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哈佛管理技能培训教程 全集 >

第40节

哈佛管理技能培训教程 全集-第40节

小说: 哈佛管理技能培训教程 全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根据这个定义,管理过程是一个系统,管理的概念、理论和技术方法也是一个系统。这样,从管理的角度看,系统有两个含义:一是指系统是一种实体;二是指系统是一种方法或手段。二者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
在分析和研究管理过程这个系统时,要把握其作为一种实体所具有的如下特征:
 (1)整体性。管理过程是由各个管理职能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的有机整体,而不是它的各个要素的简单叠加。
 (2)目的性。管理系统的目的就是要使组织中的各个要素得到合理配置,以创造价值和提供服务,从而取得最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开放性。管理过程本身是一个系统,但它又是社会系统中的组成部分,因此,它在不断地与外部社会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因而具有开放的特点。
 (4)交换性。管理过程中各种因素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因此管理系统可以转换被管理的各种因素,使管理取得更大的功效。
 (5)相互依存性。不仅管理的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而且管理活动与社会其他活动也是相互依存的。
6)控制性。管理过程具有信息反馈的机制,以使各项工作能够及时、准确地被控制而得到有效的管理。
系统作为一种方法、手段或理论,则要求在研究和解决管理问题时必须具有整体观点、“开放的”与相对“封闭的”观点、反馈信息的观点、分级观点、等效观点等等有关系统的基本观点。

学习管理的概念、理论和方法也要用系统的观点来进行指导。通过管理过程中管理职能的展开来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过程、规律、原理和方法的问题,这是一种对主管人员来说比较切合实际的研究和学习的方法,而且易学、易懂、易用。因此,学习管理学,绝不能把各项职能工作割裂开来,而应把它们当作整个管理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来系统地分析和思考,从而真正认识到作为一个主管人员应该做些什么工作,怎样把工作做好,以及相关的知识有哪些。

四、管理学发展史概述
管理活动源远流长,自古即有,但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则是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因此,回顾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了解一些管理先驱对管理理论和实践所作的贡献,以及管理活动的演变和历史,这对每个学习管理学的人来说都是必要的。
历史上看,管理与人类社会几乎同时产生。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人们的社会生活就离不开管理,所以管理的实践早就出现了。而在有了人们的实践之后,才有人对这些实践活动,包括政治的、军事的、经济的、文化的或宗教的活动加以研究和探索。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总结,对管理实践有了初步的认识和见解,从而开始形成管理思想。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又对管理思想加以进一步的总结,提出管理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并将其作为一种假设,结合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管理实践中进行验证,继而对验证结果加以分析研究,从中提炼出了属于管理活动普遍原理的东西。对这些原理的抽象综合,就形成了管理的基本理论。这些理论又被人们运用到管理实践中,指导管理活动的进行,同时又进一步对这些理论进行实践验证,这就是管理学的整个形成过程,也就是从实践到思想再到理论,然后又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因此,将管理学的这样一个形成过程同人类社会的发展的不同阶段加以比较和归纳,就可以比较全面地表示出管理学的形成过程:

□ 早期管理活动或实践阶段
这是指从人类社会产生,人们结成了一定的社会关系,有了集体劳动的分工、协作开始,到18世纪这一历史阶段。这一阶段人类仅仅为了谋求生存而进行各种活动,自觉不自觉地进行着管理活动和管理的实践,其范围是极其广泛的。但是从未对管理活动本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以认识,提出某些见解。仅有的管理知识是代代相传或从实践经验得来的,人们凭经验去管理,尚未对经验进行科学的抽象。

□ 早期管理思想的萌芽阶段
这是从18世纪到19世纪末这一历史阶段。这一时期人们逐渐地观察各种管理的实践活动,对管理活动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产生了一定的认识。在军事、经济、政治、行政等的某些领域或某些环节,提出了某些见解。但这一切都停留在一个较低水平上,还没有能够进一步系统地、全面地加以研究,因而人们对它的认识和见解仅仅散见于一些历史学、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军事学等著作之中,只是一些对管理的零碎的研究。这就说明19世纪以前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管理理论体系。

□ 管理理论形成阶段
这是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直到现在这一历史阶段。这一时期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科学技术的飞跃进步,经过管理学者们的不断研究、观察和实践,甚至亲自实践,使对管理的科学认识不断丰富和具体,从而对其进行概括和抽象,这才逐渐地形成管理理论,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才真正蓬勃地兴起。

□ 早期的管理活动和管理思想
管理的活动或实践自古以来就存在,它是随人类集体协作、共同劳动而产生的。人类进行有效的管理实践,大约已超过六千年的历史,早期的一些著名的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大都散见于埃及、中国、意大利等国的史籍和许多宗教文献之中。
以历史记载的古今中外的管理实践来看,素以世界奇迹著称的埃及金字塔、巴比伦古城和中国的万里长城,其宏伟的建设规模足以生动证明人类的管理和组织能力。无论是埃及的金字塔,还是中国的万里长城,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如此浩大的工程,不但是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历史上伟大的管理实践。
古罗马帝国之所以兴盛,在很大的程度上应归功于卓越的组织才能,他们采取了较为分权的组织管理形式,从一个小城市发展成为一个世界帝国,在公元2世纪取得了统治欧洲和北非的成功,并延续了向个世纪的统治。
罗马天主教会早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就成功地解决了大规模活动的组织问题。它采用了按地理区域划分基层组织,并在此基础上又采用有很高效率的职能分工,在各级组织中配备参谋人员,从而使专业人员和下级参与制定决策的过程,但又不破坏指挥的统一。罗马天主教会之所以能够有效地控制世界各地5亿以上教徒的宗教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同它所采用的这一套组织形式有密切关系。
有关管理思想的最早记载,是《圣经》中的一个例子。希伯莱(今以色列)人的领袖摩西在率领希伯莱人摆脱埃及人的奴役而出走的过程中,他的岳父叶忒罗对他处理政务事必躬亲,东奔西忙的做法提出了批评,并向他建议,一要制定法令,昭告民众;二要建立等级、授权委任管理;三要责成专人专责管理,问题尽量处理在下面,只有最重要的政务才提交摩西处理。这位叶忒罗可以说是人类最早的管理咨询人员了。他建议摩西采用的,就是我们现在常用的授权原理和例外原理,同时也体现了现代管理当中的管理宽度原理。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则在其著作《对话录》中论述了管理的普遍性。

□ 中世纪的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
公元6世纪到18世纪,在欧洲大体上是奴隶社会末期直至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社会生产力、商品生产有一定的发展,并产生了所谓的“重商主义”。从管理来看,主要出现两种类型的社会经济活动的组织形式:一种是商业行会(Trade Union)和手工业行会(Craft Guild);一种是厂商组织(Firm organization)。 贸易的发展需要管理贸易的机构,于是在11世纪初产生了商业行会。这些商人的组织设在不受封建庄园约束的城镇,特别设置在欧洲的海港和贸易路线的沿途各地。当然,这些人一般来自封建庄园,包括已获得自由的农奴。城镇也保护自己摆脱封建庄园而得到的自由,成为自我管理的共同体。
商人在城镇的聚集,很快引起工匠的聚集。因为庄园的人定期到城镇进行贸易,所以工匠发现在那里容易销售产品。同时也感到有相互团结的需要,于是第二种行会形式棗手工业行会在12世纪初在西欧的城镇出现了。每个手工业行会都获得许可证,被授予在特定地区垄断生产某种产品或提供服务的权利。 厂商组织可以算作是最早的“前店后厂”。为了筹措资金,有两种主要的形式:合伙(Partnership)和联合经营(Joint Venture)。二者都是未来公司的前身。在中世纪,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都有很大发展。15世纪世界最大的几家工厂之一的威尼斯兵工厂(Aresenal of Venice),早在当时就采用了流水作业,建立了早期的成本会计制度,并进行了管理的分工,其工厂的管事、指挥、领班和技术顾问全权管理生产,而市议会通过一个委员会来干预工厂的计划、采购、财务事宜。这又是一个管理实践的出色范例,也体现了现代管理思想的雏型。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尼古拉·马基雅维利(Niccolo Machiavelli)于16世纪所著《君主论》一书中,对统治者怎样管理国家、怎样更好地运用权威,提出了四条原则:①群众认可,权威来自群众;②内聚力,组织要能够长期存在,就要有内聚力,而权威是必须在组织当中行使的;③领导能力,掌权之后要能够维持下去,就必须具备领导能力;④求生存的意志,就是要“居安思危”。

□ 管理学理论的萌芽
中世纪后期,18世纪到19世纪中期,欧洲逐渐成为世界的中心。这时期可以说是欧洲各国在社会、政治、经济、技术等方面经历大变动,大改革的时期:几次大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城市(主要是商业城市)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封建制度中脱胎而出,这期间家庭手工业制占主导地位逐步被工厂制所代替。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其结果是机器动力代替部分人力棗机器大生产和工厂制度的普遍出现,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随着工业革命以及工厂制度的发展,工厂以及公司的管理越来越突出,也有很多的实践。许多理论家,特别是经济学家,在其著作中越来越多地涉及有关管理方面的问题。很多实践者(主要是厂长、经理)则着重总结自己的经验,共同探讨有关管理问题。这些著作和总结,为即将出现的管理运动打下了基础,是研究管理思想发展的重要参考文献。概括起来,其重要意义有三:①促使人们认识和意识到管理是一门具有独立完整体系的科学,值得去探索、研究、丰富和发展;②预见到管理学的地位将不断提高;③区分了管理的职能与企业(厂商)的职能。这一时期的著作,大体上有两类:一类偏重于理论的研究,即管理职能、原则;另一类则偏重于管理技术、方法的研究。

□ 有关管理职能、原则方面
这方面的学说散见于当时经济学家的一些著作,这些经济学家及其著作主要有:亚当·斯密(Adam Smith)及其《国富论》(1776年);塞缪尔·纽曼(Samuel P。 Newman)及其《政治经济学原理》(1835年);约翰·斯图亚特·穆勒(John Stuart Mill)及其《政治经济学原理》(1848年);艾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及其《工业经济学原理》(1892年);从管理学的观点看,这些经济学家的论述还比较零碎、就事论事、缺乏系统化、理论化和概括。大体上说来,所涉及的管理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①关于工商关系。②关于分工的意义及其必然性。劳动的地域分工、劳动的组织分工、劳动的职业分工。③关于劳动效率与工资的关系。所谓“劳动效率递减等级论”。④关于管理的职能。
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形成具有启蒙作用的英国著名经济学家、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在其所著《国富论》一书中,分析了劳动分工的经济效益,提出了生产合理化的概念。纽曼·马歇尔等人则提出了对厂主(同时也是管理者)的要求:选择厂址、控制财务、进行购销活动、培训工人、分配任务、观察市场动向、富于新思想、开拓市场、具有对采用新发明的判断力等等。

□ 有关具体的管理技术和方法方面
 (1)普鲁士军事理论家卡尔·冯·克劳斯威茨(Carl Von Clausewitz)认为:“企业简直就是类似于打仗的人类竞争的一种形式”,因此他关于军队管理的概念也适用于任何大型组织的管理,其主要观点如下: ①管理大型组织的必要条件是精心的计划工作,规定组织的目标。②管理者应该承认不肯定性,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