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王侯-第1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眼下的大明朝,大明律是写出来让人看的,不是让人遵守的,真要是事事按大明律,那人就没法活了。尤其在明朝的司法体系中,又讲一个春秋决狱,就是用春秋大义,乃至孔孟、朱熹等圣人的言论代替法条,作为断案标准。
比如杀人偿命,可如果有人说,这个人言语间辱及先父,我作为人子不能忍受这种屈辱,故此将他杀死。这个在大明朝,如果主审官有心开脱,就可能用孝来对抗法,最终免去这人的死罪。
这也是文官们的一种默契,因为能解释这种经义的只有文人,他们把持住这个权力,就等于间接拿住了司法,于实践中让自己的权柄无限扩大,所谓破家知县灭门太守,就是因为他们掌握着裁断权。所以某些作品里,穿越众主人公拿着一本大明律在公堂上雄辩滔滔,最终帮人打赢官司的事,实际上很难发生。只要知县一拍惊堂,压根不认可大明律,你又有什么办法?
也正因为这种风气在,对于大明律都没多少人去认真研读,更何况洪武爷的话?可问题在于,大明朝的特点是,洪武爷的话,是完全可以当法律用的,这一点可以看明大诰。
由于时代的特殊性,那些话到了正德十四年未必适用,大家在实际的司法中,也不去理那些话,可是没一个人会主动提出来,把那些话剔除。也就是说那些过时的法条,会一直当做法条存在,只是看你用不用它。
像杨承祖别看是锦衣卫,可是连大明律都记不全,这种规定他也搞不清楚。但陶仲文不愧是老吏出身,现在一心求仙,进入道门之中,当年的老行当也没落下,马上就找到了这条漏洞。宗真是文化僧不假,平日辩论经文也算个能手,每每在寺内举办的僧侣辩论会中夺魁,可是这条洪武宝训他也不知道,结果一下被问了个哑口无言。
你胆子再大,也不能说洪武宝训不是律法,所以不需要遵守。事实上,皇帝的话,远远比成文法的效力更高。他只得拼命辩解道:“百宰息怒,实在是这个事我等并不知晓,所谓不知者不为罪……”
“这话你就又错了。”杨承祖可没打算就这么轻松把他放过去,“当年白莲魔教于山东倡乱,事败之后妖人大多伏法。然有少数漏网之鱼,就藏身在十方丛林之内,继续做着谋大逆的勾当。永乐爷爷曾下令,遍搜北直、山东二省尼姑,以求匪迹。可见这尼姑庵里,也不是什么清净所在,五竹庵能收得铁姑娘,就能收得其他女人。依本官看来,这五竹庵问题不小,替五竹庵寻访门人的成福寺,问题也很大,说不定里面就有什么勾结白莲逆党的奸细藏身。本官自当奏请上官,仔细勘问,免得走脱了几个妖人,贻害大明朝廷。”
他说的是永乐年追捕白莲佛母唐赛儿旧事,传说唐赛儿当年起兵失败后,就藏身于尼姑之中。于是大明朝遍搜北直、山东两省尼姑,前后拿获者过万,又将其中大部分婚配出去,但依旧没能捕获唐赛儿踪迹。
白莲教一直是大明的重点防范对象,沾上白莲的边,不死也要脱层皮。杨承祖有意把这事往白莲教上牵连,用后世的话所,就是无限上缸,宗真顿时吓的面如土色,两腿都有些打颤。
他与五竹庵可是老关系了,自然知道那是什么地方,那地方可委实禁不起一查啊。虽说跟白莲教没什么关系,可若是查下去,怕是真要砍下几十颗人头来,才能了结。这三十亩佛田现在已经变的无足轻重,五竹庵才是必须要盖住的盖子。
饶是他向来多智,此时却已经乱了方寸,只求把五竹庵盖住,其他的事都好说。竟是不顾有别人在眼前,撩起僧袍下跪道:“杨大老爷高抬贵手,饶我等出家人一命吧。这三十亩田地贫僧做主,绝对不会再有什么争端,若是还有人来罗唣,百宰尽管将我拿去,枷号砍头,任凭发落。五竹庵内,不过是一群可怜的女尼而已,贫僧已性命做保,绝对没有什么白莲逆贼,还望百宰恩典。”
第三十七章降僧(二)
杨承祖这时倒是不慌不忙,摆着手道:“你说的这叫什么话?我说的是五竹庵的问题,跟这田地有什么关系?一码归一码,你放心,只要五竹庵和成福寺没有问题,我们也不会颠倒黑白,指鹿为马,总不能把几个和尚屈打成招,硬说你们勾结白莲教。也不可能把尼姑动刑,让她们胡乱说些有的没的吧。只要你们自身没问题,哪怕是最终田地归了成福寺,我也不会冤枉你们的。要相信朝廷,相信锦衣,相信本官。”
相信?宗真只相信这事锦衣卫要是真一查到底,自己不死也要脱层皮,更要命的是,成福寺的下院地位,都可能被取消。他将牙一咬“大老爷,还请借一步说话,贫僧有下情回禀。”
他一个文僧,杨承祖就不怕他搞什么行刺的把戏,同他一起进了后面的一间小房间,宗真二次跪倒道:“大老爷,眼下并无外人,贫僧有什么说什么。只要您高抬贵手,贫僧保证,从今天开始,在小铁庄这一亩三分地上,没人敢找铁苗氏及她闺女的麻烦。这两个妇人,我们成福寺保了。”
成福寺在当地极有影响,这一点从刚才就能看的出来,他这种保证倒是十分有力。
杨承祖道:“你们保了?你觉得,我真的需要你们保么?本官要保的人,谁要敢动一手指头,我会让他知道什么才叫生不如死。你们佛门那点手段,别在本官面前提,太寻常,算不得什么。你们是人间罗汉,锦衣卫却是活阎王,你觉得罗汉和阎王,哪个更可怕一些?”
宗真又道:“那要不这样,贫僧做主,给您一百两纹银的孝敬,保证三天之内,送到您的手里。”
就在前天,杨承祖尽散家财劳军救人,手上的现银也不过二百余两。这一百两银子,对他而言,也得算是一笔巨款。
他别看从漕帮拿出一千五百两的分红,但那是全小旗所人人有份,再说是一年一千五百两,他这一转眼就是一百两,可见宗真也是下了本钱。
杨承祖犹豫片刻,忽然道:“小铁庄的田地里,有多少是你们的成福寺的僧产?”
宗真是负责管理帐目的,否则这收地的活,不会交给他来做,于这个数字倒是清楚。只一盘算道:“约三百亩田是佛田,不过都是田骨,田皮还保留在他们自己手里。”
“三百亩的田骨,已经不少了。咱们滑县一共才有多少田啊,你们这三百亩佛田,县里就得把多少赋税摊到别人头上。我听人说,出家人慈悲为本,那你就发发慈悲,可怜可怜这滑县的父老乡亲们吧。”
一听提到这佛田,宗真的头摇的像拨浪鼓一样“使不得,万万使不得。要是大老爷嫌一百两银子太少,我就再给您加上一点银子,但是这佛田万万不可。您要知道,我少林寺内,一向是以佛田定业绩的,若是在哪个住持任上添置产业,就是大大的功德,我少林塔林之内现存寺里的诸禅师道行碑和塔林的塔铭,所颂其功德的主要内容,无非是广建田园,增添土地,或修整殿宇,扩建仓廪,以及僧徒云集之类。其禅师声威之大小、地位之高低,也常以其给寺院所增田地多少、兴建房舍多寡为依据。甚至其碑石之大小、建塔之高矮,也常是看他在主持寺院期间,为寺院增置了多少财产、修整了多少房舍而定。凡曾给寺院增置田产越多、争取荣誉越大的禅师,身后就能得到其法子、法孙的一片孝思,慎终追远。您要是要钱,我不管怎么样,都是能想些办法,可您要是要佛田,即便是我师父都未必能做主啊。”
少林眼下是经营为本,利润为王,一切考绩都拿佛田说话。像广照履职成福寺以来,就是因为广置佛田,所以在成福寺的位置稳如泰山。少林门内甚至有专门规定,当寺僧不得已要向外出让土地时,只准活当,不准死卖,为期三年。
当时如为白地,赎时亦应在秋收之后;出当时如为青苗,赎时亦应为青苗。同时又规定,寺僧当卖土地时,须先寺里,后寺外。如寺里僧众无人收受典当,才允许出当到寺外。
对于出当到寺外的土地,如原典当僧无力赎回时,只要是少林寺僧,不管是谁,都有权把它赎回。出当人到有钱时,可随时把原当地赎回归。
所以这么多佛田要是弄出去,本寺那边怪罪下来,即使广照大师也未必吃罪的起,至于宗真就更是连提都不用提,根本就扛不住。饶是他再有胆子,也不敢同意这种条件。
杨承祖笑道:“大师,你这也是多虑了。你们少林寺的规矩是大,不过你们规矩再大,难道还能大的过王法?我只问你,若是这三百亩佛田,能在平虏伯爷面前买个好,你们少林是依还是不依?”
“平虏伯爷,江千岁?这个田地,难道是献给千岁的?”宗真满面狐疑,这怎么听也不大像真的啊。江彬那是什么样的人物,跟自己这等人搭不上关系,再说他家里有泼天的富贵,哪还看的上自己这点田地?
“平虏伯天大的富贵,自然看不上你这点破地,不过这事,是为了江千岁的事倒是真的。眼下朝廷编练外四家军的事,你们总该知道吧,不过这养兵,可是要花钱的……”
简而言之,杨承祖属于一鱼两吃,将一件事要了两份银子,在漕帮那打出了江彬的名号,在宗真这也一样打出了江彬的金字招牌。江伯爷要养兵,就得要钱,要钱粮就得保证赋税。眼下滑州钱粮紧张,赋税催收不齐,耽误了伯爷的公事,谁人吃罪的起?
杨承祖又道:“我也没说三百亩佛田全要归我,你们成福寺一百多和尚也是要过活的,我也会体谅你们的苦衷。那铁家四周的田地,怕不也有几十亩吧,就将这部分田地献出来,就算你们少林僧人为千岁协办军饷,将来本官为你们申请个旌表就是。再者,大和尚,你不管争取下来多少佛田,也是你们合寺共同享受,可若是你把这几十亩地献出来,我就将其中三成的田地收成拿出来,算是你私人的收入。”
第三十八章降僧(三)
他这是一手胡萝卜一手狼牙棒的战术,一方面以江彬这等狠人泰山压顶,另一方面,又以土地收入为饵,想要让宗真变节。
哪知宗真大师佛法精深,立场坚定,于杨承祖的收买毫不动摇“没有六成,什么都免谈。寺内早有规定,佛田只许进不许出,谁敢坏了这个规矩,戒律院可不是吃素的。做了这事,我怕是在寺里都混不下去了,只好出来当个富翁。”
杨承祖道:“大师,你也是多虑了,这事你有平虏伯撑腰,少林寺要是对你动手,那不就是公开表示对平虏伯不敬?普净住持现在人就在豹房,成天和千岁爷低够不见抬头见,他要是敢恶了伯爷,信不信伯爷敢当场揍他?”
江彬当初有搏虎救驾之功,又有灭刘六刘七的军功,深得正德宠信,赐姓并收为义子。与之相比,普净不过是随驾的僧人,论起地位,那几个乌斯藏来的喇嘛,怕是比他还要高些。
人家胡僧的私房药,比起少林的金枪丸,可是好用多了。江彬为人跋扈嚣张,又不知收敛二字为何物,普净住持要是恶了他,怕是真有挨打的可能。
可是宗真却道:“话虽然是这么说,可是这为伯爷协饷的手段多了,我们少林也可以交一份银子,而不交土地田产……”
“那若是如此,那就交银子吧。”杨承祖冷哼一声“不过要是交了银子,这数目上的事,可就是我们锦衣卫说了算,你们到时候不要嫌多。再者那五竹庵的事,也别怪我不给你面子。该怎么查,就怎么查,若是谁想要蒙混我们,可要仔细锦衣卫的手段。”
宗真忙道:“大老爷容禀,我也没说那地没交啊,只是这么交,实在是说不过去。可若是寺里因为备办不出那么多钱粮,不得不典卖佛田,以应付军饷,这就多少有个交代。到时候我们做个假手续,就说把田地卖给了官府,就算本寺查下来,我们也有推托的地方。这就是个权宜之计,权宜之计。”
他这办法也有自己的私心,到时候朝廷要协饷千两,自己就说协饷一千五百两。毕竟这里既有广照大师,也有其他经手和尚的份子,缺了谁的份,也交代不下去。可若是上下都能得好处,那么这私卖佛田的事,未尝不能压下来。而且他想着既然有这事,那不如就闹大一点,准备售出佛田一百亩,全都挂在杨承祖的名下。
少林寺虽然对卖佛田有规定,可是规定就是用来破坏的,毕竟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计划没有变化快。到时候只要说没人能买佛田,不得不卖给外人,寺里也没办法,再用银子打点好经手人,或许这事就能过去。最后就是少林寺本寺和杨承祖这个买主之间的扯皮,成福寺或许可以置身事外。
当然,这样的安排中,宗真乃至广照身上,都得承担比较大的责任,可是比起直接卖佛田来,罪过还是少了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