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力钧文字自传:像野狗一样生存-第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活,又不过于地去搞你死我活的斗争。这种空间,可能是一个无可奈何的选择。
谈到自己是否更直接、更锋利地介入社会,我不做预设。早期的作品因为有一个具体的对抗对象,所以这种情绪是比较容易解读的。现在像我,或者像中国的知识分子,危险性在于,他需要去对抗的因素都变成隐性的了。因此,创作语言就产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作品的信息不会像以前那样有一个清晰的角色,或者是一个位置了。
艺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第13节:社会给我最好滋养(6)
不知道以后怎样,但我总体悲观,更相信做好本职工作。前段时间,莫名其妙,睡觉前老有个景象,一个人在沼泽地挣扎。人在沼泽地里最好的选择是躺着别动。认命可能是你最积极的方式,也可能是你能够获救的唯一可能,但凡你还对自己的能力抱有一点希望都是愚蠢的。这当然是极度悲观的。这个世界,我认为已经完全超过了人的控制和计算了,人的能力已经不足以管理这个世界了。
独立性是艺术家的社会责任
对于艺术家来说,社会责任是第一的,其次才是其他。
一把刀,有的人用来杀人,有的人用来救人,有的人用来切菜,有的人用来砍柴……同样是画画,也可以做完全不一样的事。有人想以此表明:我是一个独立的人;有人则向你表示:我一定要做一个好的奴才,你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艺术家应该是梦想家或批评家,保持思想、人格、生存的独立性,这是艺术家的核心价值,永远不会变得不重要或是过时。独立性是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或者说,所有的文化人,只要是有责任心的,都应该站在前卫的位置,具有批判性。
很多的艺术家在某些情况下特别不愿意提社会责任,像艾未未就曾公开地声称他是没有社会责任心的。〃我就是个人,我怎么有社会责任。〃但是,他是不可能没有社会责任的,他有他自己的判断,你让他改变一种方式,或改变一种立场他肯定坚决不同?意。
艺术家的社会责任与道德判断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可能会产生变化,很难脱离当时的时代背景来讨论问题。
历史上,中国社会一直是一个专制的社会,尤其是农业社会里,老百姓与政治发生关系的可能性非常小。比如现在我们看到一些20世纪上半叶以前的作品,很多都是非常优美的,有一些是在抗战期间或解放战争期间创作的。你想,当时的老百姓都卷入到国家非常动荡的大事件里面,现在我们说这部分的艺术家应该是伟大的,他们可能个人选择不面对现实,或者说逃避现实。但是,作为这么大的一个国家,她的文化不能集体地选择一种逃避,必须得有人去面对。
比如在〃文革〃的时候,今天画打倒刘少奇的,明天画打倒林彪的,画画是艺术家用来谋生或者用来争取做一个好奴才的手段。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艺术家个体是无能无力的,只能跟着政治走,不仅艺术家要充当这个悲哀的角色,这种现象对于一个民族、对于一个文化来讲也是悲哀的。在那个时期,如果有一些人探讨形式主义的,纯粹审美,已经很了不起,像吴冠中、袁运生,他们用艺术形式表达他们的政治态度,我无法反对你,但我可以选择缺席,我玩我自己的。在只有一种声音的社会,他只要发出另外一种声音他就是伟大的。
艺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第14节:社会给我最好滋养(7)
20世纪80年代这个所谓热血沸腾的年代,艺术在我看来还是相对麻木的,但是比起〃文革〃期间,又是非常积极的。这个时期的艺术所表现出来的叛逆也好,甚至是集体对西方各种流派的抄袭也好,相对于20世纪70年代及以前的中国艺术史都是有革命意义的。我认为人必须有自己的立场,要有信心,然后才能把握对自身所关注主题的选择。20世纪80年代我们可能有立场,但是没有信心,所以还不能独立地把自身的认识表达出来。
20世纪90年代相对于20世纪80年代来讲,它的变化肯定是非常明显的:很多艺术家都把自身的问题作为最大的题目和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在那个年代,政治对每个人的生活影响太大了。所以我们在这种形势下,再去考虑什么传统的,或者以自然为主题的创作好像不太现实了,就好像有的人要病死了,如果紧急抢救的话还能活,但这个时候给他做美容、做足底按摩之类的,这就是胡扯了。那时生活在中国的艺术家最重要的身份是一个不同意见者,他对于体制或看似统一的标准说〃我不同意这种看法〃或者〃我不同意大家过这样的生活〃,这个可能是他最重要和最积极的意义,至于他用什么手段倒是其次。
而在现在,我认为艺术最重要的工作是能够真实地把烟雾或者枝节剥开,能够在表象繁荣、安定之后看到个人或者我们现实的精神状况、真实处境,这是最重要的。
因此,从艺术的角度上来说,当代艺术所带来的巨大转变,是它关注对当下人们生活状态的描述、思索和讨论,这种转变是中国的传统艺术里面都没有的。
中国的当代艺术和中国的方方面面的现状是紧密相关的,我经常形容艺术和社会的关系,我们有什么样的现实状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当代艺术,当代艺术是社会的一个缩影。我们对于传统的理解和对于现实的把握,相对来讲是具有可能性的,但是对于未来的估算是非常高难度的一件事情。当代艺术面对现实,解决现实,又更加接近于未来,所以这也是当代艺术在整个全球、在国际领域受大家普遍关注的原因之一,也是当代艺术的最大?价?值。
艺术的本质是无政府主义
无论是社会、经济还是政治…无论环境如何变化,更需要艺术家保持独立性。关于独立性,有三个明显的误区。
首先,我们要明确,独立性并非差异性,也并不会忽略、出离人类的共通性。对于一个具备社会责任的极端的个人行为、想法,正好和全人类是相通、相符的,而不是相反。
其次,我们经常把精神意志与生活态度混为一谈。一个叛逆的人并不一定在生活上是与人为敌的,他也可能是与任何人都友善。我常说希望自己过一种野狗的生活,正是取它的独立和自在的意义。但我也会补充,有时候野狗有可能会与家狗谈恋爱,并不是说它准备变成家狗或者投奔主人了;有时候它也会去咬家狗,并不意味着它要永远跟家狗?为?敌。
艺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第15节:社会给我最好滋养(8)
第三点,独立性的指向并不是风格。有个人风格的作品,不见得有独立的思考和人格。常常会有一些艺术家可能以与别人不一样的面貌去掩盖自己没有独立的精神或者是人格。所谓的叛逆性或独立性,是学术上的或者精神上的,是作为人的基本态度,这会直接影响你的作品是不是有社会责任,是不是强有力的。
多数艺术家没弄明白,艺术的本质其实是瓦解、消解权力和话语,艺术家的本质是无政府主义。当艺术家瓦解了别人的话语、消解了别人的权力时,实际上他也给别人瓦解、消解他自己开了路…没有人是唯一重要的。
真正具备独立精神和人格的艺术家,不停地埋葬自己,让自己微不足道;艺术家创作的过程,也是将自己送往坟墓的过程。比如说,当大家都要跟着国家的思想来做作品的年代,形式主义就已经是独立性,但是他不能明确地表达自己的立场: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对的,他不能。但是,这样一种不同的声音一旦发出,哪怕开始很微弱,但是你已经脱离了整体的系统了。随着社会变化和这种声音的壮大,形式主义成为主流。这时候圆明园、东村、宋庄出现了,和成为主流的声音形成对立,〃我不同意你的看法,我不喜欢你的表现〃。这对立面之间,可能又有第三种声音出来,〃我要我自己的而不是你们的〃。这是一条清晰的发展道路,琳琅满目、精彩纷呈,我们看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各种各样的意见、各种各样的形式。那曾经有过的、那种被认定是唯一的、绝对的,或者说为数很少的几类代言人的位置是被瓦解了的。这是一条正当的途径,也是艺术家的最大意义所在。所以,你在瓦解对方的同时也要必须想好你走的这条路实际上是在瓦解自己,是在把自己送到坟墓里面去的。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事实上,有瓦解别人的能力和允许自己被瓦解的空间(我已经说过这是必然的),是对自己的保护。作品的外在形式是统一的而不关心内在的需求的时候,无法产生强大的作品。换个说法,艺术的独立性是根植于每个人内心的。
成为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批自由艺术家,我觉得是非常幸运的事情。对于我来说,我很不喜欢和人交流艺术方面的事情,我觉得艺术是一个完全个人化的事情,你能干就干,不能干就拉倒。艺术市场最大的好处就是使得全民或者更多的人都关心起艺术来了。有的人可能是关心艺术的价值,也不排除随着关心艺术的人越来越多,更多的人会关心它的精神层面的东西。
艺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第16节:思考观众(1)
第三章思考观众
艺术家不是非人类
有人说,方力钧是启蒙者。我常用另外两个字代替所谓的〃启蒙〃:虚妄。谁有启蒙的权力?是释迦牟尼、阿拉还是基督?是通过投票?还是看谁读的书多?启蒙的权力是以知识多少为标准?还是以权力大小为标准?大众是指谁?大众又在哪里?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大众的一员。对于艺术的受众来说,除了艺术家个人和你自己极少数的朋友,或者不为了你工作他就没有饭吃的,其他人全部都是大众。无论人们对艺术有什么样的理解,人们希望有什么样的理解,人们希望投入多少,他都是大众。
很多艺术家有一个通病,就是他要求自己不是大众,把自己当做非人类来看,这是一个最大的障碍,也是一个必然的死局。
他们误以为艺术家和普通人是没有关联的,是不一样的,所以就造成了这种隔阂。这种隔阂使得正常人读不懂艺术品,或者把艺术当做不属于大众的事情来看待。同时,他自己呢,根本不可能去做他生命能承受的东西,他在现实里挣扎两下,就要完蛋了。这类人应该谨记,多么高贵的艺术品都没有赋予它一种与人的生命交流的可能性和更高贵的权利。
我自己的体会是,作为一个创作者,和大众是不能分离的。中国还有句老话叫狗通人性,既然狗通人性,人就更通人性了,邯郸人、保定人、石家庄人,中国人、法国人、日本人,绝大多数人的欲望、好恶百分之九十九是共通的,我们所谓的差异性,是在广泛、共通的基础上才能够成立,也只有局限于百分之零点一的范围内才能够完成的。艺术只有站在人性相通的平台上才有交流。艺术家寻找个性和差异化的工作也是建立在这个共性的平?台?上。
如果你认识不到共通是基础,还把观众当成傻子看;好像他们只长着眼睛,没有心,降低标准生怕别人不能够理解你,或者生怕达不到公众的要求,不仅会失去自己,还把世界的共通性萎缩了。而且正因为人是以共通为基础的,你所有的疯狂的想法、做法都是可以被接受、被理解的。你没有必要去迁就别人,也没有必要想要别人来迁就你。你只需要进行符合自身的创作,这样就能迎合观众。
关于〃迎合〃,你怎么判断你是否在迎合?没有人在迎合的时候意识到自己是在迎合。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创作的时候可能会出现的讨好观众的心理,我也觉得没什么了不起。人是必须要互相讨好的,就好比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这也没什么好与不好,都是活着的需要。但你必须对社会有效,无论你是出于艺术的理由,或者出于责任的理由,或者出于利益的理由,甚至是出于自我感觉的理由。从更深远的意义来看,伟大的艺术家都具有批判性。这倒不是说给出什么结论,但必须引人思考。作为一名艺术家,我个人和社会之间的交流是没有问题的,所以我觉得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正因为我尊重大众,包括尊重大众所拥有认识的局限性的权利,同时把自己作为大众的一员,所以我也不需要向观众解释更多的东西。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不把彰显个体的生存体验作为自己的重要工作。这并不矛盾。一个个体他能够抽离当时的社会,成为一种独立存在,无论你是反向的还是顺向的。正是因为你特别强调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