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大唐虎贲 >

第131节

大唐虎贲-第131节

小说: 大唐虎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渊也不留他,大笑道:“去吧,去吧!”知女莫若父,平阳的答案不会超出他的想象,也乐得让平阳早些知道。

看着罗士信的身影,李渊、李建成、李世民各自露着不同的表情。

李渊是高兴,李建成是复杂,李世民是欣慰。

出了皇宫,罗士信雷厉风行的直奔平阳府邸。

**********

平阳公主府。

平阳坐在梳妆台前,顶着两个黑眼圈,对着巨大的铜镜,轻抚着身上的软甲。

这套软甲乃是由极为稀少的珍兽皮革精心缝制成的,关键的要害处还缝制有小钢片,是极为少见的护身宝衣。更难得的是弹性十足,平阳穿在身上竟然没有任何不适的感觉。

自从得到这软甲之后,她除了洗澡睡觉一直都穿在身上。将它穿在身上会给她一股很安全很安心的感觉。

不是因为软甲优良的防护力,而是这软甲是罗士信送她的第一件礼物。

这回到长安的第一天,她失眠了。

将近三个月的相处,平阳发现自己有些不知足,心神依旧在这几个月内。

习惯了一起面对难题,习惯了一起吃喝说笑,习惯了一起互道晚安,习惯了躺在床上听隔壁开门关门端茶倒水等等一系列的声音……

习惯是很美好又很残忍可怕的东西……

她想一辈子就这样下去,但是很明显这不可能。

如今他们回到了长安,很难有机会面对难题,很难有机会吃喝说笑,一起互道晚安,听隔壁的声响更是天方夜谭痴人说梦。

所以她失眠了!

几乎一宿未睡,直到天亮时方才眯了会儿眼,然后就醒了。

起床穿衣的时候,套上了安心的软甲,心神又跟着飞远,想着这月余相处的点点滴滴。

忽听吓人来报,罗士信在府外求见。

平阳一下子惊醒过来,有些手足无措,慌忙叫道:“让他在会客厅等等,送上茶水,就说我一会就来。”她平素极少化妆,也不喜化妆,今日对着镜子里的模样却大不满意,尤其是那对黑眼圈,让她眉头都皱在了一处,忙用粉底掩饰。

罗士信等了茶水都有些凉了,平阳方才姗姗来迟。

平阳不化妆便以是容色清丽,足以令任何人心摇神驰。这一细心化妆下来更是容光照人,娇美无限。

罗士信也看的呆了呆,一时间竟忘了说话。

平阳见了,女子情怀,也不禁欣喜,抿嘴一笑道:“大将军不会就来发呆的吧?”

“当然不是,这个……”罗士信还不知怎么说,想了想索性直入正题道:“刚刚我向陛下下了聘书,向他求亲,他同意将你嫁给我了。”

“啊!”平阳手足无措,心如鹿撞,不知所以,竟然不知如何应对,甚至怀疑起自己耳朵来了,“你这是说真的?”

罗士信正容道:“这种事还能开玩笑吗?自然是真的……”他看着平阳的双眸,道:“我想娶你,想照顾你一生一世,想与你白头到老,也就找到了陛下向他求亲了。”

平阳一生经历过不少大风大浪,甚至死亡线上都不止徘徊了几回,但从来没有如现在一样乱过。

激动,高兴,惶恐,各种情绪都有之,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陛下是同意了,只是我向来都不赞成什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希望能够得到本人的答复……就嫁给我吧!”罗士信有些咄咄逼人,其实他自己也是乱的,不知道应该怎么表达心情,索性就按照后世求婚的方式来说了,简洁直白,直接让古代的平阳心中甜蜜,却不知如何应对。

好半响,平阳才缓过神来,想不到罗士信煽情带着点点肉麻的一面,深深地吸了口气道:“能告诉我,为什么会突然做出这个决定?”她很想说愿意,但是这话没出口,却惶恐了起来,就算在出色的人,对面感情也是与常人一样的,患得患失。

尤其是平阳,被拒绝过一次的平阳,更是如此。

罗士信不愿欺瞒平阳,也就将昨夜李世民找他的前后经过都告诉了她。

“原来是这样!”平阳心中有着小小的失望,低声道:“其实不用这样,我并不在乎……”

“可我在乎!”她的话没有说完,罗士信已经打断了她接下来的话,斩钉截铁的重复道:“你不在乎,我在乎!在乎一切关于你的事情。”

“嗯!”平阳害羞的底下了脑袋。

“哈?”罗士信不理解这突如其来的“嗯”的意思,好半响才反应过来,惊喜问道:“这是同意了?”

“嗯!”

又是一个“嗯!”声音细弱蚊蝇,但却给了明确的答复。(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九章直指长安

这古往今来,向来都是皇帝赐婚的,罗士信这直接将聘书交给皇帝向皇帝求婚的事迹,诚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可偏偏罗士信还一举成功,得到了李渊的特许,收下了聘书。

他人不了解罗士信与平阳之间的点点滴滴,只以为李渊本就有心给平阳找一个夫婿,罗士信的提亲正好撞在了李渊的心头上也就答应了罗士信的婚事。一时之间,各种羡慕嫉妒恨蜂拥而来。

这个时候的唐朝并非数十年后,数十年后因为唐朝风气开放,一个个公主嚣张跋扈,娶了公主等于头上悬着绿帽,娶了个祖宗回家。那个时候,满朝文武,达官贵族对于公主这个外星产物,避如蛇蝎。但是武德年间的公主绝大部分还是很懂得洁身自好的,毕竟经过乱世的洗礼。李渊的儿女并非全是不可一视高高在上的,其中知书达礼的占据多数。

而且李渊护犊是人尽皆知的事情,尽管非嫡系子女得到不嫡系子女那般待遇,还是多多少少都能得到一定的关心爱护。能够娶到公主,成了半个李家人,对于仕途上的帮助是难以言喻的。

在诸多公主中,其中恰恰又以平阳为最,作为大唐地位最崇高的女性,平阳不但长得如花似玉美若天仙,还能文能武,娶到她在仕途上至少也能少奋斗十年。这种好事让罗士信碰到了,谁能不眼红。

也是因为罗士信开了这个风气,那些尚未娶亲的文武大臣纷纷效仿。怀着虔诚的心给李渊下聘,意图求一公主,以跃龙门。

李渊让连串的聘书给弄得不胜其扰。不得不放下狠话,想要娶他女儿,至少也要获得如罗士信一般的成就才行。

这狠话一出,李渊耳根立刻亲近了。

罗士信毫无疑问是大唐年青一辈的第一人,不过二十二岁,官居大将军上柱国特封国公,他的成就几乎是不可复制的的。在未娶亲的一辈人中。有哪个能与罗士信相提并论的?

罗士信因此更加不受待见了,不过他个人是人逢喜事精神爽,不理会四周嫉妒的目光。开开心心的找上了崔氏,让她以嫂子的名义,处理结婚的事宜。

崔氏这才发现自己先前是白忙活了,罗士信竟然不声不响的将大唐最负盛名的嫡长公主巾帼英雄追到了手。惊叹自己这位小兄弟能干之余。也兴致高涨的帮他办起了婚礼。这自家兄弟娶到了大唐地位最高的女性,她这个做娘家的也觉得倍有面子,婚礼也应当更加隆重才是。

古代习俗本就繁杂,皇家的礼节更是容不得半点马虎,虽然话题都是婚来婚去的,但是真正的成亲结婚依旧要一两个月后。所以罗士信让崔氏接手婚礼的安排之后也如原先预想的一样赶到了天节军,将全新的陌刀大阵传授给了苏定方,并且加入训练中去。

陌刀大阵果然比陌刀小阵更适合大规模的陌刀军。毕竟三千与两万的概念是不能同日而语的,尤其是在两军交战的时候。两万的转变不可能做到如三千人那般细腻,灵活走位那么到位。所以也就需要更加严谨粗糙的陌刀大阵才能做到运转如意。

这陌刀大阵中又能包含着陌刀小阵,能够弥补大阵粗糙的不足之处。大阵小阵环环相扣,灵活而变,着实是一套适合陌刀兵作战的了得战法。当今世上也只有李靖能够创出如此精妙的阵法。

罗士信站在校台上,以令旗指挥着两万陌刀兵变阵,看着浩浩雄兵手持着明晃晃的陌刀、伏远弩在人群中穿插如意,那指点千军的感觉,着实让他胸口窝着一团烈焰。

终有一日,他会以着两万兵马让突厥小儿,知道厉害!

罗士信连日投入这练兵之中,却不知长安朝堂上已经吵得不可开交了。

争辩的源头便是迁都!

李渊一直将李元吉的迁都论视为儿子成长的第一步,虽然没有多少诚心对待,但对于他说的道理事情还是很认真去听的。作为一个父亲,见证儿子的成长,也是一大乐趣。

李元吉终究是齐王,他固然无脑莽撞骄横跋扈,麾下还是有一些人才的。

李元吉也通过他们一段时间的研究,也得出了一些相对来靠谱的言论,李渊听了竟然觉得有些道理,大感满意,在与李建成商讨政务的时候,也立了出来跟李建成说了一说。

李建成竟也表达出了迁都的意愿。

李渊意外之余,也终于正视起了迁都的事情。李元吉的话,他可以选择性的无视但中的很多东西,李建成这个太子的意见,他是不能不重视的。

而是李建成的干略凌驾于李元吉不知多少,他分析起便利,可比李元吉要高明十倍,各种因素各种便利都在顾虑在内,说的李渊都动心了,决定在朝堂上公开探讨此事。

李渊将迁都之意一说,登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整个朝廷都炸开了锅,

自古以来这迁都都是一等一的大事,当需经过慎重又慎重的考虑。李渊这没有征兆的突然提出,朝堂上的文武百官如何适应的了。上下官员也没有准备,更没有深入了解,都是一些来不及经过深思熟虑的浅见,弄得朝堂便如菜市场一样,你一言我一语,吵得不可开交。

“你们听听太子的意见!”李渊听得是一个头两个大,直接制止住了争吵,将李建成踢了出来。

一时间吵闹的朝堂登时寂静下来,所有人都瞧着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唐太子。

李建成在万众注视下,从容的站了出来,四方一作揖道:“昔年兴汉四百年的张子房有言‘雒阳东有成皋,西有殽黾,倍河,向伊雒,其固亦足恃。”留侯曰:“雒阳虽有此固,其中小,不过数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也。夫关中左殽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輓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因此天下中心便在长安、洛阳之间,而至西周起,我中国就有两京制度,我大唐亦效仿之,以长安为国都,以洛阳为陪都。但经这些年发展,而今的关中实在有愧天府之国之称。”

他顿了顿,眺望朝中文武,高声道:“昔年汉高祖刘邦以关中一地而养天下战项羽,最终一统天下。我大唐虽也由关中立足,但在经济物资上却全靠河东太原支持。若无河东太原,我大唐亦难有今日盛况。为何刘邦能够以关中养天下,我大唐占据关中,却要依靠河东太原?”

群臣先后陷入沉思中去。

李建成说的是事实,现今的关中确实称不上天府之国,大唐能够取得天下依仗的是关中的兵,西北河东太原的钱粮财物。是以当初李元吉丢了大员要地,大唐瞬间陷入生死存亡的危地。多亏了李世民临危授命,一举歼灭的刘武周,挽回了败局。

“在我看来有以下几点!”李建成滔滔不绝的说着:“第一、人口过多,对于关中的土地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第二、气候异变,致使灾祸频繁。第三、交通极为不便,不论是南北资源都很难进入关中。第四、北方突厥太近,突厥手握我大唐门户,出入我大唐境内如入无人之境,对长安威胁太大。由此四点,建成觉得长安以不适合做我大唐国都。”

不论迁都南阳的提议如何,李建成这四点因素直指长安存在的不足之处。

第一:人口过多,对于关中的土地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这个是事实,长安自秦时起就是经济文化的中心,人口永远高于其他城池,对于土地需求极大。一块土地耕了又耕,耕了几百年,营养什么的早就不如以前了。

第二、气候异变,致使灾祸频繁。

同样是事实,这也跟第一点相辅相成。因为人口多了,土地不够用,只能开垦森林荒地,不断的开垦,无度的开垦,开垦了几百年,生态平衡破坏的彻底,以至于气候无常,灾祸连连。昔年八水绕长安,八水润关中养天下的景象早已不复存在。

第三、交通极为不便,不论是南北资源都很难进入关中。

依旧如上,现在的关中在粮食物资上早已无法自给自足,需要通过江南、巴蜀一代的运送接济。巴蜀的粮食需要经过蜀道,蜀道之难,不言而喻。江南更是远在万里之外,需要经漕运逆流而上,到达洛阳,然后在经过三门峡进入关中。这其中所耗费的人力财力物力当以天文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