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eq)决定你的命运-牛津情商管理-第6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施罗德拍着母亲的肩膀安慰她说:别伤心,妈妈,总有一天我会开着奔驰车来接你的!40年后,终于等到了这一天。施罗德担任了下萨克森州州长,开着奔驰车把母亲接到一家大饭店,为老人家庆祝80岁生日。1950年,施罗德上学了。因交不起学费,初中毕业他就到一家零售店当了学徒。贫穷带来的被轻视,使他立志要改变自己的人生:我一定要从这里走出去。他一直在寻找机会。1962年,他辞去了店员之职,到一家夜校学习。他一边学习,一边到建筑工地当清洁工。不仅收入有所增加,而且圆了他的上学梦。4年夜校结业后,1966年他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夜校学习法律,圆了上大学的梦。毕业之后,他当了律师。32岁时,他当上了汉诺威霍尔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回顾自己的经历,他说,每个人都要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而不是通过父母的金钱来使自己接受教育。这对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通过对法律的研究,他对政治产生了兴趣。他积极参加政党的集会,最终加入了社会民主党。此后,他逐渐崭露头角、步步提升。1969年,他担任哥廷根地区的主席,1971年得到政界的肯定,1980年当选为议员。1990年他当选为下萨克森州州长,并于1994年、1998年两次连任。政坛得志,没有使他放弃做联邦政治家的雄心。1998年10月,他走进了联邦德国总理府。
第369节:永葆进取之心
正是进取心这种永不停息的自我推动力,激励着施罗德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这是神秘的宇宙力量在人身上的体现,这种动力并不是纯粹的人为力量能创造的。为了获得这种力量,我们甚至愿意放弃舒适的生活乃至牺牲自我。我们每个人都感到,我们都需要这种激励,它是我们人生的支柱。一旦我们有幸受这种伟大推动力的引导和驱使,我们就会成长、开花、结果。进取心带来的激励也存在于我们人体内,它推动我们不断完善自我,追求完美的人生。但如果我们无视这种力量的存在,或者只是偶尔接受这种力量的引导,我们就只能使自己变得微不足道,不会取得任何成果。并且,这种向上的愿望,这种至高无上的力量,也有可能会消失。一旦染上了懒惰的习性,我们就会停滞不前。莎士比亚说:千万人的失败,都失败在做事不彻底上。往往做到离成功还差一步,但终止不做了。一个人,不论他失败多少次,只要他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拥有再试一次的勇气,就不会前功尽弃,从而取得最后的成功。所以,朋友,永葆一颗进取的心吧!也许现在你离成功还很远,但只要你永不放弃,你总会有成功的那一天。
第370节:感悟幸福
感悟幸福感悟幸福是一种能力。学会感悟幸福,才能施爱于万物。一位年长的旅行者曾经讲述了这样一次经历:有一次在去美国西部的旅行途中,他恰好坐在一位年迈的妇人旁边,这位老妇人时不时地从敞开的窗户中探出身去,从一个瓶子中把一些粗大的盐粒撒在路上至少在他看来是如此。当她撒完了一个瓶子之后,又从手提包里把瓶子灌满,接着继续撒。听他讲述这一经历的一个朋友认识这位老妇人,并告诉他,这位老妇人极其喜欢鲜花,并且一贯遵循一个信念:请在你旅途所经之处撒播鲜花的种子,因为你可能永远都不会在同样的路上再次旅行。通过在自己的旅途中撒播鲜花的种子,这位老妇人大大地增添了原野的美丽。正是由于她热爱美、传播美,使得许多道路两侧鲜花缤纷,生机盎然,令寂寞的旅人耳目一新。如果我们在漫长的人生旅程中都能够像这位老妇人一样热爱美并传播美的种子,那么这个世界将会变成令人心旷神怡的天堂啊!你是否曾经感受到了大自然所蕴涵的美的神奇力量?如果没有的话,那你就丧失了生活中最深沉的一种幸福。有一位旅行者,他曾经有过一次横穿大峡谷的经历,坐在一辆公共马车上,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了100英里(1英里=1。6093公里),他是如此地精疲力尽、腰酸背痛,甚至都觉得无法再支撑着熬过离目的地还有10英里的路程。但是,当他偶然从山顶往下注视时,他看到了著名的大峡谷瀑布和周围绝佳的风景,而此时,太阳正破云而出,金色的光芒照耀大地,呈现在他面前的是一幅空前绝后、摄人心魄的画面。他身上的疲劳、困顿和酸痛,立刻被眼前的美景驱散得无影无踪。他的全部身心都沉浸在大自然的浩瀚恢弘和空旷豁朗之中。这种美是他以前从未经历过的,也是他永生难忘的。他感到自己的灵魂得到了升华,心中是那么地平和宁静,而喜悦的泪水则在不知不觉中溢满了眼眶。不是吗?当我们的心灵驰骋于一望无垠的绿色原野,徜徉于翠竹掩映的溪畔时,我们肯定不会怀疑造物主是在按照他自己的形象和爱好来制造人类的。想必造物主是希望人类跟大自然一样美丽。有一位哲人曾说,感悟幸福是一种能力。学会从世界万物中品尝幸福的滋味,是情商教育的一个内容;而能施爱于万物,进而滋润美好的心灵,更是情商品质的重要表现。参考文献'1'王慧.女人情商'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5.'2'李佳东.情商主宰人生'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5.'3'彭书淮.eq情商决定命运'm'.北京:中国民航出版社,2005.'4'佛朗勃瓦·勒洛尔.情绪的力量'm'.北京。民族与建设出版社,2004.'5'可雷格.eq小灵通'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4.'6'宿春礼.给你插上梦的翅膀'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7'朱复融.儿童社际情商提升法则'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8'黎航,任惠.绝对大挑战'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5.'9'汪洋.关注情绪'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4.
中文版 序
很抱歉,我们奉献给你的不是一本时髦的书,它甚至还会让你感觉到一点点的不舒服。不过
;请不要
回避,你也无法回避,因为回避这一问题的结果是:你不得不承受更多的不舒服、甚至是痛苦。
有人说,
21世纪是心理学的世纪,对此,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们却能亲眼看见身边心智不成熟
的人是如此之多。如果说以前中国人最大的问题是温饱问题,那么,今天,中国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心理
问题,而心智不成熟又是心理问题中最大的问题。
十七八岁的高中生在大街上堂而皇之地用奶瓶喝水,这是时髦、反叛,还是在逃避成熟?
应届大学毕业生选择考研的动机仅仅是:害怕毕业。他们是害怕毕业,还是在拒绝成熟?
无数大龄青年不愿结婚,他们真的是没选择好伴侣,还是害怕承担婚后的责任?
数不清的成年人一遇到难题,就双手一摊:“这不是我的问题。”他们果真技不如人,还是不敢面
对自己的问题?
……
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可以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规
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不及时处理,你就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承受更
大的痛苦。
心智成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艰苦的旅程。
二十多年来,在心智成熟的旅程上,《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陪伴着亿万读者,也帮助过千千万万
痛苦的人走出困境。毋庸置疑,这本书创造了美国、乃至世界出版史上的一个奇迹。难道不是吗?有哪
一本书,没做任何宣传,仅凭口耳相传,就达到了三千万册的销量;有哪一本书,在《纽约时报》畅销
书排行榜上一直排了近二十年;有哪一本书,出版以后,作者收到的读者来信有如此之多。难怪《华盛
顿邮报》的书评会说:“这本书是出自上帝之手。”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学著作,也是一本伟大的心理学著作,它出自我们这个时代最
杰出的心理医生斯科特·派克。斯科特的杰出不仅在于他的智慧,更在于他的诚恳和勇气。他第一次说出
了人们从来不敢说的话,提醒了人们从来不敢提醒的事,这就是:几乎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只不过程度
不同而已;几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不过得病的时间不同而已。
斯科特激励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问题,不要逃避。直面问题,我们的心智就会逐渐成熟;逃避
问题,心灵就会永远停滞不前。
然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逃避问题的人比比皆是:你是老板,你一定会知道你的手下有几人敢
于承担自己的责任;你是父母,一定知道你的孩子为什么总是躲躲闪闪;你是公务员,你一定会知道,
面临问题时,你是在积极主动解决,还是在消极回避……所有逃避者,都在阻碍自己心智的成熟;一切
心智成熟者,他们的人生之旅都是从直面问题开始。
如果你是一个渴望成熟的人、一个正在成熟的人、一个因拒绝成熟而导致心理障碍的人,那么,请
你勇敢地翻开这本书吧!只要你有勇气翻开这本书,你就一定有勇气面对自己的问题;只要你勇敢地面
对自己的问题;你就踏上了心智成熟的旅程。
25周年版序言
我们长期以来的想法和感受,有一天将会被某个陌生人一语道破。
———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
《我的信仰》
《少有人走的路》出版以后,我收到了不计其数的读者来信。这些信件让我真切地感受到:读者之
所以被感动,并不在于我提供了多么新鲜的东西,而是因为我的勇气,我说出了他们长期思考和感受的
东西,他们自己却因缺乏勇气,不敢说出来而已。
我不清楚“勇气”为何物,它也许是与生俱来的无知无畏吧?本书问世后不久,我的一个病人去参
加一次鸡尾酒会,恰好听到我的母亲和一个高龄女士的对话,谈到这本书,那个女士说:“你一定为你
的儿子斯科特感到骄傲吧?”我的母亲随即回答说:“骄傲?不!根本谈不上!那本书和我一点儿关系
也没有。你也清楚,那都是他的想法,是他得到的一份礼物。”母亲认为这本书和她没有关系,我想她
错了,不过有一点她说对了:就《少有人走的路》的来源而言,它的确属于一份礼物———从各方面看
都是如此。
这份礼物的一部分,还要追溯到过去。记得我妻子莉莉和我本人,曾认识一个叫汤姆的年轻人。汤
姆和我一样,是在同一处“夏日度假区”(美国富人、艺术家和知识分子的聚居地)长大的,在以往许
多个夏天里,我和他的哥哥一起玩耍;在我很小的时候,他的母亲就熟悉我。本书出版的几年前,汤姆
曾和我们共进晚餐。就在聚会的前一天晚上,汤姆对他的母亲说:“妈妈,明天晚上,我要同斯科特·派
克一起吃晚饭,您还记得他吗?”
“啊,当然了!”他的母亲说:“我记得那个小男孩,从他嘴里说出的东西,都是大家忌讳的话题。
”
瞧,你都看到了,这份礼物的一部分,应当追溯到我的过去。想必你也可以理解,在过去的主流文
化背景下,我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怪人,是个“童言无忌”的异类。
我是个不知名的作者,所以本书出版以后,没有任何大吹大擂的宣传。它在商业上的巨大成功,是
一个缓慢而渐进的过程。它
1978年出版,五年后才出现在全国最畅销图书榜单上。假如它一夜走红,我
一定很怀疑自己是否足够成熟,成熟到可以对付突如其来的名望和声誉。不管怎么说,它毕竟是取得了
惊人的成功,而且出版界公认,它是经众口相传而获得成功的畅销书。一开始销售速度很慢,不过人们
经过不同的渠道,都在纷纷谈论这部书,它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其中一条渠道就是“嗜酒者互诫协会
”,譬如,我收到的第一封读者来信这样开头:“亲爱的派克博士,你肯定是个酒鬼。”写信的人显然
认为,除非我是嗜酒者互诫协会的长期成员,并且一度因酗酒而潦倒,不然就很难想象,我会写出这样
的一本书来。
我想,假如《少有人走的路》提前
20年出版,它可能无法取得多么像样的成就。须知到
20世纪
50
年代中期,嗜酒者互诫协会才真正行使职能,而在此之前,本书大多数读者还都不是酒鬼呢!更为重要
的是,心理治疗当时并未成为一种趋势,而到了
1978年,当《少有人走的路》初次出版时,美国多数的
男人和女人,在心理上、精神上日渐复杂,也开始反思人们极少讨论的话题。事实上,他们一直翘首企
盼,等待有人大声说出这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