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小人学 >

第10节

小人学-第10节

小说: 小人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浔硐中问讲煌夂跏亲非笕馓甯泄俚穆阌肟旄校种侄杂诮鹎⒍杂谌Α⒍杂诿鹊挠楦降滓不故俏恕笆场薄ⅰ吧闭饬街指泄傩枨蟆O喽杂谡H硕裕∪硕浴笆场薄ⅰ吧钡挠缘糜任苛遥杂谀芄淮础笆场薄ⅰ吧钡拿ㄊ聘怯凶懦醭H说募鼻锌是蟆K淙淮永飞稀⒋酉质抵锌蠢次诙嗟男∪似涫刀际瞧接沟模谛纳畲ο蛲夤岸亩镄杂畲右豢季妥⒍诵∪瞬桓势接沟男愿瘛H绻嫡H嗽谧非竺墓讨谢够蚨嗷蛏俚男抛晕壹壑凳迪只蛘呶禾宸⒐夥⑷鹊脑竿敲葱∪丝释鋈送返匾环沙逄煸蛲耆俏四芄皇蛊湫苄苋忌盏挠鹗贾栈竦每勺嗜忌盏娜剂稀G苛业乃接肴鄙侔牡牟√烁裣嘟岷希厝换崾剐∪硕陨缁峒叭巳鹤龀鲎罴虻ダ淇岬幕郑嚎衫玫模豢衫玫暮捅匦氪蚧鞯模庵只痔乇鹩兄谛∪怂ν岩磺械赖律系母旱3嗖采险蟆6廖薜赖赂旱5乃枷胱刺舱墙缍艘桓鲂∪酥晕靶∪恕钡母颈曛荆∪酥靶 保舱恰靶 痹诒跋碌娜烁瘛⒇逊Φ牟偈睾臀闱苛宜接捎玫闹种侄窳邮侄紊稀�

    小人案例之二十三:1922年7月16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陈独秀、李达、张国焘等12名党员代表出席了大会。

    大会期间,代表们在一起分析国内外的形势,准备提出本党对于时局的主张,发表宣言、制订党的纲领。大会代表分成几个小组,讨论各项问题。当时,李达被指定为教育问题组和妇女问题组的召集人,张国焘也在这一组。小组讨论时,张国焘表现得十分积极,热情地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大家基本上达成了一致,最后由李达归纳为几条,提交大会讨论。到了大会讨论阶段,张国焘就完全变了一副脸孔,对于在小组讨论阶段共同确定的几条大肆批评,批评的依据是他从苏联带回来的宣传品,和一天前站到了完全不同的立场上。李达当时就被气得够呛,当面质问他:“昨天在小组讨论时你怎么不提出自己的高见,要留到今天才发表?”只见张国焘脸色平静地回答道:“昨天我还没有仔细想这些问题。”李达听了张国焘的回答,禁不住倒抽了一口冷气:党内竞有这样狡诈的家伙,为了打击别人抬高自己,不惜撕破面皮诋毁别人,这人实在是很危险啊……

    果不出李达所料,张国焘后来真的成了早期党内著名的大叛徒。

    通过以上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小人强烈私欲的两种表现。张国焘谋取党内权力的欲望可以说已经是张扬在外了,在赤裸裸欲望的驱使下他不怕撕破脸皮;都在物欲的支配下表现了极强的不甘寂寞、不甘平庸的性格,虽然他们原本不过是平庸之辈。而在我们这个社会里,人与人的社会和经济地位是天然不可能完全平等的,不同的社会和经济地位也恰恰决定了一个人所应当采取的生活方式,这正如达官贵人和平头百姓和街头乞丐的生活方式是无法相同的。小人在私欲支配下不甘平庸的性格注定了他终其一生都不会停止向上攀爬的焦渴和努力,但正所谓“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小人即便是一时得逞于世,逍遥得意,但一般来说小人的得志都是不能长久的,因为一个正常和规范的社会是不能长久容忍这样的蛀虫存在的。小人的这种注定短暂易逝的梦一般的人生,也正是小人命运的可悲之处。

    3。内心深处的自卑感

    与外在表现出来的膨胀的欲望和无所顾忌的作为相对应的是小人内心深处浓烈的自卑感。小人心灵中深刻的自卑是小人又一大重要的心理特征。

    小人的自卑感是有着复杂的产生根源的:

    (1)小人的生存境遇

    我们曾经不止一次述及小人在其发迹之初大都是郁郁不得志者,长期的压抑和过多的挫折给小人的内心罩上了浓重的阴影,面对别人成功后的辉煌灿烂和自身的困顿苦厄,心比天高的小人自然而然生出自卑感。

    (2)小人的自身条件

    在我们所引用的史实或事例中,确实有一些小人是有着惊人的聪明和高超的技能的,但我们必须看到无论是历史上和现实中成为群落的小人绝大多数都是平庸的,既无才华又无学识,即便有一些小聪明也不足以成就多么辉煌的伟业,小人的自身条件是小人自己虽不愿正视却又不得不直面的,这自然又使小人多了一层自卑。

    (3)小人对自身生存方式的认知

    在正常社会中,绝大多数人都是通过成就事业来实现自己出人头地的愿望,这种为人做事的方式光明磊落,为社会所认可。而小人因为自身力量薄弱,仅凭个人的努力难以满足其膨胀的欲望,因此他必须以牺牲自己的人格为代价,卑躬屈膝,依附权势,靠着主子的力量和施舍达到个人的目的。小人的这种生存方式是低贱的、为人所鄙弃的,这也让小人自惭形秽。

    (4)个人和公众的对立

    一般人以业绩来实现自己出人头地的愿望,这在客观上并不会危害别人,甚至还对社会的发展有益;而且一般人在主观上也都对他人存有一定程度的爱心,他也不愿意为了自己的成功去伤害别人。而小人缺少爱心、毫无道德负担的本性决定了他所采取的手段必定是不道德的、不近人情的,小人目的和手段的不道德性必然受到公众的极端鄙视和强烈谴责。但小人虽“小”,作为群体性的社会成员他也同样渴望着公众的认可和容纳,只不过这种渴望埋藏很深而且常有扭曲而已,而小人必然的行为方式则彻底使这种渴望归于破灭一这样,一种在小人个人和公众之间的内在的僵持与对立就形成了,这更加加深了小人在世间的孤独感和自卑感。

    小人案例之二十四:鲁宣公十七年(前592年),晋景公派大夫谷5克到齐国出访,约请齐国参加各诸侯国的盟会。这本是件好事,却因一件小事而引发了一场战争。

    谷克是个瘸子,走起路来左右摇摆。齐顷公事先知道此事,就让他的母亲肖同叔子躲在帷幕后面偷看以寻开心。谷克奉言进宫,一瘸一拐的走上大厅台阶,正在偷看的肖同叔子竞忍不住笑出声来。这笑声传到谷克的耳朵里,刺痛了他内心深处最为忌讳的部位,于是他马上停下脚步,怒目以视。齐顷公赶快向谷克道歉,答应一定要严厉惩罚那取笑之人,劝他不要因此而伤了两国的和气。但谷克哪里肯听,觉得这是对自己的奇耻大辱,就发誓道:“我不报此羞辱之仇,誓不再东渡黄河!”说罢转身就走,留副使在齐国待命,自己则立刻动身回晋国。

    回到晋国后,谷克完全把个人恩怨置于国家利益之上,丝毫不顾两国的百姓性命和大国之间的长久安定,拼力请求晋景公发兵攻齐。晋景公觉得这算不得什么大事,就拒绝了他的要求。谷克又请求率自己的私兵进攻齐国,晋景公仍然不允。谷克报仇不成,就把怒火埋在心底,等到自己获得了晋国的执政之位,终于发动了对齐国的战争,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靡笄之战”。

    小人案例之二十五:东汉灵帝时期,太监赵忠权重一时,祸乱朝廷,排除异己,使本已走末路的东汉政治更加腐败。

    这一天,赵忠闲来无事,就换了便装,也不带随从,独自走出宫去蹈罡达。走出皇宫,远离令他终日殚精竭虑、苦心算计的宫廷生活,倒突然带给他一种异样的松弛感。但是这种松弛感并没能持续多久,赵忠看街市上年轻的夫妇们带着孩子闲逛散步,又突然有一种失落的悲哀袭上心头,仿佛这世界上的快乐都是属于别人的,却没有属于自己的。唉,谁让自己是太监呢?男不男女不女,无法享受男女欢娱、天伦之乐,连做人的基本权利都被剥夺……想到这里,赵忠已没有勇气再想下去,一股灰黯的调子攫住了他的心。

    心情的低落使赵忠无心再欣赏街市的繁华和热闹,只好绕一个圈子,朝皇宫走回去一毕竟,只有那里才是他纵横施展的天地。

    当赵忠走过一条僻静的小巷时,忽听一位妇女正在训斥她不听话的儿子。这本不是赵忠愿意关心的事,但是当他听到妇女训斥儿子所用的言语时,他站住了。

    “你这个小王八蛋,再不听话,老娘把你送进宫中阉了,让你一辈子娶不了媳妇,尝不成女人的滋味!”

    赵忠站在巷口,感觉妇女吐出的每一个字都像钢针一样扎在他滴血的心上,痛得他几乎晕过去。

    “他妈的,把太监不当人看……你让老子尝不成女人的滋味,老子就让你尝尝死的滋味!”赵忠恨得咬牙切齿,默默的记下妇女的地址。

    三天以后,人们发现那位妇女的尸体漂在护城河中,而她的儿子也离奇失踪,据说是被掳到宫中做了太监。

    在这里,我们所选用的两个事例其实并不具备太多的典型意义,因为无论是谷5克还是赵忠,其深深的自卑感都主要源于其肉体上的缺陷,似乎同我们所分析的小人自卑感的四大根源没有太多的瓜葛,但是应当说他们自卑心理的特点及其诱发的深层后果都是一样的。就一般情况而言,轻度的自卑感虽然可以稍稍影响人的积极情绪,但是如果适当调整的话反倒可以使人看清自己的劣势,激发更为积极的生活态度;自卑感如果过重,则会严重影响。个人的自信心和进取心,成为个人发展的严重阻力,更甚者则会引致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而小人的自卑感则似乎是恰到好处,不但不会使其默认灰色的命运自此一蹶不振,而且反倒更进一步的激发起他强烈的个人欲望来,使他在追名逐利的征途上快马加鞭。另一方面,小人浓重的自卑感也不可避免地诱发了其心理层面的诸多消极后果,这主要表现在小人对美好和成功的事物有天生的仇恨和对立情绪、对危害自身的事物有强烈的报复愿望,通过虐待别人来获得成就感等方面。以下三节,我们将就小人自卑感的三种表现加以分析探讨。

    4。小人对美好和成功的事物有天生的仇恨和对立

    我们分析了小人自卑感产生的四大根源以及小人自卑感的主要特点,作为小人自卑感诱发的诸多消极后果之后,本节我们将着重分析小人在面对美好和成功事物时如何面对了更大的压力,而这种压力是怎样加深加重了小人的自卑感,引发了他不可遏制的仇恨和对立情绪。

    首先,美好事物给小人造成的压力是巨大的。我们所说的美好事物,当然既包括能够给人们带来审美愉悦的种种人和物,也包括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所表达出来的善良、正直、勇毅、真纯等种种美好的人类感情。小人由于天然缺乏爱心,这使得他与美好事物之间难于沟通,不仅难于沟通甚至还极易产生某种对立的情绪。小人也能发现美,但是小人在发现美之后不是由衷地报以虔敬,反而会感受到不同程度不同内容的心理压力。譬如当小人面对自然界或社会中能够给他带来审美愉悦的种种事物时,他内心强烈的贪欲往往会使其本能的盘算如何将其据为己有,以达到自己的心理满足和感官愉悦;要么就是思量怎样将其攫取到手再奉献给自己的主子,以博得主子的厚爱欢心从而换得更多的报偿,就像费无忌看见太子的新娘貌美如花就立刻想到将她“转嫁”给原本应当做她公公的楚平王。而当小人面对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美好的感情和作为时,小人所面临的心理压力就变为一种更具破坏性的表现形式。一方面,他面对这些美好的感情和作为时会产生无法遏止的自惭形秽的情绪,这大大加深了他的自卑感;而另一方面,他既无法采用手段攫取这些美好,又无法施展伎俩诱引或逼使它们变为丑恶。这种深刻的不平衡感只会大大刺激起他打击、玷污甚至毁灭美好事物的强烈愿望。

    我们再来看小人面对成功事物时的反应。前面已经说过,小人对自己抛弃尊严、依附权势的生存方式有着较为清醒的认知,这种生存方式即便是和一般人相比已经是颇为可鄙的了,如果再让小人面对事业有成的大人物或德才高过自己的正人君子,则只会更加深其浓重的自卑情绪。和大人物或正人君子的健康、正义、高尚之举相比,小人获取成功的手段是卑下的,这无法不让小人自惭形秽,并由此产生压力。这种压力如此沉重以致于小人将它视为一种逼迫和伤害。他很想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以消除这种伤害,铲除自卑感产生的根源,但这对小人来说又是不可能的。因此,小人就对成功的事物产生天然的仇恨和对立,总是妄想采取种种手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