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富贵-第2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匡胤道:“九郎,请用茶。”
“陛下,臣那敢担陛下一个请字。”
“未必吧,你若将朕,将朝廷放在眼中,二弟就不会头痛了。”
“头痛?”
“不说这个,刚才你那几首小令虽唱跑了调,但文字不错,为何不好好科举?”
“陛下,那几首小令是我历年来所写的小令当中最好的,臣愚味,临场发挥去写四六体骈文赋,臣不行。”
“写不好就不写,何必曲解骈文?”
“陛下,古代大贤有几人写过骈文?骈文又发自何时,魏晋,国家衰微之时,大唐虽用过,可是大唐过于重武轻文,一味开边,这才有安史之乱之祸,陛下若想倡化文教,重视文治,必须还原上古原貌,不能再用虽华丽但空洞,虽琅琅上口但堆砌不知所云的骈文为文章主流。”
四六体骈文就是以四字和六字相间的骈文,间或少量二字、三字、五字、七字也行,但到了唐朝发展渐渐完善,连二三五七仈jiǔ字间得多,都不能算是标准式的四六体骈文,也就是名篇《腾王阁序》只能算是不标准的四六体。
当然,它很华丽,腾王阁序、阿房宫赋、哀江南赋序,这些文章几个华丽得掉渣。
可是要求通篇对偶压韵,还要以四字六字为主,这有多难写?所以李白那种才气,向韩朝宗写了一封自荐信,为了表达出自己意思,只用了少量对偶句,而不敢写骈文,更不敢用四六体写这封自荐信。李白不行,有几人行,宋九更不行。但一般学子不象宋九,到了考场,自有办法。宋朝很人xìng化,考官坐在帘后,若士子不解,可以站起来隔帘就问,考官于帘后释疑,那个填空题与解释题不算,这是指诗、赋、论、策。私书不给带到考场,但准许举子将《切韵》《玉篇》两本字韵书带进去。
这是没办法的,考生有河北人、山东人、陕西人、淮南人,往后还会有四川人、湖南人、岭南人、江浙人,这些地方发音也与后世不一样,元清入主中原,全国各地都受到北方蛮话影响,但不是契丹与女真话就是普通话,它们影响着汉语发音,中原发音也影响着它们发音,也就是普通话在现在中国那一个地方,那怕是在北方都是外星语。
各地发音还是不同,必须有这两本书较正音韵。
这些举子胆略不够,写不好,但有办法,于是不停地翻着两个韵律书,然后拼命地堆砌,单独将一句放出来,对仗,压韵,可整篇文章联在一起读,读者往往不知所云。
也有写好的,少,只要能写好,其他考得不差,就能高中。可有几人放得下?其实写不好,拼出来考官也不是傻子,除非你家后台硬,不过一旦实行糊名制以后,大家都一样了。因此七拼八凑弄出来的文章还不如不写。宋九一无后台,二写不好,明智的不写,然后不满,写了这篇古散文。
故事自此开始……
“你也说应倡化文教,重视文治,为何又说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恐不知子孙卒困于敌国。见湖南之乱,臣民yù思圣上变生革故,以yù权利相掣肘也,恐不知杂冗接踵而至,国家困于财政也?”
宋九写得高兴,可这一句话让赵匡胤苦恼了。
宋九不知,先是愕然,抬头看着赵匡胤,心想,你老人家rì理万机,怎么有空关注一个落第举子的试卷?
不过不大好回答。
昨天开封府公堂上,宋九看出一些东西,制度并没有完善。杯酒释兵权发生了,仍然没有完全释去兵权,各地还有一些伪藩镇,自己高兴一气呵成乱写一通,针对的是未来,不能完全针对现在。饭能乱吃,话不能乱说。沉吟道:“陛下,观微知著,方镇肯定不行,人君有能力能控制,没有能力必然使国家崩裂,收回方镇兵权是对的,但完全黜武重文又是错的。至于权利掣肘,朝廷实行差官制,仍有李处耘之事发生,以陛下之能,后蜀、南唐都不足以虑也,因此臣臆测陛下为了开万世太平,不使百姓遭受涂炭之苦,一定还会革新。故当时写下这段话。”
“释不好,不释也不好,掣肘不好,不掣肘也不好,难道朕要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那是司马迁因汉武阉割之而说的愤怒话,谁说文景是无为而治,他们不是无为而治,而是一种微调,因此国家在发展,动荡却不大,这种治国难度更高。司马迁,书呆子!李白,狂书生!因此有明君在世,而不得用。”
“胡说,你若有司马迁与李白的才华,朕同样敢用。”
“这个,这个……陛下,臣比他们更不如,所以才是一个小草民。”
赵匡义终于忍不住,卟哧乐了。
“宋九,朕是否也要学文景,微调而治?”
“陛下,臣看到某甲冬天从南方来到京城,觉得京城很冷,于是到了夏天也不敢脱下袄子,臣又看到某乙从北方夏天来到京城,感到京城很热,到了冬天只穿单衣,岂不奇怪也。”
这不是一个滑稽无聊的比喻。
赵匡胤动容,他站了起来,道:“上茶,上最好的茶。”
店家早就晕了,不知是幸福的,激动的,紧张的,害怕的,自从侍卫来清场后,几个人站在哪里不停地打着摆子,脑子空空一片,听到赵匡胤在楼上大声喊,手忙脚乱,拿来最好的茶叶,又忘记拿水,还是刘公公接过活计,几人才匆匆忙忙下楼。
赵匡胤又说道:“难道没有永远的制度?”
宋九从起初紧张慢慢放松,这是皇帝,自己虽有领先一千年的见识,但人家脑子肯定比自己好使,先想,想好了再回答,道:“有永远的制,没有永远的度,何谓度,度量,尺度,一个国家强大,内治是关健,文治是关健,也不能疏忽了武备,文废需重文,武驰需备武,这就是度。唐初人烟稀少,土地空旷,能部分实行均田制与府兵制,后来九百万户百姓,由是均田制与府兵制全部破坏。时与时不同,度与度不同。”
“说起来容易。”
“陛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此治大国若烹小鲜,必须谨慎。”
“何谓制,何谓度?”
“陛下,臣是草民。”
“不用再自喟草民了,朕现在就赐你为儒林郎。”
儒林郎是正九品文散官,又叫寄禄官,从此以后宋九就可以从朝廷拿一些薪水,不过宋朝官员薪水大头还是各种奖励赏赐,不仅要有文散官,还要有职官在身,有了散官与职官依然没权利,必须做了差官才有决事权,想有差官必须有职官,所以职官远比文散官又要重要。也不错了,至少从此不是一介平民百姓,宋九高兴地说:“谢过陛下。”
“你不用谢,继续说。”
“臣只想说一句话,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做为老百姓也要爱国,关心国家国事。”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说得好,但这句话切莫外传。”
“陛下……臣懂了。”宋九不由嘻嘻一乐,宋朝还有许多地方未收呢,后蜀、南唐、南汉、北汉,吴越与陈洪进的闽国勉强归顺朝廷,严格来说属于中国的交趾,不知道这个太祖以后感不感兴趣,大理、西羌、吐蕃,若每一个国家老百姓都来个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赵匡胤就会很悲催。
“再说。”
“百姓也要爱国,国家才有凝聚力,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老百姓力量终是弱,真正的决策者是陛下您,宰相,以及重臣。权利越大,责任越重。自古以来,只有皇帝这一行最难做。”
“大胆!”刘公公用拂尘抽宋九脑袋。
“刘公公,不用着恼,宋九,朕问你,为什么皇帝最难做?”
;
第二十七章 宋九赵匡胤的豪赌(中)
() “陛下,一人做菜,众口难调,这个众口顶多是几百人,若是做给几百万人吃,几亿兆人吃,何其之难。一人想使家人过上好rì子同样很困难,做好皇帝是使千家万户过上好rì子,这会有多困难。皇帝权利虽大,但想做好皇帝不是一件好差事,不但要才能,还要兢兢业业,rì理万机。如果才能不足,或者利用权利享受,不想着百姓,轻则留骂名于史册,重则国破家亡,遗害子孙。所以自古以来皇帝最难做。”
“为何许多人想做皇帝?”
“皇帝权利大,象南唐皇帝,若非是国君,那来他那种享受?所以不久他就会成为大宋的阶下囚。”
赵匡胤微微一笑:“你说得有些道理。可惜了,本来刚才吾与二弟商议,如何安置你,二弟说赏赐你一个仈jiǔ品散文,也是朕的想法,而且朕不是一个忘本的人,朕的江山乃是继承世宗皇帝的江山,世宗江山来自高平一战,你父亲那一战出功不小,因此朕心中想赏你一个八官散官与一个开国男,但想到了一件事,只给了你一个儒林郎。”
爵位在宋朝不值钱,不过也是一个身份的代表。宋九狐疑地看着赵匡胤,自己那件事做错了?
他做错的事太多了,只是观念不同,他不认为是错的。
“你在河洲上说想得天下,必须要有文治武功道德,还有人心,因此我朝能吞并天下。”
“陛下,难道臣说错了吗?”
“没有说错,可不能当着那么多人说。我朝虽在诸国中最强,荆楚仍在平乱,两淮没有完全恢复,北方却有一个强大的敌人。宋九,你也看了许多史书,可知道唐朝一统天下有多幸运,不但要剿灭群雄,还有一个强敌,突厥,幸好突厥人眼光短浅,以及幽云等地突厥人不能掌控。但你看我朝,河东是北汉,幽州让石敬塘割给契丹,两大门户洞开,我朝力量有限,能分出多少兵力南下西下?并且因这一强敌存在,不出兵则罢,一出兵只能胜不能败。你的话传出去,后蜀与南唐jǐng觉,举国振作,如何统一中国?”
“是啊,一念为善,一念为恶,若真的这几个国家联手,大宋会头痛。臣疏忽。”
“也不能怪你,你有此等见识,已远超常人……但你行事太过孟浪,以后若有什么怪异的想法,可以写札子上来。”
“怪异……想法。”
“很怪异啊,可能为你这一句,我朝要多牺牲成千上万的将士。”
“陛下,听说赵相公给臣戴了大帽子,陛下万万不能给臣再戴大帽子。”
“大帽子?”
“就是那种yù加的罪名。”
“你这小子,yù加你罪名,你罪名还少吗?”
我有什么罪?但宋九能辨得通吗,忽然灵机一动道:“陛下,臣明白陛下的意思了,未动手之前,切莫打草惊蛇,一动手必须雷霆万钧,不但要用最少的军队迅速拿下,还要快。但之前不能让这几个割据诸候jǐng觉,最好要沉沦。这个办法多,南唐主迷恋美sè,又好佛教,陛下,唐明皇因杨玉环美sè而误国,梁武帝因佛释而误国。可以派使鼓励南唐宣扬佛教,甚至可以派高僧前去交流,再将高僧包装,高僧一要懂佛法,二要外貌好,三要干净,勿必一去南唐就象南北朝那些名士一样,引来百姓万人空巷地观看。再选拨几个sè艺双全的女子,蛊惑唐主。那么南唐会进一步衰落……”
“这个主意,朕听说那个玉苹就sè艺双全。”
“玉苹哪……”宋九不敢吭声。
“你让不让她去?”
“这个,这个……”
“她与你沾不到多少关系,你也舍不得,况且其他人家女子!此道朕不屑也。”
就这一句,宋九不得不敬重。
赵匡胤却认真地打量着宋九,这个小子身上毛病确实很多,不过才气同样更多,若是认真雕琢,也能算是一个人才。但是想了想,叹口气道:“宋九,上天给了你一身智慧,却没有给你好xìng子,惫懒、胆大、贪财、好sè、皮厚、刁滑,若非你心地不坏,朕都将你归于小人一类。”
“陛下,臣不是小人,得应得的,不应得的臣绝不会得,臣严听二大王教诲,取之有道,取之有德,取之有勤。”
“小子,竟敢篡改我的话,我问你,你刚才在潘府门口讲那个香艳的故事,唱那个俚曲儿,是叫取之有德!”
“那是臣无奈,不然潘家小娘子不放过我啊。”
赵匡义本想说一句,本官马上将潘家小娘子赐嫁与人,不过牵涉到潘美,不能拿潘美女儿开玩笑,闭上嘴巴看着宋九,刚才潘怜儿小儿女姿态他也看到了,说不定潘美家的小女儿就上了这小子的贼船。想到这里,赵匡义不知是要高兴,还要发怒。
赵匡胤挥手,示意赵匡义不要说话,马上一扯,正事说不起来了,道:“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