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虎臣-第12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长这个地方还算不错,到处是芦苇荡和夹杂其间的水田、大片的沼泽、小型河流还有很多湖泊,这种地形对周虎臣来说不错。可以让你建奴的骑兵无用武之地,尤其是父亲周遇吉的率兵来援更不错。
“天啊!督帅您看这破地方,我的骑兵啊!这仗怎么打?”柳七和周虎臣的淡定不一样,他见到周遇吉就开始抱怨:
现在的柳七是副将,骑兵副将,他怎么看怎么感觉这天长是一种悲剧,对他的骑兵来说,这天长就是一个悲剧的地方,战马就是跑动都要谨慎,更不要说去进行大规模的骑兵作战。
周遇吉没有理会柳七的抱怨。而是直接询问起来:“督师大人现在在哪?建奴到了哪里?我军备战的如何?
“回禀督帅,督师大人已经回了扬州,由督师大人坐镇扬州还是比较放心的。建奴在六十里之外的穆店,据斥候禀报,建奴这两日没有动静,估计在等待宝应过来的建奴别部。已经做好作战准备好了,弹药和各种补给很充足。”周虎臣同样没有理会柳七的抱怨,他直接开始向周遇吉回禀。
“这天长的地形地势算是把所有骑兵都废了,只剩下群体的硬碰硬步兵攻防作战了。建奴的步卒同样久经战阵。不可小觑啊,这就是一场血战啊!”周遇吉其实不喜欢步卒之间的绞杀性作战,而是喜欢纵马砍杀的那种畅快淋漓,可天长这个地方就是这样的环境。谁也无法改变。
周虎臣没有想到泗州的阻击战会形成这样的局面,虽然有些出乎意料,但周虎臣有自己的打算,把史可法支应走也是为了自己行事方便。所以他直接向周遇吉说了出来:
“还真不知道建奴的总兵力,不过,建奴的两路兵马会合。加上那些降军,总兵力应该比我军胜出,但不会有太大差距。这天长就是一次阻击,我们的战场应该放在扬州。”
周遇吉对周虎臣的话有些愕然:“阻击,为什么?”兵力和后勤补给如此充足,周遇吉不理解周虎臣为什么要这样说。
周虎臣的话透露出的是这次作战的战术,但这种战术不符合周遇吉的作风,他的作风一向是勇往直前的无畏,不是实在没有办法,周遇吉在作战中从不会妥协,他的风格就是和敌人血战到底。现在的情况是,建奴虽强,但自己的军队同样不弱,就应该拼死一战,周虎臣这样的作战方略和周遇吉的作战理念有些背道而驰。
“天长距离扬州有些远,道路难行,补给困难,同时这天长太潮湿了,不利于我将军火器的使用,还是扬州比较合适。”周虎臣开始解释,还给出了理由。
但这是理由吗?
有大量的辅兵和物资作为依仗,不到百里的距离远吗?
天长潮湿,难道扬州不潮湿,和天长有什么太大区别?
区别是有,扬州是自己的地盘,地利人和,还有扬州城作为防御之地。可扬州也有缺陷,扬州的地势正好孤悬江北,有可能被围。
其实天长本身就是一个绝佳的作战之地,东侧正好是金湖水域,而水上力量建奴处于绝对劣势,使建奴无法在这一侧迂回作战;西侧则是水乡,尤其是再往南,除了无边无际的芦苇荡、水田就是沼泽,想要在这一侧突破同样有一定难度;建奴的骑兵一向强劲,天长的地理环境正好扼制了建奴骑兵的长处,加上横向延绵近百里的白塔河这道屏障,绝对是附近的最佳作战之地。
“完全可以一战,据守白塔河没有问题,哪里用退守扬州?”
周遇吉不同意周虎臣的观点,他认为完全可以在天长与建奴一较高下。
实际上,这不是胜败的问题,是一个全盘考虑,周虎臣有自己的计划。胜利不能说已经掌握在手中,可周虎臣不认为自己会败,而是他不愿意和建奴进行近距离的不断绞杀,建奴损失不起,他何尝不是这样。一旦损失惨重,对他自己心中那些计划将会产生巨大阻碍。
“既然父亲有异议,这件事可以随后再议,一路奔波,还请先生和父亲暂时到帐中小憩片刻。”周虎臣暂时不说了,他决定利用一下简忱,让两个人来说服周遇吉。
周遇吉是脾气相对执拗的一个人,但这种执拗是建立在理念的基础之上,并不是毫无理智的执拗,周虎臣还有机会说服他。
两军会合,扎营很容易,这些事情不用周遇吉去操心。
进入大帐,简忱和周虎臣两人开始左右开弓,频频的向周遇吉解释这个作战方略。
其实,简忱就是帮腔,无论周虎臣做出什么样的决定简忱都会帮腔,他这个智囊等于是周虎臣的传声筒,完全是毫无条件的在为周虎臣做事。
在两人的不断的用各种理由引诱、解释和摆明利弊,最后,周遇吉终于还是同意了,但周遇吉也提出了他的要求;不能轻易放弃,如果有机会取胜,一定要重创建奴。(未完待续。。)
ps: 感谢;3031zj书友投出的月票!
感谢;舞梦之余悟、李睫李睫两位书友打赏!
第126章 怎么过河?
多铎这次的任务是急攻江南,目标是击溃南明军并过江干掉那个南明皇帝,随后取得整个天下。
现在,多铎感觉自己不是在急攻江南,除了在河南还算有些速度,自进入明军的实际控制区域后他的进军速度太慢了,最多算是按部就班,和最初的计划有了出入。
准塔终于来了,来的很匆忙,因为多铎的命令是急速会合。
多铎已经在细雨中等得有些心浮气躁,这种多雨加潮湿的天气他的士兵有些不适应,准塔几万军队的到来无疑给他带来了很大信心。
简单休整,多铎终于开始向南继续挺进。
一天时间就赶到了白塔河前,途中多铎竟然没有发现一个明军士卒,连一个百姓都没有发现。
斥候间的常规游戏全免了,因为地面实在是惨不忍睹,直到多铎率大军到了白塔河边,他终于看到了周遇吉军的影子。
竟然再次发现了堑壕,这次在河对岸,而且这次的堑壕不是反向壕。
周虎臣当然怕红夷大炮,人是血肉之躯,不能去和炮弹较劲,这个防御措施是一种必须。生命和费点力气相比,怎么看也是生命比较重要。
多铎茫然了。
白塔河不宽,也没有发现敌军的船只(周虎臣怕多铎的大炮攻击自己的船),可是不宽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过去,敌人不是木偶,肯定会进行攻击,尤其这还是周遇吉的军队。架浮桥是不可能,多铎知道周遇吉军的火炮就隐藏在堑壕后面,而这个距离好像很合适,很适合那种披头而下的开花弹进行攻击。
这等于是守株待兔,噢。。。多铎不懂这个高深的词汇。但他知道自己过河并不容易。
就地扎营,十几万人的营盘很占地方,远远望去,多铎的军队很有气势,足足占据了几里的地盘。
也就在这个时刻,多铎骇然的发现,周遇吉军就是牛皮糖,可进可退,伸缩自如,他们总会选择最佳也是自己敌人最难受的地方进行战斗。杨柳青算是偷袭;山西阻击李自成是伸缩自如;北上打酱油是可进可退;通许又是突袭;泗州和山西阻击李自成如出一辙。区别是周遇吉军在泗州选择了撤退。
现在轮到了天长,这个作战地点选择的让多铎一阵头晕。
多铎终于明白,易守难攻不仅仅是在说堡垒和城市,也包括这样的情况。
周虎臣的世界多铎无法理解,但多铎必须过河,哪怕是伤亡惨重也要过河,拿不下江南这个后果他无法承受。这里不能过河,多铎就是绕也要过去。
多铎的过河地点选择在了白塔河的上游,这个地点距离周虎臣的驻军地也就是堑壕阵线足足有五里之遥。多铎的选择很明确。就是要躲避那些隐藏的火炮强行渡河。
事实证明多铎的担心是正确的,周遇吉军的火炮果然独具一格,在多铎的手下准好一些小船和一应装备,还没等这些小船和人员行动。周遇吉军的炮手们好好地给他们上了一课——咱的火炮移动快。
一阵火炮声传出,河边的这些新附汉军对这种火炮可能是有了深深的畏惧感,后果就是;一哄而散。
多铎不甘心,他留一些人继续在这里装样子。另一部分人偷偷的再次赶往上游。
周遇吉的军队反应太快了,这仿佛就是一种追逐,当多铎的士兵刚刚做准备。周遇吉军赶到了。火炮刚刚摆上,这些胆怯的新附汉军立刻回头就跑。多铎是有准备的,他准备好了杀人,督战队就是为这些人准备的。
重新聚集在一起,在刀锋的逼迫下这些新附汉军再次向河边挺进。
周虎臣的炮手们当然不会客气,一阵轰鸣声,这些新附汉军再次哄然四散。督战队的战刀根本挥舞不起来,因为他们也逃了,这些督战队可不认为自己是金刚不坏之躯。
真的无法过河,多铎确定了,想要拼命过河无疑是自杀,周遇吉军的人与火炮移动速度太快了,就如附骨之疽,快的你到哪里他们就到哪里(多铎真不知道千里镜这个玩意),死多少人才能过河?多铎已经不敢想象。
多铎停止了这样的强行过河,他开始想办法。
无论多么残暴的主子,总有不知廉耻的人为他们卖命,刘泽清手下有人站了出来,这名军官开始为新主子出主意,这个主意很一般,但凭借这个主意多铎可以和周遇吉的军队作战了。
很简单,大军直接西上,然后绕过白塔河。虽然天长的西侧和南向到处是水,有很多沼泽,但总胜于在白塔河前白白浪费士兵生命和时间。
可以接受,多铎采纳了。
这个出主意的人对这一带很熟,在他的指引下多铎终于做出了决定,汉奸的真实力量显露了出来。
多铎开始行动了,这次算是明目张胆了,他的大军直接拔营开始向西。周虎臣当然明白多铎的意图,这个动作太明显了,就是要绕过白塔河与上游的湖泊,然后挺进,至于是直接南下攻击南京还是向东南攻击扬州,这就要多铎做决定了。
一直对战况很满意的周遇吉终于不淡定了,因为他害怕建奴直达南京江防。
军议开始,周遇吉提出的建议是沿河跟上,然后在湖边和建奴直接对抗。
“建奴不会去南京一带的江防,他们的作战地点只能有两个,第一;绕过白塔河上游的湖泊然后向东与我军会战。第二;直下**,然后东进扬州,这才是建奴的真正作战意图,扬州才是建奴的目标。”周虎臣不相信多铎会去攻击南京,因为多铎没船,就是到达江防也没办法过江,何况还有黄得功和许多水军就在长江沿岸进行防御,自己的军队也在身后威胁,建奴不会选择这样弱智的作战方式。
“这样吧,我军全体沿河岸跟上建奴,然后可以看建奴的动向而定。” 简忱拿出了建议:
周遇吉想了想,他看向周虎臣问道:“小虎说一说,建奴最大的可能是掉头与我军会战还是南下?”
“会战,而且是一场几十万人的大混战。”周虎臣很肯定:
这是周虎臣最不愿意看到的一种作战方式,因为湖泊附近全部是这种泥泞沼泽地带,这样的地方会让迫击炮的威力降低几倍不止。火炮威力的降低意味着只能依靠火铳阵线,可如果建奴全力冲击,火铳阵线肯定挡不住这样的人海攻击,两军的近距离绞杀在所难免,巨大的伤亡也将出现。
周虎臣的肯定让周遇吉明白了周虎臣所说的混战,因为建奴绕过湖泊后不能向东南方向,那里的复杂环境大军不可能通过。路径只能剩下周虎臣所说的两条,自己的防守区域是最便捷的一条下扬州的路线,建奴的最佳选择应该是一次强力的作战以求一举击溃自己,随后下扬州后顺江直取南京。
“那就战!”周遇吉决定了,他看向周虎臣。(未完待续。。)
第127章 泥水战的准备
战自然要战,但要看怎么战。
周虎臣对周遇吉不放心,依照他的作战理念,恐怕这个老爸可能会拼光这些得来不易的士兵。
“战可以,我来指挥,父亲坐镇。”
建奴既然要来一战,周虎臣当然不能直接退缩,那样会严重影响军队士气,但他可以有所选择,条件是;他必须掌握军队的指挥权,而不是周遇吉。
要当看客吗?周遇吉有些不愿意:“还是我来吧!小虎指挥炮队。”
“还是我来吧,由父亲坐镇,将士们才会更安心一些!”周虎臣继续坚持:
这可不是小型作战,它关系到千万的士兵生命,周虎臣害怕周遇吉的作战方式,还是自己来比较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