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滚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 >

第4节

滚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第4节

小说: 滚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的生活依然和以前一样,挣钱是他最为激动和兴奋的事,他所有想做的就是继续挣钱。他知道苏珊认为他痴迷钱财,而且她一直就这么认为,但是他们仍然能够互相尊重彼此的差异,继续生活在一起,共同度过了25个春秋,或者说他似乎是这样认为的。

  在巴菲特集团的年会后不久,深秋的一天,苏珊去旧金山看望一位高中时的朋友,她在那里待了四五周。一个又一个的亲朋故交似乎把她吸引到了加利福尼亚州。

  在旧金山住了这么长时间后,苏珊发现这是一个漂亮、激发想象和生气勃勃的城市。站在小山坡上,从每一个角度都可以俯瞰到海湾、大海、桥梁和日落,一排排维多利亚时代的建筑呈波浪形散居在海滩上。熙来攘往,各色人等,邻里社区,以及建筑、文化、艺术、音乐等汇集成了一个奇异的马赛克,在旧金山,你永远也不会感到厌烦。这里的温度从来都不会达到110华氏度,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在20世纪70年各种运动风起云涌,潮起潮落的热潮之中,旧金山也在风头浪尖涌动着,到处弥漫着一股享乐主义和宽容的精神,没有人会对他人品头论足。

  苏珊看了一些公寓,然后她回到奥马哈,来到法国咖啡屋,这是她曾经登台歌唱的地方。她找到了艾丝翠·孟克斯,她是那里周一晚上的领班,也是调酒师,有时还客串一下主厨。苏珊和艾丝翠关系很亲密;她在法国咖啡屋为她服务,那年早些时候,英格兰新任驻美大使彼得·杰伊到奥马哈访问时,到巴菲特家赴宴,就是她置办的酒席。艾丝翠做的是高糖类的食物:炸鸡、土豆泥、肉汁、煮玉米和热的奶油巧克力圣代,她也不知道这些东西是否合大使的口味,但是这都是巴菲特的最爱。

  现在,苏珊请艾丝翠顺便去看看沃伦,并且给他做做饭。接着,她和沃伦谈了谈,她说她想在贵族山(Nob Hil)的格拉姆西塔(Gramercy Tower)租一个时尚的小屋子,这样她就可以在旧金山有个落脚点了。

  沃伦基本上没有怎么听进去,他只听他想听的东西,不过他同意了苏珊的想法,因为她解释说她并不是要离开他。他们不是〃分居〃,他们的婚姻仍然存在。即使她有了自己的小天地,也不会有什么真的改变,在旧金山这个地方,她可以找到自我。她只是想让自己体验一下这种充满艺术、音乐和剧院的城市生活,她一再向他这样保证。他们的生活早就已经走上了不同的轨道,并且他们俩一年到头都在四处旅行,他几乎都没有注意到有什么不同。随着孩子们一个个长大,她也该考虑自己的需要了。她一遍遍地告诉他,〃我们都我们都有自己的需要。〃现在这是很肯定了。

  〃苏珊并没有完全离开,事情就是这样的,她只是想改变一下。〃

  在苏珊所有的旅行中,她都不断地说着要买这个地方或者那个地方,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她会离开他,因为他从来都不会想她会离开他的。〃想改变一下〃和〃并没有完全离开〃,这就是巴菲特式含糊其辞的说法,他们两个人都想避免捅破那层窗户纸,好像他们正在让对方失望。

  接着她就离开了。

拖车政策
字体 '大 中 小'

1983 年底到1984年初,苏珊和她的网球教练约翰o麦凯布一前往欧洲旅行,旅行的过程中苏珊不仅结识了很多欧洲的朋友,也认识了很多来自奥马哈的同胞,一时间,苏珊的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在美国产生了巨大的反响。1984年3月,苏西返回奥巴哈参加巴菲特母亲赖拉80岁寿辰的庆典,其间,苏珊并没有向巴菲特隐瞒自己的情史,告诉沃伦自己离开奥马哈搬到旧金山居住和另外一个男人有关,但同时她也承认这不是离开的全部原因。听到这个消息,巴菲特意识到这件类似于婚外恋的故事似乎已经成为过去,巴菲特还感觉到苏珊所说的这个男人是在她离开奥马哈后认识的。

  即便苏珊向巴菲特坦诚了自己的情感遭遇,她也是有所保留的,她没有把自己的秘密完全告诉这位股票巨人,但苏珊的心里已经很明确,在巴菲特和自己的网球教练之间,她选择了前者,她永远不会离开巴菲特,两人的婚姻也将继续下去,她没有离婚的打算。

  当巴菲特得知这一切的时候,他并没有难过得选择自杀,尽管看上去似乎他有些放弃人生的念头,但这件事情对于他的打击是巨大的,几乎在一夜之间,巴菲特就瘦了10磅,那段时间里,他需要承受太多的打击,其中就包括他知道苏珊把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钱放心的交给另外一个人来使用,要知道如果巴菲特预先清楚这件事的话,他是打死也不会同意的,也就从这一天开始,巴菲特对位于加州拉古拿海滩住所的感到厌倦了,其实从一开始,他对于这里就不是很有好感。

  在母亲的生日宴会上,巴菲特看起来很憔悴,但他给人的感觉还是与之前的那些家庭聚会里的巴菲特别无二致。在家里,他与同居女友艾丝翠·孟克斯的关系没有任何变化,后者并不知道巴菲特究竟发生了什么,而到了伯克希尔公司总部,巴菲特就把自己埋在办公室里,用工作来麻痹自己。尽管自己对于婚姻的全部幻想在这一刻成为泡影,但是巴菲特从来没有把这种想法告诉过任何人,他选择了把这一切埋在心里。

  家事如此,巴菲特此时的事业同样麻烦不断,伯克希尔…哈撒尔工厂维持下去的希望变得越来越渺茫。尽管工厂里的细纱机并没有停止转动,但这仍然无法掩盖工厂落寞的事实,老式织布机更像是一堆废铜烂铁拼凑起来的古董,缝纫机工作时发出的声音更像是一辆在纺纱间行驶缓慢的火车。当时工厂里只剩下了400多名工人,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都是葡萄牙人的后裔,尽管专业技术优秀但是他们年纪偏大,很多人都已经五、六十岁,而且他们的英语也讲得很烂,再加上长期在嘈杂的纺织车间工作,很多人的听力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当时的情况是,如果巴菲特不去购买新的细纱机和纺织机等设备,工厂连一锭纱也生产不出来,其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1985年巴菲特关闭了伯克希尔工厂,如果更换新设备,工厂大约要掏出5000万美元的资金,而巴菲特最终还是选择了拍卖那些老设备,最后拍卖款总额只有163,122美元。

  工人们对于巴菲特这样的决定也感到十分不解,他们希望得到合同解除后的赔偿,但是工人们得到的补偿只是几个月的工资,他们希望面对面地与巴菲特做个了断,但是却被后者拒绝了,工人们认为老板这样的做法很无情,但又怎么样呢?也许巴菲特根本没有见这些员工们的勇气。

  〃当然这不是工人们的错,当新机器出现的时候,工人们只能是任人宰割的羔羊,是自由市场改变了他们的身份。如果你已经45岁了,而且不会英文,只会讲葡萄牙语,你又能怎么样?在纺纱车间工作了30年,你的听力已经不能和常人相比了,所以你只能接受被淘汰的命运。也许有人说可以把这些工人送去培训,让他们培训后再回来就业,但是别忘了他们的背景,有些人可以学学初中的课程就能成为一名电脑维修师,但我们的工人不是这样!〃

  〃我们的工厂放弃他们,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也将因此失业,自由市场可以帮助他们重新找到就业的机会,他们也给这个社会带来了很多积极的东西,只是我们需要一个完整的安全体系,归根究底,还是社会得到的利益最多,但同时社会也应该为出现的问题负责!〃尽管当时的社会安全体系还不健全,但巴菲特并没有为这样的社会现实收拾烂摊子的意思。不管工人们得到的退休金有多少,巴菲特认为那些都是工人们应得的,〃市场并不完善,你绝不能指望这个社会能给你一份很体面的工作!〃

  由于巴菲特最终选择关闭工厂,纺织业也成了伯克希尔…哈撒尔公司成立初期资本积累过程中不堪回首的往事。根据巴菲特的规划,在他的伯克希尔公司已经完成了对于内布拉斯加家具城的收购后,保险业可以推动公司未来的发展。在20世纪70年代,巴菲特把若干个小保险公司融合起来,新公司也因此成为了国民赔偿公司的一个重要支柱。这个决定在当时曾被人称道,但若干年后,公司的发展方向却被认为远远偏离了正常的轨道,这样的发展策略也被认为是错误的。

两难抉择
字体 '大 中 小'

1985 年对于巴菲特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头。当巴菲特把通用食品公司(General Foods)出售给菲利普o莫里斯时,仅仅这一支股票就为伯克希尔公司赚回了3。32亿美元的收入,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著名财富杂志《福布斯》也开始了对于巴菲特的关注,在福布斯列出的世界400首富名单中,就有巴菲特的名字,当时,想要进入《福布斯》的财富名单,意味着你的身价必须要在1。5亿美元以上,但巴菲特就做到了,那时的他只有55岁,能在55岁就成为亿万富翁,这的确不简单,而且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亿万富翁都有进入财富榜单的实力 … 14个人中只有1个人才能有这样的幸运,从这个角度来讲,巴菲特的经济头脑绝对不一般!究竟是什么让巴菲特有如此神奇的魔力?也许把他小时候最喜欢读的书改名为《赚到百万美金的1000种方法》更能解释这个现象,但是在巴菲特童年的幻想中,积累财富这些和金钱有关的话题从来没有出现在他的心愿中。

  在伯克希尔…哈撒尔公司刚刚上市的时候,股票的票面价值只有7。50美元,但是现在,在巴菲特的领导下,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发生了质一般的飞跃,每支股票飙升到了2000美元!尽管如此,巴菲特并没有因为公司规模,特别是资金规模的急速扩大而选择把公司划分成一个一个的小公司,他认为那样的话,公司需要额外支付一笔经纪人费用,当然,巴菲特的这个观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这样的伯克希尔公司更像是一个俱乐部性质的集合体,过高的股价也让人们把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伯克希尔公司上。

  随着伯克希尔…哈撒尔公司在金融界受到的关注累日剧增,巴菲特也开始在业界声名鹊起。现在当他走进一个投资者聚集的大厅时,人们的注意力将瞬间集中在这位55岁的富豪身上。对于美国广播公司的收购的确改变了巴菲特的生活,大屏幕也不再是巴菲特遥不可及的事物,在著名的美国肥皂剧编剧阿涅斯o尼克逊(Agnes Nixon)的劝说下,巴菲特在后者导演的剧集中过了一把演员瘾。巴菲特和尼克逊的相识是在墨菲的饭桌上,席间,他接到了尼克逊的邀请,在《爱情》一片中出任角色。一般情况下,那些身为首席执行官的大人物们对于这种客串是避之而不及的,但是巴菲特并没有这样做,他很喜欢自己在银幕上的处子秀,最后在工会剧组为他结帐后,巴菲特并没有兑现那张支票,而是把支票和剧照装裱起来放在办公室里留作纪念。对于化妆和演出的兴趣也许就是巴菲特性格里的一部分,后来某次在朋友的宴会上,巴菲特还扮成了美国摇滚乐灵魂人物〃猫王〃的模样。在出席时任美国总统里根组织的一个晚宴时,巴菲特更是尽显高校本色系上了黑色领结,带着小女儿苏珊一同出席,当时出席这个晚宴的还包括著名影星西尔维斯特o史泰龙(Sylvester Stallone)、世界知名时装设计师唐娜o凯伦(Donna Karan)等人,而且这两个人还与巴菲特同桌就餐。

  在出席奥斯卡颁奖礼时,巴菲特戴上了很少在公开场合露面的同居女友阿斯特丽德o蒙克斯,当时阿斯特丽德穿了一件看上去是从旧货店里淘来的礼服,但她并不认为这样做有什么寒酸,依然露出了自信的微笑。在颁奖礼结束后,巴菲特和著名的乡村音乐女歌手多莉o帕顿(Dolly Parton)共进晚餐,后者给巴菲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巴菲特认为帕顿既可爱又讨人喜欢,但是巴菲特却没有让自己在帕顿心中留下浓重的一笔,要知道之前面对很多女性,巴菲特都能轻松在异性面前留给对方很好的印象。

  在参加凯瑟琳o格雷厄姆举办的宴会里,巴菲特的位置总是会被安放在当晚两位最重要或者是最有意思的两位女性中间,这样,他可以充分发挥自己在语言上的天赋,但是巴菲特从来没有发掘出对于诸如天气、体育这些闲谈话题的使用能力,为了引入正题而之前所作的铺垫对于巴菲特来说是一种考验,因为在他眼中,这往往就是一件浪费时间、很无聊的事情。

  〃事实就是这样,难道不是吗?吃饭的时候,你身边坐了两个从来没有碰过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