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立志书籍-第31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创造性地开发出郁金香的很多新品种,那些球茎能够开出世界上独一无二、具有美丽图案的
花朵。
荷兰的郁金香种植者们开始急切地巡视自己的花圃,搜寻这样一种“变异”、“整形”过
的花朵。如果花朵漂亮,就可以期待愿意出高价的买家。买家用这样的花培育下一代花卉,
再以高价出售。逐渐地,这种狂热从小部分人传播扩散到整个荷兰。几乎所有的家庭都建起
了自己的花圃,郁金香几乎布满了每一寸可以利用的土地。贵族、市民、农民、工人、海员、
马车夫、女仆,甚至清洁工都参与了进来。
我们现在所说的“看涨”和“看跌”期权就是在那时被创造出来并广泛交易,人们发明
了类似“球茎期货”的交易方式,投机者并无意要求实际上拥有他们所买进的东西,他们只
希望很快地将他的合同以赢利的价格再出售给他后面的接盘者。为了规范这一活动,荷兰颁
布了新的法律,设置了郁金香的特别公证人,指定了进行郁金香交易的固定场所。当这种期
货交易狂热升级时,其他经济活动放慢了。郁金香的价格令人目眩地向上升,不动产被抵押,
用来保证它们的主人可以获得参加投机郁金香价格继续上涨的权利。新的买方力量推动价格
更多地上涨。
一个故事可以说明那个时代的氛围和人们的心情。海牙有一个鞋匠,在一小块种植园地
上最终培育出了一枝黑色的郁金香,一伙来自海尔勒姆的种植者拜访了他,说服他把花卖给
他们。鞋匠以1500弗洛林的价格把宝贝卖给他们,买家中的一个人立即把黑色郁金香摔到地
上,又用脚碾踩,直到它变成一摊烂泥。鞋匠惊呆了。买家们却解释说,他们也培育出一枝
黑色郁金香,毁掉这枝,他们自己的花就是独一无二的了。
1636年,以往看起来不值钱的郁金香,竟然达到了与一辆马车、几匹马等值的地步,直
至1637年,郁金香球茎的总涨幅已高达5900%!不过,价格不可能高到天上,该来的总会
来。
多米诺骨牌的倒塌源于一个偶然的事件,有一天,一位外国水手将昂贵的郁金香球茎错
当成了类似洋葱的作料就着熏鱼吞了下去,球茎的主人告到法官那里,而到底水手疯了还是
荷兰人太不理性,法官一时难以决断。这下可不得了,一个外国人的举动戳穿了皇帝的新衣,
人们开始怀疑、恐慌,郁金香随即成了烫手山芋,无人再敢接手。球茎的价格一泻千里,暴
跌不止。最终跌到不及顶峰时价格的10%。整个荷兰的经济生活仿佛都崩溃了,债务诉讼数
不胜数,法庭已经无力审理。很多大家族衰败,有名的老字号也被迫倒闭。
郁金香狂热(2)
郁金香的狂热灼伤了荷兰人的心灵,之后的几个世纪里再没有类似的事件发生,荷兰的
经济也在许多年后才得以恢复,现在,“郁金香狂热”也被当成一个专业术语,成了经济泡沫
的代名词。
泡沫就像细菌一样,只要有它存在的土壤,就会蔓延开来。从荷兰的“郁金香泡沫”开
始,人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泡沫奇迹。日本泡沫经济中,东京皇宫周围4平方公里范围内
的地产价值就相当于美国加州房地产价值的总和。英国“南海公司”股票泡沫戳破后,泡沫
把整个国家推向了毁灭的边缘,愤怒的人们竟然要求立法机关向南海公司的董事们复仇。
在今天的所有的市场中,股市是最盛产泡沫的地方,这里的永恒定律是凯恩斯的“博傻
理论”:人们在牛市中之所以奋不顾身愿意花高价购买,是因为他们预期有一个更大的傻瓜,
会花更高的价格把股票买走。“博傻理论”所揭示的就是投机行为背后的动机,投机行为的关
键是判断“有没有比自己更大的傻瓜”,只要自己不是最大的傻瓜,那么自己就是赢家。假如
没有下一个愿意出更高价格的“下家”,那么你自己就成了最大的傻瓜。从有股票市场开始,
这种“博傻理论”就一直在延续。
一看到诸如郁金香狂热、泡沫、连环信、彭齐阴谋、恐慌、崩盘和金融危机这样的术语,
人们立即就会想起疯狂而无理性的投机活动,这些词语一直被用来形容在特殊的、反复无常
的时期金融市场中的非理性。
大家也许不知道,早在1872年,在李鸿章的指引下,清朝就发行了第一张股票,随后社
会上立刻掀起抢购风潮。《申报》这样记录了当时的情景:“今华人购股票者,则不问该公司
之美恶及可以获利与否,但知有一公司新创则不论如何竞往附股,惟恐失之。”“买卖股份之
旺,几乎举国若狂”,看看,是不是和今天牛市中的人们一样呢。
价格的猛涨必然带来泡沫,中法战争成为压垮股市的最后一根稻草。许多新创办的公司
股票一文不值,成为一张废纸。几乎所有钱庄都破产了。《北华捷报》这样记载了泡沫破裂后
的场景:“上海黄浦江沿岸空的、无用的、被废弃的建筑物,和到处星散的夭折企业的界石??
它们是工厂无声的幽灵”。
别以为泡沫总是过去的故事,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
2006年,我们接连创造了“兰花泡沫”、“红木泡沫”、“普洱泡沫”等等。“不为穷困而
改节”的兰花2006年一年之内就涨了数十倍,单株兰花的最高价曾达到2000万元,不过随
着媒体的披露,泡沫瞬间破灭,云南大理的兰花更是跌到鼎盛时期的1/10。由于野生资源的
减少和人为炒作,2004年开始,海南黄花梨、小叶紫檀的家具,价格都是成倍地往上翻,上
涨10倍以上的家具比比皆是,家具的投资转而引发红木投资,不过到了2007年下半年,随
着泡沫的戳穿,许多红木家具的“身价”都被“腰斩”??
与泡沫相比,人们似乎对“庞奇阴谋”更耿耿于怀。
庞奇阴谋
20世纪20年代,有一位叫做查尔斯??庞奇(Charles Ponzi)的美国人,借助佛罗里达
的开发热潮,大肆向人们宣扬:“只要投资购房款的10%,剩余的建筑费用可以用银行贷款,
购房者不用担心,几周的时间就可以获得2倍以上的收益”。不过事实上庞奇的做法并非如此,
他把从B处获得的投资金额支付给A,然后把从C处获得的投资金额付给B,诱惑了更多的人
上当。这种十个锅九个盖的看来及其简单的伎俩为他带来了丰厚的回报。被利益冲昏头脑的
人趋之若鹜,三年过去了,庞奇承诺的高楼大厦仍是一座空中楼阁,人们这才开始认识到庞
奇的真实面目。最终当庞奇把非法积累的10亿美元挥霍得只剩1400万美元时,这个可恶的
骗子被送进了监狱。不过,他的名字还是被人们记住了,因为后来的经济学家把类似的现象
称为“庞奇骗局”。
中国也部缺乏“庞奇阴谋”这样老套的故事。陈相贵的“万里大造林、利国又利民”的
口号蛊惑大众。“今天投入2。66万元,8年后回报18万元”这样的广告使大众失去理智,狂
热的人们竟然自己为明显不合逻辑的泡沫寻找着各种“合理”的依据。陈相贵用传销方式发
展起了销售团队,通过培训洗脑不断发展业务人员认购。当阴谋被戳穿的时候,陈相贵已经
非法吸纳了13亿元。
行为经济学家解释了人们之所以总是落入“泡沫陷阱”和“庞奇骗局”的原因,追溯到
源头是来自源于动物的条件反射和人类的贪性,猩猩按一下五角星按钮,啪的一下递过来一
杯柠檬水,再按一下五角星按钮,又一杯柠檬水,于是猩猩建立了这样的预期,只要他渴了
他就会按这个按钮,我们人类也是如此,在股市中每当人们有投资回报这样的经历时,我们
总会在脑海里建立这样的条件反射,人们总是把获得较高回报的行为夸张地保留了下来,而
把不能带来回报的行为渐渐淡忘。
在人类的贪性的作用下,泡沫便建立了,那些正向的条件反射不断的刺激着人们去进行
更疯狂的冒险,而在“博傻心理”支配下,股票、房地产这些资产价格越高越买,越买越高,
从而导致整个市场的超常规膨胀,加剧了泡沫的形成。
而“庞奇骗局”的创造更多源于人类固有的贪性,虽然这样的把戏并不高明,但似乎总
是屡试不爽,就如同罗素曾经讲过的火鸡的故事:
在火鸡饲养场里,有一只火鸡发现,第一天上午9点钟主人给它喂食,而此后每天主人
都会在上午9点给它喂食,无论雨天晴天,无论星期三或星期四。长此以往,每天上午九点,
火鸡都会把长长的脖子伸起来等待主人的食物,可是在圣诞节前的一天,火鸡虽然伸长了脖
子却没有食物,而是被主人抓住脖子宰掉了。
理性的经济学
早期的经济学们最初受到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基于功利主义效用论而建立了“理性假
设”,在主流经济学的大厦中,“理性假设”似乎是最不可动摇的那块基石。可现在,以卡尼
曼、史密斯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向这一传统假设发起了挑战。他们通过一系列的心理学试验,
用不同的方法去验证人们是如何理解和误判风险的结果,试图推翻有关“经济人”的假设,
塞勒、拉宾、奚恺元等经济学家在这方面也做出了大量的努力。
人们把他们的研究称为行为经济学,这是一块令人向往的领地,它正试图颠覆新古典主
义经济学的正统地位。与正统的经济学基本假设相反,行为经济学认为,人们的行为并不总
是理性的,人们可能会规避微不足道的风险,但有时也会进行一些接近疯狂的赌博。“视觉误
区”、“额外选择”告诉我们,人们在判断效用最大化的时候常常被我们的主观意识所影响;
“前景理论”、“心理账户”其实说明我们在判断得到和失去的时候运用了不同的标准;“人性
的障碍”则深刻的揭示了我们思维中的“贪性”。尽管这些都是通过试验证明的,但足以使我
们更加清醒地认识我们自己。
那么是不是“理性人”假设注定要被推翻?
现在还不至于。尽管人们有时会犯一些错误,无法按理性行事,但这些错误还不足以推
翻主流经济学。正如米尔顿??弗里德曼几十年前所指出的,只要假定人们的行为多多少少是
理性的就足够了,并且人们所犯的错误可以通过经验的增加而弥补。尽管目前,行为经济学
还扮演着正统经济学的“批评者”角色,他们正在努力推出一套建设性的、经得起实证检验
的、系统完整的理论架构,有朝一日,他们有可能转变角色,成为经济学的“主力军”。
第二部分 走出消费者与生产者的迷局
第三章 商家的鬼把戏
“只要涉及企业管理,我就相信偏执万岁。企业繁荣之中孕育着毁灭自身的种子,你越
是成功,垂涎三尺的人就越多,他们一块块地窃取你的生意,直至最后一无所有。作为一名
管理者,最重要的职责就是常常提防他人的袭击,并把这种防范意识传播给手下的工作人员。”
——安迪??格鲁夫
(消费者的经济学)
本章导读:
19世纪法国火车的普通车厢里为什么没有桌子?英特尔的CPU和IBM的打印机的某款低
档产品为什么会比高档产品还多了芯片?除了打折券之外,企业真的发过涨价券,你相信吗?
100多年前新古典经济开创者马歇尔建立了需求弹性、消费者剩余这些微观经济学的核
心概念,这些成为今天的商人们“欺负”消费者的手段,本章将为你揭秘商家的鬼把戏。
“只要这世界上还有愚昧和困苦,那么,经济学就不会是无益的。”
——《悲惨世界》卷首语
从一张打折券开始
办公室的报纸里夹带的优惠券,每每被同事小心翼翼地剪下。
我们就从这小小的优惠券开始吧。你是否留意,几乎所有的优惠券都是减价的优惠券,
你会说,只有傻子才会搞涨价券。但别笑,后面你会发现真的有过涨价券,我们也的确被当
过傻子。
对于我这样不富裕的人,对待货币的态度比较谨慎,虽然不是“一分钱当两分钱花”,但
能省的地方还是要省的。经济学家用“需求弹性”这个词把我这样的和那些大手大脚的人区
分了开来,我是需求弹性大的消费者,价格降了,我就会考虑买,或者多买点儿,我愿意打
印出来肯德基的优惠券拿着去吃一顿早餐,而比较有钱的顾客往往就不愿费力到处找优惠券
了,想吃就直接去吃好了,经济学家因此称他们需求弹性相对较小。
“需求弹性”是经济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最早是由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马歇尔
提出的。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可以说是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奠基人,是
剑桥学派和新古典学派的创始人。
马歇尔将政治经济学这门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