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夜明 >

第382节

夜明-第382节

小说: 夜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都不重要,因为已经过去,关键的事情发生在眼前,他们每个人都与北伐之战息息相关。很多人在担心今年朝廷会不会加税,因为每次朝廷发动战事时,加税已是惯例。
  清明节次日,江南和北京几乎同时下起小雨。
  “这是雨季啊”多尔衮呼吸感受到空中的湿润。在雨季发动战争,本该对清廷有利,为何那些人都怕了?他们是在怕明军还是在怕自己。
  如果他没有记错,扬州城已经在明军的炮火下坚守了十天。昨日又有急报送来,扬州府的泰州和如皋两城接连失守,只剩下扬州城孤零零的坚守在江边。
  他就快要忍不住了。
  南京城的雨一直在下,北京城的雨只下了一天。
  半上午,暖春的阳光正在驱赶昨日的潮湿。
  一群身穿贴身锦袍的人从宽阔的街道上走过,进入那座众人望而生畏的王府。
  那些人直接走入王府,不等门房通报,为首的太监用尖锐阴柔的声音高喊:“太后懿旨到,宣摄政王多尔衮入宫多尔衮和孝庄太后之间的传闻很多,若在平日,这样的懿旨难免会让人想入非非。
  门卫不敢阻拦,飞奔入院内禀告。
  不一会功夫,多尔衮从屋中走出来,他脸庞消瘦,双目如狼眼,盯着那个宣旨的太监看了半天。
  孝庄太后从未给他宣过这样的旨意。
  那太监是个汉人,被多尔衮的目光逼的低下头去,又想起临行前太后的嘱咐,重行抬起头,道:“太后懿旨到,宣摄政王多尔衮入宫”声音比之前要小许多。
  多尔衮眯着眼睛抬头看看天,片刻的犹豫之后,他迈步上前单膝跪地道:“微臣领旨”
  他还是北京城的主人,他还是大清的主人。但如果他不让步,他很快会变成孤家寡人。皇太极隐忍了十几年,为了大清的天下,没有对两白旗下狠手,他当然也能为大清的天下屈一次膝。
  太监把圣旨交到他是手中,轻咳一声,讪笑道:“王爷,请吧”他刚才那么做,是因为孝庄太后的吩咐,他可不想因此得罪大清的摄政王。
  多尔衮收起懿旨,重复那两个字,“走吧”
  来宣旨的只有十几人,回皇宫的是一列三百人的骑兵,多尔衮如翟哲一样注意自己的安全。
  多尔衮很久没有来皇宫了,准确的说,是从攻破大同之后。斩杀了姜镶,他回到北京后身体一直不好,对女人的欲望也没有之前那么强烈。
  多尔衮跟在太监身后,走在熟悉的宫墙边,这是通往慈宁宫的道路。
  走入慈宁宫,里面很安静。
  没有太监,也没有宫女。他从前每次来这里也都是如此。
  桃花正打着娇艳的花骨朵,还没到绽放的时刻。
  从宫内里面走出一个更瘦弱的太监拦住二人,弯腰行礼道:“王爷,太后有请”
  多尔衮整理衣襟,大踏步往里面走去。
  站在慈宁宫的正门,他看见了那个熟悉的身影。
  孝庄太后身穿雍容的朝服,朝门而坐。多尔衮从未见过她这么庄严,神情微微一愣。
  “王爷,你来了”孝庄太后指向身边的座椅,道:“坐吧”她动作和言语很随意,可随意的很有尊严,凛然不可侵犯。
  多尔衮不再如从前那样盛气凌人,在这一刻,他只想忘记从前那一幕幕荒诞的往事。
  孝庄道:“王爷,这些日子,我一直在等着你来”
  “是吗?”多尔衮低下头。他不会误解孝庄太后的意思,她不是想念他,她是在等待他让步。这些日子,也只是这几天。
  “王爷是有大智慧的人,大清能开辟今日宏图,没有人的功劳能比得上王爷,但是”孝庄太后语气一转,道:“但是大清虽然还占据江北,形势已有些困难。”
  孝庄伸出带着金色护指在空中虚点,道:“我知道,王爷一定不想让我大清勇士如顺贼那样逃离北京城。”
  她也是有大智慧的人,只是尚不为人所知。
  多尔衮抬头,回答道:“没有什么比保住大清的江山更重要”
  孝庄太后面色严肃,道:“有王爷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我会说服上三旗的人,济尔哈朗前天来宫中找过我,你把鳌拜放了吧。他只是个莽夫,但你这样做,实在是无法让两黄旗的人放心”
  多尔衮言辞犀利,道:“我惩戒他,不是因为他是镶黄旗的人,而是他率五千骑兵指挥李成栋部的两万多人竟然被人数还少于他的明军在野战中击败”
  孝庄抿嘴,用很轻柔的语气道:“这次你是对的,但两黄旗的怨气不是今日才有的”
  多尔衮沉默。
  他在多铎攻下江南后杀死豪格冷了一大群人的心,但是,他不后悔。
  “明廷晋王翟哲亲自领军北伐,除了王爷,无人有领军抵敌的威望”孝庄探寻的目光落在多尔衮脸上,很小心的问:“济尔哈朗老成持重,能否镇守北京?”
  “好”多尔衮回答的很于脆。
  于脆的让孝庄忘记了惊喜。
  “我相信你”多尔衮起身行礼,道:“微臣告退,这就去准备领大军南下”
  他不相信济尔哈朗,但他相信眼前这个女人。
  他发现他一直低估了眼前这个女人,她可以为大清牺牲那么多东西,所以绝不会趁他在江淮鏖战时作乱。
  “翟哲,从你离开草原后,我再没有与你交过手,现在让战场来决定我们谁是当世之雄”
  多尔衮犹记得岳托的死处。


第583章 权术
  清廷大军迟迟未下,鳌拜又被抓捕回京城,李成栋躲入淮安城不敢擅自出战。
  半个月时间,明军攻下扬州府的泰兴和如皋,包括逢勤不战取下的高邮城。
  仅此而已。
  真正的大战尚未开始,明军只是攻下几片储存粮草的地方。扬州府北有淮安府,西有滁州府、庐州府和凤阳府,最后还有北伐必经之地徐州府。
  而眼下,明军还只是在扬州府里打转转。
  扬州城下,明军大营。
  过江的明军将领齐聚在中军大帐内。
  这是他们首次军议。
  大帐的壁上挂着一幅巨大的地图,翟哲面朝地图而站。地图上标志了江淮之间大小道路,险要关口和清兵重点驻守关隘。
  他身后站着几位总兵和将军,黑压压一片,目光都落在他的背影上。
  “此次大军过江北伐,可分为三个阶段,首先要拿下扬州城和淮安府。扬州与南京隔江相望,陛下及诸位大学士每思江北,夜不能寐。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所以扬州是志在必得。淮安在洪泽湖之侧,靠近淮河,扼守扬州北部通道,拿下淮安城才能确保扬州府不再受清虏侵扰。”
  翟哲转身招手命在一旁侍立的翟天健来到身边,从他手中接过一个细长的白杨条,指着地图中心稍稍靠西的地方,道:“凤阳有太祖皇陵,落在清虏手中朝野不安,所以第二阶段以凤阳为目标。”
  在家中时,翟哲对儿子和善的时候多,这是翟天健首次看见父亲盔甲鲜明,指点江山,心中不由生出一种向往。
  翟哲没有留意儿子,他停歇片刻,又用杨木条指向地图最高处一小块地方,轻声道:“最后是徐州,徐州锁南镇北,非国力强盛无力镇守,未必是今年之功。”
  攻取徐州还很遥远,在没有准备兵进北京之前,没有必要攻占徐州这个四战之地。
  诸将无人提出反对意见。
  今日的晋王,不再往日的宁绍将军,从他口中说出来的话,不是圣旨也差不了多少。
  “所以诸位要有在江北长久作战的准备,也许是今年,也许明年,也许要三四年才能结束这场战事。我只希望到最后不是我们被逼退回江南”
  翟哲神色严峻,他平日对诸将很温和,临阵时立刻换了一张脸。
  “我估计清廷大军很快会南下,领军的不是多尔衮就是济尔哈朗。”翟哲右手指向第二列右手第二位将军,叫道:“阎应元”
  “末将在”阎应元迈步站出来。
  “你立刻率本部兵马进驻高邮城,阻挡清兵北下。我大军一日不攻下扬州城,你就要在那里死死的钉住。”
  “遵命”
  阎应元是诸将中唯一没有随翟哲上过战场的人,他麾下统领一万正兵和一万江阴的府兵。那些人都陪他坚守过孤立不倒的江阴城。
  翟哲目光与阎应元相接,道:“高邮城防简陋,比不过扬州,也比不上江阴,但是,高邮城是扬州北唯一的屏障”其用意不言而喻。
  “城在人在”一声于脆利落的答复。阎应元脸膛通红,如庙里的关公塑像。
  翟哲目光溜回来,接着下令:“从今日起,李志安攻北门,元启洲攻南门,郑遵谦和孙之敬攻西门,方元科攻东门,逢勤驻军在运河艾家湖侧,相机支援高邮。”
  “遵命”诸将声音参差不齐。
  军议结束后,诸将基本明白了翟哲的策略,仍然是以稳为主。明军临江作战,可谓是占尽便宜。江南各项物资经水路运送到江北很便利。
  中军大帐内,翟哲的目光一直锁定在那张巨大的地图上,这是赵志成一年多来的成果。
  “多尔衮,我们很久没有交手了”
  他摸了摸腰上佩刀,卢公也是败在多尔衮手中才在巨鹿阵亡。他许久没有去缅怀卢公,这个清明节他已渡江,没有机会去宜兴扫墓。
  刻意或者是无意,他脑海中卢公的形象越来越模糊。他现在做的事,非卢公所愿,他想做的事,卢公无法想象。
  突然,他耳边响起一个声音。
  “多尔衮,很可怕吗?”
  翟天健在苏州学院听方以智等诸生议论过天下大势,诸生言辞中对多尔衮极尽贬低,常拿多尔衮和孝庄太后私情唾骂。
  见父亲展现出从来未有的严峻和凝重,他心中有疑问。一个被贬低到极点的人不可能成为父亲如此重视的对手。
  翟哲转头,道:“很可怕”他表情严肃,有些吓到翟天健。
  “但是,他还不是最可怕的人”翟哲回想草原的历程,说:“如果皇太极能多活十年,我们不知乘船飘到那座孤岛上去了。”
  多尔衮的能力与岳托在伯仲之间,他今日取得的成就是站在皇太极的肩膀上。
  见翟天健神情迷惑,翟哲笑笑,把近年来自己所思全部吐露出来,道:“你要记住,汉人要是能团结一心,不被私欲蒙蔽,就算有满清有成百上千个皇太极和多尔衮般的人物,也只能在跪在大明的旗下俯首称臣。所有的祸事都是自取,勿需怨天尤人。”
  “孩儿知道了”
  翟哲笑笑,伸手摸了摸儿子的脑袋,他知道的还少。
  权术一途,也需要天赋。
  翟哲从不认为自己是个擅长玩弄权术的人,但他也慢慢学会制衡和利用。
  此次出征,明军正兵九万,府兵和民夫十万齐聚扬州府,江南精锐尽出。
  如此大规模的征战,对江南百姓不可能不产生影响。
  翟哲突然发动的北伐,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北伐,只是大明与清廷争夺江淮之战。此战可看做北伐的前奏,也可看做是收复江南的续曲。
  以东南立国者,很少有长久只固守长江沿线。
  清廷自失去江南后一直没有回过神来,连续被姜镶和吴三桂反正牵制。若等清廷缓过神来,没有纵深的长江防线会像一根绳子勒在南京城的脖子上。
  战事起,最开心的当属富阳县的三家兵器作坊。
  柳泰广回到南京城,按照惯例,他在回家第二日来到柳随风府上拜见族叔,他父亲柳全与他同行。商人的儿子早当家,这几年他一直在执掌柳家兵器作坊。
  柳泰广为人精细,但锐气不足。他出生后,家中已经很富裕,因此比他的兄长柳泰熙更像纨绔子弟。否则也不会闹出收买胡家工匠盗取燧发枪样品那样荒诞的事情。
  柳随风不是很喜欢这位柳家二公子。
  柳泰广一入门,坐了不到一刻钟,开始习惯性的指点江山,道∶“叔叔,您这府邸也太陈旧了吧”
  柳随风原本对柳全含笑,听言立刻沉下来。
  柳全对柳泰广招手道:“你过来”
  柳泰广不知何事,走到父亲身前。柳全站起来,突然伸出手来,狠狠的打了他一个耳刮子。柳泰广条件反射般挡了一下,很快收手站立不动。柳全发怒,他屁也不敢放。
  柳全毫不手软,接连抽了三下,柳泰广两边脸很快肿了起来。
  “好了,别打了”柳随风坐在椅上没动。
  柳全这才停下手来,骂道:“目无尊长,行事鲁莽,今日让你长长记性”
  柳泰广眼泪在眼珠子里打转,不解自己随口一句话,为何惹来这么重的责罚。
  别人可能看不出来,柳全一直在南京,心中有数。去年,晋王裁定燧发枪由三家工坊共同研制,兵部优先向胡家订货。在那之后,晋王对柳随风冷淡了许多。
  今年,范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