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重新找回工作中的动力和激情:羚羊 >

第3节

重新找回工作中的动力和激情:羚羊-第3节

小说: 重新找回工作中的动力和激情:羚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5万澳元的职位了,不想招聘主管却出人意料地问他:“你有车吗?你会开车吗?我们这份工作时常外出,没有车寸步难行。”
  澳大利亚公民普遍拥有私家车,无车者寥寥无几,可这位留学生初来乍到,又没有什么收入,当然还属于无车族。然而,为了争取这个极具诱惑力的工作,他不假思索就回答:“有!我会开车!”
  “那么4天后,请开着你的车来上班。”主管说。
  4天之内,想要买车、学车谈何容易!但为了生存,他豁出去了。他在朋友那里借了500澳元,从旧车市场买来一辆外表丑陋的“甲壳虫”。第一天,他跟朋友学了简单的驾驶技术;第二天,在朋友屋后的那块大草坪上模拟练习;第三天,歪歪斜斜地开着车上了公路;第四天,他居然自己驾车去公司报了到。
  时至今日,他早已是“澳洲电讯”的业务主管了。
  这位留学生的专业水平如何,我无从知晓,但我确实佩服他的胆识。如果他当初畏首畏尾、遇到困难就放弃,绝不会有今天的成就。关键时刻,他毅然地斩断了自己的退路,把自己置身于命运的悬崖绝壁之上。正是面临这种后无退路的境地,人才会集中精力、拼命向前,去赢得属于自己的位置。从某种意义上说,巨大的压力会给人一个向生命高地冲锋的机会。
  十多年前,有句非常流行的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但是,在知识更新如此迅速的今天,只是学好数理化已经适应不了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很多人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才纷纷挤出时间,在工作之余充电,以便在未知的将来为自己增加竞争力。从这一点看,适当的职场压力是必要的,因为它能够扩展你职业发展的空间。
  此外,职场人还应该认识到,工作是必须的。
  “毋恃敌之不来,正恃吾以待之”。因此,当我们把工作当作谋生手段、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更要重视精神上的生活——崇尚身心健康,学会化解过重的工作压力,化压力为动力,快乐生活,快乐工作。
  猎豹突然消失了
  现在,回过头来,让我们再继续羚羊和猎豹的故事。
  草原上,每天都会有跑得慢的羚羊被猎豹捉到;同时,也会有猎豹因为不够努力而饿死。日子就这么一天一天重复着,可是后来,事情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猎豹消失了,我们再也不用担心会被吃掉了!”羚羊们欢呼雀跃,奔走相告,“看,我们现在拥有了整个草原!”
  然而,这对羚羊们而言真的就是好消息吗?
  有时候,某种压力突然消失了,这对一直习惯于这种压力的人来说,未必是一件好事。
  举个例子来说吧,高考结束了,刚刚进入大学的新生们,往往会有一种过分轻松的感觉。这时候,如果不能及时调节,很可能会因此荒废了学业。
  职场中人也是一样,有些员工做出一些业绩便开始沾沾自喜,以为可以从此高枕无忧;或者对自己眼下的工作抱着很随意的态度,满足现状、得过且过,没有一点紧迫感。
  这个时候,你一定要告诫自己:千万不要躺在以往的业绩上面睡大觉!
  其实,压力是依然存在的,旧的压力消失了,必然还会有新的压力出现,只是我们暂时还没有感觉到罢了。而后来的经历,使羚羊们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当一直追赶你的猎豹突然消失了,不要因此而高兴,你应该停下来仔细地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还需要继续奔跑吗?

  第3章 目标:继续奔跑的动力(1)

  有时候,我们会在奔跑中迷失方向,这时候,你需要新的目标。
  羚羊们展开了一场讨论
  猎豹消失后,羚羊们从最初的兴奋到渐渐变得懒散起来。它们不再热爱奔跑,认为那是无聊的事情。每天吃饱喝足之后,它们更喜欢躺在柔软的草地上晒太阳。“世界上还有比这更舒服的事情吗?”它们高兴地说。
  但也有一些比较谨慎的羚羊不这么认为:“我们不能放松警惕,猎豹可能会再次出现的,我们必须小心点。”一开始,大多数羚羊认为很有道理,仍然每天早早起来,练习奔跑。可是又过了一段时间,猎豹还是没有出现。于是,原先那些偷懒的羚羊便重新高兴起来,它们在羚羊群中嚷嚷道:“看,猎豹没有再出现,我们何必还要奔跑呢?”
  这一次,几乎所有的羚羊都懈怠下来,它们悠闲地漫步在草原上,天天早睡晚起,过着贵族一般的生活。渐渐地,羚羊们都变得体态臃肿、反应迟钝,它们奔跑的能力在一点点地退化。
  经验丰富的羚羊王为此忧心忡忡,它认为这是最为糟糕的现象。但自己又无法说服其他羚羊积极奔跑,因为它们总能找到各种借口来偷懒。
  “这样下去可不行!”羚羊王对自己说,“它们必须都得奔跑起来。”
  这一天,羚羊王又在草原上巡视,看有没有猎豹或者其他危险的野兽的踪迹。羚羊王一直保持着这种警惕的状态,因为它必须对全体羚羊的安全负责。虽然已经老了,体力也大不如前,但它仍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地履行着它的使命。也许羚羊王并没有意识到,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正在进行着另外一种奔跑。
  草原上依旧宁静安详,大部分羚羊都无精打采地卧在草地上,只有一只小羚羊还兴高采烈地奔跑着。一只蝴蝶、远处的一棵小树都可以是它的目标,它努力地向前奔跑,和其他羚羊形成鲜明的对比。
  “孩子,你为什么如此兴奋地奔跑呢?”羚羊王叫住小羚羊,不解地问,“你难道不知道猎豹已经消失了吗?”
  “尊敬的王,”小羚羊彬彬有礼地回答道,“我奔跑是因为我喜欢这么做,这与猎豹存不存在没有任何关系。”
  羚羊王眼前一亮:“这可是我很久都没有听到的有意思的话了,你能告诉我促使你奔跑的原因吗?”
  “我不知道,”小羚羊不好意思地说,“也许这只是一种本能吧。”
  羚羊王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小羚羊的话给了它某些启发,却又不甚明了。
  于是,它决定组织羚羊们展开一场讨论,讨论的话题便是:猎豹消失了,羚羊还要努力继续奔跑吗?
  所有的羚羊都聚集在一起,大家七嘴八舌地发表着各自的见解——
  羚羊A说:“一直以来,我们奔跑就是为了躲避猎豹的追捕。现在,猎豹消失了,这种威胁不复存在了。所以呢,我们根本没有奔跑的必要了。草原上食物充足、阳光和煦,我们应该好好享受才对。”它的发言赢得了大多数羚羊的赞同。
  羚羊B说:“我认为我们应该继续奔跑,猎豹虽然消失了,但谁能保证它们不会再次出现呢?”它的发言引起了一阵嘲笑。
  “你又在杞人忧天了,”羚羊们大笑着说,“这么长时间了,猎豹可曾出现过吗?”
  羚羊B涨红着脸说:“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就算猎豹没出现,并不代表其他野兽不会出现!草原上到处充满着危险,奔跑可是我们生存的技能,绝不能荒废了。”
  羚羊们对它的话仍旧嗤之以鼻:“你说的那是以后的事情了,至少现在我们可以不去管它。如果整天担心这担心那,生活还有什么乐趣呢?”
  这时候,小羚羊跳出来说:“你们认为,每天懒散的生活很有乐趣吗?我想,我们应该有更长远的目标,那才是我们奔跑的最大动力。”
  小羚羊的话引起了羚羊们更大的嘲笑:“你可真是幼稚,难道我们羚羊还奢望成为草原上的霸主吗?孩子,作为羚羊应该学会知足,不要有太多不切实际的想法。”小羚羊摇摇头,没有进一步争辩,但羚羊王却对小羚羊报以赞许的微笑。
  讨论还在继续,但最后所有的羚羊都不能给出满意的答案,于是羚羊王决定派小羚羊去周游世界,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在小羚羊出发之前,羚羊王再次叮嘱它:“孩子,在寻找真理的过程中,你可能会听到不同的答案。这时候,你要学会分辨,哪些答案是你所需要的,哪些答案可能会误导你走入歧途。总之,你一定要成为一只有思想的羚羊。”
  富人为什么而工作
  很多时候,当压力消失时,前进的动力也会一起消失。这可能就是人们总是抱怨压力太大,活得太累的原因了。因为人们只看到了压力,却没有看到前进的动力。这个时候你就该问一问自己:我究竟为了什么而工作?前进的动力到底是什么?
  首先,让我们看一看世界上的成功人士们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吧。
  比尔·盖茨的财产净值大约是466亿美元。如果他和他太太每年花掉1亿美元,他们至少也要466年才能够用完这些钱——这还不算这笔巨款所带来的巨大利息。那么,他为什么还要每天工作呢?
  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的财产净值为10亿美元,虽然不像比尔·盖茨那么多,不过也足以让他的余生享受优裕的生活了,为什么他还要不停地拍片呢?
  美国VIA公司董事长萨默·莱德斯通在63岁时开始着手建立一个庞大的娱乐商业帝国。63岁,在多数人看来是颐养天年的时候,他却在此时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让自己重新投入到工作中去。而且,他的一切都围绕着VIA转,工作日和休息日、个人生活与公司之间没有任何分别,有时候甚至一天工作24小时。他从哪儿来的这么大的工作热情?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那些拥有巨额“薪水”的富翁们,不但每天继续工作,并且相当卖力、精力充沛。他们为何还要这样做?是为了更多的钱吗?
  一些心理学家发现:在金钱累积到一定数额之后,就不再对人具有诱惑力。人生的追求不仅仅只是满足于生存需要,还要有更高层次的需求,更高层次的动力驱使。其中,自我实现的需求层次最高,动力也最强。
  当一个人做他适合做并且喜欢的工作,在工作中就能够发挥他最大的才华、能力和潜质,不断自我创新和发展,从而满足了自我实现的需要。有自我实现驱动的人,往往会把工作当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竭尽全力去做好它,使个人价值得到确认和实现。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他的满足感将如同植物发芽般迅速膨胀。
  是的,这种自我实现的热情,使他们热衷于所做的事业,而并非单纯地为了名利,甚至当他们可以控制生活的时速时,他们的脚还是不会离开油门。
  看看萨默·莱德斯通自己的看法:“实际上,钱从来不是我的动力。我的动力是对于我所做的事情的热爱,我喜欢娱乐业,喜欢我的公司。我有一种愿望,要尽可能地实现生活中最高的价值!”
  你需要新的目标
  “首先声明,我并非让你摈弃金钱,也不是在这里大言不惭、不切实际地唱高调。”
  乔云峰继续说他的话:
  那种视金钱如粪土、视理想重于生命的高贵品格,我们崇敬它,不过那却不是我辈凡夫俗子所轻易具备的。事实上,我也是上班族的一员,也经常为生活的窘迫而苦恼。可我要告诉你们的却是:别只为了薪酬而工作,你需要新的工作目标!
  生活中,太多的人工作的目的就是钱,一有钱便开始享受。就像羚羊们得到了肥美的草原一样,一旦认定猎豹已经消失,便躺在柔软的草地上晒起了太阳。在他们眼里,工作只是在消磨时间而已,你不可能指望他们再有多大的建树。
  每次想到这点,对我自己都是一个自我鞭策、自我修正的机会。我会赶快跳出来,问自己:我能不能不犯这种错误?我能够做到不为物喜、不以己悲吗?
  一位成功的企业家、鸿海集团的董事长郭台铭这样说:“我不会因为有了钱,而觉得喜悦。这不只是因为我赚到了钱才这样说。赚钱,是达到目标的方式,我是因为达到目标而喜悦,如果达不到目标,我就会再努力。所以,我不会患得患失,因为我是看目标,而不是看钱,不会赚不到钱就自乱阵脚。”
  不爱名牌、不开名车、不注重打扮的郭台铭曾在世界权威刊物《福布斯》杂志上四次蝉联“台湾的科技首富”。1974年,刚刚退伍的他成立了“鸿海精密”,一家以生产黑白电视机的旋钮为主的企业。
  1999年,郭台铭一口气吞下了华升、广宇等企业,进行逆向整合,使鸿海精密发展成为了鸿海集团,由地区性大工厂摇身一变成了世界级的大企业。
  从一个“新手”,到最后跻身国际舞台,这一切都应该归功于郭台铭的霸气、大胆、自信与努力。每一个见到他的人,都很容易感受到他旺盛的精力与好强的求胜意志。作为一位商界强人,郭台铭每天至少工作15个小时,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