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血-第123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他胸无大志也好,说他没那个信心也罢,反正。他觉着跟在大帅身边做个护卫统领,已经很是不错,比到外间统兵要好的多。
其实,说到底,他和之前的程书奇等人都不太一样。
那几位想得到大将军赵石的眷顾,都非常的不容易,可以说,能够脱颖而出者,都是千里挑一的人才。
但他不一样,以其父之故。得赵石信任,从国武监一出来。就是进了大将军府,年纪轻轻,便架好了青云直上的梯子。
要军功有军功,要家世有家世,要背景有背景。
一切得来的太轻松,难免就有了惰性。
不过,在大将军赵石护翼之下,这样的人也不多他一个。
像杜山虎的长子,现在就在枢密院混日子,官儿不大,却没人敢于招惹,次子在京军中也谋了个职位,到是三子进了国武监,现在在河中跟着父亲,有点子承父业的模样。
还有胡烈的三个哥哥,两个都做起了富家翁,另外一个在种怀玉麾下任职,都不算太有出息。
这样的人其实很多,二十多年过去,当年随赵石起于巩义的显锋军旧部,虽说大多皆已亡于战阵,但不论死的还是活着的,都算是功成名就。
他们的子侄,不由自主的都会向大将军这里靠拢,能帮上赵石忙的没几个,到底这些人根子都浅,无法像世家大族那般,代代都有人才涌现。
所以,很多人,也只能算是托庇于赵石卵翼之下罢了。
赵石到也不为己甚,多数给他们个安稳富足的生活也就算了,没有弄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话说的有点远了,胡烈其实就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例子。
他和他父亲实在没法比,他父亲是一刀一枪跟着赵石创下的功名,而胡烈的才干,别说比不上他父亲,就算有他父亲那个本事,比起赵石之前几个亲兵统领来,也要差着不少。
这就是因缘际遇,这就是新旧交替。
当国武监越来越兴旺,人才辈出之时,之前大秦所谓的将门,受到的冲击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越来越严重。
那种少年从军,一生戎马,最后功成名就的将军会越来越少。
因为他们用言传身教,用岁月积累的方式,来缓慢蜕变的军人,在国武监这种越来越成系统的教育模式之下,会显得分外的笨拙而迟钝,脱颖而出的机会,也会渐渐变得渺茫无比。。。。。。
和这个相比,胡烈这点不思进取的心思,就显得过于无足轻重了,他也只不过是滔滔大势下的一朵小小浪花而已。
能站在浪尖上的那些人,才是这个时代的宠儿。
静静坐在篝火旁边的赵石一杯杯的喝着酒,不过,他没那么文青,虽然心头略有烦闷,但他的脑海中,却没出现半点悲伤啊,孤独啊之类的念头。
他在想着,河洛这边儿差不多了,已经没必要在河洛这里久留。。。。。。。
嗯,回去之后,应该寻几个大夫,最好是御医,到自家府中,不说妻妾们年纪不小了,便是自家老娘,那岁数可也。。。。。。。
晚准备不如早准备,除了老天爷,谁也说不好会发生什么。
而他这次回京之后,短时间内应该不会出来了,趁着这个工夫多陪陪家人,朝堂上的那些风风雨雨。。。。。。。让它们见鬼去吧。
不过张培贤着实令人生厌,这个事儿要早办。
杜山虎。。。。。。。年岁也不小了,是让他回京任职呢,还是让他直接退下来?
杜山虎下来,又该有谁能到河中继任?
而西北的李驰勋,郭猛也都老了,河东的精兵强将也该分一分了。
之前留他们在那里,一来是稳固大同地方,二来,威慑草原诸部,三来,也有趁机窥伺辽东河北的意思。
但现在看来。蒙古人南下。有在辽东立国的意思。声势好像还不小,已经跟着胡人提出的,汉人耕地,胡人牧马放羊的思路狂奔而去了。
但无论是人口,还是蒙古人和汉人间的矛盾的问题,就算那位成吉思汗再是雄才大略,刚刚离开原始社会的他们,怎么才能解决这样一个难题?
他们之后的做法。赵石都替他们想好了,继续南下,掳掠人口,然后,设立简单的官职,来管理他们初生而又充满了战乱和起义的乱糟糟的国家。
这样的一个国家会持久存在下去吗?当然不会,这样一来,延长它生命的,只剩下了一条路,继续征战。扩大疆域,用刀枪和鲜血来维持它的统治。
这个时候。赵石其实已经隐约的明白,另一个时空中的蒙古帝国,为何建立了那么多的汗国了。
那已经不能用帝国初生之后的惯性来形容,更不是某个人或某一群人的野心在作祟。
而是越来越庞大的蒙古帝国需要战争,用不间断的战争来缓和国内的矛盾,用无数的胜利,来掩盖帝国的混乱和虚弱,用更多的外来人口来弥补他们大肆杀戮造成的后果。
再等等,这头猛兽已经开始步履蹒跚,当他们锋利的牙齿开始陆续崩断的时候,就是给它致命一击的时候了。
酒越喝越多,神智却越来越是清醒。
从家事,来到朝廷人事任免,从人事任免又来到军事变革,从军事变革,又来到天下大势。
这样的发散性思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还是那句老话,屁股决定脑袋,能看的多远,决定因素是你能站的多高。
就像现在,在安静的洛水之畔,一个人的思维,便涵盖了千山万水,他在这里的决定,在之后也定然会影响到千千万万人的命运,甚至于,一国之兴亡,一族之生死,好像全在他一念之间。
不过,像他这样的人,想要安静的在家陪伴妻儿老娘,又怎么可能呢?
赵石终于呆的有点无趣,想要回到帐篷里,看看琴其海是不是还睡着的时候,一条人影出现在篝火旁边。
赵石抬头瞅了瞅,伸手邀客道:“坐。”
女人笑笑,微施一礼,便来到赵石对面,盘膝坐下。
实际上,赵石耳目聪明,知道女人来了已经好一会儿了。
女人看上去有点憔悴,剑南烧虽称佳酿,但实际上,酒性过于浓烈,并非修身养性之物。。。。。。。。
女人白天喝的有点多,没吐出来算是好的,过后这份难受怕是怎么也免不了。
不过女人不是来了只有一会儿,从琴其海和达达儿真轻歌曼舞的时候,便已经来到了左近。
她知道,这两个女子都赵石妾室,而且都是胡人女子。
当然,她也知道,两个胡女的身份怕也不会那么简单。
大秦上将赵柱国北略草原,所建功绩,虽不为南唐权贵所刻意宣扬,但几年过去,这样的消息,还是在江南之地传了开来。
虽然多数说辞都是酸溜溜的,但也无法掩盖此乃盖世功勋的事实。
而大将军赵石身边,出现胡人女子,也就没什么奇怪的了,但能在赵石身边有一席之地的胡女,在北方朔漠,定然应该有着极为尊贵的身份。
而且,两女姿容如此靓丽,又是满身的异域风情,即便出身不高,怕也是南北权贵眼中的恩物了。
不过,女人注意的不是这些。
胡舞粗犷欢快,胡歌悠远苍凉,而汉地歌舞,或讲究华丽曼妙,或讲究细致典雅有着极大的区别。
女人自然见猎心喜,驻足观瞧了良久。
等到两女陆续离开,她还有些意犹未尽。
不过当她看到赵石在篝火旁独坐饮酒时,此情此景,对她又有所触动。
平常人若是这般,估摸着在那里呆的时间再长,也只能说是故作深沉,但赵石身份不同,独坐于月下,身畔又有洛水相依,那意境在女人心里,自然也就不同了。
女人看了半晌,心间其实已经有了两曲的眉目。
连名字都想好了。
一个就是胡歌夜舞。
一个名字有点长,洛水之畔赵将军独思夜饮。
要不怎么说呢,艺术家这种生物,平常人你理解不了。
就像一个老头推着碳车卖炭,冻的鼻涕邋遢,到了诗人这里,就成了千古传唱的卖炭翁。
而一个疯疯癫癫,一边踏着节拍,一边唱着歌来送行的老男人,到了李白这里,就成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名句。
毫无疑问,女人是这个时代最顶尖的艺术家,其实听听这两个名字,你也就知道,也只有他们这些人,才会从平淡中,寻找到难得的意境,并将之展现在人前。
而以曲系情,却比直白的文字更要难上几分。。。。。。。。。。。
其实直到女人坐下,她的手指还在不知不觉间不停的弹动,而没有这样的沉溺,便不会有如今的陆归琴。
赵石看了看女人,随手拿起个杯子递了过去。
女人有点神思不属的接过。
赵石一把拎住身边的酒坛,二三十斤重的酒坛,在他手中,轻若无物,酒水倒入杯中,不多不少,正好满杯而止。
这才是赵石真正的本事,但可惜,女人只是视作无物,在她此时此刻看来,这个男人已经是一幅画,一个音符,在她脑海中不停旋转,让她激动振奋,恨不能现在就能奏上一曲,将自己所思所想,全部付诸于琴弦之上。
两个人都没有说话的兴致。
赵石觉着这会儿有人能陪自己喝上几杯,也算不错,说不说话都无所谓。
女人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当中,无法自拔,说什么做什么也都无所谓。
月光之下,一男一女默默对坐,一杯接一杯的饮酒,看上去怪异无比,却又让人感到唯美而又和谐。
有人在给篝火添柴,声响有点大,火星字也向四外溅射。
女人不由自主的瞪了那边一眼,赵石挥了挥手,添柴的人灰溜溜退了下去。
月上中天,篝火渐熄。
女人无声无息的倒了下去,这回醉的分外彻底,却还在梦乡之中,构筑着那幅画,她奔跑在画中,乐声为伴,其中有胡歌隐隐,有胡女盘旋,最终,这些渐渐隐去,只剩下了一片黑暗。
黑暗中,有亮光闪烁,她追了过去,天下渐亮了起来,那是一个人,独坐于苍穹之下,明月依稀,星光闪闪,而那个雄壮如山的身影,占据了这一方天地。。。。。。。。(未完待续。。)
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老僧
赵石瞅瞅左右,心想,没看出来,这女人还是个酒鬼,白天没少喝,晚上自己又喝倒了,不过和这样不多话的人喝酒,还算舒服。
遂举起酒杯,朝醉倒的女人示意一下,“敬天下好酒之人。”
一仰脖,一杯酒又进了肚子。
喝完了,自己也觉得有点好笑,学那些穷酸干什么?
到这个时候,再喝下去也没什么意思了,于是站起身,弯腰把女人抱起来,也不管黑暗中有多少人瞧着,径自来到女人暂居的帐篷这里,顺手掀开帘子,就进了帐篷。
帐篷中有着淡淡的脂粉气息,灯火还点着,不过帐篷里的几个人却都已进入了梦乡。
把女人放下,也没细瞧,找准一个最健壮的妇人踢了一脚。
妇人惊醒过来,第一个先就到腰间摸上了剑柄,待得看到是赵石,愣了半天,这才慌忙起身,拜倒在地。
“国公大人。。。。。。。”
“行了,睡的这么死,也亏你们能走到这儿。”
教训了一句,转身出了出了帐篷。
帐篷里却一下闹腾了起来,虽说长途跋涉,确实让人疲倦,而这里又有大将军护卫在,安心下来的他们,也确实懈怠了许多。
∠■
但让个男人摸进帐篷,还毫无所觉,这事传出去,可不怎么好听,香侯府的脸面也不用要了。
不过,好在。。。。。。。进来的是这位晋国公。。。。。
赵石名声不好,那要分哪方面。在香侯府的女人眼中。这位重诺。而又不好女色的大将军,信誉可是好着呢。
赵石不管那么多,回到自己帐篷里,一觉睡到天明。
第二日一大早,便收拾了营地,奔寿安而来。
寿安这地方没什么说的,县治,县城也不算大。
唯一值得一提的恐怕就是这里人信佛。别看地方不大,人口也不多,但寺庙可不少。
周遭林林总总,怕不有数十家庙宇建在这里,香火还都不错。
这样的地方,想闹出什么像样的乱子来也不容易。
就像去年河洛大乱那会儿,寿安虽也受了兵灾,但从匪的人真心不多。
汝州战火烧的挺旺,其他几个方向,都闹的不善。唯独临近汝州的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