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异史-第35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仪式很快结束,作为必要的程序,林清华还必须向众人讲话。
既没有宣布队伍解散,也没有坐到上校军官搬来的太师椅上,林清华双手一背,就站在已经靠拢在一起的队伍前,望着面前那黑压压的五百多人,他的即兴演讲就开始了。
“学员们,今天是你们的毕业典礼,同时也是你们的饯行仪式。多的话我就不讲了,我只想让你们知道,在今天解散之后,你们中的大部分人将立即踏上征程,有的人将前往日本前线,编入那里的军队,而另外一些人则将在南京城北码头登上南洋开来的战舰,然后飘洋过海,前往遥远的欧洲,去那里训练欧洲的军队,剩下的那部分人也将离开这座呆了几个月的士官学校,随同几个新编的步兵师,开拔到西北去,并与那里的民兵部队混编在一起。”
“我知道,你们中的大部分人是从普通士兵中选拔出来的,既然你们愿意将自己的热血献给军队,那么你们就自然应该得到奖赏。原来分给你们的中原土地依然是你们的,而一旦你们又立新功,那么在不久的将来,你们将得到更多的土地和金钱,当然,还有永远跟随着你们的荣誉!”
“如果你们干得好,那么你们将被提拔为军官。不要担心你们的土地,因为在中原以外的地方,军官也可以拥有大量的土地,甚至比中原的土地更多!……”
林清华口沫横飞的讲述着自己心中所想到的所有东西,虽然也许有些凌乱,不过却也还算条理清晰,当他讲完了所有的话后,这场短暂的授勋仪式宣告结束。
“立正————!全体向右转!按照顺序出去!”
“跟我唱,‘狼烟起,江山北望……’预备————唱!”
“狼烟起,江山北望……”
随着军官整齐铿锵的号令声,士官生们一边按照各自的顺序走出礼堂,一边高声齐唱军歌,不大一会儿工夫,刚才还热情高涨的礼堂顿时变得空荡荡的。
上校军官走到林清华跟前,敬了个礼,随后说道:“报告!本校第七批士官学员全部顺利结业!”
林清华回了个军礼,并颔首道:“辛苦你们了!”
秦侃望着门外那渐渐远去的学员,忽然问那上校:“他们还是按照老规矩再在球场上打最后一场蹴鞠吗?”
那上校答道:“那部分去南洋的因为要赶船,因此马上就走,剩下的那些人才能打。”
秦侃跃跃欲试的挽起袖子,对林清华说道:“元帅,若不反对,我也去试试?”
林清华笑道:“秦将军请便。”
秦侃口中打了个呼哨,随即转身离去,礼堂中就只剩下了林清华与他的卫兵,还有几名军校的教官。
虽然江南的春天来的早,不过,这个时候还是比较冷的,因此林清华便将刚才脱下来的手套又重新戴到了手上,随后问那上校军官道:“这个蹴鞠我以前也曾听说过,不过详细的一些规则却不知道,你给我讲讲。”
上校伴着林清华走出礼堂,一边走,一边说道:“这个比赛最开始的时候是由海军军官学校的学员们玩儿起来的,据说是为了训练战术和配合能力,后来便推广到了所有的军校中。此蹴鞠与古时的蹴鞠不大一样,此蹴鞠的场地面积极大,为一直径近百丈的圆,在球场的东南西北各有一个小球门,一共四个球门。比赛队伍为两队,每队各为一百零二人,各守两个球门,每个球门各由一人把守,利用一些灵活多变的战术来进行比赛……”
当林清华走回学校的门口的时候,上校还没有将这种比赛的详细规则介绍完,不过,林清华还是耐心的听他讲述完毕,方才登上马车。
林清华将头从窗户中伸出,吩咐卫兵队长道:“留下三十名卫兵,三十一匹马,等秦侃将军玩儿够了,就把他给我安全的送回南京城里。”
一名卫兵舍了战马,翻身跳上马车,坐到了马车夫身边,随后马车便缓缓调转车头,向着来时的路上奔去。
林清华将车头的一个小车窗打开,对那正在赶车的马车夫说道:“不回南京城,直接到城外长江边的北码头去,我要去接船,根据昨天晚上从江阴传来的消息,南洋送亲使乘坐的‘岑参号’将在中午到达。”
********************************************************************************
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终于停息下来,喧天的锣鼓声也早就沉寂,唯有那浓烈的酒香味儿依然在刺激着人们的嗅觉。
今天的南京城里格外的热闹,因为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今天是大明天下兵马大元帅林清华的大喜的日子,就在今天,就在这个初春的黄道吉日,楚国公林清华与靖海公郑森的妹妹郑玉姬正式结为夫妇,这场将天南海北的两股强大势力结合在一起的婚姻确实非同一般。
南京城里,皇宫东侧,大元帅府。
张灯结彩的大元帅府外依然戒备森严,虽然是大元帅的大喜日子,不过,这里的防备却一点儿也没有放松。
与外面的紧张气氛相比较起来,大元帅府内却是一片欢歌笑语。除了戒备同样森严的内院之外,整个元帅府中到处都摆满了酒桌,而那围在桌子边大快朵颐的人们脸上的笑容则更增添了喜悦的气氛。
众多宾客中,即有林清华的亲信大臣,也有与他同生共死的军中将领,既有从南洋前来的郑森的弟弟郑仇,也有来自一些藩属小国的使者,除了这些人之外,还有一些人则是林清华亲自请来的知名人物,除了大儒还有商贾,虽然他们中的一些人仍旧严守着各自的礼数规矩,不过,就在刚才,在新郎林清华的煽动鼓惑下,大部分人已经不分贵贱,不分等级的坐在了一起,除了那些专门为女眷预备的偏席之外,到处都是乱哄哄的一片,劝酒声,划拳声,碰杯声响在一起,以至于引得一些大儒不得不摇头叹气。
虽然外面依然是闹哄哄的,但新郎与新娘所在的那间不大的新房之中,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虽然这里没有燕语呢喃,但却有外面传来的喧闹声,间或还夹杂着几声北方大汉的粗犷笑声,这或许也算得上是别有一番意境吧。
身穿一身红衣的林清华将身上一直挂着的那个大红花艰难的卸了下来,并扔到了桌子上,随后一边不怀好意的搓着两只手,一边轻轻的走到那端坐在绣床边的新娘身侧。
当来到离新娘的膝盖仅有两尺远的地方时,林清华停下了脚步,犹豫片刻,终于伸出手去,轻轻捏住新娘凤冠上盖着的盖头,深吸了一口气后,一把将那盖头掀了上去。
一张熟悉而陌生的脸立刻出现在了林清华的眼前,虽然依然有些消瘦,不过,脸色却已比前些日子红润了许多。
凤冠下的那张脸依然是那样的娇羞,就象是一颗红透了的石榴一般。
林清华将手中的盖头扔到了床角,随后坐到了郑玉姬的身边,并伸手将她搂在怀里,俯下身去,在那娇羞不已的脸蛋儿上亲了一口。
屋子中立刻变得热情似火,甚至比屋子外面的酒宴还要让人疯狂。
激情虽然没有消失,不过还是渐渐的减弱了些。
林清华轻轻问道:“我以后是叫你郑玉姬呢?还是叫你全玉姬?”
郑玉姬的眼睛依然紧紧的闭着,片刻的犹豫,片刻的沉默,终于睁开有些发红的眼睛,说道:“在没人的时候还是叫我全玉姬好了,要不直接叫我玉姬。”
林清华再次俯下身去,在全玉姬樱唇上轻轻一吻,随后直起身子,将全玉姬从腿上搂了起来,与她并列坐在床沿儿边。
林清华看了看那桌子上的红蜡烛,随后叹道:“我们又在一起了。”
全玉姬没有说话,只是低着头,心中思绪已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沉默良久,林清华才再次开口,说道:“其实我还欠着你东西,我曾经答应过你,将把朝鲜国王交给你处置的,不过,现在却不能做到。”
全玉姬身子微微一颤,随即将身子靠到林清华身上,说道:“不过,这样也算不错了,朝鲜将军的叛乱已经让他们李氏王朝毁灭了,他们今后也只能象狗一样活下去了。”
林清华抱着全玉姬,说道:“我答应过他们,只要他们将王位让出来,我就保证他们全家的生命安全。你……你不会怪我吧?”
全玉姬抬头望着林清华那充满了歉意的脸,说道:“我不怪你,也许你说的是对的,在有些事情上,人真的是身不由己的。假如你的那个朝鲜族的将领真的可以比李朝的国王更听话的话,那么朝鲜就能成为你真正的藩属了。”
林清华将全玉姬眼角的泪水拭去,说道:“你变了。”
全玉姬伸手擦了擦眼泪,说道:“你也变了。也许时间真是可以抹去一些东西,只要能够在你的身边,我就再也没有别的要求了。”
两人搂在一起,久久无语。
不知过了多久,林清华才站起身来,走到桌子边,拉开一个抽屉,从中取出一个小盒子,随后拿着这个小盒子走回全玉姬身边,并将盒子递给她。
全玉姬将盒子打开,却见到了自己的东西————那个挂着小小的铜制钥匙的项链。
林清华将项链替她戴在脖子上,并说道:“婷儿特意叮嘱过我,一定要将这项链还给你。”
“婷儿……”全玉姬有些尴尬的看了看那个空空的盒子,说道:“我……我对不起她。”
林清华将盒子扔到床上,说道:“你的意思我明白,其实你完全不必自责,虽然今天只有你我二人成婚,不过,在我的心中,今天是我跟你们四个人同时成婚!”
“什么?”全玉姬有些意外的望着林清华那张充满怪异表情的脸。
林清华将全玉姬一把拉了起来,搂着她的腰,说道:“是的,我就是这样想的。对我来说,你们四人不分大小,一视同仁!所以,今天的洞房花烛之夜,我决定与你们四个人一起过!”
“什么?四个人一起过?” 全玉姬的脸忽然又红了,因为她又想起了很久以前的那些事情,想起了林清华在某些事情上的特殊爱好。
林清华忽然俯下身去,一把将全玉姬拦腰抱了起来,一边向门口走去,一边说道:“是的,确切的说,是五个人。”
全玉姬的脸更红了,喃喃嗔道:“如今虽然已是初春,不过天气依然寒冷,你也不怕着凉?”
林清华嘿嘿一笑,得意的说道:“你莫非忘记了那种我发明的先进科技?嘿嘿,暖气啊,暖气,看起来你除了能帮人驱寒之外,还能干些很有趣的事情。”
全玉姬用拳头拍打着林清华的肩膀,嗔道:“也不怕被人看见?再说了她们三人还有孩子需要照顾,你就不怕……”
“不要紧!我的卫兵就守在门外,没我的命令,谁也不能靠近这里,而且也不能跑到暖气房附近。孩子一起带去就行了,她们几个在刚才我上茅房的时候就已经得到了我的特别命令,现在恐怕已经等在那里了!”
林清华一边怪笑,一边将右手伸了出去,将那房门轻轻的拉开。
******************************************************************************
公元1656年,亦即中国纪年共和2497年,农历三月初七。
大明王朝的最后两位皇帝,即桂王与唐王,在这一天正式诏告天下,宣布退位,而就在这同一天,远在南洋新南安的靖海公郑森与南京城里的楚国公林清华拿出早就备好的诏书,当着各自大臣的面,同时宣读了两位天子的退位诏书,并综合了林清华与郑森的意见,宣布从这一天起,改国号为“中华上国”,简称中国。
新国家的政治体制与以往的任何王朝都不相同,在这个国家中,没有皇帝,而只有两位地位平等的大元帅,即东帅林清华,西帅郑森。
在东帅与西帅共同拟订的立国诏书中,规定了相当详细的内容,除了规定东帅与西帅的地位完全平等之外,还规定了双方的管理范围,以及权利分配等详细内容。
根据诏书上的承诺,整个南洋以及新发现的澳洲全部归属西帅郑森管理,而原大明的国土则归属东帅林清华所有,并且还规定,在今后的政治军事行动中,双方将分享所有共同行动中所获得的利益,并且保证相互之间的绝对信任和支持。
对于东帅与西帅的继承人的问题,立国诏书上有着明确的规定,按照这上面的规定,当某一位元帅因故不能再履行职责的时候,则由其指定的继承人优先继承其元帅之位,并且另外一位元帅必须无条件的予以支持。若此元帅事先没有指定继承人,那么则由另外一元帅指定并支持。
鉴于战争对于人口的不利影响,因此,在这份立国诏书里,还明确的提出了朝廷支持人口增长的政策,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