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扬天下-第72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了隋唐,社会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民生富足,能读的起书的人也就多,到了这个时候,设立科兴制度的意义才能得到体现。
这就是陛下所说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反过来,上层建筑又影响着经济发展,这是必然的。
科举制度无疑是一种上层建筑,这种制度确立之后,把读书、考试,做官融于一体,面对几乎所有人开放均等的机会,这就鼓励了大量的人积极地进入书院或私塾学习,促进了教育机构的发展,进而带动了书馆、印刷、造纸、制墨、制笔等行业的蓬勃发展。
有些地方,全县制笔,便足以让民生富足。又比如宋代的杭州地区,光是印刷作坊,就多达数千家,从业者多时达十多万。可谓盛极一时,而这些还只是直接的影响。
还有许多间接的影响,比如,很多人是在为学院、为学生,为书馆,印刷,造纸、制墨、制笔等行业提供服务,学院要发展,就要做很多营生,学生为了增长知识。要游学,这带动了很多人员的流动,促进了酒楼、客栈等行业的发展。
尤其是京城,到了礼部试的年份,数以万计的读书人涌入京城,这些人又带着或多或少的随从,而这些人一日三餐都是要消费的,常常出现京中酒楼客栈不够住,民间租借小院。甚至寺院也出租禅房,若细算下来,三年一届的科举考试,对消费的拉动。对经济的促进,是非常惊人的。
科举制度甚至还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各个周边国家甚至西方国家的人,不惜万里迢迢来求学。人员的交往,知识的交流,加上各国间派出使团相互访问。期间发生的运输,交通和商品买卖,对国外贸易都有良好的带动的作用。
比如历朝与朝鲜、日本等国的贸易中,一项很重要的商品就是经典书籍,笔墨纸砚,名人书画等,贸易量非常大,而且大有供不应求之势,。。。。。。”
柳如是一口气说了很多,而且言之有物,毫无疑问,科举考试被炒得这么热,它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
当然,这种影响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
科举制度对维护小农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有利,这一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明确了士农工商的社会等级。其考试的主要内容是儒家经典,这使所有读书人学习的内容也只能以这些儒家经典为主,这相当于是在变相的统一思想,禁锢思想。
为了金榜题名,多数读书人一心沉迷于儒家经典之中,主动拒绝学习那些直接推动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科学。造成了整个社会的知识结构单一化,专业技术和实用性人才少之又少。
一句话,科举制度的设立,等于是儒家经典的地位无限的拔高,除此之外,其它学科几乎都被斥为“奇巧淫技”。
而且科举制度不断的加强“士农工商”的观念,工商被视为末流,导致商业发展处处受到限制和歧视,不光是读书人看不起商人,就连商人自己也觉得自己低人一等;
多数商人有钱后,不是想着怎么扩大生产规模,而是费尽心思转变自己的身份,购置田产,由商变农,因为只有变成农之后,才有机会变成士。
因此,科举制度对工商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抑制作用。这种制度只能促进小农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对秦牧一心想要推动的资本经济和工业革命,是一道紧紧的枷锁。
之前,秦牧建理工学院,建各种科研机构,设立皇家科学奖,增加物理、化学、几何、数学等课程,都是想扭转“独尊儒家”后导致的价值观、知识体系等方面的严重扭曲现象。
但仔细想来,如果不改变科举考试导致的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扭曲,之前的种种努力,恐怕都只是治标不治本。
真心愿意学习其它科学知识的人仍然只是少数,多数读书人依然会沉迷于故纸堆里,皓首穷经,日复一日地背诵着儒家经典,所有的青春和精力都耗费在儒家经典上。
整个社会仍然会用“金榜题名”来衡量一个人的成功和失败,衡量他的价值和地位。多数有可能识字读书的青年男子,仍然会把人生的成败荣辱全都抵押在科举考试里。
改革科举制度,才是解决自然科学发展缓慢,解决社会扭曲的价值观的这些问题的根本所在啊。
但科举制度从隋唐一步步走到今天,已经形成巨大的影响力,甚至是一种整体的社会心里惯性。要改革谈何容易?
秦牧喝着柳如是端上来的香茗,细细地思索着,柳如是之前说了很多,她自认很有道理,但并没有看到皇帝因此露出喜悦的神色;
聪明的她立即意识到,皇帝问她这个问题,绝对不简单,她敏感地意识到,很可能又有一项影响到每一个人,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制度变革正在皇帝的脑海中酝酿着。。。。。。
秦牧想着事情,手上拿着笔,随意的沾了沾墨,柳如是以为他想到了什么,连忙上去铺开纸笺,用白玉镇纸压好纸边。
秦牧不等她压好纸边,就随手写下几行字:
十年沟隍待一身,
半年千里绝音尘。
鬓毛如雪心如死,
犹作长安下第人。
写完了这首诗,一张白纸写去了大半,秦牧也不计较,连墨也不沾,又随手在下面用更小更潦草的字体写下:
落第逢人恸哭初,
平生志业欲何如。
鬓毛洒尽一枝桂,
泪血滴来千里书。
写完之后,秦牧将笔往荷花游鲤砚里一扔,砚内的朱墨溅出来,一点点地洒在诗里行间,如同一个落第之人新滴下的血泪,猩红刺目。
秦牧有些疲惫感,靠在御椅上闭着眼睛,轻揉着太阳穴。柳如是心中有些忐忑不安,连忙上去帮他按摩着太阳穴,“陛下,您。。。。。。。”她欲言又止,秦牧曾三试不第,柳如是以为他是想起了这些陈年旧事。当年他的心里所承受的压力,或许就和这两首诗写的如出一辙吧。
秦牧把头顺势往她怀里靠了靠,她酥胸绵软,温柔舒适,秦牧靠着不禁长舒了一口气,然后随口问道:“如是,你觉得写下这两首诗的人的心态正常吗?”
“这。。。。。。。落第之人,大致如斯吧。。。。。”
“大致如斯?呵呵,你说的没错,但这种心态正常吗?它真的正常吗?平生志业欲何如?难道除了科举,其他的事都再难以体现人生价值了吗?难道不能金榜题名就会死吗?什么鬓毛如雪心如死,难道这个社会只需要官员,只需要政客吗?这是一种被严重扭曲了的社会心态啊!”
***************
ps:俺个人认为,要想社会朝一个正确的方向发展下去,最重要的不是军事扩张,而是思想的转变,而要转变整个的社会的思想,治本之策应该是改变科举制度约束,不过这一点很难,写到这,有种如履薄冰的感觉,写得很慢。本来有一张存稿,以保证更新时间正常的,但现在,一张存稿也用完了,我会尽量保证依旧两更,但是明天的更新时间可能不确定,在此先说一声,同时,面对这样一个专业学者也需要谨慎面对的大命题,俺要写下去,需要死很多脑细胞,希望大家多鼓励一下吧,月票,订阅,打赏,你的每一样支持,我都感激涕零,这也是我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未完待续。。)
第1103章 如履薄冰
***
原来的历史上,到了清朝,科举制度实际上已经是弊大于利,而且在西方列强的蹂躏下,中国走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于是,才有一些有识之士开始为中华民族的未来高谈阔论、奔走呼号。
他们看到了西方的船坚炮利,看到了科技的落后,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他们认为落后的原因是缺少人才,而缺乏人才的原因,是科举制度的祸害。
科举制度发展过程中,基本都是依附于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而西方殖民者的入侵,带来了西方的资本主义经济,也带来了西方的文化和科学技术;
西方列强用武力打开了中国的国门后,传统的小农经济在外力的冲击下,几乎完全崩溃。
而小农经济模式的崩溃,使得依附在它身上的整个社会体系也同样面临崩溃的危险,其中首当其中的非科举制度莫属。
科举制度根本没法应对西方文化教育的挑战,从而陷入了难以为继的困境,于是弃中学,引进西学的呼声一浪高于一浪。
像同治年间的进士张之洞欲兴洋务,首先就是倡议废除科举,他在一份奏摺中写道:“科举一日不废,即学校一日不能大兴,士子永远无实在之学问,国家永无救时之人才。中国永远不能进于富强,即永远不能争衡于各国。”
更有人大声疾呼,科举是中国饱受列强欺凌的祸根。
在人心思变的情况下,清末的科举制度被倒逼着废除了。
但是,现在因为秦牧,历史在明末转了一个弯,至少到目前为止,中华文化体系并没有遭到更强大的文明的冲击,所有人还认为华夏文化是最优越的。这个时候。如果贸易提出废除科举,那必要会遭到所有读书人的反对,所遇到的阻力将难以想象。
科举制度延续了上千年,已经渗透进社会的每一个细胞中,已经在整个社会形成了一张盘根错节的,无处不在,紧密无比的经络,对经济、文化、政治、教育等等几乎每一个社会层面都有深刻的影响。
贸然改变的话,不光是读书人不答应,恐怕就是普通的小民。也会异口同声反对。
所以,到目前为止,改革科举的事情,秦牧根本不敢直接与大臣们商量,以免打草惊蛇。
柳如是一向知道轻重,平时侍墨蒹葭殿,从未有只言片语向外泄露,很得秦牧信任。她深知这份信任来之不易,心里很珍惜。
她和普通的宫女不同。普通的宫女有家人,而且按大秦内宫的规定,如果没有得到皇帝的临幸,满二十三岁的宫女是要放回原籍的。这些宫女被选入宫。每月也有月俸可领,更像是从事一份职业。
柳如是没有家人,孤零零一个,与宫外已经没有任何关联。而且受皇帝临幸过,她这一生都不可能出宫了,皇帝的信任是她唯一的依靠。
尽管如此。兹事体大,秦牧还是特别叮嘱她道:“如是,有关科举的话,出了这蒹葭殿,不可向任何人再提及半句。”
“多谢陛下信任,婢子晓得。”
今日蒹葭殿内,除了秦牧和她,再无第二人。
殿外飞絮蒙蒙,梨花又雪,一抹春烟绕殿宇,轻阴欲雨。
柳如是穿着白色撒花烟罗衫,妃红蹙金海棠花鸾尾长裙,雪白的皓腕上戴着赤金环珠九转玲珑镯,腰系兰色如意丝绦,把她那纤弱柳腰带得更是迎风欲折,酥胸圆润饱满,幽香醉人。
沉香木雕四季如意屏风下,一樽景泰蓝三足象鼻香炉里飘出袅袅的龙涎香,混合着柳如是身上幽幽的体香,颇能提振精神。
柳如是给他添好茶后,柔声说道:“陛下说科举制度导致社会心态的扭曲,这或许没错,顾炎武、王夫之以及很多有识之士,也一再呼吁改革科举。
其实在明朝中后期,很多人就觉得八股取士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早几年武昌的八股论坛,大家也都在争论这件事,这才有了大秦废除八股取士的举措。
科举从隋唐延续到现在,经过了很多次改良和修补,很但显然,大家都只是想努力的去修补而已,没有人支持废除科举制度。
婢子不知道陛下心意如何,但无论如何,陛下要想达成目的,婢子觉得有一点是必须做的,那就是舆论先行。”
秦牧听了,不禁频频颔首:“舆论先行,不错。。。。。。”
柳如是嫣然一笑道:“陛下每一项改革在推行之前,不都是这么做的吗?从陛下的北伐诏书,到废除八股取士,到司法改革,哪一样陛下不是先用舆论引导呢?婢子这话,不过是拾陛下牙慧罢了。
秦牧知她颇有才智,科举之事目前又没去找大臣们商议,便将她搂到腿上坐着,和声说道:“科举制度发展至今,已经是弊大于利,导致许多畸形的社会现象。但如你所言,对于科举制度加以改良可以,但要废除恐怕不行。今天,你有什么看法,就对朕直言相告吧。”
柳如是暗暗有些惊诧,她提到废除科举,只是试探秦牧的意思,但从秦牧这番话听来,他还真是有废除科举之意,只是深知阻力太大,才主动退步而已。
秦牧搂着她的纤腰,将头埋在她胸前拱了拱,轻声说道:“你不必惊诧,朕很清楚,科举制度最初设立的本意,是为了扩大人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