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从员工到总经理的成长笔记:自慢 >

第12节

从员工到总经理的成长笔记:自慢-第12节

小说: 从员工到总经理的成长笔记:自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位从国外留学回来的主管,拒绝了我交付的一项临时性工作,理由是这件事与她的职位及工作无关。我不能勉强她,也不能说她错,因为确实与她的分内工作无关,但从此我对她的印象大打折扣。

  理由很简单,她在公司内是个不〃好用〃的人。虽然她在本分的工作内称职负责,可是当公司有变动、有急用时,她僵硬的态度,画地自限的自外于公司的需要,自然无法与公司同舟共济。

  日本知名财经杂志President,就曾提出这个〃好用〃的观念。在21世纪的新经济时代,企业内当红的专业经理人的一项特质就是〃好用〃,〃好用〃的人态度开放、不自我设限、专长多样、学习力强、可塑性高、愿意挑战新事物,也愿意以公司的需要为己任,而不是只自满于自我的期待。

  〃好用〃的人在企业内的团队作业尤其重要。当企业不断追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进行大规模的外包服务时,企业内的团队成员减少,每一个人都是核心工作人力,因而多职能、多专长的人,就会是企业内受欢迎的当红人才。相较于只有一项专长的工作者,如果你不是该项专长的最佳人选,很容易就会在组织重整中被牺牲、裁员。

  在运动场上,〃好用〃的观念十分常见能锋能卫的篮球选手可能是最佳第六人;能守内野也能守外野的棒球选手,绝对是教练在组队时的重要考虑。因为,这种好用的人选,在调度上是具有高度弹性的活棋,让教练能有更大的空间补强核心的特殊专才。

  专长的多样,只是〃好用〃的条件之一,更重要的是态度。前面所说的例子,并不是这位主管的能力不足,而是她的态度不对。

  〃团队优先〃的态度,是新经济考验下的工作者必备的条件。20世纪90年代,讲究〃人性管理〃、尊重个人,结果产生了许多的后遗症,工作者的自我意识高涨,凡事讲求〃我喜不喜欢〃、〃我愿不愿意〃,至于组织及团队的需要是你家的事,这绝对与〃好用〃的原则违背,也是在企业不断的组织重整中,会被优先淘汰的人。

  想在不景气中存活,请让自己成为〃好用〃的人。

  ■后 记

  这篇文章在网络上引起极大的讨论,在不断转发的过程中,附加了许多响应文章,许多人批评我的论点,当然也有人认同。

  我始终没有响应解释,原因是组织的选才逻辑与个人的工作态度,不见得相同;个人不愿成为好用的人,是个人的选择,我们无从置喙,而我的看法充其量也只是〃一种意见〃,仅供参考罢了!

  ◎佚名人士观点

第44节:第三章:自慢的专业方法(7)


  基本上这是公司经营者的问题(指上文第一段女主管拒绝总经理临时交办业务一事),他在工作上安排一个专业人员,却要求她执行一些与她的专业及工作内容完全不同的工作。这不但违背了当初这位经营者请这位主管来上班的主要用意,也充分显示出这位经营者不懂得用人之道。当这位主管合理地拒绝该项工作时,事实上是希望经营者回去思考工作委派的适切性,及反省公司组织的潜在性问题。

  这里所提到的〃好用〃应该是员工的自我期许,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地增加自己的能力,包括专业知识的增进、多样化的专长等。

  但别忘记所学除了满足自己外,能在适当的职位上有所表现才有价值。

  当一个经营者,除了了解专业技术外,还需要知道如何规划整合相关技术及人力,有时还得面对客户及厂商,并且对财务规划、业务规划、公司未来规划有一定的能力,同时他对人力资源的任何安排都将对公司造成决定性的影响。

  其实在企业中第一个会被裁员的就是〃好用〃的人,当一个人有多样专长时,就表示每一样专长并不专精,就算你很行也没有时间让你把每一件事情都处理得很好,所以一旦当你的主管发现你〃好用〃而且开始用时,你就会渐渐掉入事情做不完的陷阱里,所以你开始无法在主管交代的时间内完成事情,试问此时你的主管还会喜欢你,给你更多的机会吗?

  所以在自己分内的工作中努力成为一个〃好用〃的人才是重要的,并要适时地检讨工作的质与量。勇于说〃不〃,对于不合理的要求应该勇于拒绝,且不接受不属于自己的工作本来就是应当的,并没有什么不对。与其要求员工完全地配合,不如这位主管在分配工作时能冷静地思考一下该如何分配,这样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所以做主管的人不要把自己的责任转嫁给员工,还大言不惭地批评员工的不是。

  拿不景气来威胁员工,却不知公司无法获利的最大责任在经营者。一个无知的经营者毁掉的不只是自己的公司,还会拖累所有员工的家庭,而往往最没事的却是资本家,反正投资的风险原本就在预期之中,他总是会在公司还有残余价值时退出,搞不好还小赚一笔。所以在诸位准备努力成为一个〃好用〃的员工前,仔细想想吧!

  要在不景气中存活,请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而不是〃好用〃的人。

  31做大生意打小算盘

  做每一件事,都需要精准的判断,不论是杀鸡用牛刀,还是杀牛用鸡刀,都是好笑的事。只不过职场中充满了这两种错误,如何摆脱错误,值得仔细推敲。

  有一个利润中心部门的主管,在执行一个新计划时,申请了一笔庞大的预算,被我打了回票。他颇不以为然,不断地为自己的行为辩解:一、这个计划,难度高、风险大,因此没有充裕的预算没法办;二、较诸同业最类似的事业,同业的手笔更大,预算更多;三、公司做新事业要有决心,如果不编列足够预算,代表公司没决心,公司没决心,如何让同仁们下决心放手一搏。

第45节:第三章:自慢的专业方法(8)


  他的说法,似乎完全无懈可击,每个单一论点都是正确的,但问题在于这个新计划规模太小,期望值太低!他放大了计划难度,却没考虑到这其实只是个小生意,而小生意是不可能打大算盘、用大投资的,慢慢准备、慢慢培养、慢慢调整、慢慢回收!

  另一个主管正好相反,被赋予一个策略任务,执行一项新计划。但他小心谨慎、仔细规划、慢慢盘算,以至于在投标过程中,错失良机,最后以相差极小金额的第二高标落选,整个计划泡汤,公司的策略不得不调整。

  这是另一个完全相反的案例,谨慎没错!错在没能理解这是公司关键的策略作为,在精打细算之后,应该知道此计划其实有势在必得的压力,因而在精算的价格之外,应该用〃想象力〃出一个绝对有把握的价格!这是〃做大生意,打小算盘〃。

  不论是〃做小生意,打大算盘〃或是〃做大生意,打小算盘〃,都是犯了策略思考的错误,用了不对的规格,用了不对的思考,当策略思考错误时,不论流程、方法、计算有多么正确,最后都会错误。

  做小生意,讲究〃快、狠、准〃,机会稍纵即逝。由于规模小、变动大,就只能以快制快,以小搏大,没有办法用大生意缓缓而来、长期投资、慢慢调整的方式。做小生意就能打〃小〃算盘、打〃精〃算盘、打〃快〃算盘,就是不能打〃慢〃算盘、打〃大〃算盘。

  至于策略性生意,需要较大投资的生意,当然精打细算绝对不能免,缜密的规划更不能少,小心谨慎的态度更是必然。因为事关重大,因为牵涉公司的策略作为,更影响公司的长期成败。这个时候,〃小算盘〃的精打细算之外,更应该宏观思考,用想象力从大局着眼,而不是斤斤计较于短期盈亏,不是着眼于一时投入的多寡,以免错失投入时机,从此万劫不复。

  作为专业经理人,小心谨慎、精打细算,绝对是永远正确的态度。但是如果只有打〃小算盘〃的谨慎,永远无法成为独当一面的高级经理人,因为缺乏策略思考。反之,面对小生意、面对快速变动的机会,如果不能发挥〃摆地摊〃小贩的机动、应变、快速抢钱的态度,一味要求公司摆开阵仗、仔细规划、充分投资、慢慢回收,这也绝对不能成就一个杰出的专业经理人。

  ■后 记

  在组织中,不论是打错大算盘,还是打错小算盘,都是常见的现象,但剧情和动机完全不一样。

  做大生意打小算盘,通常是格局不足、开创性不足,或者说就是能力不足,所以才不敢放手去做,这时候公司损失的是机会,是少赚钱。

  做小生意打大算盘,通常是工作者不负责任的表现,这种人宁可多要些资源,反正亏公司的,个人安全至上,这种状况公司损失的是金钱,是净亏损。我最不齿这种人。

  32如何成为学习型人才

  不论能力多强,终有穷尽不足之处,要能应付各种环境变化,唯一的方法,就是与时俱进,随时充电、随时改变,成为一个〃学习型人才〃。

第46节:第三章:自慢的专业方法(9)


  我曾遭遇到全新的用人经验,一个主管是大陆国企中级主管出身,他的经验是和谐至上,我用他来管理整个团队,遇到任何冲突时,他都是不得罪任何人,〃有理扁担三,无理三扁担〃,结果组织变成是非不明、事理不分,一切事务都等待时间解决;为了解决这个现象,我从外企挖来一个主管,他明快果决,一切问题简化为预算、执行、追踪、考核、检讨,这当然是很合乎现代企业经营逻辑,问题是现有的组织根本缺乏制度,人才也不足,他需要有〃穿着衣服改衣服〃的应变与柔软度,也需要一点一滴组建团队,建立制度。

  这两个人都是我需要的人,但也各有缺失,都需要彻底调整。问题来了,他们的学习调整都非常慢,过去的经验,单一且根深蒂固,环境一变,都陷入不适应的困难中。

  这让我想起组织的学习与人才的学习。现今,社会多元、价值多元、组织多元,变动是常态,适应与调整是每一个人当然必备的能力。大多数人都能成为一个〃学习型人才〃,不僵固于一套经验与想法,面对新环境,会学习新经验、新方法,产生新能力,最终会与组织融为一体,甚至会使组织慢慢改变、转化成更有效率的组织。

  这是一个好的人才与组织的正常关系,尤其是主管人才更是如此,从〃和稀泥〃开始,这是认同、理解与适应,接着是学习新方法与采取新对策。因为你过去的经验,未必适用于新环境,甚至新环境所需要的能力,也可能不是你已经熟悉或已经拥有。学习与转化是人与组织最重要的互动。当然最后阶段是主管改变了组织,当主管与组织融为一体之后,主管可以制定新制度、设立新规划,从而改变组织、产生新文化。

  这其中的关键就是〃学习型人才〃,一个人是否是〃学习型人才〃决定这个人的成败,决定这个人的成长高度,决定这个人的一切。

  学习型的人才来自两个关键:一是态度,二是方法。态度又是其中的关键,态度决定了你是不是学习型人才,而方法只不过影响到学习与改变成长的速度。

  态度又包括了许多事:一、多元的价值观;二、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三、面对挑战的喜悦。

  多元的价值观是一个人相信社会中有不同的面向、不同的事理、条条大路通罗马,而不是只有一种真理。尤其是组织与管理,并无绝对真理,只要好用、有效率就是硬道理,没有绝对的对错,找到有效的方法就是对的。

  对新事物的好奇,则决定一个人面对变动的弹性。大多数人对好的变动有所期待,对坏的变动厌恶;问题是一切事物都会变好,也会变动,人只能应变。最好的态度是对变动有所期待,对新事物好奇,对一成不变讨厌。这个态度会让人迎向未来,探索新事物,产生新能力。

  面对挑战的喜悦则是每一个人跨越成长障碍的关键。人是在挑战自我的极限成功之后,产生大幅成长;每一次挑战,都代表未来格局与成就高度的升级。

第47节:第三章:自慢的专业方法(10)


  如果你有以上三项,你就是一个〃学习型人才〃,你会喜欢改变,你会寻找新方法,你会快乐地迎向新挑战。至于学习方法,会在每一次改变与学习中,逐渐加速、逐渐熟练,完全不需要担心。态度决定了你是不是一个〃学习型人才〃,也决定了你的一切!

  ■后 记

  小朋友经常告诉我,能力被榨干了,要暂时停职,回学校充电。面对这种说法,我不完全认同,因为学习是any time; any where,无时无刻不分地点都可学习,回到学校,学习某一种特殊知识技能只是一种选择而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