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变成有钱人并不难+着名理财师手把手 >

第30节

变成有钱人并不难+着名理财师手把手-第30节

小说: 变成有钱人并不难+着名理财师手把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意之中发现的商机 
张明30岁刚出头,原来在一家国有商业银行工作,去年单位实行买断工龄,他在拿了一笔补偿金后,成了失业人员。回家后,张明便想进行个人创业,但自己一没有技术,二没有太大的本钱,再说在机关养尊处优惯了,对能否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他没有丝毫把握。 
无奈之下他想到了打工———先识识商海的水性再说。他硬着头皮找到一个开公司的老同学,本来公司不缺人,但老同学顾及同窗情分不好意思回绝,便答应他先干干试试。 
由于这是一家装修公司,工作多数与工程有关,而张明对此一窍不通,只好在行管部干一些跑跑颠颠的杂活。后来,朋友的公司因为扩大业务需要贷款,财务部门找银行办理贷款时不是手续不全,就是表格填写错误,用了一个多月也没有把贷款办下来。这时老同学想到了从事过银行工作的张明,于是便把贷款任务交给了他。由于张明熟悉业务,懂得办理贷款的捷径和窍门,结果没用三天便把一笔300万元的短期贷款轻松搞定了,并且他还根据自己的经验,为老板选择了一款利率较低的流动资金贷款,为公司节省了一笔利息开支。从此,老同学对张明刮目相看,给他加了薪水,提升他当了财务主办。 
张明并没有因升职加薪沾沾自喜,而是从办理贷款这件事上悟出了商机。经过一番市场调查,他发现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希望靠贷款“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居民越来越多,许多创业的个体业户更是需要银行贷款的支持。但由于银行对贷款要求严格,贷款手续相对繁琐,多数人对贷款品种、贷款程序又缺乏了解,以致许多贷款者浅尝辄止,半途而废,使贷款不能如愿;有的则办理手续多走弯路,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还有许多创业者守着大量的信贷资源却不知道利用,迟迟不能取得创业资金。而他则有多年的信贷工作经验,过去与房产评估交易、保险等部门多有联系,对贷款手续以及各种窍门也都了如指掌,所以他突发奇想:如果能够利用自己的这一资源,专门经纪贷款,帮助贷款人办理令人头疼的各种手续,岂不是一件对客户、银行和自己都有利的好事? 
一个月后,他婉言谢绝了老同学的挽留,结束了自己的打工生涯,开始谋划当“跑腿经纪人”。 
贷款跑腿赚取第一桶金 
由于他从事银行工作时与各部门打交道较多,“人熟是个宝”,所以他将主要业务定位在贷款的办理上。同时,他还主动了解和熟悉其他经纪业务知识,为了把业务学扎实,他还义务为朋友们帮忙,起早贪黑到相关部门排队办理手续,初步掌握了交警、交通、工商、税务、海关等各种年审、办证、交费等手续的办理方法。 
在做好必要准备的前提下,他在本地的日报、晚报及房产、汽车、理财等网站上发布了办理“跑腿经纪”业务的广告。当然,由于他办理贷款是内行,所以业务宣传中突出了贷款业务,为了让大家信任,他还承诺先向客户支付一定押金,如果不能按时履约,押金可以作为给客户的赔偿。广告一打出,张明的电话铃声不断,几天内就接到30多个“帮忙贷款”的请求。经过详细询问,他选定了10位已具备贷款条件的客户,并根据个人贷款需求,为每位客户设计了《贷款建议书》,从利率、还款方式、客户需提供的资料、办理时限等各方面给了客户一个清晰直观的说明。 
客户见张明不但承诺办理时限,还因人而异帮助选择了利率低、期限合适的贷款品种,便放心地与其签订了委托协议。此后,张明晚上在家填写各种表格,白天忙着跑银行,去保险公司,虽然忙活,但这对他来说都是轻车熟路,所以没用几天,便通知客户到银行轻松领到了曾经可望不可即的贷款。 
张明的“跑腿经纪”渐渐声名远扬,顾客踏破门槛。各家银行也争相聘请他当贷款营销员,除了在办理手续上一路绿灯以外,还按贷款额度给他一定的提成。一项业务,挣两份利润,真正达到了跑腿经纪的目的。 
扩大跑腿经纪的业务范围 
办理跑腿经纪的业务多了,张明的朋友也越来越多,为扩大业务打下了基础。许多人都认为张明神通广大,所以买家电等大件商品时总要让张明给参谋或提供一些信息,而在办理贷款时,他正好结识了一个家电经销商,这时,张明便将朋友们介绍给这个经销商。因为是张明介绍,经销商便本着薄利多销的原则,以低于市场的优惠价位进行让利销售。此后,找张明买家电的朋友越来越多,而这位经销商的销售额也有了很大提高,到了年底一结算,张明给他带来了数万元的利润,为表示感谢,他特意给张明送了一个厚厚的红包。 
帮助别人推销了商品,让双方都领情,这正是张明跑腿经纪的精明所在。朋友们找他帮忙,总觉欠他人情,但张明却说,现在是市场经济了,我只不过是起了一个牵线搭桥的作用,帮别人推销了商品,赚了经纪费,我还得欠你人情呢。就这样,找他办事的人越来越多,随着业务的扩大,他又动员太太也辞去了公职,两人一起当起了“跑腿经纪人”,使业务领域不断扩大。 
每到缴纳车辆养路费、驾驶证年审的时节,许多车主往往要排队办理,有时耗上几个小时还办不完。张明便让太太学会了各种车辆证照的缴费和年审业务,推出了与车辆有关的跑腿服务。随着私人轿车的逐步增多,这项业务受到了广大有车族的欢迎,他的车辆跑腿业务呈现了良好的上升趋势。 
经营业户需要和工商、税务等部门打交道,常常为办证、盖章、缴费等事务而忙得焦头烂额;初次办理各种证照更是不知从何入手。张明便根据这一特点,专门为那些忙着挣钱抽不出身的业主,或即将开业、毫无经验的小老板们提供中介服务。同时,他还根据一些创业者的实际情况,推出了帮忙办理贷款、营业执照、税务执照等“一条龙”服务,吸引了众多的创业者。根据当前外贸业务发展迅速的特点,张明还准备招聘一名报关员,开通外贸企业报关中介服务…… 
张明说,“跑腿经纪”的事情无大小,人员更是可多可少,一般的业务一个人就能办得很好;业务范围除前面所说的几项以外,替客户购买车船、机票,代办房地产过户,甚至去邮局送信取包裹等都可以成为发展业务的范围。总之,当“跑腿经纪人”不需要资金,更不用有多高深的知识和技术,只要有一定经济脑瓜和办理某项事情的实际经验即可,特别适合大学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创业致富。 
 

 


3.开家“网上起名店”

宗学哲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名,商家也要有店名厂名,好的姓名是人生宝贵的财富,好的店铺名会成为价值连城的无形资产。过去人们不太注重起名,名字信手拈来,满街都是“二狗”、“狗剩”,还美其名曰“好养活”,现在给孩子起名,谁还叫张二狗? 
商家的名字更是重要了,开家旅馆,你起个名字叫“月黑风高度假村”,就是设施再好,价格再便宜,也没有人敢来了呀。所以,无论人名还是店名,都要符合人类社会学、美学、语言学的要求,并且要跟上时代的节奏。小王认识到了这些问题,看到了起名的市场潜力,所以早就产生了开个起名店的想法。后来正巧遇上网络迅速发展这一机遇,“与其网下叹气,不如网上出击”,小王便决定开一家具有时尚色彩的“网上起名店”。 
小王是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毕业,有一定的语言文字基础,在学习了相关起名学、网页制作、电子商务营销等基础知识之后,他专门申请了域名,建立了网站,“网上起名店”就开张了。为了提高起名店的知名度,小王与一些知名网站建立了链接,还在一些点击率较高、收费相对较低的网站做了弹出式广告。并将网站的相关信息加载到了各搜索引擎之中。你别说,这些宣传营销举措还真管用,开业的第一个月小王就收到了全国各地五十多个要求起名和咨询的电子邮件,其中还有一个台湾客户要求给才出生的双胞胎女儿起名。直到现在小王也不知道他是通过哪个网站知道了自己的起名店———网络真是太神奇了。 
开业后小王做成的第一笔生意是为河南的一家商店起名。当时,对方提出的要求是先起名,满意后再看质论价。这家商店原来的店名是一个极具计划经济特色的名字:某某县百货大楼。商场由于一场突如其来大火,烧得只剩下了主体建筑框架,重新修建开业后如果继续叫失火之前的那个落伍、让大家心惊胆战的名字肯定不行了,因此商店为图吉利要求新店名必须“把火给镇住”,让购物的顾客从心理上感到安全。受理这项业务后,小王通过网络浏览全国知名商业单位的店名特点,并根据其实际情况,最后定名为“金帝商场”。金帝有两个含义:一个是“真金不怕火炼”,二是要继续“称帝”,始终做当地零售行业的老大。商店对这个名字非常满意,本来小王的店铺起名标价是300元,结果商店按照以质论价的承诺,通过网上银行给他汇了3000元。 
相对店名来说,个人的名字要更为复杂一些。一般要求对方通过电子邮件或信件发来孩子的出生年月和时辰,说明父母及相关亲属的名字,以防重名、重辈分或犯“名讳”;还要提供起名的要求,比如说明要三字姓名还是两字姓名等等。然后小王根据客户要求,参考古代起名学的知识,提供五个名字供其选择,以尽量让顾客满意。 
需要和大家说明的是,起名不是迷信而是一门艺术,涉及哲学、心理学等知识,当然我国古代的一些传统文化也具有参考价值,所以说起名是一种各门科学的综合体现。说它玄也玄,说它浅也浅,有一定语言文字基础的人,多看一些姓名学的书籍,具备一定的网络知识,便能和小王一样开家网上小店,过把当小“CEO”的瘾。 
 

 


4.开家“报吧”巧赚钱

宗学哲
我的同学小王下岗后一直四处打工,当打工仔收入低不说,还要整天看老板脸色行事,所以他一直想找个机会自己干点事业。春节后,他看到如今创业环境越来越好,文化类的消费市场越来越大,于是他辞去工作,在一家高校门口开了个书报摊。 
小王是个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发现买报的人也分类型:买上报纸就走的一般是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在报摊前翻阅一段时间,最后才选中一张报纸的则属于比较精明的学生,而且这类学生占比较高;也有少数学生只是来看报,很少买,这往往是经济相对困难或对报纸内容比较挑剔的学生。由此他悟出了一个门道,如果能办一家“报吧”,让这些“精明”、“相对困难及挑剔”的学生花一份报纸的钱便可随意浏览,说不定会“有利可图”。 
为了进一步验证此设想的可行性,他以免费看报为条件,让几个较为熟悉的学生为他做了一次市场调查。通过调查发现,现在一份报纸的平均售价在1元左右,有十多个甚至三十多个版面。按说价格不贵,但个人爱好不同,这一摞报纸中,90%的学生只能有针对性地选择两三个版阅读,其他的全部当废纸扔掉了,而“报吧”则恰恰能解决这一问题,提高读者阅报消费的含金量。同时,调查还显示,有80%的学生表示愿意接受“报吧”这一实惠的消费方式。 
这一调查结果给小王吃了定心丸,于是信心十足地筹建起了“报吧”。他首先在离学校不远的一个胡同里,以每月400元的价格租赁了两间住户自建的门面房,订阅了近百种报纸和杂志,将其分为创业求职、文学艺术、电脑网络、财经金融、新闻热点、报刊文摘六个“阅读小区”,并在“报吧”设立了吊椅、摘抄台、情人阅读包厢等设施,找美术系的学生帮忙设计了精美、醒目的广告牌,一切准备停当之后,他的“报吧”开业了。 
花1元钱便可以看几十元甚至几百元的报纸和杂志,学生们觉得非常划算,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小店的生意出奇的好。为了吸引客户,增加收入,小王还增加了出售咖啡、茶水、冷饮等服务项目,推出了月票八折等优惠促销措施,使每天的顾客流动量在90人左右,加上卖饮料等其他收入,“报吧”日均毛收入120元。 
“报吧”生意好了,周围的书报摊可遭了殃,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报摊门可罗雀,生意萧条,而他的“报吧”却人来人往,顾客踏破门槛。除去租房、订购报刊等开支,“报吧”每月的纯收入达到2500元———小王从卖报小贩摇身变成了“报吧”老板,还被评为全市的“下岗职工创业明星”。 
投资策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