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末当军阀-第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潇还知道杨潮所说的心动,绝对不是那个心动,更多的是感动,而不是情动,说不好听,柳如是不过是可怜周瑞罢了,而不是对周瑞有情。
王潇当即岔开对杨潮道:“杨公子,在下眼下有一个麻烦,不知道杨公子有没有办法?”
杨潮道:“王公子请说。”
王潇道:“在下想送人一份大礼。但是此人清廉,银钱一概不收。不过此人的高堂寿辰即到,所以在下想送一份寿礼。”
王潇要送礼,但是送礼的对象清廉,不收金银,不过对方的母亲就要过大寿了,所以他想送一份寿礼去。
杨潮点点头,对方清廉,又是孝子,送给他母亲一份寿礼自然是极为合适的。
杨潮不由想到后世在哪本书上看到的关于送礼的秘籍来。
当即道:“所谓送礼,讲究的,就是一个应景、表心、达意!送寿礼自然合适。”
王潇当即一顿,拍掌道:“妙妙妙,杨公子说的妙。送礼自然是要应景,表的是自己的心,又要送到对方心里去,让对方满意。还真是一个应景、表心、达意啊。没想到杨公子还精通送礼之道,这次可要教我啊。”
------
第二更,求收藏,推荐票!!!
第十三节策划大礼
其实王潇已经很懂送礼了。
杨潮猜测他要送礼给一个当官的,不然不会用清廉二字。
送礼给官员,官员自身清廉的话,那么送给他的亲人,儿子都是好办法。
杨潮点点头道:“不知王公子想送什么寿礼?”
王潇叹道:“在下也在发愁啊。此人清廉,如果送太重的厚礼,恐怕会退回。不过此人是一个孝子,在下已经打听到,他母亲诚心礼佛,家中常供奉药师王佛。还听说曾经在灵谷寺许过愿,一直想去还愿。所以在下想从灵谷寺请一尊佛像,如果用金银打造的话,对方怕是不会收,可是如果不能用金银的话,这礼可就太轻了。”
杨潮点点头,王潇显然深的其中三味,而且破费心思打听到了主人的爱好,都知道对方母亲要过大寿,知道对方母亲诚信礼佛,甚至知道对方母亲曾经在灵谷寺许过愿,却一直没能还愿。
他送一尊佛像,就已经做到了应景,还是从灵谷寺请来的佛,那更是贴切了。
只是难在了表心和达意上,因为对方清廉,不敢送太昂贵的,一尊普通的佛像代表不了他的心意,也未必会通达到对方的心意。
心中想着,杨潮眼神动了动。
王潇可是生意经,最懂得察言观色,本来不过随口一说,看到杨潮的表情,顿时道:“杨兄莫非有什么好主意?”
一察觉杨潮可能能帮到自己,王潇立刻就从杨公子升级到了杨兄。
杨潮只是在想着其中的联系,不自觉的罢了,哪里有什么主意,摇了摇头。
可是王潇偏偏认定杨潮肯定有主意,只是不肯告诉自己。
在联想到杨潮帮周瑞见柳如是索要五十两银子的事情,当即明白过来,笑道:“恳请杨兄赐教,在下必有重谢。”
一听重谢,杨潮顿时来了兴趣,他最近可是为了要发达正在发愁,赚钱自然是发达的必由之路。
想了想道:“敢问王兄,可是向谁送礼?”
杨潮也改口了,冲着重谢就值得改口为王兄了。
杨潮觉得,既然是送礼,当然要送到对方的心里去,这样才能达意,自己都不知道是送给谁的,很难送到人家心里,于是才问道。
王潇犹豫了片刻,这才贴到杨潮耳边道:“不怕杨兄知道,在下要送礼给新上任的漕运总督史可法。”
抬头看了下碧纱很有颜色的跑到一边去给周瑞敬酒了,周瑞则有些郁闷的看着杨潮,还在等着杨潮回答他关于柳如是的问题。
王潇这才再次小声说起来:“漕督本来是朱大典,可是朱大典被人弹劾为官不能持廉,结果罢官。接任的就是史可法。可是史大人一上台来,就雷厉风行,今年一连弹劾罢免了三个督粮道。我家做运河生意,因此与这些督粮官颇有来往,怕是要吃干系。所以才想着要结交史大人。”
说到这里,王潇突然正色,十分严肃的道:“所以这次送礼的好坏,关乎身家性命。如果杨兄要是有办法,恳请千万赐教。杨兄所需多少银子,只管开口便是。”
“送给史可法的?”
杨潮此时心中猛地一颤。
史可法可是民族英雄。这个杨潮自然知道。知道北京被李自成攻破,崇祯死后,史可法可是南明小朝廷建立后的重臣,手握重权,甚至一度握有选立皇帝的权力。
“没错,史大人现任户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管漕运兼巡抚凤阳、淮安、扬州等六府之地,当真是手握重权,而且所辖都在要害地方,正是我家生意所在,因此可以说我全家之生死荣宠全凭史大人一句话。”
杨潮心中又是一顿,没想到史可法现在就已经是位高权重了,户部侍郎可以说是京官,还兼管漕运、巡抚六府,这不但有中央的级别,还有地方的实权,又有漕运的财权,他坐的位子毫无疑问是一等一的肥缺。
不过史可法为官倒是清廉一些,虽然该拿的常例银子照拿不误,但不像其他那些尸位素餐的官员,他是办实事的,一上台就弹劾了三个贪腐渎职的督粮官,确实很有魄力。
杨潮此时也是隐隐有些激动,倒不是因为史可法是英雄,而是因为史可法是重臣,这意味着史可法有权力。
杨潮心里深处是有压力的,昨夜的梦依然历历在目,想要做事手里没权,也不认识什么官员,唯一有联系的不过是许百户那样的欺压相邻的千户。
可是今天有可能跟史可法这样的有名气、有气节,更重要的是有权力的文臣拉上关系,杨潮顿时觉得,自己也许自己可以向着达则兼济天下迈进一步。
“杨兄,如何?”
看到杨潮有些复杂的眼神,王潇急道。
其实王潇也是病急乱投医,只是随口说说,杨潮显露出有主意的样子,这才让他心中升起希望来。
如果换做平常,他王家根本不用这样求人,什么问题基本上自己就解决了,但是现在,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哪怕是一根稻草,也愿意抓住。
杨潮摆手让王潇不要说话,自己静静沉思起来。
许久之后,才抬起头来:“有了!”
王潇一喜。
他本不过是随口一说,结果误会杨潮有主意,接着询问,现在杨潮真的有办法,哪里能不喜。
王潇忙道:“请杨兄赐教。”
杨潮笑道:“既然史老夫人想去灵谷寺还愿,老夫人又走动不便,就送她一辆马车。”
王潇疑道:“送马车?”
一辆马车能值多少钱,如果史可法肯收,王潇愿意送一尊纯金打造的金佛。
就是因为史可法不肯收重礼,王潇才担心不已。
送一辆马车能顶什么事,不说史可法肯不肯收,就是收了,一辆马车顶多十来两银子,算上拉车的好马,也超不过五十两,这点钱凭什么让史可法放他家一马呢。
要知道那三个督粮道官员,可是直接被弹劾的流放充军了,家眷现在还不知道在那个地方的教坊司妓院伺候男人呢。
王潇可不想落一个这样的下场,他自己不想充军,也不想看到家里的女眷被拉去发卖。
杨潮道:“王兄是身在局中,当局者迷啊。既然史老夫人想要去灵谷寺还愿,送马车不过是个由头,应应景罢了。老夫人去不去就另当别论。这其中关键在表心和达意上。怕是王兄最为难的就是这表心吧。”
王潇叹道:“正是如此。礼轻了,怕不能表明心迹。礼重了,怕史大人不收。这礼不但非送不可,而且还必须要让他收,还要送到他心里去,要让他满意。这可太难了。”
杨潮笑道:“王兄放心,这应景不难,表心也交给在下了。至于能不能达意,恐怕还要劳烦王兄一番。”
王潇忙道:“不敢说劳烦,但有吩咐,小弟鞍前马后绝无二话!”
杨潮在王潇耳边耳语轻轻说道:“王兄既然都能想到在灵谷寺中请一尊佛像,那为何不直接请灵谷寺中的高僧前去说情呢。既然史老夫人是信女,一个大师的话,她大概会听的。史大人是孝子,史老夫人如果求情,还有什么事情办不了?”
王潇听到杨潮的办法,当即暗暗佩服不已,同时也信心大增。
他想过请一个佛像,却没想过要请一个大活人,灵谷寺那些大师,确实比佛像好使,佛像是死的,大师却是活的,直接请大师去贺寿,相信史家不可能拒之门外,到时候有大师当面求情,史老夫人慈悲为怀,怜悯一番,史可法也许就妥协了,放他们王家一马。
越想越觉得可行,王潇甚至没有心情在青楼中磨蹭,当即就要告辞离开,杨潮也不想在这里浪费时间,也借机一起走了。
只有周瑞,没跟杨潮说上话,一副焦虑。
------
第三更,求收藏,推荐票!!!
第十四节豪车
杨潮必须造一辆马车,而且是独一无二的马车。
后世送车是很常见的,各种豪车送给当权的人,往往能收获到百倍的回报。
杨潮也打算造车,虽然不是后世的名车,但是也必须是豪车。
而且是亲手打造,纯手工的豪车。
杨潮自己不会造车,但是这难不倒他,有人会造。大明朝有造车的工匠,市面上有卖车的车马行,但是市面上能买到的车,还拿不出手去。
杨潮先去车马行买了一辆普通的两轮马车,这**车一匹马就能拉动,是最普通的那种。其实还有一种四轮马车,不过一般是用来拉货的,用牛拉动。
明代坐人的马车,一般都是两轮的,甚至皇帝也坐两轮车。当然皇帝一般是坐轿子。
杨潮买这辆马车当然不是用来送史可法的,而是用来借鉴参考一下的。
因为杨潮一点都不懂马车的结构,所以这其实是一辆用来参考的样车。
杨潮告诉父亲,有人请他帮忙做一辆车,愿意出高价,让父亲帮忙找几个匠户。
明代的匠户,几乎涵盖了方方面面的高手,其中不乏手艺最为精湛的木匠。
第二天下午,杨勇就请来了两个木匠,一个姓高,一个姓宋。
姓高的木匠擅长雕梁画栋,姓宋的木匠则是斫轮老手。给两个木匠承诺每人十两银子,并且不超过一个月,他们都很满意,同意一切都听杨潮的。
杨潮先是请两个木匠将自己买来的马车用了将近一天,拆解了下来。
马车拆下来后的结构,几乎就是一个车板,两个轮子,还有一个棚子。
其中车板跟车轴是一体的,车轮则套在车轴上,并没有单独的悬挂系统。
车棚子太简陋,杨潮打算改成方形的轿子形状。
车底板也要改进,要跟车轴单独分开。
车轴和车轮也要进行改进。
车轴上面要加装减震系统,没有好的减震系统,马车走起来就会十分颠簸,很不舒服,所以明朝有钱人宁可做轿子,也不愿意做速度更快的马车。
至于车轮,明朝的车轮是直接套在车轴上,没有轴承在中间过渡。这样的车轮不耐用,因为往往会磨断车轴,因此根本不可能远行,如果要走远路,还得准备上好几个车轮。
杨潮经过一天的分析,觉得自己要改进的地方不少。
车厢和车轮要做一个新的,杨潮效率很高,第二天就将设计尺寸给了宋木匠和高木匠。车厢外面要普通,但是里面一定要用心,所以才请了高木匠这样的懂得雕刻的木匠来。车轮也要按照自己想的,请宋木匠用最好的木料做一个新的,并且预留出轴承的位置。
设计中最重要的其实是轴承和减震,这些杨潮不打算请人,父亲杨勇就是手艺最为精湛的铁匠,不敢说南京城第一,但是绝对属于第一流的。
家传了几百年的手艺,其中不少是独门技艺。
当然让父亲跟自己一起做,而不请人做,倒不是杨潮舍不得钱,相比王潇给的钱,这点请人的钱真的不算什么。
跟杨潮分手的时候,王潇甚至提前预付了一百两银子,足够做一辆马车了。
更承诺如果他送礼成功,还会给杨潮封一千两银子的谢礼。
之所以要自己和父亲亲自做,是因为杨潮认为轴承和减震,将是这辆车最重要的部分,算是核心技术,他不打算被人知道。将来这辆车将因为轴承和减震,而成为独一无二的马车。
车厢和车轮的工作,杨潮帮着进料后,交给两个木匠,木匠在各自家里去做。
轴承和减震则要在杨家的铁匠铺里制造出来。
轴承的结构,看起来很简单,就是外圈内圈两个圈,中间一圈滚珠罢了,这杨潮还是知道的。
但是让杨潮没想到的是,制作轴承比想象中要难的多了,首先杨潮就发现,球形滚珠几乎不可能做出来。
手工锻打一只钢珠,即便是手艺最精湛的铁匠,也做不出来。
最后思考了一夜后,杨潮只能更改设计,用更容易制作的滚针来代替滚珠。
滚针其实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