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明扬天下 >

第426节

明扬天下-第426节

小说: 明扬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未完待续。。)

第631章 赶鸭子上架

    ***

    “道长鹤发童颜,老当益壮,可有什么养生秘诀?”

    玄机子抬眼满有深意地瞟了秦牧一眼,秦牧被他看得有些发毛,玄子微笑说道:“贫道观秦王双目有神,气色甚好,若是贫道没有看错,秦王应该是练了道家心诀。”

    这也能看得出来?这让秦牧真感觉他有点高深莫测了,他颔了颔首表示承认。

    “无量寿福!”玄机子抚着银白色的长胡须,轻喧了一声道号说道,“秦王所练之法诀,若是平常之人,也可起到强身健身,延年益寿之功效,只是。。。。。。。。”

    “只是什么?老仙长不必讳言,有可直说无妨,是不是本王根骨太劣,练了也无甚效果?”

    秦牧神态轻松,说实话,玄机子虽然处处表现得高深莫测,但对他说的,秦牧依然不会全信。

    玄机子轻摇其头答道:“秦王龙璋凤姿,根骨之佳,为贫道平生仅见,何来劣质之说。只是秦王身为帝王,少不得三宫六院,秦王所练法诀,无助阳锁精之功效,阳气若损,秦王练得再勤,效果也不及平常人等。”

    “哈哈哈。。。。。。。”秦牧朗然一笑,过度纵欲,确定会损害身体,但是让他因噎废食,禁欲苦修,他是不会做的,人生短短几十年,短短几十年啊!

    玄机子依旧是一派云淡风清,仿佛在对山林花叶、清风白月而语:“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这句话出自《道德经》,从字面上可以这么理解: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总是显露锋芒,锐势难以保持长久。

    如果让秦牧推举一本最博大、最精深的注作的话,他会毫不犹豫地推举《道德经》,这是一本当之无愧的神作。里面的每一句话。所包含的精义,都不只止字面上那么简单。

    所以,秦牧也不确定玄机子这个时候说这句话,是不是想劝他节欲,不要总是“锋芒毕露”。

    秦牧答非所问地说道:“老仙长何以教本王?”

    “贫道这里有一功法,只要秦王坚持练习,可终生受益。”

    秦牧随口一问,没想到玄机子还真有宝贝。

    接下来他传授秦牧一种功法,此功法虽然不是象什么男女双修、采阴补阳那么神奇,但据玄机子所说。只要每天按此法练吐纳,调理身体。加上外部一些刺激锻炼,便能起到助阳锁精的功效。

    这反而让秦牧觉得可信度更高,感觉就是开源节流的道理。通过吐纳增强了能力的同时,又能有效地控精;

    换而言之,哪怕你夜御十女,但只要能控制住,在第十女时再那啥,那等于你也只是做一次而已。如此一来。基本上就可以避免因纵欲过度,而导致身体亏损。

    得了这功法,秦牧心中愉快,他起身微微一揖道:“本王谢过老仙长。。。。。。。”

    “不敢。不敢,礼下于人,必有所求,秦王施此大礼。贫道承受不起。”

    果然是人老成精,一眼就看破秦牧不是为他传授的功法致谢,而是另有所求。而且还直接点破。好在秦牧脸皮厚,被他点破之后,脸上神色不变,还是揖了一揖。

    “老仙长神机妙算,想必已经算到本王因何相求了。”秦牧毫不吝啬地给他戴了顶高帽,接着说道,“实不相瞒,本王这一礼,非为本王自己而施,而是为了天下苍生,如今看来,此事非老仙长亲自走一趟,只怕再无他人可胜任了。”

    玄机子回了秦牧一礼,然后一派超然物外地说道:“秦王所图者大,贫道也无能为力。”

    秦牧微笑道,“老仙长岂不闻乎,为大于其细,图难于其易;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老仙长,本王所图者虽大,然则只须老仙长从细处着手即可,还望老仙长万莫推辞。”

    秦牧这番话,也是出自老子之口,用老子来压他这徒子徒孙,还真让玄机子领教了一回秦牧的利害。

    “贫道自绝于山林,不问红尘多年,谋国之事,非贫道所长也。”

    “老仙长真的已经算到本王所求者为何?”

    “不曾。”

    秦牧也不怒,一正神色,拿出一付悲天悯人的神情说道:“老子有云: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不知老仙长以为然否?”

    老子的话,作为徒子徒孙,能不以为然吗?

    秦牧一步一步地下套,每一步还都把老子搬出来,让玄机子有种束手束脚,难以自拔的感觉。

    “呵呵,秦王不必拿话套贫道,贫道只怕真的帮不上秦王。”玄机子干脆不丢书袋了,很直白了拒绝起来,虽然秦牧根本没说出要求他做什么事。

    “老仙长此言差矣,本王所求之事,并不是要老仙长帮本王,而是帮天下苍生,也帮道家自己。”

    这话把玄机子的好奇心勾起来了:“秦王还是先说明到底何事吧。”

    正应了那句话,无欲则刚,玄机子或许真是对秦牧无所求,所以在他面前,丝毫不似平常人那样诚惶诚恐。

    秦牧再次摆出一副悲天悯人、痛心疾首的样子道:“本王记得,老仙长自言是在昆仑山清修,那么老仙长应该知道,伊斯兰教正在不断东侵;

    唐之前,其教众尚限于葱岭以西,宋之后,整个西域已无一人不信奉伊斯兰教,而且,现在它还在不断内延,河西走廊,河套地区,已经有不少信徒。

    伊斯兰教政教不分,且看如今的西域,其内部的白山派与黑山派争战不休,百年不息,西域民众终日生活于烽火之中,深受其害。”

    “秦王是天下之主,这些应该是秦王所虑之事,贫道山野之人。。。。。。。。”

    秦牧打断他道:“老仙长此言差矣,若是任其内延,将来只怕整个中原都会伊斯兰化。到时道家何存?这些岂是本王一人之事,佛道儒三家凡皆有责。”

    “秦王真是高看贫道了,这等大事,贫道便是有心,也无力改变。”

    “有心就好,至于道长能不能改变,常言道,为是在人,成事在天,道长尽力了就行。”

    秦牧把对他的称呼由“老仙长”变回了“道长”,这是很明显地表明自己的不满,玄机道长听出来了,秦牧这是要赶鸭子上架,根本不容你推托。

    当然,除非你真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才可以不在乎一国之君的态度。

    玄机子抚须长叹一声,大有被拉上贼船的之感,秦牧随后向他道出自己的计划,让他前往漠西忽悠准噶尔部首领巴图尔珲台吉。

    “道长,当年74岁高龄的丘处机率弟子从山东莱州动身,经宜化,越野狐岭,东北行至呼伦贝尔,再沿怯绿连河西行,穿越蒙古高原、金山,甫下经别十八里、昌八里、阿力麻里,塔刺思河、塞蓝。

    再撒马尔罕、碣石,越阿姆河而南,前后历经二年,最后在大雪山与成吉思汗会见。并以其高深的道学,折服了成吉思汗。同年,丘处机持旨释放数万沦为奴隶的汉人。

    这是何等的壮举啊,本王至今想来,仍心潮澎湃,真是万古长生不用餐霞求秘诀,一言止杀始知济世有奇功。

    今日老仙长西行,若事可成,其功将不亚于当年的丘处机。本王知道老仙长已不在意俗世名利,但这等功德无量之事,岂能等同一般欲世名利?在本王看来,此实为大道也!”

    秦牧虽然把玄机子抬得很高,但显然根本没容玄机子推辞,这和秦牧之前在论及帝都风水时的言听计从判若两人。

    好吧,这就是帝王,而且是心志坚定的帝王,绝不会为你一番话,一些法术所迷惑。

    你觉得已经把他迷惑了,其实是他在迷惑你。

    合他心意的,他会听你的。但你永远别想主宰他,只有他主宰你。

    就象现在,玄机子已经变成了“老道”,而不再是“老仙长”,如果你答应了他的要求,老实为他跑腿,你还可以做回“老仙长”。如果不答应他的要求,估计你连“老道”也做不成!

    玄机子那把白胡子一颤一颤的。。。。。。。。。

    *****************************************

    ps:最后5小时,请兄弟们再检查一下票夹,把落下的票一并投来吧,决定胜负的时刻,就在这几个小时,俺的心开始悬起来了,兄弟们还冲得动吗!最后冲一程吧!(未完待续。。)

第632章 西京的政治考量(求保底月票)

    ***

    当初秦牧颁旨定三京制,分置南京、北京、西京之时,朝野上下都没有多少反对的声音。因为这有历朝惯例在。

    抛开辽、金、元这些游牧民族的国家不算,就是唐、宋、明三朝,也都有两京或四京。为了加强统治,大秦设三京也不为过。

    但当秦牧颁旨,要将太庙、社稷坛、皇陵都设在西京时,立即遭到了很多官员的反对。特别是江南的官员,因为这已经威胁到了他们切身的利益。

    起初颁旨置西京,实际上是有名无实,大家自然没有多在意。但如果将太庙、社稷坛、皇陵都设在西京,那事实上等于西京才是首都了。

    皇帝居南京,太庙、社稷设在西京,此举不但历朝未有,而且让很多官员产生了疑虑,担心秦牧说居南京只是个幌子,将来西京的宫殿建好之后,便会迁往西京,毕竟太庙、社稷都在西京,这是江山社稷的象征,向来都是设于皇城之内的。

    江南的官员当然不愿意迁往残破的关中,这会损及他们切身的利益,直白地说,在江南他们是主场,到了关中他们就是客场了,别的利益且不说,到时在朝为官,想回趟老家都难。

    但在此事上,秦牧力排众议,决意要将太庙、社稷坛、皇陵置于关中。这并非单纯是因为玄机子风水之说所影响。对此,秦牧有着更深层次的政治考虑。

    养心殿里,内阁首铺司马安为这件事,亲自求见秦牧,司马安没有一力反对此事,但他作为首辅,必须问个清楚。

    关于自己的考虑,秦牧也没有隐瞒他,徐徐地说道:“南京确实太偏南了。很不利于对西北的控制,置西京如果只是有名无实,对控制西北意义也不大。而西北,有明一代,向有兵库之称。大明之亡,陕西民乱也是最大的祸因,对此,司马先生应该不陌生。”

    秦牧这么一说,司马安大致就明白了他的意思,但他还是追问道:“秦王确无意迁都西京?”

    秦牧摇头道:“不会。关中残破,从唐朝开始,就不足以支撑帝都用度,如今更不行。如果本王真有意迁都,那也是迁来北京,而不会选关中。”

    “如此甚好,只是把太庙与社稷另置,终究是前所未有之举,秦王打算如何说服朝中众臣?”

    秦牧答非所问道:“南京自古繁华地。民风失于绵软,加上后世之君长于深宫妇人之手,难免缺失之刚健。纵观历朝历代,守成之君莫不如此。这是本王最为担心的。本王纵然规定后世之君必须三五年巡狩西北两京一次。但只怕本王百年之后,后世之君未必会再将当回事。”

    当初,秦牧规定三到五年必须巡狩西北两京一次,一是为了稳定西北。就象清代的皇帝前往木兰围场避暑狩猎一样,通过此举,强化一系列的宗教、文化、政治、经济的交流。增强对西北的控制力。

    二来也是让后世那些长于深宫的君主,多出去走走,感受一下西北的雄风,让自身增加一点健朗之气。别长年闷在深宫之中,溺死在女人的肚皮上。那样的君主,是不可能有什么大作为的。

    但再强大的皇帝,也只能管生前之事,就算以祖制定下这样的规矩,后世的君主也一定会阳奉阴违,以各种理由把所谓的祖制掏空;

    想当年,朱元璋定的祖制不够多吗?但后世的君主真正执行的有几条,别的不说,象太监不得干政,还立了铁牌置于宫门,结果如何?有明一代,太监不但干政,而且权势足以与外廷抗衡,这在历代是极其少有的。

    所以,秦牧深知所谓的祖制,是不足以为凭的,但把太庙、社稷、皇陵置于关中后,那就不一样了。

    如此一来,后世的君主想不去巡视都难,除非你连祖宗也不要了,社稷也不管了。象嘉靖皇帝30年不上朝,但却不能不祭祖。象朱棣,你可以造反,却不能不谒陵。

    总之,把太庙、社稷、皇陵置于关中,就是逼着后世之君,必须走出去。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一路过去,只要不是昏庸到极致的君主,路上看多了,对民生总会有些感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