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美国战略 [美] 肯特·格林菲尔德 >

第6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美国战略 [美] 肯特·格林菲尔德-第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并没有兑现的保证。这一次我们加倍兑现了。到1944年,我们在决定性的地点按时提供了堆积如山的器材。但是,1943年时,英国人面临的事实是,美国人为1944年5 月1 日横渡海峡进攻提供了仅够一场规模不大的进攻所需的坦克登陆舰。 
  随着“霸王”行动开始时刻的逼近,英国人盘算着“霸王”行动将使作为世界强国的英国的基本实力遭到多大损失,这是他们持慎重态度的一个重大理由。他们面临的事实是,到1943年秋,他们的经济和军事人力已动员到所能忍受的极限了。他们的损失要比美国人大得多。一场大规模的“霸王”行动将是他们的最后一招。即使成功,他们也无法弥补所受的损失。他们的国力同美国相比不仅将相对地衰落,而且将绝对地衰落,将使大不列颠在世界事务中成为二流或三流国家。这次进攻的失败将意味着,即使不是毁灭,那也是战争的延续。完全可以肯定,英国将无力支持下去。1943年秋,英国人深思熟虑地权衡了这种前景,并以他们特有的现实主义和勇气接受了这种前景,作出了对“霸王”行动的最后承诺。   
  美国的战略过分僵硬吗 
  英国人责怪美国人的军事思想僵硬,这是不公道的。邱吉尔先生在他的回忆录中宣称:“总统( 罗斯福) 受到他的军事顾问们的偏见的压迫。”他还通过一次著名的大发脾气让我们知道,他自己感到如何遭受“美国人斩钉截铁的、合乎逻辑的、大规模的、成批生产的思想方式”的压迫。看来英国人对美国人工业生产体系的能力或限制条件都没有充分理解。美军参谋长们之所以坚持在一次大规模行动开始之前很久,就应制定有目标日期的计划,这是因为在美国这样的大批量生产的经济条件下,如果不这样做,他们无法为一次大规模进攻准备好用复杂的机械化装备武装起来的部队;这些装备的生产必须通过整个战时经济提前安排,而把它们输送到遥远的海岸,则需要准备和编组一支拥有各型舰艇的舰队,更不用说这一切需要互相协调了。鉴于我们成批生产复杂而多样化的现代战争工具的体制是高度分散的,有理由认为美军参谋长们远不是僵硬的理论家,而是在求实精神的指导下,坚持严格遵循总的、有明确日期的目标。当邱吉尔先生把我们坚定不移地坚持以1944年春的某一天为横渡海峡进攻日期描绘成是美国人成批生产思想方法的典型时,正如戈登·哈里森指出的,这就等于谴责美国人拥有成批生产的经济。英国人思想的必然结果是灵活性,一有机会就抓住它,把部队从一地转移到另一地,以便利用敌人的弱点。“火炬”行动的经验应该足以表明,一旦一支大部队投入战斗,同时大规模的海外基地和通信体系建立起来,要这样做是不容易的。这一事实是邱吉尔先生那无止境的想象力似乎从来不理解的。 
  最后,必须对美国人说一句公道话:当罗斯福先生让金上将和麦克阿瑟将军在太平洋放手大干,从而使英国人深感焦虑时,他无异赞同一种更适合于全球性两线作战的战略,而不是严格遵循德国第一的方针。   
  分歧的解决 
  在关于横渡海峡的进攻和地中海作战的辩论中,英国人和美国人都固执地坚持他们的看法;他们激烈的有时是白热化的辩论给他们的战略打下了烙印。但是,他们的辩论总是以对下一步的行动达成妥协而告终。我认为有两种力量把他们结合在一起。一是罗斯福先生和邱吉尔先生的决心:英… 美联盟的团结必须高于一切。二是常识,或者换一个更合适的说法,那就是理智地处理出现的具体问题的能力。美国人和英国人都为这种能力感到自豪,把它作为法理学和事务管理方面的两国共同的传统品质。由于他们决心相依为命,每走一步都必须取得一致,因此他们实际执行的战略反映了双方的思想。他们在整个1943年,一步一步地走向美国人所向往的集中兵力进行的大规模进攻,但是,这种逐步的前进也容许英国人所相信的保持较多的灵活性和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在他们所执行的计划中,双方都在合理的程度上赢得了他们所争取的东西。敌人控制下的地区周围的包围圈已经收紧了,直到变成绞索。敌人的城市遭到了轰炸和烧毁。他们的空军已被逐出法国上空。南斯拉夫和法国的抵抗力量已经武装和组织起来。“它的军队已被分散,受到俄国和盟国向心进攻的牵制和消耗,直到它再也无法组织有效的预备队实施反攻。就这点来说,英国人鼓吹的战略占了上风,大见成效。”《横渡海峡进攻》一书作者戈登·哈里逊语。假若美国人如愿以偿,1943年就发动“围歼”行动,那会是一锤子买卖。如果搞错了,就会招致灾难性的后果。即使在最好的情况下,它也难免导致英国人所害怕的一场大屠杀。另一方面,“霸王”行动到来时,“它是美国人所一贯为之奋斗的力量竞赛,盟国把打进德国腹地所需要的力量作为这一竞赛的后盾。”《横渡海峡进攻》一书作者戈登·哈里逊语。 
  现在,回过头来看,人们会饶有兴趣地注意到,随着事件的展开,美国人在欧洲逐步推行的战略,而且他们认为是明智的战略,更接近于1941年12月“阿卡迪亚”会议上英国人提出的、美国人当时接受了的战略,而偏离了1942年春美国人提出的、并为之大吹大擂奋斗了一年多的战略。   
  第三章 作为总司令的福兰克林·罗斯福 
  作为1939年至1945年期间美国战时领袖的罗斯福总统,运用他个人和官方权力的程度没有人提出问题。无论是好是坏,反正是他主宰局面。这一点,当时和现在都被他的朋友和敌人、崇拜者和诋毁者所承认,未来的历史家也不大可能提出异议。 
  下面将要研究的主题不是这个问题,而是他对美国所进行的这场战争的军事方面的影响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他作为武装部队的总司令,按照宪法使用他的权威的问题。美国总统的这种权威是没有明文规定的,从来也不可能把它同总统的其他权力加以明显地区别。但是,本章的主题是可以明确规定的。正是罗斯福先生在决策中运用了这种权力,无论这些决策出于何种动机,它们对于决定如何使用美国的军事资源都是有明显影响的。   
  互相冲突的几种印象 
  关于罗斯福先生如何使用他的权威,有各种不同的看法。 
  1948年,罗伯特·舍伍德在他所写的《罗斯福和霍普金斯》这本权威而宝贵的著作中提出了人们普遍接受的看法,他说:“整个战争时期,他( 罗斯福先生) 压制他的参谋长们这样的事不超过两次。” 
  英国官方二战史《大战略》多卷集中两卷的作者,明智而敏感的约翰·埃尔曼采纳了上述舍伍德的看法。他写道,马歇尔将军“比任何其他人都更多地构思美国战略”。他还接受了史汀生先生1945年告别演说的结论:“他的( 马歇尔的) 看法自始至终指导着罗斯福先生。在美国陆军关于横渡海峡进攻的那本历史著作中,戈登·哈里逊写道:“他( 罗斯福) 倾向于只就充分阐明的各种方针作出重大的抉择……总统通常以参谋长联席会议制定的战略的捍卫者的姿态出席盟国会议”。陆军关于战略计划的两卷集著作的作者莫里斯·马特洛夫和埃德温·斯内尔也持同样的看法。英帝国总参谋长陆军元帅阿兰·布鲁克子爵毫不怀疑自己的结论,他在1942年6 月26日“事后追记”的日记中写道:“总统没有丰富的军事知识,而且意识到这一事实,因而依靠马歇尔,并听取马歇尔的意见。马歇尔在制止总统可能提出的任何稍为荒唐的计划这一点上,似乎从来没有任何困难。” 
  但是现在让我们听听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兼总统私人参谋长利希海军上将的意见。他说,他几乎每天都要见到总统。“主要战局的计划是在总统的密切合作下制定的。我们( 参谋长们) 经常在他的办公室里开会。”他还说:“邱吉尔和罗斯福是真正在指挥战争……我们只不过是按照各自的总司令交给我们的概略蓝图设计战略方案的手艺匠而已。” 
  威廉·埃默逊教授最近写的关于总统战争权力的专著中坚持说,罗斯福先生对二战时期美国战略方针的影响被他所特有的迂回手法掩盖了,并得出结论说,他不仅坚持他自己关于战略的想法,而且在决定应以何种手段来实现这些想法时,“毫不犹疑地否定或拒绝”他的军事顾问们的意见。 
  有关罗斯福先生的评论中引用的“战略”一词具有多种含义。如果把战略理解为总目标和实现总目标计划的蓝图,那么上述陆军历史家们对罗斯福先生所起作用的看法是无可非议的。而利希海军上将的说法则是令人难以理解的。但是,战略领域中历史家最关心的是结局,最终采取并付诸执行的行动方针及其军事后果。如果这样来理解战略,那么罗斯福先生影响的相对重要性就突出起来了。 
  仅仅从现已出版的历史著作中,就可以计算出罗斯福先生有二十多次压制了他的负责的军事参谋长们经过深思熟虑的判断,用他自己对军事形势的估计代替他们的,或者用他自己认为形势所需要的战略思想代替他们的战略。此外,还可以加上十二个其他例子来表明( 就人们所能看到的) ,是罗斯福主动地采取重大军事措施的。   
  罗斯福先生抓住缰绳驾驭军事 
  早在1939年7 月,罗斯福先生就下达了一项军事命令,把陆海军的联合委员会(协调两军种战略计划的机构)、陆海军弹药局( 控制它们采购计划的机构) 同负责当时军工生产的文官办公室合并为总统的行政办公室。这是当时新成立的一个机构,也是本届政府的一条显著特征。这项命令规定作为陆海军联合委员会成员的参谋长们直接向总统负责。再没有比这更明显地表明,罗斯福先生想亲手行使军权,而不是通过陆海军的部长们行使。正如亨利·史汀生先生( 陆军部长) 曾告诉我们的,他在战争期间,除了起到积极的顾问和尊敬的政界元老的作用外,对战略很少起作用;诺克斯( 海军) 部长更是等而下之。从1939年下达这项军事命令之日起到珍珠港事件止,罗斯福所作的有关使用美国军事力量的所有重大决策,或者是在没有他的军事参谋长们参与的情况下独立作出的,或者是反对了他们的意见和压制了他们的抗议之后作出的;而正是在这个时期决定了美国将打一场什么样的战争,以及将要用什么样的武器来打这场战争。 
  试举数例即足以说明其重要性。 
  1 .1938年11月,他下令建设年产一万架作战飞机的生产能力,到1940年5 月德国闪击法国期间,他又把这一指标提高到年产五万架。他这样做是压制了陆海军参谋长们的抗议的;陆海军参谋长们认为这两项命令将使他们军种的重新武装极端地不平衡。 
  2 .1940年6 月,他下令竭尽全力给予英国军事援助。陆海两军当时认为英国注定要失败。抗议说,这项政策将会使美国失去它可能被迫独立作战所需要的武器。他们提出的代替办法是,对盟国不再提供战争物资,在太平洋采取防御政策,为保卫西半球而实施动员。罗斯福先生否定了他们的抗议,如同他否定他们1941年反对对苏联和中国实行租借法案的类似抗议一样。 
  3 .1941年7 月,他反对陆军参谋长乔治·马歇尔将军和当时的海军作战部部长哈罗德·斯达克将军的意见,决定加强对日本的石油禁运,保卫和增援菲律宾,尽管陆军部的所有计划都假定菲律宾是无法保卫的。 
  4 .同年春夏,他不顾马歇尔将军和总统的高级军事顾问斯坦利·恩比克中将的意见,决定在大西洋西部驻军,并实行护航。 
  上述各项决策都是合法履行总统的宪法职责。如果我们假定( 我认为必须这样假定) 在这个时期,总统的政策不是让国家作好打一场战争的准备,而是寻求一条战争以外的出路,那么,他的做法也是合理的。他牺牲我们自己的军事装备,给予英国、中国和苏联除参战以外的全面援助,其公开宣布的目的就在于此。他所企求的,而且是急于企求的首先不是重整军备,而是显示他的决心:动员和使用美国巨大的战争潜力,以图拯救英国,威慑日本,使战争成为不必要的事情。另一方面,尽管他否定了陆军部和海军部有关重整军备和立即使用它们薄弱的兵力的判断,他还是指示它们通过同英国人的秘密会谈制定各项战争计划;如果威慑失败,那么陆海军将不得不打这场战争。他研究了这些战略计划,将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