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一品富贵 >

第166节

一品富贵-第166节

小说: 一品富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胤的子女看出来。也许王皇后贤惠温柔体贴,善解人意,特别是赵匡胤做点检那段时间,这个心情绝对比自己担心三司判官更不好受。这个女人在那个黎明前夕带给了赵匡胤温暖……

    可惜自己还没有资格啊,不然与老赵聊一聊,掏一陶他的想法,这可是宋朝最大的八卦。

    他心中在胡思乱想,大不敬地想,嘴上说道:“陛下,臣资质笨拙……”

    “那也行。”赵匡胤冷冷道。

    宋九一看不妙,弄不好赵匡胤真能来一个贬职外县做知县,这大过年的不能找抽,又仓皇地说道:“陛下要奏,微臣有奏,就是没有准备,未带奏本。”

    说完了,用袖子抹额头上汗水。

    “没奏本也能奏,朕让你奏,由起居官记录下来存档。”

    “起居官?”

    “放肆,这是何等场所。”

    “微臣奏,刚才楚司使说牛,微臣倒有些说法。微臣去巴蜀,看到的是乱象,没有细看,但在湖南看了许多地区,也看到大半耕地是人拉犁,太辛苦了,微臣都看不下去。”

    赵匡义在下面暗中松了一口气,别以为大哥是开玩笑的,真下诏将宋九贬下去,呆上几个月未必不可以,权当给他下放巡察一回。但人一下去,后面就能发生种种不好的事,未必是大哥所能控制的。这一说,能暖一暖大哥的心,大约没事了。

    宋九不知道两边各大臣的想法,继续说:“微臣也问了牛的事。官府有牛,但在收很重的牛租,我就说牛钱收得重,官吏便与微臣算了一笔账。官府来养牛,草料必须要买,每月仅是草料钱就需五百钱。养马更贵,马比牛金贵,每天要大麦八升,粟草十三斤,需钱近一贯。这只算是草料钱,还不算人工成本与马棚牛棚钱。微臣当时惊诧,于是问了几处,皆是如此。养牛一年花多少钱微臣不知道,但微臣家中养着三匹马,微臣养得更细一点,时常加几个鸡子。”

    有的大臣笑,宋九认真道:“想马跑得快,中原又缺少优良牧草,鸡子必不可少。因此三匹马每月花费是四贯多钱。这个数字差距差不多的。微臣又在三司看过相关的账目,我朝有诸牧监,但是多在中原,甚至京城地区,虽有牧场,也要购些杂粮喂马,加上官吏薪酬等等,一匹马均摊下来,一年所需达到十几贯钱。因此官吏说养一头牛一年花费六贯钱是基本可信的。这样算,就是收牛租也不足成本。由是许多州县直接将牛租给百姓,一年上交国家钱帛,饲养由百姓负责,来减轻负担。但由于官吏不懂农时,该租的人不租,不租的人偏要强租,导致一些弊病产生。还有的原先是官府饲养,现在改成百姓饲养,仍征收很高的牛租。有的耕牛死了,还继续征租。这使我想到了周太祖时,有的地区还是唐朝的牛租,牛不知死了几十年或一百年,朝廷还继续在征租子。后周及时做了处理,但这一现象似乎在我朝一些地区有死灰复燃之势。”

    赵匡胤问赵普:“赵卿,可有此事?”

    “陛下,老臣也不大清楚,不过牛租是有些弊病存在,但是无奈之举,若是交给百姓,百姓不是用来耕种,而是屠之,无农耕无益。”

    “赵相公所说的正是微臣要说的,官府直接经营耕牛,得不偿失,直接租给百姓,弊端很多。或者下诏死牛不征牛租,有些胆大百姓直接将耕牛杀死谋利。就象微臣印的那些书,我售价五百文,两县再降两百文,好心交给贫困子弟,让他们有一个读书的机会,然而有的贫困百姓买来后直接转手卖给别人。”

    “失望乎?”

    “微臣肯定失望,所以人心难测,但这就给官府经营耕牛带来困难。说不定史书以后用此来讥讽我朝,然而他们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岂知其中种种苦衷。但官府不营牛,而鼓励私人养牛呢?私人养牛成本不高,一个半大牧童放养,不用购买任何草料。可是成本照样高昂,这就是我朝的弊政,那就是税。许多地区以财产划分户等征税,将牛计入其中,一跃成为高等户,多征了两税,多服了徭役,甚至有的官府直接征牛税。现在一匹牛价三缗钱,然而养一头牛一年额外要多摊一两缗钱的税务,甚至更多。这个问题不严重,严重的是后者。我朝百姓不喜吃猪肉,猪肉价贱,一斤只有两十文钱,羊肉始贵,一斤达到四十文钱。猪肉腥臊,羊肉膻,牛肉不腥不膻,又紧缺,由是牛肉价每斤几乎达到八十文钱。一头活牛只值三缗钱。一头牛能取肉二到三百斤,打算二百五十斤,宰杀卖肉能卖二十缗钱,是活牛的七倍。私盐只是一倍利益,有人不惜杀头罪名,贩卖私盐。七倍利润,请问陛下,如何禁止百姓屠杀?”

    古时士大夫从不下厨,宋九是一个另类,因此这个账从来就没有人算过。

    算出来了,一起呆住,赵匡胤沉默了好一会儿,大声说道:“传后宫准备御宴,今天朕就与诸卿说牛。”

    若真是如此,那将是大问题,严重问题,宋朝无论想什么办法,耕牛会一直缺乏,耕牛缺乏,产量就一直没办法提上去。赵匡胤又喝令身边太监:“你去市上问牛肉价,以及一头牛能取肉多少。”

    然后又喝问宋九:“宋九,为何你不奏?”(未完待续。。)

第一百九十九章 牛(下)

    ()    “陛下,微臣未奏是有原因的。在微臣未南下之前,微臣那时家中只有我一人,后来教学子,家中人多了。但他们是先生是学子,非是我的仆役。大多数时候我买菜做饭,就感到很古怪,为何市上牛肉一直不断,而且量很大。难道我朝的牛容易死吗?南下后,看到各个城镇还是有牛肉,就是价稍贱一点。再到湖南后,看到许多人用人力拉犁,微臣才想到查一查牛的事。”

    “好有心。”赵匡义冷冷道。

    “二大王,微臣从来不自诩自己为君子,好人,良臣,只是求不害人,不做亏心事,而且微臣那么多事,若看到一事就要问一问查一查,微臣jīng力也不够。”

    “二弟,你莫要插言,让他说。”

    “微臣看到其中利润,然后想来想去,并没有想出好方法,到三司后看了各种报表,还是没有想出好方法。臣原来想过一条,朝廷不得以牛、驴、骡、驼、马这些大牲畜计入财产,提高户等征税,更不得直接征这些大牲畜的税务,提高百姓饲养积极xìng。会起一点作用,但不能将这个利润降下去。再说,国家税务总是要征的,那么多开支,不可能不征税。若将这个税务裁减下去,必往其他方面增加,往城郭税上增加,建房成本高,住房成本高,百姓必不愿意建房。这个后果会很可怕,建房子需要工匠,木材,若是盖砖瓦房,需要砖瓦,一个盖房就能养活很多人,使很多人富足,国家也能征一些商税。若无人盖房子,这些产业就没有了,国家税务也渐渐减少,又要往其他方面加税。这就连带着产生许多连锁反应。再往丁税上加,长久下去,必然象唐朝那样隐丁。有人说唐朝天宝时那么富只有不到九百万户,唐朝那么大疆域,陛下你信吗?丁数隐掉,余下的丁数要么一半不能征税,要么一半税务越来越重。直到黄巢……或者往田亩上加,那么必须隐田。为什么我朝只拥有半壁江山,比天宝收入还要高,民却不怨,那就是两个字,均摊。微臣不知道将牛产生的税省下去,往那方面均摊。若说弊端,国家弊端又岂止这一条,方方面面都有弊端,只能往好处上想。微臣想不出来,jīng力有限,只有一个办法解决,就是不去想。不然微臣脑子必须错乱。微臣想不出来,如何奏报?”

    赵匡胤沉思一会,对楚昭辅说道:“楚卿,你让三司查一查,若是将各个大牲畜税务省下去,大约会减少多少两税。”

    刘温叟站出来问:“宋九,若真是七倍利益,为何天下还有牛?”

    “刘中丞问得好,我朝实现的是古制,任何人不得宰杀活牛,若是牛意外死亡,或者老死,里正与耆户长做证明,就可以宰割出售或者食之。若没有意外,这条制度将一直实现下去,直到牛退出耕耘舞台。”

    “停,停,为何牛退出耕耘舞台。”

    “陛下,那天你看了那些图画,有的画放过去的,微臣未解释,但陛下还记得那田地里的图案?那就是耕耘与收割的机器。陛下,那还早,也许要几百年后。臣还是说牛。为何还有牛,我首先说百姓的价值观。百姓不是商人,甚至我们都不是商人。这个牛肉贵,相信不是我朝,唐朝牛肉也不便宜,隋朝,汉朝……为何一直没有人指出来?”

    “为何?”

    “自古以来男子很厨子外很少下厨,更不要提买菜了,做官后,更不会沾厨房的边,连厨房都不碰,又如何知道牛肉价格,又往上面想?甚至就是有人碰了,不是相关的职责,何必多事。就象微臣,碰了,还动手烧了,又南下了。若非是楚司使提及,微臣同样不会说。说了有何用,又不能解决。”

    “天下为何有牛?”

    “陛下,微臣正在说。连臣工们都是如此,况且老百姓。牛肉有多贵,非是百姓得利,而是商人得利。但商人也不是全部得利,这是犯禁的事,是做孽的事,要路路打通。还要赚钱,因此到百姓手中钱并不多。甚至有的边远地区百姓根本就不知道价值观,有的生蛮地区十分凶残,商人为何还进入?因为得利厚,他们不知道,一文钱的货能换回几十文钱的货,于是商人冒险进入。这是其一。其二就是一些牛客家中的牛,他们意识到牛的好处,于是养牛,甚至满足自己的时候,也将牛租给别人耕种。他们只是满足自己为主,若是多了,同样各条牛会莫明其妙死掉。多也不行,少也不行。如果正好,那怕牛肉一斤卖一百文钱,他们也不会让牛死。其三是主户,这些人有势力,交的税少,或者想法避税,但人口稀少,想要佃农租他们地,想要出地租,必须手中有牛。牛肉再贵,其利也不及他们的地租,况且地租是一年一征,一年两征。因此天下有牛!”

    “天下有牛,但牛一直会紧缺?”

    “陛下,微臣正是这个意思。微臣再说一组数据,牛一般能活二十年以上,当然,我朝的牛平均能活十年就不错了。两岁母牛即可配种,特别是黄牛,一胎就可以生下五到七头牛犊,繁殖时间长达十年以上。它的繁殖速度远远超过人类两倍三倍以上,为何自古以来一直缺牛?”

    宋九说完,举着牙笏退下。

    要奏,奏了,那么多大大臣,自己有屁的事。

    而且意思也清楚地说了,不是不想,想了想不出好办法,甚至近千年来一直是这样,似乎往后去还是这样,这是真正的一千多年,有多少能人奇士,他们都没有解决,在自己手中如何解决?

    有一个文官走出来说道:“陛下,不如象设马监一样,设一个牛监,大肆养殖如何?”

    宋九忍不住又站出来说道:“若此,你先去牧监看一看再说,且不说那些马在官吏养殖下养死了多少,中间贪墨多少,就说养出来,这些牛如何处理,我清楚地说了,养的人牛再贵他们还会养,不养的人就是不要钱送到他们手中,还会莫明其妙死掉。或者官府经营,直接将牛租给百姓。这中间产生了多少弊端,蔡陈等州就有租牛经营,不远,请各位没事自己下去访一访。三司的钱是有用度的,不要将三司钱帛浪费掉。”

    国家收入在稳步提高,国家支出也在提高,而且赵匡胤不知怎么想的,不仅将巴蜀与荆南得到的钱帛放入内库,也从三司抽掉一些收入归内库,甚至让内库直接经营,例如内库营酒。

    这一抽,只能使三司保持一个平衡,左手进来了,右手出去,若是胡乱用钱,三司必然亏损。

    正在这时候,那个小黄门走了进来,匆匆忙忙地伏下禀报:“陛下,奴婢刚才问过了。”

    “何?”

    “年关将近,牛肉价更贵,一斤分优劣卖到八十到九十五文,不仅如此,牛骨头、牛皮、牛五脏、牛血、牛鞭、牛角、牛尾都可以卖钱。奴婢又问一匹牛纯肉能得多少,商贩奇怪,奴婢怕他怀疑,于是掏钱买了几斤牛肉。”小黄门说着从怀中拿出一串血淋淋的牛肉。

    “你就说牛肉能有多少。”

    “奴婢买了牛肉,商贩心情好,便与奴婢多了聊了几句,他说要看,若是老死之牛肉不多,老死了,肯定瘦骨嶙峋,而且肉特难吃,又教了奴婢如何辨别老死牛的经验。那种牛有的两百斤都不足,而且煮不烂。若是意外死的壮牛,那种牛肉就多了,有的二百五十斤,有的三百斤,若是南方水牛甚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