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将血 >

第1247节

将血-第1247节

小说: 将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了,好好一场相亲会,让他这个正主搅和了一番,让太皇太后的心事落了个空,没有怨气才叫怪了。

    所以,赵石好不容易出了宫门,还在想着,最近可是不能让琴其海和达达儿真她们入宫了,嗯,当然还有老娘。

    女人家耳根子软,说不定糊里糊涂的就能答应些什么下来。

    到是李金花和种七娘不用怕这怕那。。。。。。。。

    回到晋国公府,赵石径自去了种七娘房中,好好收拾了自家婆娘一顿。

    一夜无话。

    第二日,赵石开始称病。

    好嘛,到了下午时,宫里的问候就到了。

    随即,太医就进了晋国公府,一时间,又有不知多少谣言出现。

    两位太医进了晋国公府没多久,两个老头儿就满头大汗的出来了,急急回到宫中。

    不久,太医署闹腾了起来,三位大医正一起来到了晋国公府。

    于是,到了晚间,探问晋国公病情的人数,直线上升,晋国公府门庭若市,不知怎么,晋国公病危的消息开始流传了起来,不知惊动了多少长安权贵。

    不过,到了第二日,风波自平。

    因为几位大医正异口同声,晋国公偶染风寒,并无大碍。

    随后,其中两位白发苍苍,医术精湛的大医正一起去了香侯府,于是,很多人立即明白了过来。

    晋国公这是要插手那个什么杏林会了。

    而有香侯府打底,晋国公府作保,这次杏林盛会,变得味道不那么一般了起来。

    虽然赵石相信,没人敢拒绝香侯府和晋国公府联名邀请,但实际上,他还是低估了晋国公府这个名字的威慑力。

    几位大医正毫不犹豫的便拿出了各自秘藏。

    五张价比千金的方子,其中一位,还特意献上了唐时药王孙思邈之真迹残卷,千金方要十余卷。

    这些对他们来说,都可以说是胜于性命的珍藏。

    能够如此痛快的拿出来,一来,是畏惧晋国公赵石的权势和名声,二来呢,未尝没有觉着晋国公府比较靠谱的意思,三来,各人皆有所求。

    当这些东西交到香侯陆飞翼的手上,这位香侯府府主差点没气歪了鼻子。

    她这里费尽了心思,说了多少好话,给了多少笑脸,这些人都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那边儿可好,只是借病将人叫过来,说了两句,这些老家伙就都俯首帖耳,纷纷拜于阶下。

    如此势力。。。。。。。。真真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实际上,即便是赵石自己,也没想到会如此轻易。

    几个老头儿传过来的请求,在他看来,皆不值一提,不论其他,几位医术精湛的大医正,一个共同的要求就是,想要主持国武监修订医书事。。。。。。

    这在赵石而言,自然是举手之劳,而且,对于国武监来说,是好事来的。(未完待续。。)



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盛会

    大秦成武七年秋末的大秦京师长安,非常之热闹。

    除了有大秦朝政开始渐渐平息的原因在里面之外,一些潜移默化的东西也开始开花结果。

    一家蜀商剑南会馆,开在了长安朱雀大街上。

    听上去并不算什么大事,但这却是第一家在长安开办起来的商人联合会馆。由十三家剑南大商主持,其中半数,皆为皇商,而这里面还有蜀中剑南蛮族的影子。

    这也是商人集团,渐渐登上大秦政治舞台的开端。

    因各条商路的开通,商业渐渐繁盛,富有的商人们开始有意识的争取更有利的政治地位。

    这样一间开在京师皇城之外的商人联合会馆,使得剑南路的商人们可以同气连声,不但在行商当中,能够减少内部竞争,可以在与其他地方同行的竞争中占据明显优势,而且,也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的雏形。

    已经升任剑南路布政使,并在此时来京述职的前成都知府宁向岳,便服到场,也让剑南路的商人们欢欣鼓舞,对未来充满了自信。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这同样引出了自大秦立国以来,第一个贪腐大案。

    而他们现在自然想不到这些,剑南路的商人们,都在想着在将来,同8☆心协力之下,能于皇家供奉之中,占据更多的份额。

    而西域商路,同样对他们中的一些人充满了难言的诱惑力。

    可以说,大秦成武七年,蜀人在政治上遭遇了很大的挫败。但在商业上。却呈现了欣欣向荣之势。

    当然。这中间到底有多少权贵在推动,他们又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就不得而知了。

    另外,大秦终于和后周又一次定下了和议。

    郑州方向的战火,也终于平息下来,秦军不再进一步谋求整个郑州战线的控制权,而是回到了虎牢,荥阳一线。保持对后周京师开封的威胁,却也不再轻易挑起战端。

    纠缠了这么久,症结之处,其实不在于岁币多少,各自疆界的进退等等,而在于一个名义。

    大秦要求后周称臣纳贡,后周却在此事上寸步不让。

    换句话说,就是卡在了称臣之议上。

    他们可以向契丹人俯首,也可以做女真人的儿皇帝,就是不愿在秦人面前低头。

    听上去很可笑。但事实就是如此。

    其中缘故,也不用再做赘述。。。。。。。

    另外。大秦要求后周断绝与河北李任权部的交往,收回李任权之官职,并进一步要求,在大秦出兵惩罚叛臣的战事到来的时候,后周要出兵相助。

    这事儿后周同样不肯答应,自掘坟墓之举,后周自然不可能允之,最终,以岁币加倍为补偿,大秦这边才勉强松了口。

    实际上,很快后周君臣就后悔了,当然,这是以后的事情,在这里不用提起。

    总的来说,大秦占据了极为明显的主动,这是以国力为依托的和议,即便后周不情不愿,也是无可奈何。

    和议即成,成武皇帝陛下在宫内宴请了后周使臣。

    其间唇枪舌剑,勾心斗角,不用细说。

    成武七年八月初,后周使臣踏上归途,回到开封,使臣对摄政王言曰,西秦君明臣贤,不可胜也,然狼子野心,不得不防。

    说了等于没说,秦人用二十多年时间,内革朝政,外却强敌,如今已是强盛的让人不敢逼视,自然君明臣贤,也自然野心勃勃。

    但就是这样的废话,传出去之后,又让后周朝堂动荡了一番,和战两派,相互攻讦不休。。。。。。。

    好在,摄政王殿下如今无心于此,才没有在此事上大动干戈,不然的话,这番党争,又将产生不少悲情故事才对。

    而在大秦成武七年秋末,万众瞩目的杏林盛会,在长安城西,承恩湖畔的桃林中如期举行。

    与会之人,皆为一方妙手。

    实际上,在成武七年下半年中,长安百姓算是有福了。

    各地名医纷纷入京,虽说让始作俑者香侯府的上上下下越来越是头疼,但这些名医进京,为展现自己手段,陆续到长安各大医馆坐馆行医,却让长安百姓得了很多实惠。

    名声渐次传开,也顺便让这次杏林之会变得人尽皆知了起来。

    之后杏林会的举行日期一推再推,也为长安百姓多了许多谈资。

    今天这个名医发了脾气,明天那个名医有了相好,后天,又有名医治疗治了什么疑难杂症,等等等等,弄的长安市井之间和过节一样热闹。

    等到晋国公赵石回京,晋国公府和香侯府联名邀请名医赴会,也终于将杏林会的举行日期定在了八月初六。

    这么一来,京师长安之中,又掀**。

    和大考时差不多,百姓们关心的,再也不是哪个名医医术高明,哪个名医脾气不好等等了,他们现在关心的是,谁能最终参加杏林会。

    这个时候的声势,可就不是之前能比得了的了。

    朝廷下了旨意,太医署主办,由晋国公府和香侯府协助,份量上已是截然不同,如此,方显盛会端倪。

    而牛气了几个月,傲慢王侯,粪土金银,在长安大城中意气风发的名医们终于发现,悄然间,他们已经开始有点身不由己了。

    请柬,还是请柬。

    这是杏林会到来之前,最重要的一个词汇,长安上下,无论权贵之家,还是平民百姓,都在谈论着这个。

    代表着认可的请柬,散发着无比诱人的光芒,却也能刺的你遍体鳞伤。

    名医们成了高考的士子,不同之处只在于。士子们求的是文榜上的一个名字。而他们。在意的只能是一张有着晋国公府和香侯府署名的烫金请柬。

    这代表的是名声,同样也散发着权力的味道。

    因为之后隐隐传闻,朝廷欲厚赐与会名医,说不定,还能于宫中赐宴,此时,与士林华选已经是越来越像了。

    这由不得人不动心,除了那些真的清心寡欲。或以救治天下生民为己任的大医,其余诸人,又怎能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而声势一旦起来,身不由己之处,也只有当事之人能够真正体会了。

    利益当前,有些人还在犹犹豫豫,有些人却已经眼睛红了起来,于是,大家终于开始各施手段。

    但这个时候。他们才发现,能够影响到晋国公府的人不少。却不是他们能够轻易求上门的,而香侯府这边儿,更别提了,女人心眼小,之前弄的人家焦头烂额,有些人还曾出言不逊,此时主客易位。。。。。。。想在香侯府这里讨情?还是省省吧。。。。。。。。

    不过,到底还算有些效果。

    因为太医署这边儿顶不住了。

    名医之所以是名医,资本必然也不会太少。

    地方上的关系不用想,来回不容易,但京师这么多的权贵,这些日子,不少大夫在京师行医问诊,权贵之家欠下他们人情可不算少。

    再加上,大家谁没几个师兄弟,徒子徒孙更是一大堆。

    找来找去,还能找不到太医署头上?

    于是,在太医署这里讨情的人是越来越多,求的也不是旁的,就是一张杏林会的请柬,其他都成了细枝末节。

    因为谁也不想千里迢迢进京,到最后却灰溜溜回去。

    其实归根结底,是请柬的数量太少。

    进京的各地名医有数十人,加上供奉于长安权贵府中的大夫也有志于此,而请柬定下的数量,只有区区十五之数。

    没人敢说晋国公府和香侯府不厚道,将大家伙招来,却将大多数人排除于杏林盛会之外。

    但这名额多上一些,也许还有些希望。

    所以,太医署这里热闹了起来,也许自太医署成立至今,从来没有这么热闹过,也从来没有这么吃香过。

    求情的人多,太医署的人却不过情面,这里毕竟是皇城之下,太医署也不是一个能够傲视王侯,多强势的衙门。

    于是,太医署的人开始奔走于晋国公府和香侯府之间,晋国公府这边儿到是痛快,直接告诉他们,去问香侯府的主意,那边定了,这边也没问题。

    在香侯府中不知陪了多少笑脸,说了多少好话,又请香侯府中几位贵人说话,这才将名额定了三十。

    香侯府的女人们扬眉吐气,顺便占了几个名额,得了实惠,连香侯府府主陆飞翼,在欢喜之余,也说了一句,晋国公为人大气,咱们这个情欠下的可不小。

    可见,这次香侯府出的风头着实不小。

    之后,长安之内,也就越加热闹了起来。

    谁家获得了请柬,是谁谁谁送过去的,又是谁谁谁接的,送去的人又得了多少赏钱等等,都成了人们的谈资。

    你瞧,这和大考之后,有多相像?

    而到了正日子,关注的人是越来越多,这个时候反而动静小了不少。

    只因为地方选在了长安城西,承恩湖畔的桃林之地。

    那是什么地方,满长安打听打听,没有人不知道的。

    那里是大长公主府的地盘,靠着国武监,虽说常年不禁游人,但却是长安附近,鲜有的清净之地,谁也不敢在那样一个地方放肆。

    到了那里,王公下马,百官除轿,几与皇宫内院无异。

    这样的地方,自然不会有人想去围观什么。

    事实上,有羽林左卫把守,国武监生员巡弋左右,这次杏林会,能得亲眼目睹的,寥寥无几,大家也只能琢摸着,过后听听消息了。

    而到了这个时候,承恩湖畔的闲杂人等,可一点都不少。

    并不是说此次杏林会真正牵动了多少大人物的心。

    而关节之处在于,能够在杏林会上扬名的人,必定是生死人而肉白骨的医中圣手无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