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价丛书--东方文学简史-第1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5年之久。在铁窗下,他克服重重困难执笔写
作,共计完成
11部长篇小说,其代表作则是四部曲——《人世间》(1980)、
《万国之子》(1980)《足迹》(1985)和《玻璃屋》(1988)。这四部小
说以广阔的画面和感人的笔触展现了从
19世纪末到
20世纪初爪哇地区爱国
志士成长壮大的曲折历程。男主人公明克出身于贵族家庭,后与印欧混血姑
娘安娜丽丝相爱,并按伊斯兰教习俗结婚。但法庭以安娜丽丝未成年为由,
宣布他们的婚姻非法,强行将安娜丽丝送往荷兰,出她的同父异母哥哥监护。
明克挺身而出进行斗争,结果无济于事。安娜丽丝在荷兰郁闷而死,明克则
跨出家庭走上社会。他看到了殖民当局掠夺农民土地的野蛮罪行,听取了中
国革命青后许阿仕的动人故事,结交了法国进步人士冉·马芮,因而茅塞顿
开,逐步成长为具有明确爱国意识的战士。之后,明克以更加充沛的热情投
身到民族独立运动中去,相继组织进步团体“贵人社”和“伊斯兰教商会”,
创办爱国报纸《广场》,以便迎接革命风暴。这四部小说被公认为印度尼西
亚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作品。
伊万·希马杜邦生于北苏门答腊,曾经长期在荷兰和法国留学,其创作
深受西方荒诞派哲学思想和文学方法的影响,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红又红》
(1968)、《祭奠》(1969),剧本《弯月》(1960)、《花园的黄昏》(1966)
等。《祭奠》是他的代表作品,写一个画家和一个坟场管理员的故事,当他
们表现反常时,社会认为是正常;而当他们表现正常时,社会却认为是反常;
所以他们只得再次以反常的面目出现在社会上。这部小说没有合乎常规的形
象和情节,但却具有深刻的含义,讽刺了印度尼西亚现实社会的虚伪方面。
八、迅速崛起的黑非洲文学
近年以来,黑非洲文学发展颇为迅速,如今已经成为世界文学中一支不
可忽视的力量。
非洲位于亚欧大陆的西南面,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与
欧洲相时,东北以红海和苏伊士运河与亚洲分界,面积仅次于亚洲,为世界
第二大洲。一般所谓黑非洲,是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即除北非之外的
非洲,可以大致分为东非、西非和南非等三个部分。这个地区的主要居民是
尼格罗人,即黑人,所以被称为黑非洲。按语言和分布地带来划分,当地尼
格罗人又可分为苏丹语系尼格罗人和班图语系尼格罗人两部分,前者分布在
撒哈拉沙漠和赤道之间,后者分布在赤道以南。
黑非洲大多数国家的书面文学产生较晚,约在
19世纪末和
20世纪初。
但是,近一个世纪以来,随着黑非洲社会状况的巨大变化,随着各族人民的
觉醒和殖民主义制度的瓦解,黑非洲各国文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黑非
洲各国文学的发展既有共同特征,又有明显差异。它们的共同特征主要在于
发展的迅速性和跳跃性,即努力克服自己的落后状态,充分利用当代世界文
学的成果和经验,争取尽快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它们的明显差异首先由于殖
民主义国家所执行的文化政策不同。大体说来,法国和葡萄牙在强民地国家
执行同化政策,即拼命压制当地民族的语言和文学,极力扶植法语和葡语的
文学;英国和比利时则执行使殖民地国家的语言和文学为自己服务的政策,
即一面推动欧洲语言文学的发展,另一面却并不压制非洲语言文学,甚至于
在一定程度上鼓励非洲语言文学的前进。
执行同化政策,即拼命压制当地民族的语言和文学,极力扶植法语和葡语的
文学;英国和比利时则执行使殖民地国家的语言和文学为自己服务的政策,
即一面推动欧洲语言文学的发展,另一面却并不压制非洲语言文学,甚至于
在一定程度上鼓励非洲语言文学的前进。
为了方便起见,本文将黑非洲文学分为以下三个部加以介绍,即西非文
学、东非文学和南非文学。
西非文学
非洲西部地区各国的文学从语言上可以分为两组:使用法语的法语文
学,有塞内加尔、科特迪瓦、喀麦隆等国;使用英语的英语文学,有尼日利
亚等国。
塞内加尔位于非洲大陆最西部,西临大西洋,陆上与毛里塔尼亚、马里、
几内亚和几内亚比绍接壤,冈比亚则嵌入其南半部国土。全国包括20多个部
族,其中人数较多的是沃洛夫、塞雷尔、富尔贝和图库洛尔族,主要语言有
沃洛夫、塞雷尔、富尔贝和曼丁戈语,官方语言为法语。1864年沦为法国殖
民地,1960年获得独立,成立塞内加尔共和国。塞内加尔有用当地民族语言
创作的文学作品,但成绩斐然并获得国际声誉的乃是法语文学。塞内加尔的
法语文学产生于。。 20世纪。。 30年代,1934年在巴黎出版的杂志《黑人大学生》
创刊号标志着它的开端。其后,陆续出现一些诗歌、小说、故事作品。第二
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民族的觉醒,文学前进的步伐大大加快,从。。 5O年代后期
开始进入了繁荣时期。莱奥波尔德·塞达·桑戈尔(1906——)、戴维·狄
奥普(1927——1960)、乌斯曼·索塞(1911——)、桑贝内·乌斯曼(1923——)等诗人和作家的创作,在塞内加尔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莱奥波尔德·塞达·桑戈尔生于商人家庭,毕业于巴黎大学。第二次世
界大战爆发后应征入伍,战后投身于民族独立运动,1960年至。。 1980年间提
任共和国第一任总统。在文艺理论方面,他把“黑人性”文艺的主张系统化,
认为黑非洲的文化遗产具有崇高价值,它含有丰富的人道主义精神、强烈的
感情色彩和精巧的艺术性。他的诗歌创作便是这种主张的具体体现。第一部
诗集《阴影之歌》(1945)中的大部分作品写于。。 30年代,由于表露了他的爱
国热情和艺术才华,因而立即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另一部诗集《黑色的祭
品》(1948)中的作品则写于战争年代,主导思想是谴责法西斯主义,揭露
侵略战争给非洲士兵带来的灾难;同时也谴责殖民主义,揭露法国殖民当局
的罪恶。此外,《埃塞俄比亚诗集》(1956)和《夜歌集》(1961)也是有
名的诗集,前者仍然表现社会重大事件,洋溢着浓郁的民族感情;后者转而
描绘美丽的自然风光,抒发诗人热爱生活和向往幸福的感情。
桑贝内·乌斯曼出生在一个渔民家庭,当过管子工、泥瓦匠、码头工等,
依靠自学走上作家道路。第一部长篇小说《黑人码头工》(1956)是根据他
自己的亲身经历写成的,其中生动地描写了法国海港黑人码头工的生活。第
二部长篇小说《祖国,我可爱的人民》(1957)获得了更大的成功。这部小
说的主人公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青年知识分子,他为了同殖民者作斗争,决
定筹建合作社,把农民的力量组织在一起。最后,他的计划归于失败,他本
人也被殖民者杀害了。第三部长篇小说《神的儿女》(1960)是他的代表作。
这部小说以。。 1947至。。 1948年间的铁路工人罢工为题材,形象地反映了非洲工
人阶级的迅速觉醒和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乌斯曼的创作与祖国和民族的命
运息息相关,所以深受广大读者欢迎。
二部长篇小说《祖国,我可爱的人民》(1957)获得了更大的成功。这部小
说的主人公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青年知识分子,他为了同殖民者作斗争,决
定筹建合作社,把农民的力量组织在一起。最后,他的计划归于失败,他本
人也被殖民者杀害了。第三部长篇小说《神的儿女》(1960)是他的代表作。
这部小说以。。 1947至。。 1948年间的铁路工人罢工为题材,形象地反映了非洲工
人阶级的迅速觉醒和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乌斯曼的创作与祖国和民族的命
运息息相关,所以深受广大读者欢迎。
贝尔纳·达迪耶生于阿西尼,曾在塞内加尔学习和工作,40年代末回国。
参加民族独立运动,并一度被捕入狱。他的诗作具有一种政论性的倾向,充
满革命战斗精神。从早期诗集《昂然挺立的非洲》(1950)到。。 60年代诗集
《五洲的人们》(1967),始终贯穿着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思想。在小说方
面,他先后发表过自传体小说《克兰比埃》( 1956)、书信体小说《一个黑
人在巴黎》(1959)、长篇特写《纽约的老板》(1964)等。其中,《克兰
比埃》描写他的学生时代和革命活动,表现了他努力通过相互谅解与合作,
使各族人民团结起来的美好愿望;尽管他被殖民当局逮捕入狱,但是并未因
此失去信心,小说结尾的气氛仍是乐观的。达迪耶另外还写有民间故事《非
洲的传说》(1953)、剧本《阿斯米安·达伊莱》(1963)、《风中的声音》
(1970)和《风暴岛》(1973)等。
喀麦隆是非洲中西部的家,西南临几内亚湾,陆上与尼日利亚、乍得、
中非、刚果、加蓬和赤道几内亚等国接壤。境内部族多达。。 200余个,部以班
图语系各族为主,其中最大的是巴克累米族和芳族;北部以苏丹语系各族为
主,其中较大的是基尔迪族和富拉尼族。官方语言为法语和英语。1902年被
德国占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英、法分而治之,1960年宣布独立,成立喀
麦隆共和国。喀麦隆文学以法语文学为主。喀麦隆法语文学产生较晚,直至
本世纪。。 50年代才涌现出几位富有才华的诗人和作家,发表了一系列引起广泛
注意的作品。这些诗人和作家是埃邦维·永多(1930——)、斐迪南·奥约
诺(1929——)、蒙戈·贝蒂(1932——)、纪尧姆·奥约诺一姆比亚(1939——)等。
斐迪南·奥约诺生于恩古莱马孔,曾在巴黎大学研究法律和政治经济
学。他的主要创作是三部长篇小说,即《家僮的一生》(1956)、《老黑人
和奖章》(1956)和《欧洲的道路》(1960)。这三部作品的共同主题是表
现黑人对殖民者的曲折认识过程,揭露殖民主义奴役和毒害黑人的罪恶。《家
僮的一生》采用日记体,记述黑人家僮在白人殖民者家里的不幸遭遇及其觉
悟过程。《老黑人和奖章》是作者的代表作。它所表现的是受殖民主义压迫
最深、蒙蔽也最深的老年农民的觉醒过程。故事的主人公刚被殖民当局授予
荣誉奖章,随即出为误入白人住宅区而被捕入狱,这个严酷的事实深刻地教
育了他本人,也教育了他的同伴。《欧洲的道路》则描写一个黑人青年一心
想到法国去,希望通过这条“欧洲的道路”提高自己的身价,从而揭露了殖
民主义对黑人的思想毒害。总的看来,奥约诺的小说悲剧色彩较浓,这也许
是因为他对殖民主义思想毒害之深重,非洲黑人摆脱精神枷锁之艰难有深刻
认识吧。
荣誉奖章,随即出为误入白人住宅区而被捕入狱,这个严酷的事实深刻地教
育了他本人,也教育了他的同伴。《欧洲的道路》则描写一个黑人青年一心
想到法国去,希望通过这条“欧洲的道路”提高自己的身价,从而揭露了殖
民主义对黑人的思想毒害。总的看来,奥约诺的小说悲剧色彩较浓,这也许
是因为他对殖民主义思想毒害之深重,非洲黑人摆脱精神枷锁之艰难有深刻
认识吧。
钦·阿契贝生于尼日利亚东部,是伊博族人,毕业于伊巴丹大学。他的
主要作品是四部长篇小说:《瓦解》(1958)、《动荡》(1960)、《神箭》
(1964)、《人民公仆》(1966)。其中《瓦解》被认为他本人最优秀的作
品,西非英语小说的杰作。这部小说以一个伊博族的部落酋长为主人公,生
动地描绘了英国殖民主义者入侵前后尼日利亚东部地区的社会生活风貌。主
人公被描写为英雄的形象,具有骁勇的性格和壮士的风采;英国殖民官员则
与之对立,处处受到讽刺。作者以他那支生花妙笔再现了往昔宗法制村庄的
景象,使小说的乡土气息显得格外浓厚。《人民公仆》则表明作者对社会现
象和历史进程的认识更加深刻,标志着尼日利亚长篇创作史的新阶段。此外,
阿契贝还著有诗集《当心啊,我的心灵的兄弟》(1971)、短篇小说集《战
地姑娘及其他》(1971)、儿童故事《契克过河》(1966)和论文集《创世
日的黎明》(1975)等。
沃·索因卡生于尼日利亚西部农村,父母都是约鲁巴族人。索因卡先后
就读于尼日利亚的伊巴丹大学和英国的利兹大学,离开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