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处世与礼仪 全集 >

第24节

处世与礼仪 全集-第24节

小说: 处世与礼仪 全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快乐来自于真实的人际关系
也许你很熟悉这样一种经验:某天你陪友人参与一群陌生人的聚会,因为人不熟,没太多的共同语言,可你又不能退出,还得礼节性的交谈,三个小时过后,在回去的路上,你的内心是什么感觉?同样一个聚会,是你大学毕业同学的十年聚会,可能聚了一天,分手的时候,你的心里涌现的又是什么感觉?我想你肯定会说,这两个聚会的性质不同嘛,当然是前一个聚会人坐在那里很不自在、很别扭,让人有无聊、乏味之嫌;后者则与前者大相径庭,老同学阔别十年,同窗学情,难得一朝相见,嘘寒问暖,谈天说地,氛围自然亲切怡人多了。
俗语里有“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或“我跟你很有缘”、“我和你说话很累”的话。在人际交往的过程里,人们往往因着不同的人、环境和主题而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人际之间的关系也随着每一次的交往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及反应:有人可能是“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成至交”;有异性朋友可能第一次见面就彼此来了“感觉”,遂发展成恋爱关系;也有人可能第一次谈话不投机,性格迥异,便草草收场,以后再也不联系了。凡此种种,我们想知道,到底是什么因素让两个人的关系短时间拉近?或者疏远?或一见钟情?或话不投机?
心理学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发现一个有趣的规律:在人际互动的过程里,除双方的价值观与信念(或称心态)的差异影响沟通的效果与品质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非理性的元素能导致沟通质量的高与低,那就是——沟通中的双方心灵的开放程度及对对方心理需求的滋养与满足状态。如双方在谈话或任何形式的互动里,能最大限度的开放自己的心理与情感空间,势必带给对方在人性深处更多的了解、理解及共鸣,这对心理健康的支持是非常有助益的。如果二人的价值观与信念有较多的“交集”,再加上坦诚的心理互动,将会带来他们合作与友谊的“双丰收”!即使二人的价值观及信念的差异较大,不能共事合作,至少也能促使双方发展良好的友谊。
依据人在人际互动中心灵开放的程度,可以把人际关系分为六种型态:
一、孤岛型。
此时的心灵处于完全的封闭、退缩状态,紧紧关闭心门及感觉,如同置身于一个“孤岛”之上,比鲁宾逊漂流在“孤岛”上还要寂寞,至少鲁宾逊还能和与一条他相依为命的狗交流。而这类人没有任何的开放与沟通,冷漠的对人对己,非常的孤独,内心处于寂寞、匮乏、无聊的状态。假如要对心理健康及心灵滋养的程度打分的话,那么孤岛型则是零分,即心灵得不到任何的滋润与连接。
二、仪式型。
在人际里表现为寒暄、问候及固定仪式的状态。仅限于表浅的人际接触。如在电梯里遇见认识的人,只是点头微笑问好而已。若有人随口问你一句:最近好吗?你正好心情糟透了,告诉他你很痛苦,并痛苦失声,你猜对方会有什么反应?对方一定会吓坏了!为什么?因为对方的问候并不是真的要关心你,只是随便问问罢了,何必当真?在这样的互动里,仪式型要比孤单一个人要有所进步,可让心灵得到一、二分的滋养。
三、社交型。是在人际互动的过程中,每个人只谈及与自己的角色有关的内
容,完全不触及内心的情感。如隔壁邻居大妈们在聊天时,只谈谁家的媳妇孝顺、孙子可爱;卖电脑的哥们只谈论电脑行情、业务情况;女孩们在一起评论流行时尚;老板们谈论生意难做,等等。这样的一种社交状态,维持着彼此的关系不至于疏远,却很难有再进一步的进展,它对心灵的正面滋养比仪式型的人际关系要提升了七八分。
四、嗜好型。
你熟悉这样的画面吗?一群人在餐馆里大行酒令、山侃海吹,个个嘴里嚼着肥肉、喷着酒气,这时恰好年轻的女服务员走过,一人大叫“服务员,你长得好漂亮啊!”“是啊,”“是啊,”桌上的“酒友们”立即随身附和着……
嗜好型是两个人因着共同的兴趣、梦想、嗜好而在一起交流,比如游泳、爬山、跳舞、蹦极、读书、画画、娱乐等,在从事这些活动时人的心灵处于较开放的状态,对彼此的心理有极大的满足和滋养。当然,嗜好有健康的和不健康的区分,前一类是健康的嗜好,还有一类诸如喝酒、赌博等不健康的活动嗜好。在这些活动的过程里,对人的心理满足能达到十分左右的程度。
五、心理游戏型。
比如,恋爱中的一个男孩对女孩在晚上约会后分手说,明早你是希望我推醒你还是叫醒你?又比如,你的朋友总是向你哭诉说她的男朋友对她不好,她不想和他好了,问你她该怎么办?你看她一脸痛苦的表情,就帮她出主意,建议她干脆分手好了,可你一建议她,她又说她有多么爱他、离不开他。再过几天,她又会来找你抱怨……又重复上一次的过程,弄得你拿她没办法,满心的好意频频受挫。以上的两个例子中的男孩和女孩都是在玩“心理游戏”。玩“心理游戏”的过程里对当事人的心理健康的滋养程度大约有三四十分。可是,玩“心理游戏”的人常常活在虚幻的世界里,他们不能简单、直接的表达自己的内在需求,而采用所谓暧昧、迂回的方式沟通。“心理游戏”一面让他的内心得到滋养,一面又勾起他生命的“原始创伤”,使其他的心灵再度受伤,如同饮鸩止渴般自欺欺人,并错过与人之间的深刻接触。
六、亲密关系型。
久别故乡的游子在见到母亲的那一个片刻,所有的压力与忧愁刹那间便烟消云散;身陷情网的男女恋人的一个眼神、一丝微笑都能除却对方心头的烦恼与不快。实际上,真正能丰盈与提升我们生命品质的营养元素是亲密关系。它包括父母双亲、男女爱人、兄弟姐妹、及一切至亲好友,涵盖你的一切亲情、爱情与友情。
情出于真,真生出亲。亲密关系是人心灵的润滑剂,是生命丰富与成长的维他命。从小在缺少亲密氛围下成长的人,比较难与人建立亲密关系,难以创造温馨、和悦、宁静的心灵状态,在亲子关系、婚姻关系乃至人际关系上将会遭遇更大的障碍及挫折,生命的小溪时常处于干涸、断流的状态。
建设亲密关系的能力不仅需要你用心,还得提升你四项基本的素养及能力:觉察力、表达力、同理力、信赖力。具备这四种能力的人,有望在他的生命里营造温暖、轻松的情愫。(下载TXT…整*理*提*供)
亲密关系能在最快、最短的时间内提升我们生命的能量,生活在亲密状态下的男人和女人是俱足人生里的一切智慧与勇气的人,他们有能力去传承及分享爱与生命的智慧,让自己真实的并快乐的活着。
追求并享受快乐而自由的生活,是“天赋人权”,也是生命本身存在的价值,假如你与我一样,愿意选择用心去体验自由与丰富的生命,那就请你从告别虚假的世界开始,建立真实的人际关系吧! 
如何关怀灾后的朋友或家人
  灾难后,假如你的朋友或家人有恐惧而未到立即求医的状况者,那即使是非专业人员的你,你的关怀接纳对他们来说十分有效,但必须具备以下的态度:
  
  温水、面纸、陪伴、大耳朵小嘴巴、说停就停
  
  1。无言的陪伴(Presence)…是恐惧者最重要的药方,很多人以为帮助别人需要说一些话来安慰他以使他觉得好一点,但根据心理大师所说,这是极错误的做法,因为这时候你所说出的话,其实大部分是为了减低自己内心焦虑的话,对恐惧而言其实都是废话。真正有效的,是你的存在及陪伴,对他们而然,无言的陪伴产生极大的安抚作用。 
  
  2。一杯温水(Warm)心理治疗大师面对个案叙述痛苦时候,曾说一杯温水胜於千万言语,手中感觉热水的温暖及眼见你关怀的动作,这才是他们最需要的。
  
  3。一张面纸(Care)对於哭诉者,最错误的做法,是叫他们不要难过,这只是你害怕别人哭泣为自己说的话,假如你能够按住自己内心的恐惧,给他一张面纸,他会感觉被你接纳,终於有人可以让他大哭一场,心中刺痛便得疏解。
  
  4。大耳朵小嘴巴(Listening)…打开你的耳朵,闭起你的嘴巴,聆听他说故事罢!这就是目前风行世界的心理治疗派别(Narrative述事派)的作法。
  
  5。说停就停(Respect)…不要逼他说,他不想说就让他停在那里,受苦的人承受不起别人的推逼(pushing)他。 
身体范围与人际关系亲密度
人与人之间的亲密程度与双主的空间距离成正比。心理学家艾德沃迪霍尔将身体范围和人际关系亲密程度分为4个空间段并加以分析。随着交往范围的扩大,人与人之间的亲密程度也随之逐渐降低。人在无意中已在内心里设定了与对方的心理距离,一旦不太亲密的人过于接近自己,就会下意识地采取后退等被动的防御姿态。以下4种类型都有与之相应的人际关系及地位关系。
亲密空间(40…50cm)
能清楚地看到对方的表情,甚至感觉到对方的气息,并能接触到对方的身体。拥抱或撕打都属于这个空间段。
个人空间(50…120cm)
能接触到对方的身体,并进行对话,但感觉不到气息。
社会空间(2。7…3。6m)
必须用周围的人都能听到的声音进行交谈,是处理公务或社交时所需的距离,也可称之为商业空间。
公共空间(3。6m以上)
指类似演讲场所、教室等适合向公众讲话的空间距离。 
生活中避免树敌应怎么办?
处世待人中“多个朋友多条道,多个敌人多堵墻”,这个道理是无所不在的。树敌过多,不仅会使人迈不开步,即使是正常的工作,也会遇到种种不应有的麻烦。
要避免树敌,你首先得养成这么一个习惯,那就是绝不要去指责别人。指责是对别人自尊心的一种伤害,它只能促使对方起来维护他的荣誉,为自己辩解,即使当时不能,他也会记下你这一箭之仇,日后寻机报复。
人的本性就是这样,无论他多么不对,他都宁愿自责而不希望别人去指责他们。我们都是这样。在你想要指责别人的时候,你得记住,指责就象放出的信鸽一样,它总要飞回来的。要记住,指责不仅会使你得罪了对方,而且他也必须要在一定的时候来指责你。即使是对下属的失职,指责也是徒劳无益的如果你只是想要发泄自己的不满,那么你得想想,这种不满不仅不会为对方所接受,而且就此树了一个敌;如果你是为了纠正对方的错误,那为什么不去诚恳地帮助他分析原因呢?
手段应当为目的服务,唯于不良的动机,才会采用不良的手段,而后树敌。许多成功者的秘密就只在于他们从不指摘别人,从不说别人的坏话――显得自己高明。面对可以指摘的事情,你完全可以这样说:“发生这种情况真遗憾,不过你肯定不是故意这么做的,是吗?为了防止今后再有此类事情发生,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原因……”,这种真心诚意的帮助,远比指摘的作用明显而有效。
其次,对于他人明显的谬误,你最好不要直接纠正,否则会好象故意要显得你高明,因而又伤了别人的自尊心。在生活中一定得牢记,凡是非原则之争,要多给对方以取胜的机会,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树敌,而且也许已使对方的某种“报复”得到了满足,可以“以爱消恨”。口头上的牺牲有什么要紧,何必为此结怨伤人?对于原则性的错误,你也得尽量含蓄地进行示意。既然你愿意是为了让对方接受你的意见,何必让伤人的举动来“逞能”。
微笑、眼色、语调、手势都能表达你的意见,唯独不要直接说“你说得不对”、“其实是这样的”等等,因为这等于在告诉并要求对方承认:“我比你高明,我一说你就能改变你自己的观点”,而这实际上是一种挑衅。商量的口吻、请教的诚意、轻松的幽默、会意的眼神,定会使对方心悅辗馗谋渥约旱氖螅氪送保阋膊换崾鞯小R溃挥泻苌僖徊糠秩说乃枷胧欠下呒模蠖嗍松淳途哂衅⒓刀省⑻袄泛透甙恋龋嗣且话愣疾辉父谋渥约旱囊庖姟K侨粲写砦螅樵缸约焊谋洹H绻鹑瞬呗缘丶右灾赋觯蚱湟不嵝廊唤邮懿⑽约旱奶孤屎颓笫稻穸院括D―问题是,你得让他们有这种感受和体验。
假如由于你的过失而伤害了别人,你得及时向人道歉,这样的举动可以化敌为友,彻底消除对方的敌意。说不定你们今后会相处得更好。“不打不相识”这一民谚富含了这一哲理,既然得罪了别人,当时你自己一定得到了某种“发泄”,与其待别人的“回泄”自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