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大唐城管大队 >

第16节

大唐城管大队-第16节

小说: 大唐城管大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观看。

当然,留了一个特权阶级专门的观球台,角度是最好的。

图纸没问题,然后就是原材料了,这是让徐阳头疼的地方,现在城管队的张武带着一帮子奴隶天天在北边山头开山炸石,搞的幽州城内风言风语,说什么山神打鼓,徐阳也没太当回事,把足够的石料运来就成。

石灰石,粘土这些幽州城都不太多了,铁矿石还好,石灰石因为同时还是玻璃的原材料,更是紧俏,几乎在幽州已经见不到,要买需要到附近的其他几个城购买。

徐阳有些烦躁,眼下这些水泥用完该到哪里去弄水泥啊。

天然的采矿白云石,石灰石产量太低了。

突然,他想到了什么,掏出手机,点开了游览器,百度搜索:制造石灰石的方法。

没想到弹出的网页真让他大喜过望,度娘百度百科头条分明写着: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石灰和石灰石大量用做建筑材料,也是许多工业的重要原料。石灰石可直接加工成石料和烧制成生石灰。。。。。。。。。

“哈哈~有问题,问度娘,我都忘了烧制这回事了”徐阳拍拍脑袋,拿出自制的铅笔,小心翼翼的在纸上抄下了几个化学公式;

caco3cao+co2↑

cao+h2o→ca(oh)2

ca(oh)2+co2→caco3↓+h2o

然后又拿一张纸写了一大段怎样制作石灰石的流程。

制作水泥的方法徐阳已经教会了刘家那个工匠团队,不少后世的科学道理也都是一股脑全都倒给了他们,不管理不理解。

在家里,那些工匠人手一份打印好的《水泥工艺》,这学着快有半个多月了,不少工匠仔细钻研,竟大部分的都能领悟配比,硬度,密度,钙ca这些现代词汇。

其中属刘家的一名小管事,叫刘能的,最为聪明,这刘能跟后世影视作品中的刘能一点也不一样,肚子肥大,这在普遍都瘦的唐朝显得有些另类,徐阳喜欢叫他刘大胖,他一副谢徐阳赐名的模样,真把自己的名字给改成了刘大胖,虽然这刘大胖看起来肥头大耳,但是心思十分缜密,爱钻研,爱问为什么,是个天生的科学工作者。

徐阳现在已经把他安排成了整个水泥生产部的部长,他也是不负众望,结果了好几个生产水泥的问题,他还提议,等水泥产能再大些就将水泥部,烧砖部一起搬到城外,方便管理,被徐阳同意了。

“刘七。”徐阳大声喊了一声刘七。

“小的在。”刘七在徐阳身旁恭恭敬敬的道,徐公子这种文曲星下凡的人所作所为都是神迹,自己不能理解实属应当,能为公子跑腿服务就已经是三生有幸了。

徐阳看了看几张纸上写的东西,确定无误后,塞到刘七手中,对他说:“你现在拿着这张纸,骑自行车回城里去找炼制水泥的张大胖,告诉他按照这个上面做可以得到石灰石,叫他抓紧时间制造水泥。”

“得嘞~小的这就去办。”刘七飞快的跨上自行车,他喜欢干徐阳布置给他的任务,公子给的任务从来都不麻烦,也不用费脑子思考,一切都只要按照公子说的去做,就一定是正确的,这让他觉得自己很有用,也更加崇敬徐阳。

望着刘七骑着自行车绝尘而去,徐阳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你们几个,把这边的砖块给砌好,记住水泥要抹均匀。”。。。。。。。。。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二十二章城管公务员面试

自从把烧制石灰石的方法告诉张大胖他们水泥队之后,石灰石便被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来,这也让原本担心玻璃制造没原材料的刘家欣喜万分,石灰石一充足,连带着玻璃和水泥的产能继续扩大,刘家的家主现在都在和家族里的幕僚商讨将玻璃工厂迁到城外了,因为城内已经没有扩张的地方了。

徐阳此时正在忙着城管招人的事情。

虽然徐阳更看重自己的那些精英家丁,但是人数有时候更有气势,就像那天自己在集市被围一般,人群就像是一头猛兽,还好自己跑的快。

所以徐阳打算此次多招些城管,他不缺钱,一个月十贯钱的工资,徐阳还看不上这点小钱,他想快点打造出一支纪律严明,可攻可守,能征善战的队伍。

此时的大唐,已经开始实行了著名的府兵制,什么是府兵制呢?

《后魏书》云:(《玉海》引)“籍民之有才力者为府兵。

邺侯家传》云:(《玉海》引)“初置府兵皆于六户中等以上,家有三丁者,选材力一人,免其身租庸调,郡守农隙教试阅。兵仗衣驮牛驴及糗粮旨蓄,六家共蓄,抚养训导,有如子弟。”

所以府兵制的主要特点就是兵农合一,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府兵参战武器和马匹自备。

唐初一度恢复骠骑﹑车骑府旧称。后来又称为外府和内府,这两府就是后世著名的折冲府和中郎将府了。

由于废置不常,唐代军府总数也有增减,较多时有六百三十三府(一作六百三十四府)。军府遍布全国,关内道多达二百六十一府,占三分之一以上,依次为河东、河南、河北、陇右,其它诸道多不过十,少止二三府(江南、岭南)。这种布局体现了居重驭轻,举关中之众以临四方”的政治、军事意图。

虽然时多时少,但是唐太宗李世民时期总体上还是兵农合一,这也直接导致了唐初全民尚武的社会风气,人民生活风气剽悍,就连被誉为诗仙的李白,剑法也是超群,这些个体的尚武体现出一个大国该有的霸气与自信。

徐阳在自己招收城管的海报上写的是:宁为百夫长,不做一书生。

这是自己抄袭了后来杨炯的《从军行》,不过徐阳丝毫的不脸红,你丫公元650年才出生呢,哥哥把你的文章早点拿出来让世人观摩,你丫应该感到荣幸。

也正是这句“宁为百夫长,不做一书生”让多少尚武青年热血沸腾,幽州这座千年古城再次轰动了。。。。。。。

。。。。。。。。。。

“姓名。”

“张二狗。”

“年龄。”

“俺今年二十三。”

“识字吗?”

“不识。”

“会武术吗?”

“不会。”

“那你会干什么。。。。?”徐阳有些目瞪口呆,这么诚实的大汉还真是二的可爱啊,你孬好说句略知一二也行啊。

“俺会种地。”壮汉嘿嘿一笑,露出一口大黄牙。

。。。。。。。。。“这都是奇葩呀!”徐阳倒地。

此次城管的招人在大唐酒店二楼举办,在大唐五星级大酒店这一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地方,徐阳才觉得有后世选拔的样子。

此次来参加选拔的人数异常之多,从三楼排到二楼,二楼一直排到一楼,又从一楼排到门外,门外还弯弯曲曲排了一百多米的队伍,一眼望去,个个全是大汉,看起来十分骠勇,似乎这幽州四分之一的青壮都来面试了。

为了防止出现骚乱,城管大队此次集体出动,在大唐酒店附近巡逻,维持秩序,手握徐阳给他们打造的警棍,看起来威风异常,警棍舞起来虎虎生威,使一些想要闹事的宵小之辈不敢放肆。

面试的包间很大,前面摆了一排桌子,桌子后面坐着的是;财神徐阳、刘梦璃、刘家家主刘栋良、幽州太守章泽天、还有一名幽州刺史,五位评委。

此次选拔按照评分制,徐阳在面试之前都告诉他们该怎样打分了。

首先是年龄,十八岁到二十八岁,分别是十分到一分,越年轻的分数越高,毕竟可塑性还是更强些。

然后是识字,识字的又分一到十级,每多一级加一分。

然后是武术,也是分为十级,每一级加一分。

然后还有些特殊技能的给特别加分,比如说会射箭的加三分,会骑马的加一分,会算数的加两分等等。

这一评分制度让太守章泽天和那名刺史都大为惊异,这种制度简洁明了,看起来非常方便,一个人的分数五名评委很快能给出分数,然后由账房的小胡子计算出平均分数,最后择优录取。

城管选拔在很快的进行。

徐阳终于见识到了什么真奇葩了,当你真真切切站在这些唐朝人的面前时,你就能感受到他们的那种可爱,这些面试的人,问到特长时都是千奇百怪,有会学鸟叫的,学的惟妙惟肖,有会用竹叶吹笛子的,吹的也真有那个意思,还有特长时养猪的,说样的猪都不容易生病,这些是经常让徐阳捧腹大笑。

面试进行的很快,一个人不要几分钟就会面试完,然后就是回家去等待发榜结果了,到时候会将前200名的名单公布出来。

“下一个!”刘七喊道。

门口进来一名衣着朴素的淡眉青年。

“姓名。”

“陈晓生。”

“年龄。”

“在下今年二十有一。”

“识字吗?”

“在下是名秀才。”

哦,徐阳的眼前一亮,不得不说,唐朝人的文盲率还是非常高的,一般家境不好的青壮都只会种地,会识字都很少,前面面试了十几个居然全是文盲。

太守章泽天看到终于有个读书人了也是十分兴奋,他道:“那本官考考你,《礼记》曲礼上第一,是何文章?”

那淡眉青年道:“《礼记》曲礼上第一,曲礼曰:“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这淡眉青年越背,章太守越是欢喜,待青年背完后,抚掌笑道:“好好好~好一个毋不敬,俨若思,本官给你十分。”淡眉青年躬身拜谢。

“你会武术吗?”徐阳问道。

“在下略知剑法。”

“刘七,给他拿把剑,你给我们演示一下。”徐阳喊了刘七一声。

“得嘞。”刘七很快拿了把剑过来。

只见那青年接过剑来,一个转身,剑光舞动,就开始了表演剑法,或停或动,剑的破空声在屋中作响,让诸位评委看的是大呼过瘾。

“好!”待淡眉青年舞完,徐阳道:“你的分数很高,现在已经被破格录取进入幽州城管大队,你被任命为城管二队的队长,请于两日后到刘家报道,说罢,发给了青年一个小玻璃片。”

“多谢诸位评委赏识”青年也是十分激动,躬身行了一个大礼。

“好了,下一个!”

。。。。。。。。。。。。。。

当陈晓生出来的时候,有两名衣着不俗的公子急忙围了上来。

“晓生,怎么样?”

“被录取了!还被任命为二队队长。”淡眉青年仍掩不住兴奋的神情。

“哈哈~我就说陈兄是人中龙凤,日后必成大业。”两个公子不断恭维着,不过眼神中还是难掩那一丝羡慕。。。。。。。。。

第二十三章东宫秘闻

《从军行》徐阳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棋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不做一书生。

长安,东宫,御书房。

烛光映衬在寂静的大殿之中,一名金袍华服的青年人,端跪在桌案前,只见他的脸庞棱角分明,剑眉星目,一派威仪,正是唐王李世民。

李世民面色有些不平静的望着眼前宣纸上的那首诗,许久他才缓缓抬起头。

“影卫,你来看看。”

金碧辉煌的大殿之下,一个浑身黑袍原本隐没在黑暗中的黑衣人走上来,小心翼翼的捧过宣纸,那黑衣人片刻将诗看完,又将宣纸原原本本的放归原处。

“陛下,此人文风犀利,笔法精湛,特别是最后一句‘宁为百夫长,不做一书生’更是朗朗上口,足以成千古名篇,要是此人言行合一的话,足以是人中龙凤。”那黑衣人恭敬道。

李世民的眼中闪过一丝迷茫。

他缓缓道:“但此人的言行,朕实在是无法看穿。”

黑衣人的眼神有些惊骇,这位千古一帝看不穿的世间之人可谓屈指可数,这平平无奇的文人徐阳怎会得陛下如此重视?

“此人胸怀大志,不仅熟谙练兵之道,更是谋事奇才。”

黑衣人眼中的震惊无以复加,当年陛下评论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和尚书右仆射杜如晦两位开国元勋时也只是说道“房谋杜断,谋事大才。”对这无名小卒居然评价为“谋事奇才。”评价不可谓不高。

“敢问陛下,此子何德何能堪称谋事奇才?”黑衣人充满疑惑的道。

李世民斟酌了一下,缓缓道:“近几个月来,你与朕说说这长安城都有何大事发生?”

“这。。。。”那黑衣人斟酌了一下道:“难道是四月,长乐王李幼良及其部下策反之事?”

李世民皱了皱眉道:“再近一些的。”

“那是。。。。难道是五月苑君璋复降之事?”黑衣人小心翼翼的问道。

李世民的表情有些难堪,道:“最近两月,长安城内,百姓的事。”

“百姓的事。。。。”黑衣人也是额头冒汗,忽然他想起来什么似得,探风似的问道:“陛下想说的,是不是民间最新出售的一些商品?”

李世民的眉头一松,有些喜道:“说。”

这黑衣人似乎找到了话题,急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