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经商十训 >

第15节

经商十训-第15节

小说: 经商十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看出东京地产业的暴风骤雨已经快到来了,危险得很。总之,这个问题我决定了,大家照我说的话去做准没错。”

  接任集团领导才一年,堤义明就要公司从十分有利的东京地产投机市场上撤退,造成不满和猜疑是很正常的。然而,西武毕竟属于堤义明个人的产业,谁也不可能去更改他决定了的事,所以大家也只有保留意见,照样执行。

  一年以后,西武集团的高层管理人员发现:年轻的堤义明的决定果然没错。这时候的东京地产业开始大规模地崩溃,无数土地投资者在炒卖的漩涡里无计可施,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陷入了困境之中。而真正获得胜利的,正是堤义明这样极少数目光清晰、头脑灵活的管理者。因为论面积,西武集团的土地是日本第一。在东京地皮行情最好的时候,西武集团已稳稳当当地获取了已经得到的巨额利润。

  以下是坚持正确决策的几个要素:

  1.当决策或决断的内容,涉及一个企业的重大战略转折时,只要考虑了各个方面的有关因素,判断得准确,那么当专断时则专断,而不必顾虑周围舆论的反对意见。

  2.决策者在准备不受舆论摆布而做出某种专断之前,一定要把各种可能性想到,并且两两比较,平衡利弊。这样做了,专断才不会有大的问题。

  3.决策者对自己的任何行动都要充满自信。做事不要拖拉,不要拐弯抹角,那样只能白白浪费精力而于事无补。

  4.应收集事实,下定决心,要以完全相信自己是正确的立场发布命令。

  5.要重新检查做出的决定,以便确定它们是不是正确和及时。

  6.分析别人做出的决定,如果不同意,就要确认一下不同意的理由是否是正确的。

  7.要通过研究别人的行动以及吸取他们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来拓宽自己的视野。

  8.勇于承担责任。

  成功商人要善于当机立断。在决策和处理问题时善于选择时机,在时机成熟时,能立即做出决定采取行动。在紧急的情况下,能够迅速做出发应,当情况发生变化时,或发现自己的决策有错误时,能够立即停止行动,修正已做出的决定,而不是优柔寡断或武断。成功商人具有意志的刚性,在进行决策和处理问题时,思想高度集中,反应极为敏捷,对信息的消化和吸收,对经验的综合运用,对未来的估计和推算,都能在瞬间完成,形成明确的指令并立刻执行,具有一种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

  另一方面,如果意志不坚决,就会失去千载难逢的机会,阻碍目标的实现或推迟实现目标的时间。

  在美国独立战争中,南军总司令罗伯特·李在一次战斗中被逼到波托马克河边,此时,正值河水狂涨,前有大河,后有追兵,这种险境使这位能征善战的将军处于无计可施的死地。本来这是彻底消灭南军的最好时机,但是波托马克阿战区的指挥官米德却犹豫不决。他不但直接违背林肯总统的指示,召开了军事会议讨论,而且申诉种种理由拒绝向南军发动进攻。结果,河水退后,李带着残部安全渡过了波托马克河,使他又有了一次喘息、休整和组织反击的机会,正是米德的犹豫迟疑造成了北军失去全歼南军的绝妙良机。

  作为一名领导者,形成决断意志后,一方面表现在能够把握时机,迅速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上,另一方面还体现在对自己做出的错误决定能够当机立断,立刻停止执行,不一意孤行上,否则,也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1812年4月,拿破仑以60万大军进攻俄国,当时很多部将都强烈地反对他的这一决定,并指出:俄国既庞大又陌生,贸然闯进去是很危险的;同时还提醒道,严冬季节作战可能会给士兵造成灾难,巴黎到莫斯科战线太长,物资供应、疾病等问题将会使军队失去整体战斗力。对于这个本来是正确的意见,拿破仑听不进去,没有撤回进军命令。俄国利用被拿破仑激怒的爱国热情和熟悉的地理条件,使法军陷入困境,拿破仑最终以损失40万军队的惨重代价宣告失败。

  因此,决断性意志并不是单凭主观意志,不顾客观实际及其发展规律的专横独断。更不是抓不住时机,把握不住机遇的犹豫不决和徘徊不前。只有建立在对现实情况的观察及其发展方向的科学预见上的决断性才能体现出意志的刚性,为其走上成功助一臂之力。

  □用逆向思维解决棘手问题

  逆向思维是创新突变的根本方式。对于领导者而言,从逆向思维入手,解决棘手问题,应是化解矛盾的最好方法。

  要创新,就必须要有用逆向思维打破常规的决心,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敢打破常规者,他的事业将注定不能有大的发展;只有变化,只有创新,才能出奇制胜。

  老子曰:“反者,道之功也。”意思是一种反常规的做法往往是万事万物运动规律的体现,这也就说明了领导者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绝不能墨守成规。

  汉朝末年,贾诩曾经在董卓手下任职,贾诩是个很有谋略的人,后来董卓被刺杀,他就投奔到张绣队伍中为其出谋划策,但没有受到重视。

  东汉建安二年(197年)正月,曹操征讨驻守在南阳的张绣,还没有取胜,忽然得知袁绍将乘虚而进攻打曹军的大本营许都,曹操只得收兵撤退。张绣一看曹操撤退,立即决定追击。

  贾诩连忙劝阻:“千万不要贸然追击,否则有可能吃大亏。”张绣认为曹军已经退却,哪里有不追赶的道理?他不听劝告,联合刘表的队伍一同追击曹军。大约追赶了10余里路,追上曹军断后的部队,交战中,曹军士兵奋勇应战,张绣、刘表大败而归。张绣惭愧地对贾诩说:“还是你说得对啊!我的力量确实比不过曹操,所以不能取胜,后悔没有听你的话。”这时贾诩却说:“现在你应该赶快掉过头去追曹军,肯定会打一个大胜仗!”张绣、刘表疑惑不解:“我们乘胜追击反而吃了大亏,现在我们打了败仗,您却说应该果断追击,这是为什么呢?”贾诩胸有成竹地说:“情况已经发生变化,与以前不同了,你们只管追击,越快越好,如果不胜,我把脑袋给你!”

  刘表不相信贾诩的话,坚决不愿再出兵。张绣虽有疑虑,还是相信了贾诩的话,重新整顿了败兵残将,再回去追赶曹军。这一次,两军接触,厮杀一阵,果然曹军越战越弱,抵挡不住,一路丢下许多车马粮草,慌忙逃走了。张绣大获全胜,缴获了一大批战利品,满载而归。

  张绣急切地问贾诩:“第一次我用精兵去追曹操的退军,你说追不得;第二次你却劝我用败兵去追击取胜的曹军,反而能取胜。这究竟是什么道理呢?”贾诩解释说:“这并没有什么奇怪的啊!曹操是个非常懂得用兵的人,他一定不会不作防备就随便退却的。你虽然很善于用兵,但还是不如曹操力量强大。曹操退却时,必定会做好防追击的准备,我估计他会亲自率精兵断后。你去追他,当然要吃亏了。但是曹操打了胜仗却还是急着撤退,这就很不正常了。我猜想很可能是有人进攻许都,或是朝廷内部出了问题。你第一次追击,他已将你打败,他就放心了,他自己一定亲率主力先走了。即使留下断后的士兵,也不会有战斗力了,不是你的对手。你第二次是出其不意地追击他们,你想,这怎么能不打胜仗呢?”

  张绣听了这一番话,觉得十分有道理,连连称赞:“高明!高明!”从此以后,贾诩便获得了张绣的信任。

  《草庐经略》上说:“虚实在我,贵我能误敌。”兵法上有实则虚之谋略,然则,这都没有一定之规,关键要看个人的胆量和悟性。兵者,“诡道”也,所谓“诡”和“谲”之类的词语,在兵家那里是没有褒义和贬义之分的,而这类词的意思无非就是一个,那就是变化。谁能变化得宜,谁就会取得胜利。在军事上,与其说是斗勇,不如说是斗智。而智,就是变化。所以我们要善变,不可拘泥于一格,否则就无法创新。

  但是,谁都在“变化”,在你变化的同时对方也在变化着。因此,领导者要想拥有创新突变的能力,要取胜,就必须掌握别人的变化,这就要采取反“常”的策略。只有敢于打破常规,敢于突破创新,你才能在任何环境中都立于不败之地。请记住:这世界唯一不变的东西就是变化。

  □扔掉小鱼以图大鱼

  建兴三年,西蜀根基未稳,蛮王孟获率兵十万侵犯南部边境,对蜀政权构成威胁。“蛮”是我国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孟获是少数民族首领。他在少数民族诸部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且有很强的征战能力和倔强不屈的性格。面对这样的对手,诸葛亮采用了“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策略,以服其心。然而,“攻城易,攻心难”,尤其像孟获这样的人,欲服其心,谈何容易。诸葛亮先后七次擒得孟获,每擒一次都不伤害他,只问“汝心服否?”不服便纵。

  在第七次擒孟获时,十分艰难,诸葛亮采取了以退为进,诱敌入瓮的战术。当时,孟获请乌戈国主兀突骨相助。兀突骨的三万藤甲军十分厉害,士兵都穿着加工过的藤做的战衣,这种战衣刀箭砍射不透,为此,蜀军曾吃了一次败仗。诸葛亮亲自考察战场的地理情况,发现有一形如长蛇名叫盘蛇谷的地方,便心生一计,令马岱、赵云分兵在谷口两头待命,派魏延引兵在距蛮兵较近的桃花渡口下寨。并嘱咐魏延:“如果蛮兵来战,你就放弃营寨,向有白旗的地方走。限你十五天内连输十五阵,弃七个营寨。如果输十四阵也不要来见我。”魏延不解地领命而去。

  魏延按诸葛亮的布置,在十五天内败退十五阵,弃七个营寨。孟获以为蜀兵计穷,便无所顾忌地奋勇追杀。第十六天,魏延“败”兵再次和藤甲军对战时,魏延望白旗而走,兀突骨引兵追赶,一直追进盘蛇谷中。诸葛亮早已安排蜀兵,届时放过魏延,切断谷口,再放火烧敌。于是,山上两边乱丢火把,把早已安置好的火药铁炮引燃,谷中火光冲天。藤甲兵身上的藤衣虽然不惧刀枪,不怕水,却怕火。可怜三万藤甲军“烧得互相拥抱,伸拳舒腿,都死于谷中,臭不可嗅。”蛮兵大败,诸葛亮再次生擒孟获。当诸葛亮又问孟获“汝心服否”时,孟获垂泪曰:“七擒七纵,自古未尝有也。吾虽化外之人,亦颇知礼义,直如此无羞耻乎?”当诸葛亮再次问他:“公今服乎?”孟获哭着说:“某子子孙孙皆感覆载生成之恩,安得不服!”诸葛亮见孟获已服,便请孟获上帐,设宴庆贺,并令其永为洞主,把所夺之地,全部退还给他,撤兵时不留一官一卒,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孟获宗党及诸蛮兵都感激诸葛亮的恩德,还为他立生祠,四时享祭。他们还送给西蜀珍珠金宝、丹漆药材、耕牛战马,以资军用,发誓再不谋反。果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西南边境安定无事,西蜀得以腾出时间去谋划、对付更大的事情。

  《兵经百篇·顺》有文曰:大凡逆之愈坚者,不如顺以导瑕,敌欲进,羸柔示弱以致之进;敌欲退,解散开生以纵之退;敌倚强,远锋固守以观其骄;敌仗威,虚恭图实以俟其惰……意为:凡是硬攻容易碰壁的,不如顺从敌人的意图引导他犯错误;敌人企图前进,就故意示弱引诱他孤军深入;敌人企图退却,就故意网开一面,虚留生路,纵使他突围后退;敌人依仗自己力量的强大,可固守不出,避而不战,以滋长他的骄傲情绪;敌人依仗声威,就假意退让而暗中积蓄力量,以等待他麻痹松懈……

  诸葛亮耗用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财力与孟获力战、智战,目的只有一个使其心服。因为要平定西南,必须先得孟获,欲得孟获,必须先纵孟获,只有屡纵孟获,孟获才会心服。纵是为了擒,予是为了取,这是辩证法。在第七次中,诸葛亮败让十五阵是为了最终赢他一阵。败十五阵不是真败,而赢他一阵却是决定最终谁胜谁负的关键一阵。兵家权谋又称“骄兵之计”、“诱敌之计”。以迂为直、以退为进、顺佯敌意,古今中外这样的军事战例很多,此计在商战中亦可借用。

  “欲取先予”是经营中的一大谋略。经营中只取不予,无异于抢劫行诈,是涸泽而渔的愚笨并不道德的做法。

  商战中的退让与战争中的退让一样,是进攻中的“退”,运动中的“退”,是重新选择方向和目标的“退”。一般表现在谈判或对市场占有方面,退让的目的是为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