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一品富贵 >

第346节

一品富贵-第346节

小说: 一品富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不敢强行用兵辽东。

    这还是乌玄明不听宋九的话,否则当时耶律休哥伪退时,他不追击,固守咸州城,再加上高丽人策应,可能都真的动摇辽国的辽东。

    赵匡义便道:“宋李二卿家不知兵事,卿勿要指责,以失朝仪。”

    但有许多大臣心里想,这是宋琪与李昉自找的。

    不比岁数,只比资历政绩能力,宋九远胜于李宋二人,但这段时间中书。特别是宋琪不断地给西府下绊子,就是泥菩萨。也有三分火气。

    况且宋九与曹光实关系一向不错。

    宋九暴怒虽失了朝仪,也情在合理之中。

    赵匡义又道:“以卿何计?”

    “陛下。国家将来必用兵于北方,若西方有变,后方受到严重牵制,臣以为十分不妥,然南河套地域广大,兵力少,李继迁东窜西逃,不易擒拿。固臣以为当派六七万精兵,再诏府丰二州出兵相助。那么就能一举扫荡西北各部叛乱,让西北永安,国家可以专心用兵于北方了, 此乃百年之计也。”

    “不妥,夏收在即……”李昉说着说着,声音弱了下去。

    如今宋朝禁兵并没有扩张,依然是三十三四万人左右,前些年陆续地有些战斗,死了一些兵士。还有一些兵士自开国以来就加入禁兵,渐渐年老,陆续退役。

    朝廷按照宋九制订的制度,于厢兵里挑选身强力壮者。或者从河北河东陕西的一些壮丁弓箭手中挑选一些兵源,继续补充。

    总体兵力上下波动不大。

    有人会可能拿北宋最高峰时八十万禁兵与之比较,但还是不同的。那时北宋人口达到一千多万户,几乎是现在的三倍有余。因此这时若再添加禁兵,朝廷负担必然变得很沉重。

    所以宋九增加乡兵。还有一些大臣反对,他们不算是胡搅乱缠,国家承受能力比较有限的。

    这三十多万禁兵,河东河北驻扎了十来万禁兵,另外还有西北从渭州到灵州到延州一线,也驻扎了近四万兵马,若无宋九提议,仅是勉强三万兵马。以及南方少量禁兵,主要是在荆湖地区,还有余下的近半兵马散于京畿附近各地区。

    对此,宋九那次兵制改革也做了调整,陆续从南方补充了一些新兵,南兵轮戍南方,北兵轮戍于北方,以防水土不服,无辜死了许多士兵。这也是一次具体积极意义的改革。

    史上称禁兵去荆湖轮戍,死者过半,虽夸大其词,确实因水土不服,天气炎热,导致了一些兵士死于轮戍。

    后方的近半兵士也不全部在乡下屯田,京城还驻扎着数万禁兵,大约十一二万禁兵散于各地屯田。

    一旦用兵于西北,马上夏收到了,收割的人力会变得很紧张。

    不过这个理由不充分。

    还有办法解决,如让家属代为抢收,或者雇民收割。毕竟兵士屯田仅是为了节约开支,上战场打仗才是他们正业。

    并且宋九挑明了,你们两个庸相……

    李昉心中苦笑,这个梁子看来是化解不开了。

    宋九果然冷笑一声,道:“陛下,此次用兵,臣还有一个想法。国家这几年承平了,里面有近半新兵,他们根本就没有上过战场。西北就是最好的训练场所,若不练,这些新兵到了战场,会很不适应。西北派驻这么多兵马,大约能解决了,可国家头号敌人,不是西北,而是北边……因此臣建议用兵于西北,一为后方安宁,二为练兵。请陛下三思。”

    可是赵匡义仍犹豫不决。

    若如宋九提议,向西北增派六七万兵马,西北本身大约可以抽出来两万兵马可以参战,再加上折王二家的兵力,那将会达到十万大军。一会用很多帛,二是用关云长青龙偃月刀去宰鸡了。可是将兵力克扣,可能又如宋九所说的那样,兵力少了,纵然将李继迁打败,但李继迁仗持着南河套地形的复杂与广大,到处逃窜,大军一退,又能死灰复燃。

    甚至张齐贤在西府开了一个玩笑:“宋公,你说的敌进我退,敌退我进,乌玄明没有执行好,李继迁却很好地执行,难道他在西北也听到你这八字方策?”

    争议并没有多久。

    西北又传来一个糟糕的消息。

    李继迁得到银州,等于将宋九这张网生生撕开一个口子。再加上各个堡砦并没有全部筑修成功,就是筑修成功,要商议屯兵与屯田,实际宋九也是有意地将屯兵屯田推迟。

    所以各堡砦就是筑成了,还没有完全派兵士入驻。

    还有一个原因,虽然在筑堡砦,修路,构成一张链状防御网络,朝廷仍以宋琪思路为主,招安为主,歼灭为辅。宋九开始发威,李继迁不知道的。

    因此他带着一支轻骑自银州南下,跨过横山防线,并且催毁了两个堡砦,掳走数百民夫,又迅速南下,撕开环庆二州防线,跨过葫芦川,直抵会州。仅是眨眼功夫,便将不设防的会州拿下。后来秦州宋军迅速赶来营救,李继迁考虑到离银州与地斤泽太远,于是一把火将会州城烧得一干二净,城中数千吏民未来得及逃走,全部活活烧死。

    赵匡义大怒,将几个宰相全部召集。

    宋九说道:“陛下想制家俱,是用臣来制,还是有木工来制?东府两相如果写诗作赋,纵是臣也远远不及。但军事,非他们所长也。臣也不行,然而自信比他们更有远见。”

    又打脸了。

    李宋二人是首相唉,善长是写诗作赋,难道首相只会写诗作赋?

    不但打脸了,说得还十分地粗暴,术有专攻, 你们不懂军事,整天乱叫什么?

    吕蒙正问道:“宋公,会州离银州那么远,为何李贼用兵会州?”

    “灵州也。”

    “灵州?”连赵匡义也是不大明白了。

    “去向灵州,庆州道,环州道,延州道,可必须翻越横山。拓跋李家在定难经营一百多年,不仅是四州八县,包括周边地区皆有威信,东北到地斤泽,东南到白马川、乐山, 甚至在灵州也有一定威信。若李继迁再连连获胜,诸羌会纷附其帐下。还有李继捧看到朝廷态度偏软,也变节了,李继迁叛变,杀官兵,占银州,李继捧却不顾事实,上书要求朝廷继续招安。招安?招到何时?难不成招到李继迁占据整个西北,尾大不掉时,朝廷不得不封一个西北王才为止?”

    这句话赵匡义懂的。

    国家无论是内政,或者是军事,必须要软硬兼施,恩威并用。

    “因此李继迁用兵于会州,如让他得逞,庆环延三道皆被封锁,朝廷想援救灵州,只有两道,一是渭州葫芦川道,二是会州屈吴山道。不过这次用兵,可是李继迁过于仓促,拿下会州后感到不好,于是焚烧城池,返回银州。”

    赵匡义脸色阴沉得怕人。

    若是宋九所说的是正确的话,那么正在构画一幅很不好的图画。

    不用占据盐州、灵州与屈吴山,那怕李继迁重新拥有定难四州,也让朝廷头痛了。

    ……

    翻看《杨家将》,有英雄,有奸臣。

    奸臣是潘仁美,这就有些囧了。

    还有一个人,王侁。

    其实宋九也在注意着这个人,但结果让他很困惑。

    不说平江南时的宣州之功,就说以后吧,因其人文武皆有才干,朝廷曾经准备让他讨伐梅山蛮,后来到了西北,立即向朝廷奏了一件事。朝廷在西北设置了诸将,节管各族。

    但不可能大小事务皆由各将负责。

    实际有的主将战功赫赫,可治理能力却不行。

    因此各将用身边的牙兵协助,但时间长了,这些牙兵与边人交结,桀黠难制。王侁请求朝廷对这些牙兵同样要进行轮换。

    赵匡义同意,可这些牙兵不乐意了,王侁挑选其中几个带头闹事的人,斩首示众。

    这是在西北,真正的拳头为大,王侁这样做需要何等的魄力?

    所以宋九产生一个怀疑,难道这个王侁也是一个好人,也是被冤枉了。

    但宋九却忽视了一件事,所谓的奸臣,那一个不是能臣?

    王侁坑人了。(未完待续。。)

第三百九十六章 枭雄的末落(下)

    宋九想李靖李绩,但就是李靖李绩来到宋朝,也未必能完全将他们威力发挥。

    实际宋朝这段时间也有许多大将还是能拿得出的,其中还有不少象曹光实这样能文能武的,就包括田仁朗。

    宋九说得严重,赵匡义也不敢赌,万一成真,后果很不好,不但这两年多来的努力白废了,羊毛商路也失去了效果,甚至未来也少了一块战马基地。

    虽宋军以兵步为主,可没了骑兵,那才是恶梦到来。

    最后终于同意。

    三军先发。

    接着以田重进为主帅,杨业为前行,张齐贤为都监,带着诸将,包括杨延昭等人,发向西北。

    宋九用田重进,大家能理解,那是开国老将。

    宋九用张齐贤,大家能理解,赵匡义更能理解,那是让他上战场磨练,为以后西府首相做接班人的。

    然而宋九用杨业,让很多人不明白。雁门关一役,杨业很勇敢,但实际只能说是一员虎将,而非起着一名名帅作用。

    可这老小子,先是得到赵匡义器重,又得到宋九重视,并且宋九刻意载培杨业的两个儿子,不知让多少人眼红了。

    六万兵马,十几员虎将,气势汹汹发向西北。

    然而西北战役已经打响。

    大军未达,赵匡义一令先下,让秦州田仁朗、闵门使王侁、副使董愿、宫苑使李继隆传檄会剿,并要求麟、府、夏等州以及日利、月利等部落配合作战。

    田仁朗带兵来到绥州时,李继迁正在率兵攻打麟州西部的三族寨。

    三族寨寨小。兵力更少,李继迁又许以丰州都监的空头支票。因此三族寨主折御乜杀死宋朝监军,举寨投降。

    李继迁再次将大军率到抚宁寨下。

    田仁朗大喜。

    原因很简单。抚宁寨同样不大,可地形险恶,并且在宋九扩张西北寨堡时,还重新将抚宁寨翻修一遍,虽小,易守难攻。

    李继迁想打,就让他打。

    等他打累了,老子再收拾你。不然不大好办, 胜则进。败则走,往南河套大沙漠上一逃,即便朝廷发出六万大军来援助,也不易捉拿。兵力是不少,若是包括折家的,王家的,日利月利各部族的,几乎达到十一万兵马。可这么多兵马往南河套大沙漠上一散,又算什么?

    所以等他打累了。先分伏兵断其后路,大军亲临,必能将李继迁生擒活捉。纵然不行,拖一拖。田重进主力军队到达,纵然李继迁逃跑了,因时间仓促。不容易做安排,大军后面杀到。也减少了平剿的难度。

    将利害关系讲出来了,故意装作无能的样子。整天喝酒赌钱,刻意让李继迁探听到,迷惑李继迁在抚宁寨下继续玩命。

    眼看田仁朗计策将要得逞,王侁出来了。

    他向赵匡义进了快奏,说是田仁朗来到绥州,只顾享乐,畏敌不前,默视三族寨失守。

    不要说赵匡义了,就是宋九也弄不清楚,将他召回京城询问,还好,宋九仔细地想了想,认为田仁朗说得有理,但那时战役已经打响,只好将田仁朗调向河北。

    可能田仁朗计策会成功,那么王侁不是害死杨业那么简单了,可以说王侁都害死了北宋。

    可能不会成功,但不管那个时空,皆无法证明了。

    王侁为什么这么做呢,原因简单,上位啊。但他也不是吃素的。

    顶替田仁朗后,马上扑向了李继迁。

    李继迁一看宋军来真格的,立即撤退。然而王侁并不是扑向抚宁寨,而是将田仁朗的计策做了改进,按照田仁朗计策是决战于抚宁寨下,伏兵抄于后方。

    王侁是佯攻抚宁寨方向,实际是集中所有兵力,抄向李继迁撤退的方向浊轮川。

    两军相遇,李继迁大败,这是后来让人诟齿宋九的所在,就这个战斗力,何必出动十几万军队?

    李继迁损失五千多人,部下折御乜等人或战死、被俘,或降宋。

    李继迁不敢回银州,径直逃向夏州北部,与岌伽、罗腻等部,又与吴移、越移等部合兵。王侁率兵出击,击杀“代州刺史”折罗遇与弟弟折埋乞。再由开光谷西趋杏子坪,败保寺、保香诸族首领埋乜已,又破保洗二族,俘三千人,降五十五族。三族豪酋折八军三千余人派使献马谢罪。那么多折,不错,他们确实折家子弟,但不是直系的折家子弟。

    郭守文又破岌伽罗腻二族。

    李继迁无奈,再度逃向茫茫的大沙漠。

    这时候他做了一件让宋九又后怕又侥幸的事,屡战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