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击南宋-第36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纤细人影呆立半响,叹了口气,失望转身,倏地捂嘴瞠目,神情象见了鬼——她所跟踪的人,正举着一件奇形怪状的武器对准她。
狄烈的手指缓缓离开板机,枪口也垂了下来。眼前是一个长得很秀气的十三、四少女,狄烈之所以垂下枪口,既不是因为对方是少女,抑或容色秀美,更非认识,而是因为这少女额头那一片红印——这是刚刚叩过重头的标记。
“你是适才在殿内叩拜的后排第三位帝姬,你跟着我干什么?”狄烈确认虚惊一场后,将枪还背于肩。
一眼扫过数十人,迅速记忆每一个人的特征,然后再换一个环境,在一群人中找出之前见过的某个目标,这是一个狙击手必备素质。有了少女额头那片明显的红印指示,狄烈略加思索,就记起此女。
少女一喜:“原来你早就注意我了……”
狄烈打断道:“我注意到每一个人……说吧,你为何跟在后面?你知不知道,这样做很危险!适才你的性命,与无常擦肩而过。”
少女甜甜一笑:“金铃说,连金人都害怕得要命的‘凶灵’,一定长得很丑、很凶、很吓人……咭,她适才对我说,金人骗了她,你应当是‘仙灵’才对……”
狄烈苦笑摇头:“谢谢她没把我称为‘英灵’。”
少女捂嘴咯咯直乐,双眼眯成月牙,怎么也没想,心目中的大英雄,竟也这般能逗乐。
乐了好一阵,少女终于说到正题:“我是赵赛月,我想,像慎妃、像汝阳郡主(玉嫱)、像蝶儿姐姐、像玉奴姐姐一样,成为光荣的女兵……我要参加天骄营!”
嗯,看样子,赵赛月回长安这一段时间,还真了解到了不少东西,而少女之心,又最是向往偶像——天骄女兵,已当之无愧的成为所有脱离大难的女人们的偶像。
狄烈冷冷瞪视赵赛月,直瞪到少女笑意消褪,瑟缩后退时,才伸出两根手指,道:“给你两个忠告,一、慎妃死了、玉奴残了、玉嫱一身伤痛……你要像她们一样?二、天骄营虽然还在,但永远不再参与作战——从这一点上说,昔日的天骄营,已经不存在了。”
“好好过日子吧,这才是你的皇嫂最希望看到的结果。”
那个令金人颤栗的人影已远去,唯有最后一句话。在少女帝姬的心间回响不绝……
……
这是一间普普通通的院子,在长安西角的永和坊,这样的院子很普遍,没有一点令人注目的地方。黄昏时分,先来了一拨人,看上去很精干,四下布置岗哨,闲杂人等勿近。
随后,两辆厢车先后出现在大门外,院门随即大开。厢车驶入。两扇大门重重关闭。
院子里,一名随从持竹钩打起前一辆厢车的帘子,一袭罩袍的朱皇后躬身而出;后一辆厢车出现的,竟是狄烈。
朱皇后下车后。用征询的目光看向狄烈。狄烈抬手向西厢房一指。朱皇后感激地点点头。默默转身而去。
房门推开,屋内一个负手望着窗外后院落木的年轻人,闻声讶然回首。目光一触,浑身一颤,如遭雷殛。
“果然是你,九郎。”
“皇嫂……圣后娘娘,天枢城之主,传言居然是真的……”
一个方今天下,身份最尊贵的女人;一个称孤道寡、身登大位的男人——在这间小屋里,也不过是一个嫂子,一个小叔而已。
自打朱皇后成为皇后之后,就再没与这位小叔见过面,细细算来,已有五、六载。当日的翩翩少年郎,如今却是面目憔悴,容色愁苦,望之如三十许人。他在愁苦什么?是眼下的困境,还是曾经犯下的罪恶?
“皇嫂,能下令让那位天诛军主放朕离开吗?”赵构在最初的震惊过后,仿佛抓到一根救命令稻草,向朱皇后深深一鞠,神情急切地道。
未见到赵构之前,朱皇后对这位苦逼的小叔子,怜惜还多过愤恨,但在见过赵构之后,不知怎地,心里无端生起一股厌恶,之前一肚子想说的话,竟半句也无兴致再说。闻言只是淡淡地道:“捉你的是他,要放人,也只能听凭他的意思。”
“可是,你是圣后啊!天下最尊荣之人,怎能被一介军镇所制……”
“我是圣后,却保不住自己的妹妹,圣后又如何?”朱皇后目光灼灼地盯住赵构。
赵构脸色一阵发白,勉强笑道:“都是杜充那个杀才,蒙蔽圣听,擅自调兵……天诛军杀得好,此贼若不死,回到朝中朕也饶不了他……”
朱皇后咬着嘴唇,目光愈冷。赵构触及这凉到心底的寒光,吃吃着再说不下去。
朱皇后什么话都没说,只是将那卷密旨放在桌上,默默转身,离开,任由赵构一再呼唤,再未回首。
院子里,狄烈亲自掀帘,让朱皇后进厢车,淡淡道:“这么快就叙完话了?看来叔嫂久别重逢,并不如想像那般欢喜啊。”
朱皇后木然道:“他对自己当日恶行,居然毫无忏悔之心……以前他不是这样的,那时的他,是一个谦谦君子……难道,一个人登上帝位,就会变得这般模样么?”
狄烈默然一会,沉声道:“世间最善变者,莫过于人心,尤其是身处高位者,他的位置逼着他一定要变,不变无以竞存。”
朱皇后两行清泪滴落尘埃,哽咽失声:“可怜婉婷……”
狄烈放下车帘,隔断了朱皇后的饮泣。
屋内赵构一脸木然捧着那卷昭示自己罪行密旨,不言不动,突见门口人影一闪,惊喜抬头:“皇嫂——是、是你!”
狄烈淡淡道:“怎么?不欢迎?我可是有个好消息。”
赵构心头突突一跳,似乎意识到什么,心跳得如同十二岁破处时那般紧张,用力咽了口唾沫,声音微颤:“你……军主之意……”
“你可以回临安了。”
“什、什么?这是真的?你……军主肯放我走了?”幸福来得太突然,赵构脑袋一阵眩晕,几乎不敢相信。
狄烈将手中那卷赵构签押用印的圣旨晃了晃:“记住你的承诺,还有在东京皇宫太庙的誓言——否则的话,我能抓你一次,就能抓你第二次!”
“不敢,不敢!”赵构激动得不知该说什么了,完全没了所谓天子的仪范。
“我还要给你引见一人,由他伴你回临安。”狄烈拍拍手。
屋外一人应声而入,长揖至地:“罪臣秦桧,参见我主。”
这对历史上最著名的狼与狈,终于聚首了。赵九、秦桧,再加上个赵七……这一下,南宋可就热闹喽。
赵构,你那么想苟安,很好,那就老老实实蹲在南边,苟延残喘吧。
秦桧,你这么喜欢卖国,很好,那就多卖力,把国卖给我吧!(未完待续。。)
第四百零七章 赵七出手
(凤栖梧桐626,无敌的大盟啊!一份份打赏及票票,满满的支持,道不尽的谢意。)
~~~~~~~~~~~~~~~~~~~~~~~~~~~~~~~~~~~~~~~~
九月,长安天枢总部发布了一条震动朝堂的消息:欲归江南者,可归江南;欲留中原者,可留中原。
从这一刻起,狄烈开始清理异己分子,先礼后兵。天枢势力内所有的前朝宗室与故宋官员、士子,都可以自由选择是归宋还是留下。想走尽管走,天枢势力占据了整个中原,幅员辽阔,丝毫不在宋、金两国之下,领地内人才济济,每日至长安求官者,络绎不绝。此时的天枢城,早就不缺人才了。
想留下,也可以,毕竟也曾为了天枢势力的壮大做出过贡献——但有一条,留下了,就别三心二意,骑墙望风,吃着碗里望着锅里。否则,保密局的密探,可不是吃素的。
当初天枢势力弱小,窝在太行深山之时,许多宗室与故宋官员、士子,的确是一意南归,只是为狄烈所羁系,加上战乱不断,难以成行,便耽搁下来。及至天枢势力不断壮大,军队、地盘越来越多,声望越来越高,不过区区数年,已成问鼎之势。而南宋建炎朝呢,从建炎元年起,就被金人按在地上不断猛揍,年年遍体鳞伤,地盘不断萎缩,竟生生被金人从黄河边赶到长江边上了。
天枢兴,建炎衰。只要眼不瞎。耳不聋,都可以清晰明了天下这番新局。
是留在一个勃勃生机的新兴势力里,期待更远大的前程,还是回到那个江河日下的建炎大宋,从头再来。每个人,都要做出选择。
赵宋宗室子弟近两千人,在保密局的监控下,紧急开了一次会议,会议由越王赵偲主持,所有宗室重量极人物俱出席。议题只有一个:去或留。
会议争论极为激烈。甚至发展到争吵,就去留问题,发生严重两极化。基本上,辈份、爵位较高的宗室。都想回南宋——毕竟那里是赵家江山。他们这些皇亲贵戚。理应享受到特殊的待遇。而留在天枢城,他们与一般的官员没有任何区别,领同样的薪俸。地位尊卑一视同仁,甚至不如那些军将,心理如何能平衡?
而亲缘较疏远、爵位甚低,早已边缘化的低级宗室子弟,则更愿意留下来——反正即便回到南宋,除了多领一份皇粮,也不见得有更好的前程。许多宗室子弟,早已在天枢势力不断扩张中,谋得了不错的职位与前程。文官如赵忠,已是太原府长史;武官如赵能,官至车骑中郎将,独领一旅。他们,就是年轻一辈宗室的榜样。
令人意外的是,最应该回南宋的几位王公:越王赵偲、信王赵榛、相国公赵梃等人,均表示留下。
越王赵偲选择留下,也能理解,他本是天枢势力内的宗室标杆人物,狄烈就算是做个姿态,也得重用他。加上赵偲连番出使,成效斐然,功劳是实打实的。更莫说他的女儿,舞阳郡主赵檀香,极有可能成为华国郡王侧妃。有了这样一层关系,他怎么可能走?
相国公赵梃,虽在军中职务不高,至今不过百人长,但这小子死心眼,只认准了一个军主,只认定了一个目标——消灭女真人。所有宗室中,这位相国公是最坚定的扎根派。
最令人惊讶的,莫过于信王赵榛的选择。这位信王一直长期被软禁,直至去年整军之后,他对原五马山寨改编的五马师的影响力几乎消失殆尽,才得以自由,并且始终未得任用,全靠自己在五马山寨时所得积蓄度日。这样的窘境,这样的憋屈,本应第一个选择愤然离去,结果却恰恰相反,怎不令人惊惑。
赵榛永远都是那副阴沉沉的模样,常年的幽禁生涯,似乎令他出现某种心理异常,令人望而生寒。对于宗室的困惑,他只淡淡说了一句:“江南朝廷先是有了一位七哥,如今再有一位九哥,若再加上我赵十八,不嫌太挤了吗?”
此言入耳,所有宗室无不心下一寒,仿佛猜想到某种可怕结果,千人会议场,顿时鸦雀无声。
赵榛的话,戳中了狄烈送还赵构的叵测居心。
没错,狄烈不是大宋的续命者,而是掘墓人。
抓一个赵九,还一个赵七,让这个偏安的小朝廷在没有虎狼金人的频繁入侵袭扰,更在新君的领导下,快快乐乐沿着历史既定轨道发展——狄烈是吃饱了撑得慌么?干这等无聊费力不讨好之事?
抓赵九,令南宋失君;送赵七,趁虚而入;再放赵九,二虎相争,这是一个环环相扣的局。一山岂能容二虎?一国岂能有二君?赵九归,南宋必乱,而且这种乱,只局限于宫廷,最多不超出临安。如此,不至引发大规模动荡,对江南民生也不会造成实质破坏。
相信南宋朝局经过一番动荡之后,必定内伤、隐忧、后患重重,人心惶惶,君臣离心,上下猜忌。
此时,方是取宋最佳时机。
相比起赵宋宗室,原北宋故旧官员、士子可就一致多了,绝大多数都选择留在天枢势力内。到哪里不是一样当官?当然,也有例外,如此次被救归之官员。这些人虽然感念圣后之恩泽,天枢城主之恩惠,但很明显,天枢城与南宋不是一回事,身为宋臣,他们必须回到宋境,为自己,也为迁居江南的亲眷。不过,却有三个名声显赫的人物留了下来。
一个是张孝纯,这位知太原府,当年在太原与王禀并肩抗击数万金西路军。守城近九个月,箭尽粮绝。援兵无望,最终城破。王禀投水死,张孝纯被俘,被迫投降。战败失节,背上了这么一个人生污点,张孝纯再回南宋,也落不下好。但张孝纯万没料到,渊圣皇后接见归返人员的名单中,第一个就是他。
而圣后座下那位天枢城主,一见面。就对张孝纯说了一句:“先人有言。不以成败论英雄,永锡公虽败犹荣,实为太原的英雄。”
张孝纯当时就结巴了:“孝纯、不过一失节之人,如何、如何当得起此誉?莫要折杀老夫。”
天枢城主道:“做为一个战士。你为国家尽责了;战败之后。则是你在为自己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