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末当军阀-第9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冯可宗苦笑连连:“杨大人莫在取笑在下了。”
杨潮笑道:“何来取笑,在下得恭喜大人了。”
冯可宗叹道:“喜从何来?”
但是还是小心的观察着杨潮的神色,这次杨潮见他,他打死不敢抱希望,生怕像上次一样,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更是打定主意,绝对不轻易上他的当了,不然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杨潮道:“哈哈,不知道平息书生哄闹算不算喜事?”
冯可宗咽了口唾沫,他一开始对杨潮报以信心,接着堵上了身家性命,到现在破落到了镇抚使不见他,锦衣卫同僚避而远之,人憎鬼厌的地步,他都不指望能够平息书生哄闹了,已经打点了不少,打算调去北京了,虽然会被闲置,但总好过留在南京背黑锅要强。
但是已经下了太多本钱,让冯可宗产生一种赌徒效应,越输越想赢回来,所以心里十分不甘心。
所以这次杨潮一请他,他扔下手里的筷子,饭都不吃了,匆忙赶来媚香楼,就是保有最后一点希望。
“杨大人说的话可当真?”
杨潮看到冯可宗的表情不由好笑:“在下什么时候说过笑话?”
冯可宗心理暗骂不已。但是嘴上却道:“杨大人所言极是。只是不知道在下要做什么?”
冯可宗小心的问道,心里打定主意,他什么都不会答应了。哪怕是张贴告示都不做,谁知道后面有什么阴谋等着他。
杨潮笑道:“什么都不用做。就是不知道现在你们锦衣卫还是不是让你负责。”
冯可宗苦笑道:“这苦差事推都推不掉了。”
杨潮道:“那就好。看来冯大人这桩大功是跑不掉了。”
冯可宗干笑道:“杨大人还是都说出来吧,这样来来去去的,在下心里没底啊。”
冯可宗终于沉不住气跟杨潮一问一答了。
杨潮笑道:“找冯大人来呢,是因为在下打算跟二立社和谈,冯大人既然是锦衣卫的负责人,也该出席才对。”
“和谈?”
冯可宗心里嘀咕起来,但是嘀咕了半天,也没发现有什么陷阱。
但是仍然不放心:“那杨大人也一起参加?”
杨潮摇头。
冯可宗顿时暗叫不好。杨潮不参加,他也不会参加,这是原则问题,必须牢牢的跟杨潮站在一起,就是离开三步以内,他都感觉到有危险。
只见杨潮缓缓道:“不过,有几个文官会参与。”
冯可宗心头一转,直感到大起大落,有文官参与,那说明不是一个人扛。他冯可宗可扛不起了。
“都有哪位参与?”
冯可宗还是问道,要是文官派出几个无关紧要的人物,他还是觉得远离安全。
杨潮道:“江宁县令、应天府尹都抢着要参与。南直隶十府巡抚会参与,应天提学御史会参与,礼部也许会派出一个郎中,大概就这么几人,在下隶属操江水营,实在是牵连不上,想参加也参加不了啊。”
冯可宗一听,暗中权衡起来,江宁县令无足轻重。应天府尹倒是有些分量,十府巡抚就是十足的大鳄了。提学御史管理书生倒也合情合理,还有能牵上关系的。就是他们锦衣卫衙门了。
想了想,冯可宗觉得不会有什么危险,谈一谈,谈不成也没什么损失,谈成了,那就是真是功劳了。
“那我们锦衣卫自然脱不开干系,下官自然也义不容辞了。”
冯可宗终于下定决心,下了那么多本钱了,到了收获的时候,没道理怕到不敢收。
杨潮笑道:“那就祝冯大人旗开得胜了。”
冯可宗突然一惊:“什么,杨大人你的意思是,你既不参与,也不暗中帮忙了?”
冯可宗觉得,杨潮那句旗开得胜的意思是,让他们这些人自己去跟书生谈,杨潮在他担心,没有杨潮他更不放心。
杨潮在的时候,冯可宗担心自己被算计,杨潮不在的时候,他就是完全没有信心了。
杨潮不由好笑:“冯大人这什么话,在下自然不能坐视不理了,只不过不会出头罢了。”
冯可宗长舒一口气,这才放心心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他对杨潮就产生了这种既感到恐惧,又有依赖感的情绪来。
冯可宗正在谈着,突然媚香楼的丫鬟进来报告说,江宁县令杨大人来了。
杨潮告罪一声,立刻走出去。
看着杨潮的背影,冯可宗不由羡慕,这才是个人物啊,小小年纪,看来还不过十八,却能在南京官场上如鱼得水,自己是武官,可是锦衣卫,县府到六部都给他面子,当真是英雄出少年啊。
杨潮却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了冯可宗心理偶像一般的存在,他被丫鬟带着走进另一件屋子。
杨文骢已经等着了,一脸的哀怨,仿佛一个深闺怨妇一样,杨潮还没来,他就已经一个人自斟自酌了小半壶酒了。
“杨老先生别来无恙啊。”
在杨文骢跟前,杨潮感到最为自在,不像在熊明遇那些人跟前那样总有些放不开,大概是因为熟悉和地位相差不大的原因吧。
杨文骢叹道:“杨公子来了,坐吧。”
杨潮坐下后,杨文骢已经倒了一杯酒给他。
杨潮一口喝干。
杨文骢又给他斟了一杯。
杨潮没有立刻喝酒,而是问道:“老先生心事重重。莫非事情办的不利?”
杨潮已经通知过杨文骢了,告诉他自己打算谈判,让他尽量谋到一个位置。
杨文骢叹道:“哼。嫌本官品级不够,没有资格跟府尹、巡抚坐在一起啊。”
现在还谈不上争功不争功。除了个别人对杨潮有信心,比如杨文骢,还有冯可宗,冯可宗也只能算半个信心,而杨文骢见识过杨潮几次手段,而且亲身经历,尤其是上次推周延儒再相一事后,他就对杨潮充满了信心。
杨潮点点头。他倒是有心捧一下杨文骢,毕竟目前官场上就这一个靠得住的盟友,帮助他升官,对杨潮没有坏处,反正这次的功劳杨潮也捞不到手上,给别人不如给熟人。
所以杨潮让杨文骢早点去运作一下,能给自己争取到一个谈判名额,将来就有相应的功劳。
可惜杨文骢没能运作到,按说不该,估计大多数文官还看不清情况。恐怕不敢贸然应承啊,怎么会拒绝杨文骢的主动请战呢。
杨潮疑问道:“不知道是何人为难老先生?”
杨文骢叹道:“不是别人,是金陵四公子。”
杨潮一听立马皱眉。又是一个意外。
杨潮意外的不是金陵四公子看不上一个县令,意外的是金陵四公子如何知道谈判的事情。
只能说明有人将谈判的事情透漏给了四公子,而知道此事的人并不多,杨潮是一个,熊明遇是一个,黄锦是一个。
再然后就是杨文骢和应天府尹凌义渠了。
到底是谁这么快就告诉了四公子。
追查下去根本没有意义,也很难查到,杨潮不由感觉到自己大意了,自己可以在四公子身边安插人。四公子也不难在官府里找到眼线,以四公子的身家背景。这事太简单了。
也就是说,四公子现在已经完全知道了朝廷要跟他们谈判的事情。
知道这个消息。也许四公子就该商议如何应对了。
可是自己安插在四公子身边的眼线,到现在也没有汇报自己知道。
让杨潮不仅起了疑心,莫非黄凤府背叛自己了,自己对黄凤府也没投入多少资源,能得到这么长时间的内部情报已经物超所值了,即便他背叛自己,杨潮也不怪他。
但是没有人在对方阵营的话,谈判起来可就没有优势了。
又跟杨文骢聊了聊,杨潮答应帮杨文骢想些办法。
接着杨潮就让康悔悄悄通知黄凤府,要他晚上跟自己见一面。
显然杨潮多虑了,黄凤府并没有背叛他,而是真的脱不开身。
四公子确实是在连夜商讨应对事宜,黄凤府现在作为二立社智囊,得一直陪在他们身边。
见到杨潮的时候,黄凤府还在哈欠连连。
从黄凤府嘴里得知,四公子确实在衙门里有眼线,而且眼线不少,不但在应天府有,就连礼部、兵部都有他们的眼线。
幸好四公子的眼线还不够高,并不知道杨潮是这次谈判的幕后操控者。
杨潮不由庆幸,幸亏自己一直低调,因为害怕牵连期间,一直都躲在幕后,见黄锦和熊明遇,也都是私下见面。
当然也跟四公子根本就没把杨潮这样一个武官当回事有关,他们一直以为自己的对手是那些尚书一级的文官,他们把朝廷文官看的很高,把他们自己也看的很高,因此根本不会相信杨潮是这一切的幕后推手。
不会相信他们一步步成为江南年轻读书人的领袖,是杨潮在背后推动,不相信他们组织二立社将一盘散沙的书生们团结成紧密的组织,是杨潮暗中出谋划策,他们只肯相信他们能成为士子领袖,是因为他们敢于挺身而出,是因为他们才气纵横颇有威望使然。
因此最重要的,不是杨潮做的有多隐秘,杨潮多次出入兵部、礼部,不可能瞒过所有人的眼睛,四公子其实早就收到消息,听说过杨潮在帮衙门做事,可是这四位倨傲的公子绝对不会相信,杨潮竟然可以调动六部来配合他,即便有人告诉他们,他们也不相信的。
从黄凤府这里一直反馈的情况来看,四公子一直就知道杨潮帮官府做事,但是杨潮做什么事,怎么做他们一直都不知道,也不关心。
要是四公子知道,并且相信是杨潮在幕后一直暗暗操控引导,恐怕就不会那么配合了。
“好好好,凤府你做的很好,现在本官要你在做一件事,要说服四公子,就在金钗楼谈判!”
黄凤府表示没有问题。
这事确实没多大难度,对四公子而言,已经将金钗楼暂时当做二立社的总部了,那么放在金钗楼就是放在他们的地盘,是又一次代表他们对朝廷一次胜利的标志,因此他们也乐意在金钗楼谈判。
但是对杨潮意义就大多了,谈判地点都在杨潮的金钗楼,足以向官府表示,自己是可以控制这些暴躁的书生的。
金钗楼是杨潮的产业,书生将总部放在金钗楼,现在又在金钗楼谈判,这种说服力还不够嘛!
杨潮之所以要向官府证明这些东西,是杨潮担心那些文官对自己没有信心,做事的时候首鼠两端顾前顾后,杨潮早就吃够了这些文人意志不坚定左右摇摆的亏了,因此不想再次因为这种事情失败,因此才要坚定文官们的信心,积极配合自己。(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九节出牌
谈判第三天就紧锣密鼓的开始了,对于四公子将谈判地点选在金钗楼一事,熊明遇心里感觉很怪异,因为他知道金钗楼是杨潮的产业,而杨潮其实是推动官府谈判的幕后人物,四公子却将谈判地点选在金钗楼,让熊明遇觉得,杨潮说的,他在二立社里面有人的话,确实没有说谎,而且他安插在二立社中的人,还很有分量,隐隐能够左右书生们的行动。
至于杨潮安插的人是谁,熊明遇猜不到,也不愿意浪费力气去猜了,这些书生,只要不闹事,他才懒得管呢。
杨潮再次住进金钗楼,方便时刻掌握具体动向。
杨潮暗中指挥幕后操控,一个十府巡抚,一个应天府尹,一个提学御史,一个锦衣卫千户,统统都听杨潮的指挥,颇有种手握重权的感觉。
当然这些大官们并不认为自己被操控,他们认为他们只是接受杨潮的建议,他们只把杨潮当做他们的一个参议,一个会出主意的幕僚而已。
杨潮不管这些,反正这些人听话就好,要是不听话,就告到黄锦和熊明遇哪里去,自由六部的高官压他们。
不过这样的事情并没有发生。
所有人都很老实的按照杨潮的计划执行着。
二立堂中,摆着一张长桌,两边各自坐着四个人,旁边还有一个书记官做记录,书记官就是黄凤府。
两方人一到齐,先是相互见礼。
“各位公子久仰大名了。”
官府这边,巡抚应天、苏州等重要十府的封疆大吏张国维说道。
尽管双方是在谈判,可是作为文人他还是很有礼节。
“晚生等见过张大人,见过各位大人。”
四公子也一一行礼,但是面露得色。逼的朝廷高官要坐下来跟他们谈判,他们就觉得是一个很大的胜利,今后传扬出去。就是他们巨大的声望,巨大的资本。
张国维道:“坐吧。”
四公子这才坐下。
接下来官府这边的提学御史徐之桓率先发难。他是专门管学政的官员,这些书生算是归他管,当然书生这次哄闹,他受到的牵连也最大。
徐之桓道:“各位公子,纠结生员,啸聚公堂,滋扰生事,这就是你们从圣贤书里读出来的东西?”
冒襄代表四公子反驳道:“徐大人此言差矣。诸位士子不过是出于公义,这正是从圣贤书中读出来的。至于啸聚公堂,晚生不敢苟同,有哪位士子进入公堂了。至于滋扰生事更是无稽之谈!”
四公子不由暗自得意一番,幸亏他们听取了黄凤府的建议,没有像无锡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