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 老子智慧与人际交往的识人-第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燕昭王迫切希望重新振兴国家,急需人才。他要用谦卑的礼节和优厚的礼物去招贤纳士,于是去请教燕国的贤士郭隗,如何才能得到人才。郭隗就用“处下”的方法来开导燕昭王。郭隗讲了几个层次的情况;
第一个层次是,能够建立帝业的人和老师相处,这意思就是帝者能够礼贤下士、以贤人为师。
第二个层次是,成就王业的人与朋友相处。
第三个层次是,成就霸业的人与臣子相处。
第四个层次是,亡国之君与仆役相处,就是说这些亡国之君妒贤忌能,他们所信任的人只不过是一些惟命是从的仆役小人。
这四个层次表明,越是要成就大事业的就越是要尊重贤人,善于“处下”。郭隗又进一步分析了“处下”心态、态度的几个层次与招引人才的关系:
第一个层次是,如果谦卑地虚心侍奉老师,向他好好学习,那么比自己的才能强百倍的人就会来到。
第二个层次是,如果做事情奔走在别人的前面,休息却在他人的后面,如果最先向贤人求教,最后一个停止发问,那么比自己才能强十倍的人就会来了。
第三个层次是,如果见面时别人有礼貌地迎上来,自己也有礼貌地迎向前,那么和自己才能同样的人就会来了。
第四个层次是,如果靠着桌子,拿着手杖,斜着眼睛指挥别人,待人不礼貌,那么只有服杂役的仆人一类的人来了。
第五个层次是,如果对人狂暴凶狠,打击别人,跳跃顿足,并且发怒训斥人,就只有刑徒和奴隶来了。
虽然当代人对于当时那种社会文化背景已经不太熟悉,读起来感到有些不顺畅,但是如果我们今人细细地解读其中的信息,那么核心的意思就是,你越是希望得到大人才,你就越是要谦虚谨慎地处在贤者、人才的下面。这里有一种对应的关系,你的“处下”达到什么档次,就有什么档次的人才来到。
我们大家比较熟悉《三国演义》,就再举这里面的例子来解读。刘备是一个特别善于“处下”的人了。他的事业成功和他会用人很有关系,而善用人又在于他善处下,正如老子说的;“善用人者为之下。”
我们来看一看,刘备是怎么“处下”的。刘备的身份很高贵,属于东汉远支皇族的人。他是汉室宗亲,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被称为皇叔。虽然当时的刘备已经穷得只靠编草席、卖草鞋勉强过日子,但是他的血统依然高贵。他这种出身很高的人,却愿意并能够“处下”,和关羽、张飞结拜成兄弟。张飞是什么人?是“卖酒屠猪”的。关羽地位也不高,而且是杀了人在江湖上避难的。刘备就能“处下”,三人在张飞家的桃园结义,于是找到了自己事业的基点。
那时各地起兵镇压黄巾军,刘备也召集了一批人,想干出一番事业。刘备特别能发挥他善于“处下”的才能,不断地在“处下”中求生存,求发展。他先投靠过公孙瓒。后来他解了徐州之围,并投靠了徐州刺史陶谦(陶恭祖)。因为他善于处下,结果陶恭祖三让徐州,最后刘备做了徐州牧。
第一次,陶谦要把徐州让给刘备,很真诚地说了三条理由:一是自己年纪大了,精力不足了;二是两个儿子不肖,没有才能;三是你刘备是帝室之胄,德广才高。刘备推辞说:“此事决不敢当!”刘备坚决不肯接受。关羽说:“既然人家相让,兄长你就权领这州事吧!”张飞说:“又不是强要他的州郡,把牌印拿来,我代你受了,不由我哥哥不肯。”可是刘备依然坚决推辞,甚至拔出宝剑,准备用自杀来表示不接受。最后刘备驻军在小沛。
第二次陶谦要把徐州让给他,刘备又坚决推辞了。
第三次陶谦病重了,临死时坚决把徐州让给刘备,最后刘备在群臣的要求下,又在徐州百姓哭拜在地的请求下,终于接受了管理徐州的大事。刘备在这样的一次次“处下”中获得了最广泛的民心,他当徐州牧就有了深厚的基础了。这就是他“处下”的智慧与结果。
再说徐州是陶谦让给刘备的,但是后来吕布又逼迫刘备把徐州让给他,刘备一观察形势,自己力量太小,搞不过吕布,不吃这个眼前亏,先“处下”,先咽下这口气,就把徐州让给了吕布。这是刘备的又一种“处下”。
后来刘备又投靠了曹操,他也善于“处下”。他用“处下”的方法,与曹操交往,保全自己。他知道曹操会监视他的动向,他就一天到晚在菜圃里种菜,让曹操知道他是无用之辈。后来大家熟悉的“青梅煮酒论英雄”这一段,更加玄乎。青梅熟了,于是曹操邀请刘备边尝青梅,边饮酒,边谈论,目的却是考察他。曹操借天气气象说龙、说英雄,要刘备说出当时谁是天下真正的英雄。刘备说遍了天下的人物,像袁术、袁绍、孙策等等,就是不说曹操,也不说自己。最后曹操用手指指刘备,又指指自己,说:“方今天下,惟使君与操耳!”
刘备千方百计想要隐瞒起来的远大心志,自以为不为曹操所知,但是却被曹操一言说中。这一吓,吓得把筷子都掉到地上了。这时正好打雷下大雨,刘备极其“善为之下”,他马上弯腰去捡筷子,用自己历来胆子小怕打雷来掩饰。结果是换来了曹操的冷笑,认为刘备的确是个无用之人,英雄难道还怕打雷吗?这就瞒过了曹操。大家想想,如果刘备“处下”的功夫不修炼到家的话,那就有危险了。
后来他又投靠袁绍、刘表,在“处下”中前进,在“处下”中积聚力量,在“处下”中百炼成钢。特别是刘备“三顾茅庐”得到了诸葛亮这个大人才,从此三分天下。这里刘备为得人才而将“处下”的功夫表现得炉火纯青。
第一次,刘备去茅庐没见到诸葛亮,张飞怎样说的?张飞说:“既然见不到,那咱们自个儿回去算了!”刘备怎么说?他说:“不,再等待片刻!”关羽怎么说的?他说;“倒不如暂时先回去,再派个人来探望,不算晚。”就这么几句话,三个人的人际交往的“处下”理念的档次全部反映出来了。档次最低的是张飞,中间的是关羽,最高的是刘备。
第二次,刘备是冒着风雪去拜访诸葛亮的,这就好像老天在考验他们“处下”的诚信度。果然张飞最有意见,他说:“天寒地冻,打仗尚且都停了,难道还该跑这么远的路来看一个没有用的人吗?不如回新野去避避风雪吧!”
刘备高水平啊,他说:“我正要让孔明看看我的殷勤的情意,如果兄弟怕冷,你就先回去吧!”他要让孔明看到他的“处下”的诚信深度。但是没有碰到,只是遇到了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刘备回去后,转眼到了春天,他郑重其事地占卜,又斋戒了三天,又去拜访诸葛亮了。
第三次,刘备去卧龙岗时,关羽、张飞都很不乐意了,很有意见,拦住刘备不让去。他们两人认为,刘备已经去了两次,那份礼节也太过了。诸葛亮肯定是徒有虚名,所以避开,不敢见面。他俩的理念是“毋以贵下贱,毋以众下寡”。这就是,不要让尊贵者处于低贱者的下面,不要将众人处于一个人的下面。这就和老子的理念完全相反了。张飞甚至说:“不用你刘备亲自去,我用一根麻绳把他捆了来。”《三国演义》水平很高,把人物一个个写活了。
最后刘备终于见到了诸葛亮,一番隆中对,果然让刘备豁然开朗,眼睛一亮,看到三分天下的美妙远景。但是当他邀请诸葛亮马上一同前往新野时,诸葛亮没有答应,说自己一向乐意耕锄,不能奉承遵命。于是刘备哭起来,哭得很苦,掩面而哭,把衣衿袍袖都哭湿了。后来诸葛亮终于被再次感动而出山了。
这些可以说明刘备真是老子所说的“善用人者为之下”了。如果大家细心体会,可以看到刘备在交友中怎样“处下”,在斡旋中怎样“处下”,在对付“政敌”中怎样“处下”,在寻求人才时是怎样“处下”,在求生存中怎样“处下”,在发展中怎样“处下”,这也许会给我们很多启迪。
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解读,“处下”有时与人们的关系太重要了。比如三个人中张飞的不能“处下”最为突出,如果按照性格决定命运的角度来看,那么也很能启人思考。
张飞镇守在阆州时,传来关羽被东吴所害的消息,《三国演义》中写道,他是早晚哭泣,血湿衣襟,诸位将领用酒来劝解他。但是张飞如果醉了,怒气更加厉害,军队中只要有人冒犯他,就用鞭子打人,多有被打死的。帐下有两员末将范疆、张达来报告,挂孝伐吴所用白旗、白甲一时来不及准备,须宽限时间。但是张飞大怒,把这两人绑在树上,在每人背上各打五十鞭子,并用手指着他俩说:“来日俱要完备!若违了限,即杀汝二人示众!”这两个人一合计,“与其他杀我,不如我杀他”!于是就在这天晚上,他俩把张飞杀了。这个故事大家都知道,单是从“处下”这一角度来看,能否“处下”,确实关系重大。
再看关羽,他也不能很好地“处下”。陆逊接任吕蒙之职位后,就用礼物书信来表示和好,关羽很骄傲,说:“孙权见识浅短,何用孺子为将也?我荆州犹泰山之安,吾复何忧?”他瞧不起人,傲气十足,结果中了吕蒙、陆逊之计,败走麦城。后来蜀国的学士秦宓分析关公的失败,对刘备说过这样的话:“关公轻贤傲士,刚而自矜,以致丧命,非天亡之也。”这话有一定的道理。这是不能“处下”带来的又一次血的教训。
照例说,刘备在三人中最善于“处下”,但是在听到关羽被害的消息后,他控制不住自己了,急于要去讨伐东吴,为关公报仇。当时赵云很有见识,提醒他应当先灭掉魏国曹操,那么孙权就会“自服”。刘备不听。那个学士秦宓就出来强谏,刘备非但不听而且要杀了他。诸葛亮听到消息,上表规劝不要讨伐东吴,并救秦宓,说应该“纳秦宓金玉之言,抑卞庄刺虎之勇,以养士卒之力,别作良图”。但是那时刘备看了诸葛亮的表,就扔在地上,说:“朕意已决,再谏者插剑为令!”大家可以看到,已居高位的刘备没有了先前那种能“处下”的谨慎了。结果大家知道的,火烧连营,一场惨败,刘备不久也就去世了。这是刘备在关键的时候不能冷静地“处下”,结果引出这样惨重的教训。
“处下”需要修养
确实,光有“处下”的理念是不够的,还应该有实际行动。老子是叫你不仅在理念上,而且在实际行动中都是去“处下”。确实有“处下”的理念难,要实行“处下”很难,要达到很高的“处下”修养就更难了。
但是有的人做得很好,我们说些近现代、当代人物的例子,也足资启发。
据说,林肯在参加美国十六任总统选举时,因为没有钱,竞选时没有坐专车,只是买票乘车。每到一站,朋友们为他准备好一辆耕田用的马拉车。有一次,他站在车上向选民们做了这样一番演说:有人写信问我有多少财产,我有一位妻子和一个儿子都是无价之宝。此外还有一个办公室,有桌子一张、椅子三把,墙脚还有大书架一个,架子上的书值得每人一读。我本人既穷又瘦,脸蛋又很大,不会发福。我实在没有什么可依靠,唯一可依靠的就是你们。这就是林肯低调的、但又真实的、能够打动人的“处下”的竞选演说。我想,如果我在场,听到这番话,也会毫不犹豫地投上一票了。我想林肯的低调处下,大约不是在作秀,而是他的一种素质与素养的真实流露吧。
大家可以看他后来当上总统后的情况,就能了解这点了。据说林肯做总统时,白宫有不同的人环绕着林肯。这些人都有两个共同之处,就是极端的聪明与自我。他们认为自己比总统更优越。林肯不但没有赶走他们,反倒尊重他们。林肯推崇他们的能力,征求他们的意见,鼓励他们奉献智力与精力来效忠国家。结果每个人都成为赢家。…我们可以问自己,处在这样的高位,你还能如此处下吗?要做到像林肯那样,确实是不太容易的,这是他不断修养、修炼的结果。
我们再来看一个大科学家爱因斯坦(1879-1955)。他的邻居中有个十一、二岁的小女孩,常常到爱因斯坦家里去。孩子母亲感到奇怪,就问女儿。孩子回答说:人家都说112号住着一位非常有名的数学家,我做数学作业有困难就去请他帮忙。他很乐意帮助我。他对所有的问题都解释得很清楚。还说有什么困难问题,都可以去找他。
孩子母亲感到女儿的这种冒冒失失不妥,连忙去向爱因斯坦道歉。爱因斯坦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