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天魔极乐 >

第262节

天魔极乐-第262节

小说: 天魔极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鸣羽逃离杭州的时候带着不少的资产和旧臣,至于他去了哪干了什么就没人知道了。等他再次出现的时候就开始插手这混乱到了极点的海上贸易,试图以一己之里归整着这巨大利润下蕴涵的各种风险。

可想而知,一开始的那段时间是多么的艰难。面对的不只是外国行商们的不信任,更要面对地方官府的为难和猜忌,每走一步都需要小心翼翼,因为那时的杨二爷可没今天如此通天的势力。

最后让地方官府不敢造次的并不是敬国公府的势力,不是他杨门之后的身份。而是一道圣旨,一道空白却又盖了皇上玉玺的圣旨。

“空白的圣旨?”杨存一听顿时吓了一条,这又是哪来的。以二叔和皇家的仇恨,断不可能是跟老皇帝合作来瓜分这巨大的利益。

而那时他为了逃避皇家,也不敢公开自己敬国公府后人的身份,这道空白的圣旨可以说是他当时唯一的依仗了。可问题他怎么会有这种东西?如果说是皇家赐给他的,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

“我怀疑过是假的,不过看来不太可能。”杨横沉吟着,地方上的官员不是清一色无能的昏官。对于圣旨和金印的鉴别能力不少人都是有的,能凭借着那道圣旨就压住那么多人,可想而知应该不是伪造的。

有了这道空白的圣旨在手,地方上的官员都战战兢兢的不敢再指染这些买卖。而持着圣旨的人自称姓杨,是京城里派来的,他下了封口令不许任何的官员说出去,否则的话他就先斩后奏摘了这人的脑袋再说。

按理说就算朝廷的密使也不能如此咄咄逼人,吆三喝六简直似在训斥家奴一样,不过恰好是这人的霸道和不讲理让这些地方官员更是信服。倘若没那个底气的话他又哪敢对地方官如此放肆,吆来喝去连半点客气都没有,这下更多人坚信这人真是带着旨意来的。

能当官的有几个是糊涂的,有的也隐隐听过朝廷开朝之初就用过冥敬处大敛钱财的事。可百年过去了这个冥敬处貌似名存实亡,可它依旧隐秘的存在着。皇家想干什么他们可不敢去猜,或许更多人的想法是皇帝缺钱了,所以暗地里派个人想靠这些买卖赚些银两。

有些事是上不了抬面的,嘴大话多容易惹来横祸,官场上的人最懂的就是明哲保身的道理。

而那时恰巧有一个地方官因病暴毙了,是不是那个人下的手没人知道,不过敢真的弄死地方官更证明了这人的来路很硬,所有的人都选择了相信正是那个手持空白圣旨的人下的黑手,因为他来的时候身边可是带着不少的能人,没一定的地位麾下怎么可能有那么多的好手。

消息虽然隐秘,不过也开始在延海一带开始传播开来,不知道是不是杨二爷刻意而为。常来大华的一些行商开始听到了一些小道消息,尽管版本不同不过里边透露的信息是一样的。

那就是这大华有个很大的官家开始插手这些买卖了,而他受握着皇帝赐与的权利,却又不能大张旗鼓的露出水面。他姓杨,很多人猜测这人是来自第一武家的后人,不过也没人敢去询问个究竟。

消息隐蔽着,却是在延海散播着,一些与这一行有牵连的人和官员也都知道了有这么一个人的存在。

一些行商得到消息时是高兴坏了,虽然心里有些担忧但这种情况下利弊是很容易权衡出来的。第一,这人如果有着极大的官家背景,那就意味着他们不必再和地方的小官府打交道,也不用再冒着被他们黑吃黑的风险来进行交易。

二是这人如果在大华势力无比庞大的话,那他的货源肯定很是充足,质量或许会更好一些。之前不少的走私商和地方官都拿过残次品坑骗过他们,但他们为了以后能继续贸易往来也只能忍着吃下那些亏,如果这人真是为了归整贸易这一渠道而来的话,那对于这些冒险家而言简直是天大的喜讯。

不少的行商都通过一些暗地里的关系开始打听着想拜会那个人,不过这人在延海走了一遍后似乎就销声匿迹了。众人顿时是大失所望,有的甚至开始担忧起来这是不是大华派来打击海上贸易的大官,亮个相不过是为了让他们识趣一些知道收敛。

打听来打听去也找不到这个人,地方上小官早就吓得话都不敢说了,手持空白圣旨的那个人对他们来说是不敢冒犯的对象。所以他们全都主动瞥掉了私底下的买卖老实的闭口不谈那人,他们也怕那人是以归整贸易为由,实则是派来肃清官场的钦差。

就在各国的行商忐忑不安,纷纷的停止了贸易以防被当出头鸟的时候那人竟然派人送来了请贴,几乎是同时邀请了周边所有专注于海上贸易的家族和行商,而那帖子也没多说什么,只是指明了一个地点要他们来相聚一番,共商盛事。面对这样的情况谁不担忧,都害怕那是一个鸿门宴,没准是人家当官的设了一个局想要把这伙走私的大户一锅端。常年与大华贸易往来的有几个没吃过当官的亏,所以手里的请贴于谁而言都是一个烫手的山芋。利益的驱使是可怕的,即使心里恐慌但不少人最少还是咬了咬牙选择了赴约,按照着帖子上的地址赴约,毕竟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难以抗拒的机会和诱惑。

第353章 海上帝国(三)

相聚的地点多少是让他们心安的原因,并不是在大华的陆地上,而是位于浙江海上的一座不知名的海岛,那里荒芜得很就只有一些小小的鱼村而已。大海上一览无遗,官船想要隐蔽起来那是不可能的事,更何况是大量的官兵想埋伏起来那更是说笑。

敢在海上私通的行商有几个是善茬的,他们的船上也有着自己的武装力量,吃这行饭谁都得防备着突然发生的变故。表面上谁都是正经的贸易家,可碰上天大的好处时,他们摇身一变又成了烧杀抢掠的海盗,所以每一个船队都有着不同于一般船家的无装力量。

而不少的船队或家族之间多少有来往,手下都有自己的船队和水手护卫,结伴而来的话战力可不逊色于一般的水师。仗着这些力量资本家们最少有信心就算遇上变故也可以全身而退,这才敢来赴这个约。

等他们再来到那座小岛的时候,所有人都楞住了。那小岛上荒芜的小鱼村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似是街市一样的地方,宽阔的空地上建起了不少的商铺,形成了与陆地小镇一般的街市。

岛边没有官兵的船,甚至没几艘有战斗力的大船,确定了环境安全后这些行商才上了岸,不过他们依旧谨慎得很。岸上早就有人等着了,一见这些人来对上了名字后就带着他们入了岛,在这里彼此熟悉而又陌生的行商们也是互相认识了一番。

不过这一行,他们没有见到传闻中的那个姓杨的人。所有的一切都是下边的人在打理的,上了岛后一看到那琳琅满目的货物他们顿时欣喜若狂,这么短时间内在岛上建了如此繁华的货物市场,传闻中那人的能力让他们钦佩不已。

谁都没料到从前行船经过都没去注意的小岛之上有这么翻天覆地的变故,这里的货物之多让他们眼都有些发红了,几乎和看到一箱箱的黄金一样。

这里的货物很是齐全,质量更是上佳,很多甚至是见多识广的他们都没见过的。大华不管是在陶瓷,冶炼,还是在织造上的技术可以说是其他国家望尘莫及的,而这里陈列的货物分明比他们之前进行买卖的那些好了不只一个档次。

行商们高兴得几乎都疯了,这里的茶叶网聚了大华近半的品种。以往他们收的茶最少是加了一半的茶埂不说,很多甚至是发霉变味的老茶,而品种不过是延海的一些土茶和质量最次的一些铁观音,又哪里见过这么多质量上佳的好货色。

茶叶是这一行里利润最高的,普通的茶叶运到了他们的国内那几乎是五两黄金一两茶的地步。而眼前茶叶品种之丰富让他们想都不敢想,有的是隐隐听过名字却没见过真身,那种近乎神话般的吹捧让他们瞬间就看到了这里边更是庞大的利润。

来的一众行商逛完了这临时搭建的市场时高兴得几乎都要晕过去了,当下就恨不能掏出银子大肆收购。不过所有店铺的人都不约而同的拒绝了,说是老爷的规矩没定好以前他们不卖,只要老爷点了头以后他们要多少就有多少。

行商们急坏了,在那等待了一天心里的忐忑早就变成了空前的期待,晚上终于有人来带着他们去见那位传说中的大官了。

地点是在隔壁不远的一个海岛上,行船在海上足足折腾了四个多时辰才到的。等他们上岸的时候眼前的一切把他们的抱怨声全消灭了,这座海岛之前也是荒芜无比连一个人烟都没有,而现在再看到时也是搭建了一个贸易市场。

那市场上各种各样的布料,各种各样的衣物和一些首饰一应具全。很多的宝石他们听都没听过,很多的款式鬼斧天工让他们目瞪口呆,看完了这一圈他们叹息道自己真是乡巴老了,也郁闷以前被那些人拿那些劣质的货物坑骗了那么久。

那一夜,在岛上他们终于见到了这位正主,这人当时最多三十出头。始终是不苟言笑,风度翩翩而没那市侩之气,那鹰眉剑目一扫总让人本能的感觉到害怕,与之前接触时那些侃侃而谈的地方官不同,这极端内敛的人让人感觉更是不怒自威。

能吃这行饭的谁没几个眼力劲,相比之下自然就能看出眼前这人是真正的出身高贵,并且也是那种手握权势之人。当下行商们就纷纷巴结,献出了自己带来的礼物,一个个都表示了要友好贸易的想法。

杨二爷照单全收,不过也马上当众定下了他自己的规矩。

这规矩让在场的行商全都皱起了眉头,不过思索过后却没一人反对。因为这些罗列出来的规矩看似有些苛刻,但细下之下他们却是规避了许多的风险,利润看似缩水但只要细算的话却是能比之前赚得更多。

第一条就是,他们的船到了大华境内不得靠岸也不能靠近内陆,所有的贸易都必须在附近的海岛上完成。一但谁不听话想靠岸私找买家或者卖家的话,那出了什么事没人负责,而在岛上贸易安全问题他会负责。

妈的,空手套白狼。杨存一听不禁心里暗骂一声,虽然不知道二叔那个空白圣旨哪里来的。可那时他可是狼狈出逃啊,论起势力和自己刚回到江南的时候没什么两样,这种空口白话的包票根本是无稽之谈。

老东西一脸的不怒自威,坑蒙拐骗起来也够不要脸的。大言不惭的说出什么安全他负责之类的话根本就是有威胁的意思,一是不希望这些辛苦拉拢来的行商出问题,二也是害怕他们在陆地上接触过多的话会让朝廷注意到他的存在。

而那时候的二叔绝对没这么恐怖的能力,这些屁话绝对就是放烟雾弹,他是想快速的垄断这些人带来的物货。二是在价格上不会给他们过多比较的空间,做地起价的时候可以宰得更狠。

而那两个岛上的市场很容易就想得出来,肯定是他倾尽了当时所有的家财兴建的,对于二叔而言那绝对是一个豪赌。至于见面的时间安排在晚上,肯定是第二个海岛上的市场还没完工,东西也没运完的缘故。

玩这一手二叔或许是逼不得已的,因为那时准备太是匆忙,想必是中间出了什么变故延误了时间。而他这么做反而会有一个好的效果,就是让这些行商云里雾里的,会不自觉的猜想是不是这样的市场在大华的延海还兴建了许多,只是他们还没发觉而已。

这事最后能成估计还是因为二叔本人,他的气质和一开始想横插一手时的魄力和那让人不敢怀疑的强硬态度。第一武家的后人那种与生具来的强硬常人是模仿不来的,更何况二叔本人的性格又是那么的高深莫测。

现在这个版本听在杨存的耳里,只要稍微琢磨一下就能找出许多的破绽来。可那些行商不是大华人,对于很多东西都敬畏有加不敢胡乱打听,对于大华的了解实在是少得可怜,所以二叔匆忙的准备在他们看来已极是震撼。

再加上先前在延海一带,在他们的圈子里这个流言已经传了很久。先入为主的做法潜移默化了他们的思想,让他们感觉眼前这人真的代表了大华的朝廷,基于这种先行洗脑的成功,也没人会去怀疑二叔的地位和承诺。

那一次相聚定下的第一个规矩许多人都莫名其妙,不过杨二爷早有准备了。之前就暗地里散过风声,说是官府可以对在海岛上的贸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出于整治的目的会严打那些敢于靠岸的商船。

有了这小道消息先入为主,一些行商顿时被忽悠得云里雾里的。最后只道这位杨老板是官府派来主持这些事的,守着点人家的规矩就能做安生的买卖,要是不守规矩的话没准以后连这条路子都断了,还可能被杀鸡给猴看。

意料之中,第一个规矩定下的时候没人坑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