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小人学 >

第28节

小人学-第28节

小说: 小人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焦芳觉得这是个好机会,既可借“八虎”之力替自己报仇雪恨,又可巴结权势。所以,他立刻将情况密报给刘瑾等人,使“八虎”得以抢先一步,连夜人宫,跪在武宗面前,叩头不止,大哭不已,结果使武宗回心转意,收回成命。刘瑾等人又趁机反咬一口,陷害韩文等人。

    第二天,君臣兴致勃勃地走进大殿,等待对“八虎”的宣判,岂不知由于焦芳的告密,形势早已急转直下。结果刘健、谢迁、韩文等人被迫辞官,而“八虎”集团更受皇帝重用,进一步把持了朝政。不久,又大肆排斥异已,诛杀、罢免、流放,朝野上下一片恐怖。

    由于焦芳告密有功,取得了刘瑾等人的信任,被引荐进入了内阁,也成了实权派人物。从此,公然与刘瑾等人勾结,助纣为虐。

    投靠了刘瑾之后,焦芳是奴颜媚骨,甘当羽翼,为虎作伥,成了一条名副其实的走狗。对刘瑾,他人格丧尽,摇尾乞怜,刘瑾的话就是圣旨,刘瑾的好恶就是是非的标准。刘瑾虽然专擅朝政,却不识字,又要总揽批答奏章的大权,于是便把奏章带回家中,让亲信党徒帮助批答决断,接着再由焦芳润色加工。焦芳对公务敷衍了事,对待刘瑾却竭尽犬马之劳。

    媚上欺下,两副嘴脸,这是小人的本性。对刘瑾奴颜卑膝,甘作走狗,对异己则百般排斥,大施淫威。刘健、谢迁等人被迫辞官回籍后,焦芳又与刘瑾等人合谋进一步加以迫害,将他们打成“奸党”,削去一切诰封,甚至多次借故想杀害他们。

    然而,小人们之间的勾结不过是以利合、以利散。分赃不均致使焦芳与刘瑾等人的关系疏远、恶化,甚至是两狗互咬。刘瑾感到焦芳越来越不听话了,而且借他的名义收受了不少的贿赂,因而心生嫌恶,经常找焦芳的岔子。焦芳感到大势已去,便主动辞官回了老家。

    焦芳虽然政治生涯结束了,却侥幸保住了一条命,就在他去职三个月后,刘瑾及其同党便遭处决。

    从焦芳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小人的一切特征:钻营附势、党同伐异、睚眦必报、鲜廉寡耻……同时,它也告诉我们:只要需要,小人可以充当任何人的作恶工具,基于同样的理由,主子也可以使用任何其他的小人充当作恶工具。其出发点都是个人私利。在小人与主子之间永远不会存在什么牢不可破的关系。

    (4)挖空心思揣摩和满足主子的需求。在前面,我们曾讲到小人的一种附势手段,就是溜须逢迎,决不做主子反感的事。其核心在于强调“顺从”,即凡是主子所喜欢的一切都要表现百分之二百甚至更甚的喜欢,以加速主子的自我膨胀。这里我们提出的内容虽然与前面不可避免地有些重复,但着眼点却不相同,这里我们强调的是“需求”,特别是要包括那些深藏于人的内心的、有时甚至连主子自己也没有意识到的需求,在某些情况下,小人所满足的东西根本不能叫做需求,而只不过是一种极其微妙的、不可言说的主观感受而已。小人们往往具有惊人的体察人性、测度人心的本领,他们从主人一举一动中了解到他全部的感受和需求,并适时地、恰如其分地加以满足。这就是小人的高明之处,他们往往要比正人君子更能接近权势者的内心世界。

    所以说,小人们都是精通心理学的高手,更是玩弄心理的行家。很显然,即使是操守严明的正人君子,。其心理若要被人洞若观火,也难免要处于被动,更何况人性本身就存在着许多的弱点呢?

    小人不但能准确把握住主子的心理,更懂得如何去满足它。小人们不乏聪明,在歪门斜道上他们总是棋高一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而小人们缺乏道德、不择手段的本性又决定了其满足手段的千变万化、丰富多姿,只要可以达到目的,他们可以无所不用、无计不施。在这方面,一心谋大事的正人君子们绝对是难以企及的。

    小人案例之五十七:乾隆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但是由于他是中国最有权势的人;所以,身边总不乏阿谀小人,伺机献媚求荣。乾隆有一个特点:爱听奉承话,但又不喜欢看到人们在当面捧他。爱听别人的赞美,这是人之天性;但又不喜别人当面赞美,这说明乾隆不是一个昏聩的君主,还是很有自知之明和理性的判断的。在这一特点之下,乾隆有一个小小的爱好,那就是喜欢校核史料,一旦找出一件差错来,就觉得纠正了一处舛谬,是一件很了不起的大事,是对历史的贡献,心中很是痛快。和砷等人为了迎合他的这种心理,就在抄写给他的书稿中,故意在明显的地方抄错几个字,以便“宸翰勘正”,让乾隆心里高兴高兴,要比当面奉他学识高深要强得多,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当然,书稿中也有乾隆改正不到的,但由于已经钦定,所以也就谬种流传了。但和砷等人却并不管这些,只要皇上高兴,他们就乐此不疲。喜从勘错中获得满足,这决不是什么需要,充其量只是个爱好或行为习惯而已。核校出错误,虽然不至于欣喜若狂,但无错可校,却可能有些怅然若失。即使是这样微不足道、倏忽即逝的心理感受,也决逃不出小人们探寻的眼睛。小人们不厌其烦,不怕遗误后人,只要主子高兴,他们就会千方百计予以满足。

    从中我们可能看出:有什么样的主子。就有什么的小人。小人绝非天然而成,正是主子的需要制造了小人。小人得势的原因就在于,他们紧紧抓住了主子的需求,并且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

    (5)小人善于掌握主子的弱点,并利用它们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任何人都是有弱点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于当权者来说,他们身上的优点可能大于弱点,但并不等于说没有弱点,相反,在有些时候,当权者的弱点反而显现得更加突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是因为当权者更容易骄傲,在志满意得之时忘记了保持清醒的头脑,弱点被美化了、淡化了、忽视了。由于警钟不能长鸣,小人就会乘虚而人。凭着对人心人性的精微体察,小人对主子的优劣长短、喜怒哀乐可以说是了如指掌,要利用这些弱点来达到自己的某些目的,自然也是轻车熟路,极易得手。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的弱点是无处不在的。以辩证的观点看,有时人的优点也会演变成弱点,就连嗜好、需要等这些一般生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变成弱点。对于小人来说,凡是可以被他们利用的东西,都可以算作是别人的弱点。因此,提防小人的算计,可以说是防不胜防。利用主人的弱点蒙蔽主人,然后“借米下锅”、“借刀杀人”、“借梯下楼”等等,都是小人的拿手好戏。

    小人案例之五十八:明思宗崇祯皇帝即位后,即大刀涧斧铲除熹宗时的宠臣,得势一时的魏忠贤奸党遭到诛杀,为肃清魏党余毒,崇祯皇帝决定更换朝廷官员。这一政治动向引起了一个人的极大关注,这个人就是温体仁。

    温体仁为人圆滑,城府深厚,老谋深算,尤善窥测政治风向,所以在光宗、熹宗两朝为官,宦海沉浮三十载,一直是左右逢源,官运亨通,魏忠贤当权时他不吃亏,魏党倒台后他没倒霉,可谓是混世有术,八面玲珑。听说皇上要补充内阁成员,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温体仁不禁跃跃欲试。

    按明制,内阁成员限定六人,先由九卿共同提名,选出六名以上的候选人,再由皇帝亲自抽签决定。阁臣名单刚刚确定,朝中人士已通过各种渠道知道了其内容。身为礼部侍郎的温体仁,由于资历、名望不够,自然不在名单之上,是又气又妒。

    这时温体仁开始拉拢同样心怀不满的礼部尚书周延儒,二人一拍即合,私下共谋要推翻内阁选举结果,否定会推名单,排斥重臣,从而挤入内阁。他们把攻击的对象放在了处于会推名单之首的钱谦益身上。

    温体仁首先发难,向崇祯呈交了所谓的“神奸结党”疏。疏中恶语攻击钱谦益,翻出陈年旧账,借题发挥,专拣崇祯帝深恶痛绝的罪名扣在钱谦益头上。温体仁特别提及了早已成为旧、事的“钱千秋案”,并诬以结交党朋、营私舞弊、贪污受贿、包藏祸心等不实之罪。这几种罪名都是崇祯帝平生最为憎恨厌恶的,看完奏章。果然是勃然大怒。第二天早朝,崇祯传旨,要钱谦益与温体仁当廷对质。温体仁深思熟虑、成竹在胸,钱谦益则一时措手不及,显得理屈词穷。

    对于温体仁居心不良的发难,群臣深感气愤,于是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辩,使温体仁成为众矢之的。温体仁见势不妙,便向崇祯搬弄是非:“臣此次推不与,本应避嫌不语,但选举阁臣事关宗社安危,钱谦益结党受贿,举朝无一人敢言,臣不忍见圣上遭受蒙蔽、孤立无援,才不得不说。”温体仁危言耸听,却字字落在崇祯的痛处,他向来最恨大臣结党受贿,最怕群臣欺蒙他,因此,崇祯认定温体仁是忠心耿耿,而对钱谦益则心生恶感。在接下来的辩驳中,又有人为钱谦益申辩,并指出温体仁之所以要如此刁难别人,目的在于自己想挤入内阁。温体仁冷笑着挑拨说:“皇上让臣与钱谦益当廷对质,却有这许多替他狡辩,足见钱谦益一向交结私党。乞望皇上明察。”生性多疑的崇祯果然被激怒了,许多为钱谦益辩护的人受到了斥责和降职处理,钱谦益也被罢免了官职,遣送回籍听候发落。

    通过这次事件,温体仁和周延儒获得了崇祯的好感,为他们进一步窃取权力打下了基础。

    钱谦益事件过后,许多愤愤不平的大臣上书参劾温体仁,揭露了他倚势压人,攀附魏党的行为。温体仁不禁惊慌失措,耍弄起了以退为进的手段,主动向崇祯帝辞职,并申诉自己秉公办事而得罪了百官,现在遭到奸人报复,处境孤危,竟无一人替自己说句公道话。温体仁再次利用了崇祯厌恶朝臣结党的心理,博得了皇上的同情。接着,他又反咬一口,诬陷参劾他的人是钱谦益的死党,使钱谦益事件再起风波,温体仁则从中大长威风,为挤入内阁进一步铺平了道路。

    一年后,后金军队进兵京畿地区。发誓要替父报仇的皇太极设反问计,力图除掉抗清名将袁崇焕。就在崇祯对袁崇焕要谋反的消息将信将疑时,心如毒蝎的温体仁乘机落井下石,两次密奏崇祯,对其尽快逮捕袁崇焕。

    本来温体仁与袁崇焕没有任何恩怨,袁崇焕是守边战将,没机会参与朝中党争,自然也没得罪过温体仁。温体仁的真正用意及在于,利用袁崇焕事件为借口,搞掉长期大力支持袁崇焕的宰辅钱龙锡,兵部尚书王洽等人,为自己夺取大权扫平道路。钱龙锡等人曾为钱谦益辩护,并斥责过温体仁,因此受到温的衔恨。

    打着“尽忠”“报国”的旗号,再次利用了崇祯多疑的个性,温体仁巧进谗言,怂恿皇上惩办袁崇焕,并诬告钱、王二人包庇、袒护袁崇焕是因为他们实为一党。

    刚愎自用的崇祯帝终于以通敌谋反的罪名处死袁崇焕,并罢斥和逮捕了钱、王二人。温体仁从中进一步获得了崇祯的信任,并最终进入内阁,成为参预机要的权臣。

    毫无疑问,温体仁是个奸佞小人,为了达到取信于上、获取权柄的目的,他不择手段地诬谄他人,甚至到了置国家安危、民族存亡于不顾的地步。但他为什么屡屡得手呢?全在于他利用了崇祯帝猜忌多疑、自以为是的性格弱点,利用了崇祯对朝中大臣的不信任,从而取得了崇祯帝的好感。其实,温体仁的例子绝不罕见,利用权重者多疑的弱点,打击异已,骗取信任,是小人们在争夺权力过程中惯用的手法。

    3。小人怎样笼络朋党

    笼络众多的朋党,为自己组建一个特别的帮派,是小人们惯用的第三大技术。

    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小人的朋党呢?

    小人的朋党多数也具备小人的一些特征。古语道:“道不同则不相为谋。”很难想象一个正人君子会成为一个小人的朋党。正因为小人的朋党也具有一些小人的特陛,所以他们才会为小人所欣赏。同时,小人的朋党应该是对小人有利用价值的人,正因为他们有利用价值,小人才愿意同他们建立比较紧密的关系。

    小人在其生活中,总是在细细观察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寻觅着与自己情投意合的朋党,一旦发现这样的人,他们就会想方设法将其拉拢为自己的朋党,这种急切心情与“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心境形成鲜明对比,小人如此急切地寻觅朋党是有其深刻原因的。

    首先,结识朋党可以增强小人的力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