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腾十五年--中国互联网1995-2009-第1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负责融资业务的本应该是CEO马化腾一个人的事情,不过,当时马化腾请他的创业伙伴,也是首席运营官COO曾李青帮忙寻找投资,当然马化腾也跑,他是CEO,这是他份内的事情。
曾李青设计的是整个公司价值550万美金,希望融资220万美金,出让40%的股份。公司盘子是倒推过去的,因为当时需要220万美金这么多钱,而腾讯5个人一起合计的结果觉得只能让40%的股份。计划书写了很多稿,核心的一点就是需要钱来买服务器和带宽,至于盈利模式,写的相对含混,更多是网络广告和会员费,那时还没有短信这一说,也没有想到动漫等增值服务业务,更没有提到网络游戏,这基本上成为中国日后大成的互联网公司的一个特征,计划永远没有变化快。
今天的曾李青已经是中国最具号召力的天使投资人之一,但在当时,他并没有什么融资渠道,他觉得还是通过中间人帮忙推荐,他第一个想到的是刘晓松。
刘晓松和腾讯的几个创始人都有良好的私交:刘晓松和张志东是同事,他们两人都在黎明电脑公司工作过,刘晓松帮深圳电信做过系统集成项目,配合刘晓松的正是曾李青,腾讯最开始注册资本是50万,后来增资扩股到100万,曾李青对应的要交一笔钱,之前在深圳电信的曾李青第一次入股的时候已经是倾囊而尽,他去找了刘晓松借的钱。
相对当时的曾李青和马化腾,刘晓松是有钱人,但他也无法一下子拿出这么大一笔钱来投腾讯。刘晓松答应帮曾李青介绍人来做投资,曾李青自然高兴,并约定以融资额的5%作为股份送给刘晓松。刘晓松向IDG的熊晓鸽推荐了腾讯,熊晓鸽和刘晓松同出湖南大学,刘晓松比熊晓鸽低3届。
曾李青同时找了林建男,由林建男引见了香港盈科。
很凑巧的是,两家公司都愿意投资。打动这两家的不是腾讯那份改了6遍,只有20多页的商业计划书,而更多是当时ICQ以2。87亿美金卖给AOL的故事在业界广为传播,作为ICQ的汉化版本总该值点钱吧。
有钱进来,而且都是有背景的钱,腾讯也缺钱,又不失控股权。因此,腾讯上下自然欢迎。就这样,到2000年上半年,腾讯第一期融资后,创始员工占据60%股份,IDG和香港盈科各出110万美金,占据20%的股份。
腾讯拿到这笔钱后很快就改善了服务器和带宽等硬件设施,同时加大了对OICQ软件的开发和改进工作,OICQ很快拉开了与其他同类产品的差距。
到了2001年春天,OICQ突破10万的用户,马化腾托网友在某新闻网站发了篇宣传文章,很快《人民日报》下的人民网转了这篇文章,马化腾很高兴,在内部逢人就说自己公司上《人民日报》了,其实,只是人民网而已。腾讯公司也为此组织全体员工到深圳附近的光明农场去滑草。再之后,虽然屡破记录,但再没有什么大型的内部庆祝活动,一是记录破的太多,都麻木了;二是员工规模扩张的很快,组织起来也不方便。
OICQ成长的很快,那段时间,马化腾总是感慨时间过的很快,一转眼就到了月底发工资的时间,当时基本没什么收入进来,看着融来的220万美金逐步花光,腾讯面临着二次融资的问题。但此时,整个纳斯达克市场开始崩盘,找钱不那么容易了。
两家股东中,IDG找人接盘的积极性要高一些,他们不断的找人,看有没有人愿意接手,因为他们是风险投资,他们主导找了好多家。在曾李青的记忆中,腾讯找新浪谈过,因为新浪的汪延来深圳的时候被锁在曾李青的办公室里,而马化腾自己也称到过北京找过王志东和汪延。雅虎也来找过腾讯,雅虎中国当时的总经理张平合也由此与刘晓松、曾李青相熟,后来张平合到刘晓松的A8做了CEO,与这大有关联。腾讯也找过搜狐,对此时任搜狐CFO和总裁的古永锵对此有过确认,但搜狐也想不明白怎么赚钱,也放弃了。关于腾讯寻求投资的案子也被递送到联想投资的人手里,但没有到联想投资总裁朱立南处就被否决了。
相比来说,香港盈科则态度很暧昧,他们有段时间表示自己可以考虑跟进,过段时间又表示还是再等等看,并由李泽楷本人在香港盈科旁的一家露天茶餐厅里和腾讯签定了一个预投资的协议,并支付了一笔不菲的定金。
香港盈科很想进内地市场,他们一直有很强的进入内地的企图心,但当时香港盈科在做与亚洲卫视之间的那场著名的收购,没有多少现金,所以,他们在一直评估腾讯的变现价值,腾讯的价值在于其有着迅速增长的互联网用户,香港盈科想过把这些用户与电影业结合,专门请香港商业片的王牌导演王晶到深圳与腾讯公司谈,结果是可想而知。香港盈科也找过中公网的谢文谈,来自谢文的描述是,香港盈科曾与谢文草拟协议,联合霸菱基金给中公网注册6000万美金,其中4500万美金用来收购腾讯。不过,由于在协议草签后不久,谢文被其同学兼老板康健开除,对应的与腾讯的收购计划也鸡飞蛋打。香港盈科也把腾讯推荐给自己的关联方TOM集团,TOM集团的CEO王先先和TOM在线的高级副总裁冯钰也曾与腾讯有过接触,但无一而终。
在二次融资期间,在过度时期,两家股东提供了贷款(可转换债券)100万美金,但谁都知道,这是救命的钱,这笔钱过后,要不继续出让股份,要不自动退出。那段时间也是马化腾人生中最艰难的日子,一位腾讯的创始员工有天一早去找马化腾签字,发现马化腾是在办公室里过夜的,等待马化腾签完字抬头和该员工叮嘱的时候,这位员工着实吓了一跳,马化腾头发蓬乱,脸色焦黄,两眼无神,布满血丝,神情极其憔悴,可见当时马化腾和腾讯所遭遇的窘境。
这个时候,一个蓝眼睛、高鼻子的老外不断的出入腾讯当时在华强北创业园的办公室,这个人有个中文名字叫网大为,他当时的身份是MIH中国业务发展副总裁,负责中国的互联网策略和合并与收购工作。而在任职中国MIH之前,网大为先生曾担任IT业管理顾问的角色,是个中国话说的很利索,也通晓中国国情的中国通。最终MIH接手了盈科的全部股份和IDG的12。8%股份,并在2004年6月香港上市前,与腾讯创始团队一起瓜分了IDG剩下的股份,形成腾讯创始团队和MIH各50%的股份。
周鸿祎在方正的日子字体 '大 中 小' 几乎在马化腾创业的同时,这一年的10月,自称是方正最好的高级程序员的周鸿祎从新疆方正回到阔别10个月的北京,他也决定自己创业。和丁磊、马化腾一样,周鸿祎最开始给自己公司注册的也是软件公司。而反过来看,这一年冒出来的日后搅得整个互联网江湖翻天覆地的都是这样一群有软件背景、程序员出身,有极客气质的年轻人。这多少有些巧合,但细一想其实有其内在逻辑在里面,经历了1995年的基础建设,1996年的BBS狂欢,1997年的概念启蒙,1998年本就该是极客当道。
在很多地方,周鸿祎和丁磊都有很多相象的地方,他们是技术出身,熟悉并极度重视用户感受和体验,都有很好的大局观,都极度爱学习,都才华出众;他们都是个Bad Boy,都口无遮拦,有什么说什么,不忌讳在媒体面前大骂出口,即便在权贵和达人面前,他们也豪不掩饰自己的情感和观点,坚持自我和本真。当然还有一点,那就是他们足够聪明,甚至精明,很多和他们合作的人因此而吃亏,但也不乏有追随者获益的,因此,他们也褒贬不一。如果有什么不同,那就是丁磊要比周鸿祎幸运一些,一直做网易,其中虽然有失控的时候,但很快就收复失地,而周鸿祎倾注大量心血的3721,最终虽然卖了一个好价钱,但终究需要另起炉灶。两个人年岁差不多,丁磊1971年生,而周鸿祎生于1970年,要年长几个月。
周鸿祎的具体出生年月是1970年10月,籍贯湖北。由于同是测绘工程技术人员的父母迁居河南,他在那里生活到高中毕业,中学时代,周鸿祎就呈现出〃牛人〃迹象,多次在全国物理、数学竞赛中获奖。由于父母工作的便利,周鸿祎很早开始接触计算机。〃不懂什么编程,就是觉得好玩。〃
生于湖北,长于河南,求学于西安,混迹于京城,周鸿祎的经历不可谓不复杂。父母的言传身教和周遭的人文环境,使周鸿祎身上同时兼具湖北人、河南人、陕西人的秉性。楚地精明强悍之民风和中原河南油滑酱缸文化以及西安秦腔的厚重,诸多文化因子的杂交,使周鸿祎在后来踏入中国互联网江湖后,让人看不透,读不懂。
1992年周鸿祎被保送西安交通大学读研究生。读研期间〃不务正业〃,编过游戏软件、杀毒产品。为了卖自己的产品还开过两家小公司,招聘人手准备在全国〃自建渠道〃,但以失败而告终。
创业受挫让周鸿祎明白自己欠缺的东西很多。周鸿祎决定先进大公司,从最基础的东西学起。1995年7月研究生毕业后,周鸿祎加入方正集团,从程序员做起,到项目主管到部门经理、事业部总经理,最后做到方正研发中心副主任。
1997年10月,周鸿祎组织开发成功中国第一款自主版权的互联网软件方正飞扬电子邮件。飞扬的诞生充满戏剧性,当时方正做了一个办公自动化的项目,主要是给国家机关的秘书去培训互联网的电子邮件,活派到周鸿祎身上了,周鸿祎为把活做好,跑了很多书城买一些书籍,后来发现电子邮件是一个很好的东西,这一定是未来的一个方向(这段和其后来在雅虎中国把邮箱推进G时代有一定的联系)。电子邮件虽然是方向,但还是要教人怎么用还是很烦琐,周鸿祎想到很多人为什么喜欢玩游戏,那是因为游戏的界面非常人性化,周鸿祎想到这里,于是根据这个做了软件,软件外是个游戏化的界面,秘书们一看就都学会了,这个软件就是方正飞扬。
方正飞扬并没有取得预期成功,但让周鸿祎练了把手,做了把产品经理,把这个产品从头到尾做了一边,包括怎么和记者打交道,对一个程序员来讲这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周鸿祎很想让方正把这个软件项目化,但由于互联网不属于方正的主营业务,周鸿祎要想继续做下去,要么离开,要么单独创业。
周鸿祎是个很有心计的人,他虽然感觉到互联网潜在的商业机会,他也觉得在方正可以学习的东西不多了,是到该创业的时候了,但他很清晰自己还缺什么,这时候的他一缺方向,二缺团队,三缺资金。在这些都十三不靠的时候,他即便内心很冲动,但也会努力的克制。
一些文章把周鸿祎描述成因为在方正内不受重视,被排挤而愤然离开而单独创业,很愤青的样子。这更多是一种猜测而已,和事实不符合。周鸿祎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他虽然在媒体上表现得象一个愤青,一个斗士一样,但其实,他是一个内心相当缜密,计划性很强,有很强执行和推动能力的人,他的很多外露性的行为更多是为自己获取在情感和道义上的支持,虽然,很多时候,他未必需要这种支持,但有总比没有好,多总比少好。
周鸿祎选择的创业方向是中文网址。他的灵感来自他向身边不懂技术的朋友介绍上网,对方对于输以WWW为开头网址的畏惧表现,让他直觉上觉得是中文网址将会是个大市场。于是,他放弃了虽然成熟但想象空间不大的的飞扬软件,而开始准备进入中文网址市场。
方向有了,但队伍和启动资金都缺,所以周鸿祎还得忍耐,这时候,有一个机会来了,方正在新疆有一个项目,虽然有相对高的项目提成,但新疆太辛苦了,大家都不愿意去。周鸿祎却觉得是个好机会,一个是能有笔不错的奖金;二是他觉得这个可以作为其创业的前奏,另外这个项目做好之后离开也是个交待。于是周鸿祎主动领命前往,他带着两个博士生和两个本科生去了新疆,新疆天高皇帝远,周鸿祎一边做项目,一边和他的团队成员讨论创业的事情。
1998年10月,周鸿祎成立国风因特软件公司。公司网站就叫3721,〃不管三七二十一〃的意思。新公司起步于5个人,全是他在方正的同事。周鸿祎在北京郊区找了套三居室的房子,其中一间是他和新婚妻子住,另外两间用来做开发。自己做饭,像美国的车库阶段。周鸿祎起步的办公室也和车库差不多,一位合作伙伴前去找他谈事情,发现他的办公室暗无天日,白天都需要把灯全部打开,定睛一看,只有在周鸿祎的大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