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大明虎臣 >

第180节

大明虎臣-第180节

小说: 大明虎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虎臣仍旧在稳步前进,而在稳步前进的时候,一个令他感觉好笑的事情发生了。【瞰】【 書】【粑】

    清廷竟然派来了和谈的使节,而这个使节让周虎臣啼笑皆非。来的赫然是孙之獬,周虎臣对这个孙之獬有着很直观的认识,原因吗?因为孙之獬是历史上天字一号大汉奸。

    历史虽然变了,孙之獬也没有机会推行什么剃发易服令,可这个丧失了所有节操,毫无羞耻和人格的败类孙之獬周虎臣还真想杀了他。左思右想。。。还是不能杀,反正现在暂时不能杀。杀了孙之獬无疑会给周虎臣用舆论造出来的有利局面构成不利影响,这等于周虎臣在排斥那些投降建奴的前明官员,会让他们产生一些心理阴影,为了顾全大局,孙之獬的项上人头只能暂时留着。

    留着有用,就留着吧!

    孙之獬用处不小,可以谈一谈,顶着一个大清使者的名头,周虎臣把孙之獬送到了大后方。因为他可以去对付史可法和朱大典,孙之獬是曾经的阉党一员,让他们去谈判,去掐吧!省的史可法和朱大典正好无事可做。

    谈当然要谈,至于谈什么周虎臣才不管。反正朱大典是一个刚烈而不会妥协的人,至于史可法这样执拗的人,估计也不会给孙之獬什么好脸色。谈能谈出什么结果?你谈你的,我干我的,周虎臣的计划不会受任何影响。

    和谈没有任何消息,明军的进攻近在眼前,本来这个和谈多尔衮就没有抱什么希望,所谓大势所趋就是如此,拳头大力量足才是硬道理,和谈是颓势的表现,而这种表现让明军的进攻更加自如,比如老黄牛一样的衡腾蛟。

    速度仍旧不快。蛮牛套上缰绳一样的战术行之有效,清军在阻击,不停的在阻击,可惜,何腾蛟的二十多万军队仍旧稳扎稳打,利用自己的坚不可破继续在向前蚕食。以阿济格为首的清军将领一筹莫展,阻击的力量越来越缺乏力度,因为失去了居庸关后,本来就兵力吃紧的保定一线被抽离了一部分军队去增援。

    身在霸州的周虎臣心情与现在的天气一样,除了美好无法形容。

    中军大帐中。周虎臣身边是黄得功,大帐内更群将荟萃,周虎臣正指着一张地图在给将领们安排作战事宜。

    “这是武清,就顺着武清直达通州,然后在通州给我把附近的虱子清理干净,记住,没有我的命令不允许进入顺义与怀柔一线,就是发现建奴的逃跑军队也只允许象征性的向顺义方向驱赶一下,一切都要听我的命令。记住了吗?”

    接受命令的孙大勇和闫丙泰不懂周虎臣的安排,两人瞪着眼睛有些懵懂,这个作战明计划显不符合常理,既然出动骑兵进入京师脚下。却为什么给建奴留着一条后路

    “既然出兵就要全力,合围之势已成,小虎为什么给建奴留着一条逃生之路?难道。。。小虎怕与建奴的激战会毁掉整个京师?”黄得功知道周虎臣的整个计划,这无疑是打马虎眼加掩饰的举动。

    周虎臣赶紧配合:“候爷。和谈是什么,建奴的拖延战术罢了,建奴保定满蒙八旗的骨干已经撤离。估计那些剩下的汉八旗、吴三桂与新附汉军就是被抛弃的棋子。据可靠消息,居庸关的建奴八旗军实际上同样已经撤离,现在就剩下霸州的清军还有一定实力,为什么建奴在霸州留些这些强军?因为他们怕,怕侯爷与我的联军直接攻到京师城下把整个建奴高官显贵的家眷全部留下。

    “所以。。。这个举动说明建奴要跑了是吗?”黄得功追问:

    “当然要跑,无论是细作的情报,还是建奴的举动与所处局面来看,建奴应该是要逃到关外了。现在不逃还逃得掉吗?但我们不能把建奴彻底围死啊!”周虎臣稍稍停顿,随后继续:“一旦建奴鱼死网破怎么办?京师会成为什么样子?陛下怎么回京师,我们怎么交代?”

    看着像是在给黄得功进行解释,实际上周虎臣是在给将士们做样子,而且做的还大义凛然,理由用的堂堂正正。周虎臣在隐喻一旦逼得过紧建奴有可能要屠城,要毁掉整个北京城。周虎臣无疑很有表演天赋,这些说法很有说服力,同时他也在为自己的下一步用兵计划做起了酝酿和准备。

    将领们一个个点头表示理解,而想一想的确有些后怕,京师城内和周边估计有不下百余万的百姓,无休止的惨烈作战,建奴把京师变为白地和屠杀的可能性很大,至于后果就是,这个北都估计以后再也不会是京师,逼急了建奴之后的这种后果简直不敢想象!

    “我军会在预定时间正面展开突击,然后一举击败正面的建奴军,保定的何督军,居庸关的王总兵也会同时大举进攻,到时候必定还要进行很多场血战,但这血战不会有太大难度。建奴的出关路线一定是古北口,而古北口属于我们,建奴还有很多最强的军队存在,古北口守得住吗?所以,想要建立功勋,要拿到奴酋的首级就不能退缩,一旦建奴放弃北都,我们就要全力追击,就是追到天涯海角也要把奴酋的首级给陛下一览,所以。。。你们明白?!”

    全盘计划就在周虎臣脑中,当然也在黄得功的脑子中,但这个铺垫必须做,用最小的代价光复北都其实也不错,后续的作战计划已经完备,现在只剩下如何实施了。而这个实施计划周虎臣没直接说出来,可意思已经表达的很明显。

    “我明白!不就是狂追吗?一直追下去,愿追到哪追到哪?”

    首先回应周虎臣的是柳七,现在的柳七恢复的已经差不多,为了战斗,为了自己的荣誉他果断跑回了前线。伤没好利索,不能领兵纵马飞驰,但柳七要亲眼看着建奴被赶出关外。而柳七在军中素有威望,周虎臣的意思在他口中说出来很合适,也有柳七自己主动顶缸的意味在里面。

    众位将领都醒悟过来,柳七实际上是在说;就这样去干!

    原来是这样啊!自家两位大帅好大手笔!一旦成功,这不逊于卫青和霍去病,而他们这些将领也将跟着名垂青史,就是多少年之后自己也会是子孙后代朗朗上口的英雄人物!太期待了!

    周虎臣笑了笑,全盘计划基本上已经交代清楚,大的战略方针就在心中,就看如何具体实施了。(未完待续。。)

第317章 多尔衮的无奈

    阳春三月,和风送暖。

    兵贵神速,在柔柔的春风中王德用兵出居庸关,而清军在王德用面前的屏障只剩下了一个昌平州。

    保定府一线,士气高昂的何腾蛟已经推进到了定兴,预料中的战斗就要开始。李率泰是这次战斗的领军者,而大汉奸吴三桂则作为副手,至于阿济格与鳌拜两人,据说是被调到了昌平州去对付兵出居庸关的王德用部了。

    何腾蛟的兵力太雄厚了,虽然屡屡被清军击败,但这些顽强的小强委实了得,即便是被击溃也会重新聚集。这是一种传统,同时也是一种无奈,因为这些昔日的流寇军队一旦离开这个团体根本无处可去。在蚕食的同时,何腾蛟还有一种强大的能力,这种能力如果可以比较的话,他就如同周虎臣的作战能力。。。保持不败,而且花样百出。

    何腾蛟善于治民和治理地方,这种能力的体现就是,被他蚕食的地方会立刻成为大明的可控之地。何腾蛟知道如何对百姓和官吏进行行之有效的控制和管理,这种控制能力让百姓很安心,而那些溃军根本无处可去,谁都需要生存,溃败没有关系,只要回来,何腾蛟既往不咎。为了生存,为了不被定义为逃军,这些士兵会回来,而且会坚定的跑回来。

    李率泰面前的巨大的方阵很大,大的吓人,而且在缓缓移动。推进,不停推进,比以前的速度明显快了很多,昨天已经推进了整整一天时间,今天好像也不例外。

    强力进攻李率泰不敢,强大的步兵方阵从来就不怕小股敌军,满蒙八旗的士兵在的时候尚攻不进去,以李率泰现在的力量无异于痴人说梦。而那些新附汉军根本不敢指望。

    满蒙八旗的撤离李率泰知道意味着什么。那些被疯传而来而又沸沸扬扬的消息不是空穴来风,大清国要撤离关内已经成为看不到的事实。李率泰不是圣人,他也有自己的想法。

    被当做炮灰也好,当做遗弃的棋子也罢,李率泰都要作战,起码表面上要做出作战的样子。因为他的所有家人几乎都在北都或关外,不做战就等于家人的末日,李率泰不想自己的一家人被杀的干干净净只留着自己一个人孤孤单单,所以,他必须一战。

    “右翼!”

    李率泰骑兵出动了。现在的骑兵再也没有了昔日的气势。骑兵太少了,除了作战的那些损失,精骑都被带走了,李率泰手中只剩下三百骑,而副手吴三桂也只有一千余骑兵。还有一个问题很严重,吴三桂明显在出工不出力。

    作为久经考验的战场老手,吴三桂才不相信建州人那些鬼话,建奴就要逃出关内了,他吴三桂被遗弃了。而在被遗弃的同时还要给这些蛮族来顶缸。吴三桂自认是一个汉奸谱上所说的汉奸,但被抛弃的汉奸才是他最痛心疾首的一次经历,人生的错误选择是一种悲哀,已经悲哀无比的吴三桂无论如何都要保存自己最后的一点力量。想要让他和明军死磕。上去白白送死,还不如直接跑路来的痛快,那样还可以暂时有口气可喘,多活几天。这才是吴三桂现在的真实想法。

    一千余骑在二十几万大军面前太渺小了,渺小的不值一提。

    骑兵稀稀拉拉,无精打采的奔向何腾蛟巨大军阵的右翼。这些骑兵现在可谓经验十足,他们和明军保持的距离很遥远,因为。。。明军有火炮,而且很多,很危险。

    “奶奶的,这些狗杂种根本不靠近,督师您看是不是让属下去冲杀一番?”

    庞大的几个巨大方阵按照自己的节奏还在继续挺进,队列中的郝摇旗憋不住了,他现在虽然是总兵,受过朝廷正式册封的总兵官,但粗鄙的作风仍旧无法更改。建奴无疑是他和这支军队的最大敌人,昔日的仇恨涌上心头,现在的机会难得,郝摇旗忍不住开始向何腾蛟开始请战。

    “东昌伯不是说了吗?不允许主动出战,就是敌军再少也不能出战,一直蚕食到京师城下才是我们的目标。”

    对这些昔日流寇军队的粗鄙已经习惯了,何腾蛟也不在意郝摇旗的这种粗鲁作风。不是何腾蛟听周虎臣的话,而是这个战术让他太享受了,自己的军阵宛若铁壁,这种让敌军总是无可奈何的作战太爽了,从未这样爽过,爽的何腾蛟已经对周虎臣佩服的五体投地,就差上门拜师了。

    “哦。。。那就听东昌伯与督师大人的好了!”郝摇旗不说了,这位执拗的督军提起周虎臣让郝摇旗的热血迅速冷却下来。

    周虎臣是战神,他几句话,送来一些人就改变了这支屡战屡败的军队,让这支军队的防御能力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郝摇旗能说什么?

    “督师,您说这建奴是不是真的逃了,若是逃了我们岂不耽误战机?”

    郝摇旗不甘寂寞,他禁不住对何腾蛟问了起来,那种传言好像是真的,保定附近建奴的军队明显变的弱了很多。以前还是屡屡进行骚扰性的阻击,现在等于在做出样子眼睁睁看着大军在前进,建奴的主力不是逃了还有什么可以解释。

    何腾蛟微微一笑:“一切都有东昌伯呢!估计会有他的安排,东昌伯的骑兵不少,据说还增加了两万龙骑兵,建奴逃不逃咱不用管那么多,只管去进攻京师,能够拿下京师就是大功,将来老夫与你等同样将扬名天下!”

    对周虎臣太信任了!

    这种信任当然有它的理由,何腾蛟是这次大规模作战的受益者,而这种不败的作战方式让他完全接受了。同时,追击战不是何腾蛟所长,他有自知之明,自己的骑兵和周虎臣相比太弱了,根本拿不出手,因此,进攻和光复北都才是他的最理想战术目标。

    大明北都,大清称燕京。

    大清国燕京城紫禁城慈宁宫。

    “走吧,没什么可想了,合围之势无法破解,满八旗和科尔泌的骑兵已经准备好了,请皇后带着陛下随我一起。。。暂时回关外吧!”

    自幼就被封为墨尔根代青贝勒(聪明王的意思)的大清摄政王多尔衮带着意一丝阴霾,也带着深深的无奈。

    这是一间大殿,大殿内显得空空荡荡,很是寂寥,而殿内只有四个人,大清摄政王多尔衮,孝端文皇后、孝庄文皇后和幼帝福临。

    话题很悲凉,这才迁都几天就要重回关外,大殿内陷入短暂的沉默。谁也知道所谓暂时就是永远,大清国大势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