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凯恩斯 >

第7节

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凯恩斯-第7节

小说: 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凯恩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以一度低于新的长期水准,故预期之改变这件事实本身,在其发展过程中,
即能产生一种循环形的波动。在拙著《货币论》中,当我论及由于情况改变,
以致运用(Working)资本及流动资本有增减时,我所讨论的,就是这种波动。
达到一个新长期状态之转变过程,即使如上所述,并无阻扰,在细节上
还可较为复杂。但实际事态则更为复杂。因为预期状态可以常常改变,一个
旧的改变尚未充分展开其影响以前,一个新的改变早就又加上来了。故在任
何一特定时间,经济机构中有许多错综叠陈的活动存在,都是以往各种预期
状态之产物。

以上讨论之功用与目的河在,至此便见分晓。由上所述,可见任何时间
之就业量,在某种意义上,不仅决定于现在的预期状态,还决定于过去某段
时间以内的许多预期状态。虽然如此,过去预期之尚未充分展开其影响者,
已定形(embodied)于今日之资本设备中;而雇主在作今日之决策时,必须
参酌今日之资本设备;而且,过去的预期,只有已定形于今日之资本设备中,
始能影响今日之决策。所以说今日之就业量,乃参酌今日之资本设备,依据
今日之预期而决定的,——这句话还是对的。
当前长期预期,往往不能不明白提及,短期预期则常可略而不论。因为
修改短期预期之过程,在事实上往往是逐渐的,连续的,大部分是依据实得
结果而作的,故预期结果与实得结果之影响,相互交错。产量与就业量,固
然决定于生产者之短期预期,而非决定于过去结果,但最近过去之实得结果,
往往有支配力量,可以决定这些短期预期。设每次在开始一生产过程时,都
① 长期就业水准不一定是个常数,即长期状况不一定是静态的。例如:预期财 富及人口之增加速度不变,
亦是不变预期之一,预期不变之唯一条件,乃是现有预期状 态,在很早以前,即已先见及之。
要重作短期预期,则未免太麻烦;而且也徒然浪费时间,因为大部分情况,
从一天到另一天,并无多大改变。故除非生产者有具体理由,逆料未来将有
改变,否则,如果他们预期最近实得结果仍会继续,实在是很合理的。因之
在事实上,以影响就业量一点而论,当前产量之预期售价,大致就是最近过
去产量之实得售价。生产者常常根据实得结果,——不常根据凭空臆测,—
—而逐渐改变其预测。①
虽然如此,我们不要忘了,设所产商品有持久性(durability),则生
产者之短期预期,乃根据投资者之当前长期预期;而长期预期有一特性,即
不能每隔很短期间,便根据实得结果而加校核。而且,长期预期会骤然修改,
这点我们到第十二章较详细讨论长期预期时,再会提到。故当前长期预期这
一个因素,我们不能略而不论,也不能用实得结果来代替。
① 这里强调雇主在决定生产时所作预期,这一点,我想可以答复郝特雷氏之论点。他认为,在价格尚未降
落,或在预期与事实之不符,尚未反映为实得损失(相对于预期而言)以前,就业量与进货量乃受存货增
加之影响。盖若未售存货增加或定货单减少,这正表示,前期产量之售价数字已不能贸然应用于未来,故
最足使进货量减少。
第六章 所得、储蓄及投资之定义
Ⅰ 所得
在任何一段时期内,一个雇主以其制成品出售于消费者或其他雇主,由
此所入贷款,以A 表示之。他又从别的雇主手中购买若干制成品,此项开支
以A1 表示之。一期终了时,他有一资本设备,包括半制成品(或称运用资本)
以及制成品之存货,其价值为G。
A+G-A1 中,有一部分并不是本期生产活动之结果,而是本期开始时
雇主已有的资本设备。故为求得所谓本期所得,必须从A+G-A1 中,减去上
期移交下来的资本设备之价值。只要我们能够找出一个圆满方法,计算这个
减数,则所得之定义问题即告解决。
有两个可能原则,可以用来计算这个减数,每个都有若干意义;一个与
生产有关,另一个与消费有关。今依次论之。
(一)在一期终了时,资本设备之实际价值G,乃两种相反势力之净结
果:在一方面,雇主或从其他雇主手中添购,或自己加工,以维持并改良其
资本设备;在另一方面,因为用之于生产产品,故此资本设备蒙受耗损或折
旧。即使雇主不用之于生产,雇主还值得花一笔维持改良费,令此费用之最
适度(optimum)数目为B′;支出这笔费用以后,资本设备在本期终了时之
价值为G′。这就是说,设雇王不用之于生产A,则G′-B′是可能从上期
保存下来的最大净值。这个最大可能净值,其超过G—A1 部分,即
(G′-B′)-(G-A1)
乃衡量因生产A 所牺牲掉的价值,可称之为A 之使用者成本(usercost)。
使用者成本写作U①。雇主付给其他生产原素之费用,以交换其劳役者,称之
为A 之原素成本;原素成本从原秦之立场看来,即为原秦之所得。原素成本
写作F。U 与F 之和,称之为产量A 之直接成本(prime cost)。
现在我们可以对雇主之所得(ine)②下定义了。雇主之所得,乃等于
其本期所售产品之价值减去其直接成本。换句话说,雇主之所得,即普通所
谓毛利(gross protit);毛利视生产规模而定,亦即雇主所设法使其成为
最大量者。这个定义与常识相符。又因社会其他人员之所得,即为雇主之原
秦成本,故总所得为Σ(A-U)。
经此定义以后,所得是一个毫不含混的数量。而且,当雇主们决定雇用
多少其他生产原素时,他们在预期之中,设法使其成为最大量者,即此所得
与原秦成本之差,故所得在就业理论上,有因果重要性。
当然,G-A1 有时可以超过G′-B′,致使使用者成本为负数。例如(a)
设我们所取时期,恰为如此:在此时期中,进货一直增加,但产品尚未达到
制成及出售阶段;又如(b)工业之综合程度甚高,各厂皆自制其大部分资本
设备,而投资量又为正数;以上两种情形之下,使用者成本皆可为负数。但
是因为只有当雇主用自己劳工,增加其资本设备时,使用者成本方能为负数,
故在一分业社会中,资本设备之使用人与制造人往往不属一厂,我们可以正
① 在本章附录中,还有关于使用者戍本的几点观察。
② 不是净所得;净所得另有定义,见下。
常视使用者成本为正数。而且,我们难于想象,当A 增加时,边际使用者成
本(即
dU
dA
)可以不是正数。
此处不妨把本章下面要讲的东西,稍为提一提。以社会全体而论,一期
之总消费(C)等于Σ(A-A1),总投资(I)等于Σ(A1-U)。而且,如
果不计A1(从其他雇主手中买来的东西),则U 是雇主对自己资本设备之负
投资,负U 为投资。故设所有工业皆集中于一人之手,则A1 等于零,消费等
于A,投资等于负U,亦即等于G-(G′-B′)。以上所以引入A1,使情况
稍为复杂者,其目的只在找出一个一般性的方法,在工业不集中于一人之手
时,也可适用。
还有,所谓有效需求,只是雇主们从决定提供的当前就业量上,所可预
期取得的总所得或收益,——包括其他生产原素之所得(亦即雇主之原素成
本)在内。总需求函数乃表示二者之间之关系:一方面是各种假想的就业量,
另一方面是由此假想的就业量所产产品之预期收益。有效需求是总需求函数
上之一点,这一点之所以成为有效,因为如果就业量在该水准,则供给与需
求二种情况,恰使雇主之预期利润成为最大量。
有些经济学家忽略了使用者成本,或假设其为零,于是供给价格①即等于
边际原素成本,因此得到边际收益(或所得)等于边际原素成本——这一类
命题;我们这一组定义有一个好处:如果我们用他们的假定,则亦可得同类
命题。①
(二)兹进而讨论以上提及的第二个原则。资本设备之价值,在期终与
期始不同。这种价值改变,一部分是由于雇主为追求最大利润,而自愿决定
者,这一部分在上面讨论过了。但另外有一部分却并不出于雇主自愿,而由
于雇主所不能控制的理由,例如由于市场价值改变、折旧、时耗(wastage by
the passage of time)、战事、地震等天灾人祸——这种种原因,资本设备
蒙受不自愿的增值或贬值。在此不自愿损失之中,有一部分固然不可避免,
但倒并不是不可逆料,例如时耗及正常折旧,后者如皮古教授所说,“经常
发生,使人至少可以约略——如果不能详细——预料得到”。此外社会上还
有他种损失,亦经常发生,故通常亦被认为是“可保风险”(insurable
risks)。这些预期损失之大小,当然须看预期在什么时候形成而定。让我们
暂时忽略这件事实,而称不自愿但非不可逆料的资本设备之折旧——即预期
折旧超过使用者成本部分——为补充成本(supplementary cost),写成V。
我想用不着指出,此处补充成本之定义,与马歇尔所下者不同;不过我们二
人,都想处理不在直接成本以内的那部分预期折旧,这一点基本观念是相似
的。
在计算雇主之净所得及净利润时,通常须从其所得及毛利(定义见上)
中,减去一笔估计的补充成本。因为当雇主考虑可以用掉或储蓄多少时,他
已经在心目中,把补充成本从毛利中减去了。当他以生产者资格,决定要不
① 如果忽视使用者成本之定义问题,则供给价格一词,亦定义不全。这些在本 章附录中再要讨论。在本章
附录中,我将说明:在讨论总供给价格时,有时固然可以把 使用者成本,排斥于供给价格以外,但在讨论
一厂产物(每单位)之供给价格时,这是不行的。
① 例如,设以总供给函数写作ZW=Φ(N),或写作Z=W·Φ(N),其中W为工资单位,W·ZW=Z,
则因在总供给曲线之每一点上,边际产物之收益皆等于边际原素成本,故有
要用此设备时,直接成本及毛利是重要概念;但当他站在消费者立场上时,
则补充成本在其心目中之地位,恰如直接成本。故设在规定总净所得之定义
时,把补充成本与使用者成本同时减去,使总净所得等于Σ(A—U—V),则
总净所得这个概念,不仅与习俗用法最相符,而且与消费量之多寡有关。
设资本设备之价值,因有未曾逆料的市场变化,或有异乎寻常的折旧耗
损,或有天灾人祸之破坏,以致蒙受损失,则这种价值改变,既非自愿的,
又未——一般说来——事前料及。这一项实际损失,我们称之为不虞之失
(windfall loss),列入资本帐,而不列入(净)所得帐。
净所得之所以有因果重要性,乃是因为V 之大小,在决定当前消费量时,
颇有心理影响——净所得即通常所谓可用所得(avail…able ine),乃普
通人决定其当前消费之多寡时之准绳。当然,在决定消费多少时,净所得并
不是唯一因素;资本帐上有多少不虞之得或不虞之失,也很有关系。不过补
充成本与不虞之失,有这么一个差别:补充成本改变时,其影响消费,恰如
毛利之改变,因为与雇主之消费量有关的,乃是当前产量之售价,减去直接
成本及补充成本之和——这一个差数;反之,不虞之得失,虽然也影响雇主
之消费决定,但程度不同,设不虞之失与补充成本之数量相同,则前者之影
响小。
现在我们再回到补充成本与不虞之失之划分问题,换句话说,何种不可
避免的损失,应当记在所得帐上;何种则应作为不虞之失,记在资本帐上。
这个分界线,一部分只是惯例的(convention…al)或心理的,随通用的估计
补充成本之标准而异。估计补充成本,并无一定原则可循,故其大小,亦视
所选会计方法而定。当资本设备刚生产出来时,其预期补充成本,乃一具体
价值量,但以后重行估计时,则该设备在剩余寿命中之补充成本,可以因为
预期状态已有改变,而与原估计者不同。根据原来预期,则有一串未来的U
+V,根据修正后的预期,则又有一串新的未来的u+V,这二串之差,折成
现价,即为资本之不虞之得或失。在商业会计上有一非常普遍采用的原则,
且经英国内地税务机关赞同者,即在取得一资本设备时,便对该设备之补充
成本与使用者成本之和,定一数目,不管以后预期有无改变,皆维持此数于
不变。设为如此,则任何一时期之补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