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文艺 2009年第09期-第2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怀对未来美好憧憬的女大学生;在卷入政治漩涡后;理想、信念、使命、爱情、爱憎取舍就这样一点点湮没;演绎了一场真假相交、灵肉纠葛的乱世恋情。两个多小时的电影看起来基本是一气呵成;跟着故事情节慢慢走;没有觉得冗长和过于拖沓。细节的描述;眼神的刻画;尤其是汤唯和梁朝伟的对手戏;沉默而丰富的眼神颇有味道;汤唯风骚纯情相糅;矜持柔媚相连;易先生阴险谨慎有之;柔情有之。女大学生王佳芝的心机与哀怨;汪伪特务的冷酷与落寞;而当最后亲笔批下的那一纸枪决书、遗落谁人心底深处的那枚六克拉钻戒、那还在空谷回音的断魂枪声……王佳芝闭上眼睛的那一刹那;内心也许是满足的。正如张爱玲《色戒》小说中所说“无毒不丈夫;不是这样的男子汉;她也不会爱他”。也许是藏于张爱玲内心深处曲折回环间的天性;人性的复杂中求得婉转凄美的藏着血泪的谅解。可以说;张借鉴了郑的故事又加入了自己的情感;她对胡兰成还是原谅的;更确切的说;她是对真爱始终抱着谅解的态度——“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我再次凝望着张爱玲的影象;双手叉腰;一身旧式旗袍的装束;昂着涂着胭脂唇红且带着市井民俗气息的头颅;我在想;这孤傲背后可有多少沾满尘世污垢的疮痍?
以上是我对《色戒》剧情、思想、艺术;并结合政治现实所做的介绍。可以说;从《色戒》的观察点;我们看到了乱世政治、个人经历还有现实影视理解艺术的完美结合;在荧屏荡漾起风起云涌的感情波澜;冲击着社会、政治、人性最脆弱的感情底线……从这部电影里我们或多或少地感觉到了那个特有年代的政治气息;而这也恰好是引起人们争议的所在。无可厚非的是政治与否;这是一部成功的电影。文学的艺术化与政治的严肃性是相互抵触却又总能够在某一点上找到平衡的地方;只有将正确的政治思想和行为与所描绘的具体生活具体人物有机结合;才能获得艺术效果;才能感人至深。这也正是这样的作品才能当之无愧的被授予“艺术“的称誉。艺术不是浅薄的;相反;它是一定文学底蕴的深厚累积;是生活的一种提炼;而在这种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政治始终是不可避免的话题。
下面是我在网上节选的一些关于《色戒》政治和艺术的讨论:
“中国导演所不会的;就是把人当作一个人;就是一个人。中国的电影;什么样的口号和教育意义都被尝试过了;但从中看不到人性。”
“李安、张爱玲的‘主子’是艺术;朝代可以更替;政治可以左右摇摆;而艺术是恒固不变的。”
“张爱玲是政治上有问题;可在艺术上还是有一定的成就的!可能会被看作靡靡之音;应该让艺术的归艺术;政治的归政治!”
“政治;让人作呕的东西;暂且不论艺不艺术;电影只是电影;扯出什么汉奸政治挺无聊的。”
“政治投射在艺术上是独裁政治;艺术依附在政治上是伪艺术;有纯粹点儿的东西没有?”
“艺术和人性于政治或者爱国无关。只要是人;只要是尊重人性的人;就永远会是站着的;不管是哪国人或是什么时代的人;也不管他的国家或民族是在什么样的状况;就像是我们曾经的香港同胞或现在的伊拉克同胞。”
我之所以提取这些观点;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之处;即认为艺术就是艺术;应当与政治无涉;跟政治有关的都不是好艺术;好的艺术是关于人性的。这些观点对艺术和政治的脱节则让我摇首。我觉得艺术、人性、政治是本可以完美结合而碰撞出精彩的火花。
作为上层建筑的政治和艺术;二者都要反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关系;政治特别体现了人群在社会中的利益和权力关系;相对说来;艺术似乎要远一些;但如果我们承认艺术反映的也是人类的社会生活;那么;作为社会生活的核心成分:利益和权力的结构——也就是政治;能逃避得了吗?如果认为艺术可以不反映人类的社会生活;而有其自在的范围;那我们实在是不知道那是什么。
由此;我认为;弄清楚如下几个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第一;艺术只是关于人性的吗?很多人说艺术就是要表现永恒的人性。人既有动物性又有社会性。如果写人的社会性要想逃离政治;我认为这真是挺难的;《水浒》写造反;《红楼梦》写了封建家族的衰亡;如果抽出这样一些带有政治的或隐含政治的内容恐怕就只剩下潘金莲和西门庆的故事;梁山好汉的断臂情;以及贾宝玉和十几二十个姐们儿的荒唐事了;我不知道这样下来《水浒》和《红楼梦》是不是就更艺术一些。对于不喜欢艺术跟政治挂钩的人来说;看来只有人的动物性才应当是最具艺术魅力的了。
记得中学里学过鲁迅的杂文《文学与出汗》;鲁迅有个绝妙的比喻;他说道:
“譬如出汗罢;我认为;似乎于古有之;于今也有;将来一定暂时也还有;该可以算得较为‘永久不变的人性’了。然而‘弱不禁风’的小姐出的是香汗;‘蠢笨如牛’的工人出的是臭汗。不知道倘要做长留世上的文字;要充长留世上的文学家;是描写香汗好呢;还是描写臭汗好?”
根据我的理解出香汗的自然是统治阶级、精英;出臭汗的自然是被统治阶级;歌颂香汗还是歌颂臭汗立马看出作者的政治分野。要想避开香汗还是臭汗的问题那最好是写一篇关于“汗”的科学论文;那样就不会有此尴尬了。
第二;艺术中有政治就不是好的艺术吗?当下“小资们”最反感艺术跟政治挂钩;认为凡是跟政治关系紧密的就不是艺术。样板戏全是为政治服务的;是文革的遗产;所以呢;那不是艺术。可滑稽的是《智取威虎山》、《沙家浜》、芭蕾舞《红色娘子军》等不知不觉已经成了经典。如果上面这些还有疑义的话;那《黄河大合唱》我相信都会认为那是伟大的艺术作品;不过那也是冼星海为当时最大的政治——抗战而写的。
如果算上那些有政治背景的;隐喻政治的就更是数不过来;几乎所有的文学作品都逃脱不了政治;不管它们是从哪种立场出发。有苏联文学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歌颂;像我们熟知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也有苏联的异见者写的《日瓦戈医生》(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还有批判极权统治的《1984》;甚至咱们的《红楼梦》也被不少人理解为是政治小说。这些作品都被具有不同政治立场的读者们所喜爱。所以并非艺术和政治是水火不容的。
第三;“好艺术”真的跟政治没有关系吗?梁实秋说莎士比亚写了永恒的人性所以至今流传。莎士比亚在中国也是大名鼎鼎;权且认为他的东西都是艺术;那《红楼梦》是不是艺术?我们中国人都认为是艺术;可是我们认识的中国人几乎都知道莎士比亚;可我认识的美国人没有一个知道《红楼梦》;难道《红楼梦》的艺术就比莎士比亚的艺术差一个数量级吗?稍微想想就知道原因;因为大英帝国在最近几百年里靠着他的坚船利炮把自己的殖民旗子插遍了全世界;靠着强权把它可数的几个文学家也鼓捣到了全世界;这就是军事霸权背后的文化霸权;这里有没有政治?有;而且是国际政治。
当然;我们不能走得太极端;辩证主义始终是我们分析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过分地夸大艺术中的政治;同样带来的是很严重的问题;左翼电影的崛起;改革电影的风行伴随着的是一批批为人们所唾弃的政治影片;为图解政治把人物变成政治路线的传声筒;毫无生活气息和人物性格;曲解“文以载道”成“艺以载政”;过分工具化下的艺术让人窒息。
所以说;艺术、人性、政治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完美地结合到一起;人性的揭露、政治的明暗有时候恰恰以艺术为载体;脍炙人口。这个度的把握在某种程度上依靠的是导演、编剧的共同努力。而这也是《色戒》所能成功彰显出来的可贵之处。
隐隐约约;我们会在旧时电车的隆隆声中;桥牌麻将的烟雾缭绕中;市井车夫的吆喝中;浓妆艳抹的世俗香粉中;在另一个世界的灵魂与人性深处;看到那位身着旗袍、饱含艺术沧桑的女子依旧微昂着头;抛下身后一片政治喧嚣……
(作者系武汉大学艺术学系学生)
责任编辑易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