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清末英雄 >

第764节

清末英雄-第764节

小说: 清末英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终于听到了自己想要听的东西,雷奥兴奋的举杯道:“这是唯一的(办法)。干杯!”

杨锐是在大醉下中被架上马车、送往天津大沽口外的邓子龙号的,随同他的除了总理府的相关人员。还有以照顾他为名登船的程莐。还有,为了表示对沪上展览会的重视,朱宽肅也将亲自乘前往沪上参加博览会开幕,这就使得整个舰队的规格极高。路上碰见的商船都鸣笛致敬。

不过此时的邓子龙号不再是一艘航母。为了掩人耳目,整个航母都精巧的改装了:飞机全部清空,机库成了皇帝辉煌的行宫,飞行甲板则变为高尔夫球场,精心培育的草皮铺在上面。更还有钢铁搭建用来乘凉的葡萄架,官兵们也都换上了禁卫军的衣服,而船名,则改为神武。

但是这些东西杨锐登舰的时候都没有看到,他是在后半夜被口渴惊醒的,见到房间里的摆设和家中不一样,他拍着依旧发疼的脑袋问道:“这是在海上?”

“嗯。在海上。”程莐心疼的看着他。她本想埋怨,却知道这是为德国人践行,于是不好说什么。

“什么时候到沪上?”杨锐问道。他有些记不清日程安排了。

“十三的早上,也就是明天早上。还有三十个小时。”程莐道。

听闻还有三十个小时,杨锐道,“坐船真是慢啊。”

“比飞艇是慢多了。”女人不由想到上次朝鲜的事情,依偎在他肩头。“晚上的时候,岷王来看过你了,他好像有什么事情。”

“能有什么什么事情。”杨锐终于想起了一些沪上日程安排。这一次博览会开幕的安排是以岷王为主,他为副。在紫禁城接近外国使节的礼仪朱宽肅懂,但博览会开幕该怎么做他就没底了,特别是这一次据说日本的皇太子也来,加上朝鲜的高宗、泰国国王的王弟。这东亚君王都聚齐了。

杨锐这句说完后就没有再开口,他在想日本皇太子裕仁以及随他而来的明治元老井上馨,前者是中国后世的仇人,而后者则是日本财阀势力的总代表。情感和利益似乎在任何时候都是相矛盾的。怎么见这两个人,该谈些什么,这都是要好好谋划的。

以目前的情况看,中日之间也就是两个合伙的生意,一是在北面合伙捞俄国一把,二是在南面合伙捞英法一把。北面是动刀动枪的。而南面则是正正经经的航运生意——明年年底,中国的商船吨位就将超过日本成为东亚商船大国。船虽多,但各处的码头还是日本人熟悉,加上他是英国的盟友,所以如果他能相帮那将航运大发财将事半功倍。

杨锐就是带着对这两个合伙生意的想法在次日一早抵达沪上的,吴淞口炮台的礼炮声中,邓子龙这艘皇家游艇在引水员的带领下缓缓驶入黄浦江,两侧的商船齐齐鸣笛让道,而租界各处教堂寺庙的钟声在航母接近码头时全部鸣响。只是因为块头太大,皇家游艇不得不停靠在吴淞口,而此时码头上人头攒动,人满为患,若不是当地驻军也出动维持次序,怕许多人要被推到黄埔江里去。

早早就乘坐小艇登舰的市长费毓桂迎着杨锐询问的目光,满头是汗,他解释道:“先生,这人真不是我找来的,我也不知道会有这么多人来啊。”

“不是最好。”杨锐看着开始发胖的费毓桂说道:“历来皇帝出行都是要派兵弹压的,现在岸上不要说几万,就是十几、几十万人都有,这么多人一旦发生踩踏,那舆论可要说这是政府草菅人命所致,还是换小船从江上直接到高昌庙吧。”

博览会就在高昌庙西侧的黄浦江畔,神武元年法租界本想扩大,但没有得逞,这一片地方刚好作了博览会的会址。

费毓桂听闻杨锐打算临时改变岷王的行程,不由苦笑道:“先生,可是岸上不说有当地商绅名流,还有各国领事,就这样不去了,那可……”

“你多预备两条船,把那些领事和头面人物装上一起随行不好了吗。”杨锐道,”博览会是喜事,真要是喜事变丧事,这个责任谁来担?”

杨锐如此说。费毓桂想想也是,当下点头要去操办的时候,杨锐再道:“那些记者也随行,不然报纸又要说崇洋媚外了。就说沿江直上是为了让两岸的百姓都可瞻仰圣颜……”杨锐说着说着忽然感觉一阵烦杂。不耐烦道:“这事情你去找王小霖吧,他处理起来有经验。”

杨锐这一席话交代完,费毓桂就安排去了,三个小时后,吴淞口调来数艘游艇。不过朱宽肅乘坐的是两千吨的飞鸿号巡洋舰,这船可直接行到高昌庙;而在这之前,听闻广播上说岷王殿下将沿江而上,以便抚慰两岸百姓后,聚集在吴淞口乌云一般的人群终于散去。因为沿江西上的时间在定在下午三点,这些人走的倒不是很急,终究没有发生什么意外。

杨锐一直站在航母舰桥上看向岸上潮水般褪去的百姓,他不烦这些人,反而有些高兴。这些人不管事看热闹也好,随大流也好。总是爱国忠君的,有他们在,这个国家将会很稳定。

杨锐的欣慰却是某些人的失望。上午八点半左右,听闻广播上播报岷王将沿江北上,抚慰民众的消息,躲在人圈里的汪精卫和朱执信等数人全是呆了,他们好不容易挤到了一个靠路边的位置,身上也夹上了手枪、手榴弹,以准备在车队路过时进行暗杀,好以身许国。不想连靠近的机会都没有。

看着逐渐散去的人群,汪精卫心头恨极,举目四望却见朱执信等人也随人流褪去,他只得暗骂一声。也跟着人群退了。待回到租界,晚间他特意找到朱执信道:“怎么办?这狗皇帝居然临时变了行程,他现在进了那什么博览会官,我们一点机会也没了。”

“没机会就没机会。”朱执信倒对刺杀皇帝没有什么兴趣,他攥紧拳头道:“可不要忘记了,我们这一次的目标是杨竟成。只有杀了他,这个国家才能真正的实现民主自由!”

“一个傀儡皇帝都这么难杀,何况是杨竟成。”汪精卫说话大声,很是悲愤。对日取得战争胜利后,革命党声势越加萎靡,许多意志不坚定的同志退党,而去南洋美洲募捐,不但收不到钱,还会被华侨指责谩骂。面对此种境况,他本想以死唤醒麻木的民众和无望的同志,却不想连机会都没有!

“忠山先生说过,革命不是一天成功的。即便遭受那么多的挫折,先生对革命成功还是充满希望、信心百倍,兆铭兄又何必急于一时?”朱执信劝道。

“可杨竟成真的会去同济大学堂?”汪精卫明白还有一个计划,但对那不是太抱希望。

“当年冒着被满清抓捕的风险,杨竟成在大学堂的开幕典礼上进行讲演,可见他对这个学堂之重视。现在他独断朝纲,为何不能再去大学堂看一看呢?”朱执信道。在晦明学社的帮助下,有数名同志已常常混迹于同济大学堂内,武器之类也事先在校园各处藏好,一旦杨竟成前往大学堂,那这些人将即可动手,如此出其不意,成功率还是很高的。

“也只能期盼杨竟成去大学堂了。”死志甚坚的汪精卫点头道,说罢他就起身戴上了礼帽,出门去了。

日子已经是十三,月亮越来越圆,晚饭后乔装打扮一番想带着女人去租界逛一逛的杨锐被叶云彪给拦了回来。他的理由是租界龙蛇混杂,街道也狭小,晚上更是黑暗不明,实在是太过危险,真要去沪上租界,应该明天白天前往。

别人拦也就算了,叶云彪当初可是在租界吃过苦头的,在他苦劝下,杨锐只得带着程莐在博览会园区逛了几圈。博览会虽大,场馆也很是现代,夜间灯光通亮,玻璃幕墙内的展台异常漂亮,怎奈杨锐后世参加的展览会太多,那些东西也一点也看不起劲,只得转了一圈就回去歇息了。

庚卷第四十七章屈服

月色宜人,正想着可以休息的杨锐却听闻虞洽卿求见。本来不想见,但想到沪上的股市和诡异的银价,他不得不换了身衣服前往客厅。

“有罪!有罪!这么晚惊扰总理大人……”虞洽卿一来就是念念碎,让杨锐感觉极烦。

“阿德哥,你还是算了吧。”杨锐端起茶,吹开茶叶,小心的喝了一口。“说吧,这么找我什么事情,是来打探消息的,还是来透露消息的?”

听杨锐一句话把自己的来意说死,虞洽卿讪笑道:“这…,都有,都有。前日里听说政府要振兴农业、大修道路,这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振兴农业的讨论半个多月前中华时报就放出风去了,不过主要是描述当下农村农民的贫困境况,为以后的政策先行预热,但大修道路却是没有公布的……。杨锐看着虞洽卿有些严肃道;“你这消息是哪里的?”

哈哈一声,虞洽卿从杨锐的反应感觉自己蒙对了,高兴道:“运部前段时间让湖北水泥厂汇报成本明细,还要预估扩大产量后的产品售价,这不摆明了要大修道路吗。湖北水泥厂虽是程祖福的,可里面却又不少宋渭润(炜臣)的股份,既然要扩大规模,不管这钱是自筹,还是由国家银行贷款,总是要召集股东开会吧。”

虞洽卿素来精明,但凭一次询价就能推断出政府要大修道路杨锐却是不信,他追问道:“工部什么都询价,可不单是这水泥一项……”

“可竟成兄常言‘要想富,先修路’,振兴农业,若是道路不通那粮食怎么运出来?四川、湖广之所以为粮仓,还不是因为这些粮食可顺江而下,成本低廉。既然要振兴全国农业,那难道能开挖运河运粮不成?”虞洽卿笑道。

虞洽卿说的跟真的一样,杨锐也无法分辩这到底是真是假。于是道:“阿德这么晚来就是问说这个来了吗?你还是直说有什么事情吧。”

“其实也没什么事情,就是很多人在议论,说政府以后要全靠泥腿子坐天下,我们这些商人可有可无。大家伙就很担心。怕这天下终究会是泥腿子的。”虞洽卿道。他话虽然说了,可依旧晦暗不明,搞不懂这是要表达什么意思。

“不全力资助工商业,就有人很担心。呵呵,真要是这样。那满清的时候不奖励工商,这些人岂不是连家门都不敢出了?”杨锐笑道。“再说,那些担心的人有几斤几两,他们也好意思要挟政府?难道真以为租界的围墙比天还高,复兴军打不进来?”

话语间杀气始现,虞洽卿当下陪笑道:“竟成兄,这……,一切都以和为贵吗。沪上的商绅绝对没有和政府作对的意思。”

“我也没有要对付这些商绅的意思,但就以他们那两亿两都不到的资产,还是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情。政府不管振兴什么。最终的目标都是发展经济,让市场比以前更加繁荣。振兴农业还是振兴工业,说到底还是手段问题。想着政府帮着自己独占全天下的生意,旱涝保收,这简直是做梦!”杨锐道。“当朝不是满清,对商业永远只会奖励小的、有潜力的公司,那些大而无用的、全靠规模撑场面的公司,死了一点也不可惜。”

“可要公司太小,怎么和洋货竞争啊?”虞洽卿听闻政府的最新策略,很是不安。公司规模太小,何来信誉和实力。

“做大不如做精。”杨锐道:“把一件事情做的很精公司也可做的很大,关键在于他有没有竞争力。不是特殊的行业,政府不会为大公司背书。使得他只靠政府资源,而不是靠自身优势占领市场。换句话说,政府不容许大公司通过官商勾结挣不应该的钱,有本事的人可以把公司做的很大,但只要不违法。”

前段时间沪上总商会上书后杳无音讯,再听闻坊间一些传闻。是以虞洽卿连夜求见,以明确政府的最终态度。就此明白杨锐的意思后,虞洽卿道:“如今洋货输入虽然停了,可等欧洲那边打完战,那情况又将变成和以前一样,这样的情况大家怎么也是做不大啊。”

“关税是吧?”杨锐笑,“这个问题好解决,但是你们要答应我一件事情。”

“竟成兄请说。”虞洽卿赶紧道。和政府资助一样,关税更是华商头上的紧箍咒,真要是去了,那没有什么不好答应的。

“这个不好说。”他这么赶紧问,杨锐却不着急说。“不和洋人打一战,那关税是收不回来的。和当初和日本打一样,只要打就会赢,但复兴军的官兵很多都是泥腿子出身,关税虽然事关国家生计,但可不似你们这些商人那么看重,所以……以后政府要是提出一些助农的法案,沪上商界最好能支持,这样他们也好有士气和洋人一决生死。”

“助农的法案?”虞洽卿心中默念道,不过他马上想着另外一件事情,道:“和洋人一旦交战,那这沪上…,该怎么办,能守得住吗”

“沪上?”杨锐道:“真要是谈判不成,战争只会在海上打,那会上岸?阿德你以为打完欧战的列强还有力气派兵攻入沪上?”

“这……”虞洽卿对欧战的了解只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