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 >

第284节

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第284节

小说: 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敦刻尔克港附近一段较平坦的乡村草地上,几辆坦克轰隆隆地响着来回行驶,他们正利用自己的履带和重量作地面的履平工作。这里即将被改造成一个临时的前线野战机场以供飞机降落。

战前,在德国参谋部制定的作战预案中,军方已考虑到了最坏的情况。这处紧急修建的野战机场,正是为了应对最坏的情况而考虑的。由于“质量低劣”,并不适合翼载较大的单翼机降落,但给老式的双翼机降落却绰绰有余。

八点后,机场跑路道“修好”。

八点四十分,敦刻尔刻上空传来的飞机嗡鸣声。很快临时跑道周围用人为地点起了长长的一串火把。数百名德国士兵用原始的人力加火把的方式,在地面上照亮了跑道的具体位置作为指引。

九点整,十二架从比利时机场飞至的CR32夜间战斗机在临时跑道上着陆。

1940年后,虽然世界空军已经进入单翼机时代,但是林汉和汉娜都知道老式的双翼机并没有完全过时。对跑道要求低,起降容易,低速性能优秀是双翼机天生的优点。剑鱼攻击机奇袭奥斯陆的表现同样证明了只要采取正确的战术,老式的双翼机仍然是空中可怕的利器。

英国海军用剑鱼奇袭奥斯陆成功后,考虑到BF110夜间战斗机低速低空性能糟糕的缺点,为了弥补这个缺点以对付剑鱼这种落后的“低速无赖”,德国空军特地从意大利进口了一批老式的CR32双翼战斗机,然后将其改造为双座型以执行夜间空战任务,而其针对的作战对象正是目前英国空军的主力剑鱼攻击机。

而明天天亮后,这里的野战机场也将作为HS123攻击机的前线机场使用。这也是一款双翼机。即使是这个德国空军被穿越者开挂加强的时代,即使HS129这款强击机提前服役加入法国战役,但HS123这款落后的双翼攻击机,仗着“机场跑道要求极低,起降方便”这个大优点,仍然在德国空军服役,仍然在前线的陆军中间“好评如潮”。

在过去半个月的法国战役中,高速突进的德国装甲集群,虽然可以得到后方的飞机的支援,但只有HS123可以伴随着在敌后高速穿插的装甲部队在最前线的位置起降、补给、攻击,无论是出勤率还是攻击效率都远胜那一票远在后方的攻击机和轰炸机。为了更适合前线作战,HS123的发动机设计之初对燃油品质要求也不高,甚至可以和坦克汽车使用相同标号的汽油。

当晚十点整,刚降落不到一个小时的CR32夜间战斗机部队的飞行员,就得到了紧急出击警报:一批剑鱼攻击机正在朝敦刻尔克方向扑来,数量为十二架。

十八日白天的空战,证明了剑鱼这种攻击机在能见度良好的白天和密集的防空火炮面前,派其攻击拥有大量防空炮的军舰都是极愚蠢的自杀行为,白天时英军出动大量的剑鱼攻击德国水面舰队,但在德国海空军的配合下,这些剑鱼损失惨重却无一所获,只有在夜晚这种落后的攻击机才有一点点的机会。

英国人根据奇袭奥斯陆的经验,妄想再玩一次“低空低速突破拦截”的辉煌。可惜的是,同样的招式只能用一次,他们的设想在CR32战斗机飞向天空时,就立刻化成了泡影。

和德国其他的飞机相比,CR32的武器仅仅只是两挺7。92毫米的航空机枪,最大时速仅有四百公里,和飓风战斗机较量的话他只是一盘菜,但用于对付脆弱且缓慢的剑鱼攻击机,却恰恰是其天敌。

第309章黑暗的心理

早在数天前,随着英法联军在比利时的战局日渐恶化,英国人就开始制定将远征军通过港口撤退,跳出德国人包围圈的“发电机计划”。

但是十八日这天,德国海军的奇袭行动,直接将还未开始工作的“发电机”打烂打碎。

十八日这天,白天的空战行动以英法空军的惨败而告终,战败不利的消息,当天晚上就通过德国对英广播传遍了英伦三岛。英法联军在敦刻尔克地区的窘迫,现在在英国民间已不是什么秘密。

而在丘吉尔到海军总部大楼开会拍板前,他的幕僚警告他道:

“如果不能按计划撤出大军,那十几万远征军全军覆没的话,未来的日子里,大英帝国的国民将很难再支持国家将这场战争进行下去。”

丘吉尔很明白一个道理:“如果大英帝国就这样狼狈地退出战争,那么我们将永远地失去一切。”

和历史同期相比,如今英国的局势要恶劣百倍。在中亚,苏联红军现在已占领了整个阿富汗,将触手伸进了巴基斯坦。而在印度半岛东侧,来自中国的解放军通过半年的“步步为营”,硬是一点一点地将公路修到了印缅边境。而在这长达半年的“步步为营”的作战中,整个缅甸北部已完全被中国控制,南部地区则被大量渗透。现在大英国帝国在缅甸的控制区域,仅止于靠近沿海的几座“节点”型的大城市,解放军冲到印度洋,也已是指日可待的事。

五月份,有消息传来,缅甸国内从前象狗一样听话的几个土著军阀,现在正在纷纷抢着抱中共的“大腿”,其背叛大英帝国,另投新主子已是板上钉钉的事。由中国方面公开的说法,他们准备按“民族自治”的方式,让缅甸的这几个军阀各自独立建国。继1936年失去中国之后,英国在亚洲的另一块殖民地缅甸也即将撤底失去。

而日不落帝国皇冠上的明珠,印度半岛,中苏两国经过半年的努力,一东一西,也已将触手伸到了印度。

至于在西亚地区,土尔其经过两个月的战争,其军队在几十万苏联红军的打击下损失惨重。虽然在战争的过程中苏联红军也损失不轻,但土尔其人的糟况更加糟糕。由土尔其方面传来的消息,土尔其人已准备屈服,答应苏联人提出来的将海峡通道两侧的数十公里的土地“租借”给苏联,以及允许苏联在土尔其建立军事基地的条件。

西欧的战争才刚刚开始,可是大英帝国在全世界的殖民体系,现在已七零八落,即将完蛋。

现在的英国,套用一句俗语来说:已经快要到了没有什么可以输的地步了。

按理说,大英帝国应当现在就和德国讲和,然后回过头去处理已火烧眉毛的印度危机。但现在的英国政府高层非常清楚的一点是,即使只是针对中国和苏联,英国陆军也无法保证能在印度地区的战争中占得便宜。更重要的一点是,英国政府受到了美国人的鼓动,或者说压力。

大英帝国的上层很清楚一点:现在就在德国人停战讲和,哪怕是希特勒守诺,双方不再有战争,但光靠英国自己,也依旧无法战胜中苏两国的联手。

中国有接近五亿的人口,苏联也有一亿八千万人口,和这两个国家的陆地战争,哪怕只是针对一个,英国也没有自信能够获胜,更何况是两个。

现在就和德国讲和,大英帝国还是会完蛋。

英国人唯一的希望,就是把美国拉进战争,让美国人“帮”他们解决中苏德三国。而英国政府“最好”的幻想是:在解决中苏德三国的过程中,美国人自己也损失惨重,和中苏德三国一起倒下,然后“搅屎棍”英国就有机会了。

以丘吉尔为首的英国政府心中的那点小九九,美国政府怎么会看不出来。但是,现在的美国总统加纳,是被美国国内各方的财阀捧起来的。财阀们需要美国插手战争,需要美国亲自下场,需要美国大规模地武装,大规模地军备,还有大规模地参战。

在丘吉尔的第三次华盛顿之行时,以仙人掌加纳总统为首的美国政府,给英国人开出了一剂能“救命”的虎狼之药。

药方就是:继续和德国人的战争,等美国政府理清了国内的反战声音后,美国就将加入战争,和大英帝国并肩作战。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之下,英美两国的政府也越来越狂刷下限。

十八日榜晚,丘吉尔去海军大楼开会前,其有意地就将敦刻尔克地区的战局势态和白天的战报通过全国广播告诉英伦三岛的平民。

然后,象历史上一样,大量地民用船只就在七点后开始在靠近海峡一侧的沿海聚集,尤其是离敦刻尔克最近的多佛尔地区,更是船只云集。大量地平民自发地组织起来,准备冒险突破德军的封锁冲到敦刻尔克去抢救远征军。

英国政府高层所以这么做,则是出于一个极阴暗的心理:如今的德国海军,已经控制了敦刻尔克地区的部分制海权,而英法联军方面,他们经过一天的苦战,勉强占领了靠近海峡侧的一段约十公里长的海岸线。即使没有得到敦刻尔克这个港口,但是通过这段海岸线,只要有小船能靠岸,还是能撤出一部分的军队——只是数量不会太多。

虽然这段海岸线并非良港,人员吞吐量极有限,但目前英国悲惨的局面,能多撤出几千人也是好的。

比起撤走处于困境中的军队,英国政府真正阴暗的想法在于:将前线的消息透露给民间后,大量的国民出于爱国热情,自发组织大量的私人船只参予此次救援行动,而在那一带的德国海军必然在这过程中出手拦截。

届时,那海岸线的外海将成为一个可怕的屠宰场。大量自发组织救援的平民到时将死伤惨重。

有战争就有死亡,死亡产生了仇恨,仇恨加剧了战争。丘吉尔和他的幕僚们心中黑暗的想法就是:在这种民间“自发”的救援过程中,大量的“平民”伤亡出现后,然后只需国家机器稍作宣传,很容易就可以向民众描绘出一个可怕的场景:英吉利海峡上发生了一场可怕的屠杀,成千上万的平民浮尸海上漂浮,借此激起民间的仇德情绪。

到时候,来自民间的“复仇”的声音,将撤底地压倒“求和”的声音,让大英帝国能在这场战争赌桌上继续“赌”下去。

历史上,为了保护英军破译恩尼格密码的真相,丘吉尔可以牺牲一个考文垂,在事先知情的情况下,却任由其被德国空军狂轰滥炸。而这个位面,为了民众能够继续支持战争,丘吉尔也毫不犹豫地将“爱国”的英国平民送上了祭台。

那段被英法联军勉强控制的海岸线,其外海的海路并不好走。白天的空战中,在德国空军的战斗机的掩护下,德国人用飞机在这里空投了大量的水雷。而凌晨奇袭敦刻尔克的战斗中,跟随奇袭舰只而来的德舰中,也有两艘布雷舰在敦刻尔克外海布下大量的水雷,虽然事后有一艘布雷舰在布完雷撤出的过程中被英国海军的鱼雷艇奇袭击沉,但德国人还是达成了他们的战术目的。

丘吉尔从海军那儿得到的情报知道中,德国人投下的水雷极有针对性。十八日白天的战斗中,英国海军从海上了捞起了少量的漂浮的水雷,检查后却发现,这些水雷大部分可以用“粗制滥造”的便宜货来评价,工艺极其落后,几乎谈不上什么科技含量。

除了少量是针战舰和大型舰只而布设的水雷外,大部分的水雷,都是总重在二十公斤左右的漂雷。

这些轻型漂雷,用来炸战舰或大型舰只明显威力严重不足,但用来对付那些民间民用的,百来吨级甚至几十吨的小舢板,却绰绰有余。

事实上这些水雷就是针对百吨以下的小舢板准备的。

来自未来的林汉和汉娜,非常清楚历史上的发电机行动是怎么回事。英国人能在数天内成功地将三十几万英法联军撤出敦刻尔克,离不开大量的民众自发组织的民用船只地冒死行动。

历史上由于德国空军的反复轰炸,敦刻尔克的港口设施破坏严重,撤退用的船只吨位稍大就极难靠岸,只能靠大量的小型船只中转。此外还有大量民间自发组织的轻型民用船在多佛尔和敦刻尔克之间来回跑,老鼠搬家般地一次将上百人的部队一点一点地撤出敦刻尔克。

历史上的发电机计划能够成功,完全是英国上下“全民参予”的结果。

知道这段历史的汉娜和林汉,哪里可能给英国人“再现”一次奇迹的机会。早在战争前,汉娜就下令海军部专门开发了这种便宜至极的轻型漂雷。

这些体积小,重量轻的小水雷,壳体材料皆是用木头制造,而其装药通常只有十五公斤。由于体积小,重量轻,一艘数百吨级的布雷舰可以轻松地搭载上千枚,很容易就在海上拉出一条巨大的封锁带来。

虽然这种轻型水雷存在威力过小,极易扫除的缺点,其技术水平大概也是四五十年前的产品差不多。但是优点却是制造容易,成本低廉,极易大量生产,也极适合在紧急情况下大量布设。

这种老式落后的漂雷极易排除,英国人只需派出扫雷舰,带上扫雷篱之类的设备就可以象扫地一样大量扫除。但是这需要时间,也需要拥有制海权。

时间,英国人没有。而制海权问题,则要问问象钉子一般钉在这儿的德国海军同不同意。

对于汉娜和林汉来说,这种编号为S水雷的产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