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管理]樱花与剑-日本商业智慧 >

第3节

[管理]樱花与剑-日本商业智慧-第3节

小说: [管理]樱花与剑-日本商业智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亿日元,1948 年536 亿日元。重点放在重点生产产业的钢铁与煤炭,补助金 
的比重,约为价格的一半以上。 
“复兴融资”是指复兴金融金库的融资而言,该银行成立于重点生产方 
式开始实施的1947 年,1949 年停止银行业务。两年之间,日本产业金融的 
四分之一,设备资金融资总额的四分之三,都由此金库作出融资。煤炭产业 
约占复兴融资总额的36%,475 亿日元,受到最大的优遇。煤炭产业设备资 
金的全部或98。1%,都依赖复兴金融金库的融资。并且,所有的基础产业的 
周转资金,亦靠此金库的巨额融资,事实上和补助金同一性质。复兴融资的 
主要资金来源是发行复兴债,发行额达1680 日元,由日银来承受所发行的复 
兴债。 
“美援”主要是统制物资的援助。如棉花、石油、铁矿石、肥料、橡胶 
等、作为重点基础资材来援助日本的产业复兴。煤炭、钢铁、肥料、瓦斯等 
部门的特定产业,可用市面价格的三分之一取得这些“美援”。 
“倾斜生产方式”实施以后,到了1948 年已收到初步的成效,矿工业生 
产恢复到战前的60%。并且,生产财恢复速度超过消费财,这是有目共睹的 
成果。可是,由于独占的大企业受到特别的保护与援助,扩大了生产。相对 
地,中小企业却产生了分解与没落,造成现在日本的企业皆由大企业独占, 
这是重点生产方式所带来的最大矛盾。 
韩战带来的“特需景气” 
1950 年6 月韩战爆发,这一年是日本战败后的第五年。由于韩战所带来 
的军事特需,日本产业所受影响之大,实非笔墨所能形容。具体说来,便是 
把整个日本产业,都带进战争景气之中,不但使各种产业的生产量扩大,而 
且也使低生产性、高成本的重工业品,增加了出品量。1949 年,日本的出口 
总额5。1 亿美元,1950 年增加为8。2 亿美元,1951 年13。55 亿美元,实质增 
加2。7 倍。其中以特需占极大份量,约占日本国民所得4。35 兆日元的一成, 
亦即5000 亿日元。 
特需,包括美军的军需品、兵器的修理、基地的扩大建设及韩国的救济 
物资等。例如卡车、火车头等机械类,钢材、铜制品、水泥等建设资材,衣 
料、防寒等纤维品。上述物资在韩战爆发前,大概有1500 亿日元的库存滞销 
品。韩战发生后,滞销品一扫而空,更以纤维品及金属类为中心,价格急速 
上升,在半年之间,上升率竞达90%。由于生产的扩大,矿工业生产水准在 
1950 年10 月突破战前的水准,翌年三月便超过30%,飞跃上升。这样,不 
但使企业利润、生产量及营运度急剧上升,而且出口商品的出口价格也随之 
涨价,连带地促使进口商品的涨价率增加,工资的上升率也步步提高。 
韩战带来的“特需景气”,一方面使产业的利润增大,另一方面亦使投 
资活动更加活络。前者,除了食品工业的利益率增加之外,和直接特需有关 
的纤维工业等消费财的利润,也有增无减。利润增加的总金额,约从1300 
亿日元增加为3100 亿日元。后者,产业的设备投资总额,亦从1091 亿日元 
增加到4389 亿日元,增加了4 倍。从产业别来看,则以钢铁、煤炭、纤维、 
化学肥料、机械工业、运输、电力等设备投资的增加,最为显著。 
“韩战特需”就像一贴日本经济的“回生药”一样,直接把日本的生产 
部门搞活了,间接又扩大了日本的出口贸易,日银的产业资金供给所发生的 
作用,实在不容忽视。195O 年,日银提供给产业的资金总额竟达7666 亿日 
元,与前一年相比,遽增了30%。产业企业内部保留的利益,也激增为1174 
亿日元,一跃而为二倍以上。产业资金的大部分,是金融市场的外部资金, 
1950 年的外部资金供给额为6495 亿日元,与前年度的1162 亿日元相比,大 
幅增加了22%。除了日银的产业资金供给之外,都市银行也是重要的资金供 
给来源。从全国银行的贷款额来看,1950 年的总贷款额为4077 亿日元,约 
为整个产业资金的53%,即占产业企业外部资金总额的6O%。而都市银行的 
贷款额,超过民间储蓄约为1000 亿日元,这个超过额,便由日银利用追加信 
用来弥补。换句话说,日银的信用膨胀率相当高,否则都市银行贷给产业的 
资金不会这么多。日银的信用膨胀便意味着通货的增加发行,一方面创造了 
大量的产业资金,另一方面也造成通货膨胀所引起的物价腾贵。 
韩战发生的第二年,亦即1951 年,由于日本矿工业生产及重化学工业生 
产的突飞猛进,促使国民经济的积蓄水准,突破了战前的水准。结果,一举 
提前完成了战后的经济复兴。其最大的特征有四:第一、日本各企业的规模 
和韩战发生前相比,大大地扩大,企业的资本调动力,也大大地提高。结果, 
国民所得的增大和国民储蓄额的增加,便超过了战前的水准。第二、由于韩 
战特需的持续与国内外市场的扩大,不但恢复了国民的消费水准,也扩大了 
产业的生产规模。第三、巨额的特需金额增加了外汇收入,使外汇存底丰富 
起来。第四、美国的对日美援也随着韩战的进行而更为增加,因此扩大生产 
所必要的原材料以及合理化的先进技术,也就比较容易取得。并且,进口机 
械的大量资金,在一定范围内也能确保。 
“韩战特需”对日本的产业生产量及金融信用量的影响,已如上述分析。 
而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则更加明显。 1951 年,日本的国际收支,即使不依 
赖美国的经济援助,也已解除了赤字,因为一年之间,已增加了5。7 亿美金 
的外汇储备。1949 年的经常收支是3。6 亿美金的赤字,这一年是靠美国5。32 
亿美元的援助,才使国际收支拉平了。可是,1951 年,不把美援计算在内, 
经常收支也有1。6 亿美元的黑字纪录。由此可见,日本对美贸易比重的增加, 
也就意味着对美的从属关系,从韩战发生以后,便已经确立不移了。 
“所得倍增”后的高度增长 
1960 年,日本首相池田勇人发表“所得倍增计划”。计划发表后,日本 
经济成长急速地发展,而进入高度成长期。从国民总生产来看,1955 年是 
88646 亿日元, 1961 年便达到198528 亿日元,增加了两倍以上。这个计划 
所带给日本经济的影响,不但使设备投资更加活络,而且也促进了诸产业的 
技术革新。 
高度成长期的技术革新,主要是引进外国的技术。从引进的外国技术件 
数来看,1955 年是72 件,1961 年便增加为320 件。从诸产业的引进外国技 
术来看,电机业从17 件增加为59 件。输送机业从8 件增加为24 件。化学业 
从17 件增加为59 件。金属业从7 件增加为27 件。机械业从16 件增加为101 
件。到了1964 年,引进外国技术的总数竟达500 件。十年之间共引进2616 
件,其中以机械业最多,竟达855 件。 
1955 年到1965 年之间的工业生产,若以日本和世界主要国家比较,日 
本在1955 年以100 为基准,1965 年则增加为415。2,增加了四倍多。美国增 
加为149,只增加一倍多。法国增加为179。8。只增加不到二倍。前西德增加 
为189。2,也只增加不到二倍。英国增加为134,只增加一倍多。意大利增加 
为216。6,也只增加二倍多一点。日本的工业生产,显然地超过其他西方主 
要国家,其成长率是世界第一位。 
从产业别就业构成比较:1962 年,日本一次产业(农业)的就业人数占 
23。2%,二次产业(工业)占32%,三次产业(服务业)占44。8%。美国的 
一次产业就业人数占7。3%,二次产业占32。2%,三次产业占60。5%。英国 
一次产业占3。7%,前西德占11。4%,法国占19。7%,意大利占27%。一次 
产业的就业人数百分比,日本仅次于意大利,居全世界的第二位。 
1968 年,主要工业制品生产量的国际比较:粗钢,日本居世界的第三位, 
6600 万吨。汽车,日本居世界的第三位,200 万辆。造船,日本居第一位, 
7497 吨。日本在收音机、商用汽车和纤维业皆居第一位。在电视机、轮胎、 
塑胶、纸业等,居世界的第二位。在电力、新闻用纸、肥料,硫酸等产业居 
第3 位。 
1961 年的平均国民所得,日本是464 美元,居世界第17 位。台湾是122 
美元,居世界第26 位。而第一位的美国是2572 美元,第二位的加拿大为1774 
美元,第三位的瑞典是1592 美元,第四位的挪威是1208 美元,第五位的比 
利时是1198 美元,第六位的丹麦是1198 美元,第七位的英国是1143 美元, 
第八位的前西德是1114 美元,第九位的法国是1031 美元。 
l965 年,日本经济第一次遭遇到战后最大的景气萧条。以1964 年东京 
举行奥运会为景气的大好景况为境界,1964 年是景气的“山”,1965 年便是 
景气的“谷”。战后日本的景气发生萧条共有四次;1954 年是第一次,1958 
年是第二次,1962 是第三次。景气循环都以五年为期周而复始,可是1965 
年的第四次和第三次仅隔四年,景气循环期的缩短颇受产业界的重视。 
1965 年的不景气,最显著的是生产的停滞和利益率的低落,因此发生了 
慢性的过剩设备,而引起供给能力的过剩。1960 年才有2000 亿日元的过剩 
供给能力,1965 年便有35000 亿日元的增加,存货随之逐增,也就带来了金 
融紧缩,不景气因此发生。 
由于不景气的发生,便暴露了大企业的经营破绽,以山阳特殊钢和山一 
证券的倒闭为代表例。1958 年“岩户景气”的好况,和1960 年发表了“所 
得倍增计划”,使日本的景气一路看好。虽在1962 年有过景气的降低,但在 
翌年又使景气上升。因此,企业界便扩大设备投资,而其所需的庞大资金, 
便从股票市场调动。由于股市受到企业间接金融调动的影响,走势加快,再 
加个人投资家也脐身进来,一时股市便大大热闹起来。股市的热闹,便使股 
票涨价,平均股价从475 日元,涨为1829 日元,直线急速上升。1965 年, 
由于设备过剩而发生景气不佳,首当其冲的是股市一落千丈。山一证券便在 
股市走下坡时倒闭,而山阳特殊钢则因设备过剩周转不灵,而发生倒产。 
山一证券的经营破绽,却受到日本政府的拯救。当时的大藏大臣田中角 
荣,宣布无抵押、无限制的“日银特融”,用日本银行的特别融资,来救此 
家证券公司。另一方面,日本政府作为景气对策,积极发行长期债券和公共 
事业费的增额,以期景气回转。果然,第二年日本的景气复苏,出人意料地 
急速恢复起来,矿工业生产的增加,和前年相比,增加了15%。过剩设备也 
急速缩小,景气又开始回升。 
日本经济高度成长的原因,除了政府领导型的“所得倍增计划”带来的 
成效之外,另有其他诸要因,分述如下:第一、日本经济的二重构造是主要 
原因,在经济政策上采用“对内促进竞争”和“对外限制竞争”的二重构造。 
第二、高度的教育水平和高品质的劳动力,加强了企业能力。第三、高投资 
率和储蓄率。第四、急速引进外国的技术。第五、保持安定的汇率,一美金 
固定为兑360 日元。第六、出口主导型和投资主导型相互配合。第七、扶助 
幼稚产业的保护政策和促进企业间的竞争。第八、低位数的军事费用支出。 
合理化投资,也是日本经济高度成长的主要因素。从产业类别的设备投 
资动向来看,1950 年以投资纤维、化学(肥料)、海运、金属为主,其中纤 
维业占全投资额的18。4%。1951 年以降,重点放在电力、海运、钢铁、煤炭 
等四种基本产业,其中电力占27%。1952 年以降煤炭产业的夕阳化及世界船 
舶的过剩化,重点改为重化学工业和机械工业。1953 年以降,电气瓦斯和运 
输业便占了首位。此外,近代化投资也不能忽视,例如合成纤维、家庭电机、 
石油化学、电子工业、冷冻工业等新制品生产部门,新产业便逐渐形成。这 
样,合理化投资与近代化投资,便被称为日本经济高度成长的“二化投资政 
策”。 
日本经济的高度成长,经过“美金冲击”(1971 年)和第一次(1973 
年)、第二次(1979 年)石油危机后,1980 年贸易的经常收支,便从一百零 
七亿美元的赤字,转为黑字基础,1985 年贸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