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将血 >

第1134节

将血-第1134节

小说: 将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户部尚书李吉以及中书的几位大人也毛了。立时便开始反唇相讥。

    在其他诸人心惊肉跳之间。同门下平章事李圃以及枢密副使赵石却是面色凝重,不发一言。

    这样的事情在廷议时也很少发生,朝堂重臣们之间一旦爆发出这样激烈的碰撞,只能说是积怨已深,无法调和了。

    不管是政见不同,还是其他什么,到了这个地步,相互参劾已然不可避免。到底会有怎样的结局,也很难预料。

    皇帝陛下眼见臣下相互指责,纷扰不休,自然大怒,当即便罚了几位重臣半年的俸禄,并让他们回家闭门思过三日。

    而廷议中的争吵指责,很快便会延及外朝,看上去,很快御史台便能热闹起来才对。

    但这样的事情并未发生,在随后的中书众臣议事上。同门下平章事李圃少见的怒斥户部尚书李吉等人怠慢国事,不知收敛。擅起朝争,视军国大事如同儿戏云云。

    当然,说的话不会如此犀利,但隐含的意思却十分明白,户部尚书李吉正满心懊恼,琢磨着之后该如何回击那班武夫,让其知晓厉害。

    却是先劈头盖脸迎来了堂兄的训责,还是当着中书重臣们的面儿,恼羞成怒之下,拂袖而去。

    户部尚书李吉感觉自己堂兄过于迁就那些武人,才使武臣在朝堂上越来越是嚣张跋扈,视中书如无物。

    但实际上,李圃看的比他要清楚的多,也十分后悔再次放任李吉行事,这个堂弟看似精明,实际上不堪大用,这样的心思在他这里已经存了好久,只是念及兄弟之情,才屡屡扶助罢了。

    而今,却再不能容其乱来了。

    李吉去亲近皇长子,这一步走的实在凶险无比,储位之争,接着便是皇位的争夺,这样的泥潭,长安李氏向来敬而远之,所以才能平安至今。

    事实上也证明,李吉这一步极其愚蠢,本来皇长子十拿九稳的储君之位,顿时易主,这是大将军赵柱国几句言语就能决定的了的吗?那定然是皇帝陛下的心意。。。。。。。而是不是还有借此警示长安李氏的意味在里面呢?

    本来,以为李吉吃了这么大一个亏,会有所收敛,但在河南战事之上,李吉再起风波,将长安李氏置于不测之地,更激起了枢密院,兵部的激烈对抗,这实乃不智之举。

    乱世用武,武人势彰,乃时事而然罢了,逆势而行,非大毅力,大智慧不可,李吉有这样的毅力智慧吗?不问可知。。。。。。。。而今次之事,也不过是借势弄权之举罢了,对长安李氏有百害而无一利。

    于是,第二日,外朝之上风平浪静,同门下平章事李圃也终于展现出了他的影响力。

    很快,中书议决,同门下平章事李圃亲自入宫进言,附议枢密,兵部所请,并因粮草事,实实在在的参了自己堂弟户部尚书李吉一本,欲免去其户部尚书之职,贬出京师,以观后效。。。。。。。

    皇帝陛下自然不准,对这位老臣更是安抚有加。

    沿着走了不知多少次的皇宫道路出了宫门,李圃回望巍峨宏大的皇宫所在,心中黯然。。。。。。

    做了十几年同门下平章事的他,怎么会被几句温言软语所迷惑?

    这个时候,他只能想到,当年同门下平章事杨感在堪要离位之前,是不是景兴皇帝陛下也是如此?

    皇家对待臣子,需要表现出他们的宽容,臣子们再是痛苦,也需要表现出对皇家每一个决定的拥护。

    雷霆雨露,具是君恩,不过如此罢了。

    当然,让皇帝陛下没有料想到的是,同门下平章事李圃回去之后,接连上书,开始参劾起了户部尚书李吉及其他几位中书重臣,大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头,用行动表明之前作态,不是什么以退为进的保全之举。

    长安李氏自己先闹了起来,这也让许多人看不明白了。

    大秦成武六年的末尾,一下开始热闹了起来。

    但说实话,深知内情之人,无论敌友,都高兴不起来,河南战事尘埃终于落定,赏罚之事,也都颁下了明旨。

    河中将士,多有封赏不提,大将军张培贤罚俸,降爵,但看上去却是稳若泰山,再无一丝隐忧。

    河洛将士,赏罚之间,朝廷也弄的分外的清楚明白,圣旨到达河洛,河洛军心立时大定,只是河洛颇有残破,还需整饬罢了。

    但大秦朝堂之上的势态,却越加扑朔迷离。

    户部尚书李吉等人难受不假,这个时候枢密院和兵部也是骑虎难下,被架到了半空当中。

    连赵石已经准备好了两封奏折,都迟迟没有送到御前。

    这个时候,已经深谙官场政争,身边又有陆敖,孙文通等人参赞的赵石,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这个老家伙,真是愈老弥坚,不好对付。

    这次的事情,皇帝陛下的偏向已经越来越明显,赵石回京最大的作用,其实就是改变了皇帝陛下的心意,保住了大将军张培贤在河洛大军当中的地位。

    至于连带打击户部尚书李吉等文臣这样的事情,也许皇帝陛下会趁势做一做,但和赵石的关系就不大了。

    在长安之变中,可以说他提着刀子,砍下了不少文臣的脑袋。

    但从军至今,除了那一次之外,和文臣集团明争暗斗的事情,他却少有参与,到是和折氏,兵部尚书李承乾,枢密使汪道存这样的武臣有着不少间隙。

    但现在,时移世易,当他面对面站在文臣之前的时候,才发觉,武臣们天然的短板,根本无法补足。

    就像这一次,文臣们的反击并不算犀利,但却让你有无法措手的感觉。

    朝廷处置一个李吉,甚或是其他几个参知政事,御史什么的也许都很简单,但枢密院和兵部这次有志一同,跟户部尚书李吉等人作对又算哪门子事情?

    若李吉等人纷纷遭了贬斥,那枢密院和兵部的几位大人又该如何自处?

    文臣们在政治斗争当中的手段,是武臣们根本无法想象的,同门下平章事李圃,几乎是反手之间,就将武臣们逼到了角落。

    在此事未定之前,即便是赵石,都不好入宫跟皇帝陛下奏事了,不然的话,只要被文臣们抓住了把柄,顿时便会引起朝廷动荡,这次的错可就不在人家文臣的身上了。

    这次,御史们参劾李吉的奏章开始渐渐多了起来,但枢密院和兵部的几位大人,脸色却越来越难看,显然,这味道极其的不对劲。

    这一日上衙,枢密使李承乾找到了赵石,密谈良久,三人当中,也只这位在朝为官日久,煞是决断,知道该是妥协的时候了,这样的事情,看来这位之前也没少做了,兵部尚书当了那么多年,可不只是靠着皇帝宠信便能成的。

    第二日,赵石只能无奈的去到中书,以河南战事一些收尾上的事情为由,跟同门下平章事李圃谈了一次。

    至于为什么是赵石前来,而非是其他什么,甚或是枢密使李承乾自己,这里面的规矩和意味,赵石也渐渐深深的体会到了。

    三位当中,加上兵部尚书成峦,可不就是他最合适嘛,既能让李圃好好坐下来平心静气的谈一谈,又能在不落下风之余,没那么重的针锋相对的味道。

    当然,如果赵石现在是枢密使,来的就只能是旁人了。

    (一口气看完别人的文章,深深感觉到了自己的不足,阿草还需要更加努力啊。。。。。。)(未完待续。。)



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明远

    **&**n**b**s**p**;**&**n**b**s**p**;**&**n**b**s**p**;**&**n**b**s**p**;**大**秦**成**武**六**年**十**月**末**尾**,**大**秦**文**武**终**于**达**成**了**妥**协**。******&**n**b**s**p**;**&**n**b**s**p**;**&**n**b**s**p**;**&**n**b**s**p**;**户**部**尚**书**李**吉**,**贬**西**凉**。******&**n**b**s**p**;**&**n**b**s**p**;**&**n**b**s**p**;**&**n**b**s**p**;**大**秦**人**烟**稀**少**的**地**界**并**不**少**,**但**除**了**蜀**中**南**蛮**烟**瘴**之**地**外**,**恐**怕**就**要**数**西**凉**了**,**那**里**靠**近**吐**蕃**低**地**,**再**往**前**,**大**多**都**是**戈**壁**沙**漠**,**风**沙**漫**天**,**可**谓**是**荒**凉**无**比**。******&**n**b**s**p**;**&**n**b**s**p**;**&**n**b**s**p**;**&**n**b**s**p**;**显**然**,**同**门**下**平**章**事**李**圃**对**这**位**堂**弟**彻**底**的**失**望**了**,**借**势**便**将**堂**弟**贬**去**了**西**凉**地**界**在**,**照**其**年**岁**,**很**可**能**就**会**殁**于**西**凉**任**上**,**这**辈**子**是**别**再**回**长**安**繁**华**之**地**了**。******&**n**b**s**p**;**&**n**b**s**p**;**&**n**b**s**p**;**&**n**b**s**p**;**除**了**李**吉**之**外**,**一**位**参**知**政**事**告**老**还**乡**,**几**位**御**史**被**贬**出**京**。******&**n**b**s**p**;**&**n**b**s**p**;**&**n**b**s**p**;**&**n**b**s**p**;**而**兵**部**右**侍**郎**的**位**置**上**也**终**于**有**了**人**选**,**这**个**人**叫**萧**义**。******&**n**b**s**p**;**&**n**b**s**p**;**&**n**b**s**p**;**&**n**b**s**p**;**萧**姓**在**北**方**并**不**常**见**,**北**人**一**旦**有**姓**萧**者**,**多**属**契**丹**族**类**。******&**n**b**s**p**;**&**n**b**s**p**;**&**n**b**s**p**;**&**n**b**s**p**;**而**萧**义**祖**上**,**正**是**出**身**契**丹**辽**国**的**后**族**,**辽**国**伐**秦**,**朝**中**风**波**动**荡**,**后**族**在**辽**国**残**酷**的**政**治**斗**争**中**再**一**次**失**败**,**遭**到**了**严**酷**的**清**洗**。******&**n**b**s**p**;**&**n**b**s**p**;**&**n**b**s**p**;**&**n**b**s**p**;**当**时**萧**义**祖**上**正**在**军**中**领**兵**,**与**秦**人**在**潼**关**之**下**激**战**不**休**,**闻**听**国**内**剧**变**,**干**脆**就**阵**前**降**了**大**秦**,**并**率**心**腹**偷**袭**大**军**辎**重**得**手**,**使**辽**军**大**溃**,**这**是**契**丹**人**最**后**一**次**伐**秦**。******&**n**b**s**p**;**&**n**b**s**p**;**&**n**b**s**p**;**&**n**b**s**p**;**将**近**一**百**多**年**过**去**,**他**们**这**一**族**在**秦**地**也**生**了**根**,**和**李**金**花**,**折**氏**等**族**很**像**,**都**有**着**外**族**的**血**统**,**却**已**经**完**全**融**入**了**大**秦**。******&**n**b**s**p**;**&**n**b**s**p**;**&**n**b**s**p**;**&**n**b**s**p**;**萧**义**自**然**是**出**身**大**秦**将**门**无**疑**,**少**年**时**也**曾**从**身**军**旅**,**守**过**边**塞**。******&**n**b**s**p**;**&**n**b**s**p**;**&**n**b**s**p**;**&**n**b**s**p**;**不**过**此**人**少**小**聪**慧**,**后**来**在**阵**前**受**了**伤**。**回**到**家**中**。**便**弃**武**从**文**。**走**了**科**举**取**士**的**路**子**。******&**n**b**s**p**;**&**n**b**s**p**;**&**n**b**s**p**;**&**n**b**s**p**;**其**人**曾**入**国**子**监**进**学**,**拜**翰**林**学**士**张**靖**为**师**,**终**是**在**正**德**二**十**七**年**取**了**进**士**。******&**n**b**s**p**;**&**n**b**s**p**;**&**n**b**s**p**;**&**n**b**s**p**;**此**人**经**历**十**分**精**彩**,**去**过**地**方**为**官**,**也**任**职**过**京**官**,**然**后**又**去**地**方**历**练**,**如**此**轮**转**数**载**,**这**不**能**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