暴中心的人,惟功反而是拍了拍张用诚的肩膀,笑道:“一切如水到渠成,没有什么变化,也没有什么事情能难的住我们。”

“大人。”此时罗二虎推门而入,禀道:“元辅府中来人,说是有急事召见。”

“嗯,我即刻过去。”

张居正已经打算在今年春夏时候回江陵一次,一方面是葬父,另外就是接老母到京城居住,用事实上的孝行来堵一些人的嘴。

当然,对一些迂腐不堪,食古不化的人来说,张居正不肯居丧三年,说破大天就是不孝,对张居正为官十九年不曾与父母见过一面,这些人倒不会说什么,因为这是当时当官的常态,也是朝廷的规矩,而其中亲情的疏失,根本不必放在心上,倒是父死之后不居丧,这是挑战“礼”,也就是颠覆道统,这反而是叫很多人根本不能谅解之事。

这其中的吊诡之处,惟功隐约明白,对张居正咬牙苦撑危局的良苦用心,他也是敬服异常。而因为他的优良表现,张居正现在也渐渐真正重视惟功,召见,也是常有的事情。

“见过元辅。”

到了张居正的书房之中,惟功熟门熟路的问好见礼,见张居正点了点头,便是在下首的椅子上坐了下来。

“最近,颇有一些啧啧烦言,落在老夫耳中。”

张居正放下笔,两眼直视惟功,眼中的光芒,令人根本不敢直视。哪怕是强横如张惟功,一身武学本事能瞬间杀死眼前这个中年人一百次,在这样的威严面前,也是根本不敢有任何的异动。

事实上,惟功能在张居正的威压下保持最起码的气度和平静,这一点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听到张居正的话,惟功没说出声。

这两人,一老一小之间已经颇有默契,惟功知道张居正说话的风格,知道这只是一个话引子,于是将眼光投过去,却并没有打断张居正的话头。

“你的顺字行,是脚行的变种,也有骡马大店,塌铺等功用,经营得法,买卖公平,这是好事情。”

“元辅过奖了。”

京城民生,张居正不可能不关注,对顺字行这样的商界的庞然大物,他当然也会有所了解。但,惟功失望的发现,张居正的大半精神还是用在清丈土地和编造黄册等事上,土地和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