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佛陀教你不生气 >

第15节

佛陀教你不生气-第15节

小说: 佛陀教你不生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到的是正在玩扑克的爸爸和妈妈。这让他觉得很奇怪,自己的父母平时工作非常繁忙,几乎没有娱乐的时间,而现在,眼前的爸爸似乎变了一个人,一改平日的严肃,有说有笑地陪着自己的妈妈,家里的气氛表面上看起来是轻松的,但这个大学生却觉得压抑,他暂时不知道出了什么事。逆境就这样悄悄地到来了。
  后来,母亲去睡觉了,父亲把他和他妹妹叫到跟前,严肃地告诉他们,他们的妈妈得了很严重的病,希望兄妹俩多陪陪她。其他的,父亲就不愿意再说了。
  事实是,他们的母亲得了肺癌,已经到了晚期,虽然父亲没有明说,但两兄妹也大概猜到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这家人看似格外轻松,母亲对孩子,孩子对母亲,以及父亲对母亲,都比从前要好得多,大家都不提难过的事情,只说一些快乐的事,但,每一个人的心里都不是滋味。这就像大家在心照不宣地演一出戏。
  这位母亲还是没能挺下去。去世前的她进入了一种昏迷状态,这时,大学生的父亲泣不成声,说要把孩子母亲的真实病情说给她听,他不想再隐瞒事实了,而孩子的姑姑则说出了大家的共同想法:孩子的母亲是知道自己的病情的,她和大家一起装作轻松,目的就是不想让所有人都太难过,毕竟,一个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的人怎么会连这样的事实都认识不到呢?很平凡的人也能够在最不平凡的时刻闪动暗藏在心里的光彩。
  一出戏就这样演完了,这恐怕是这个大学生所经历过的最痛苦和辛酸的演出。这个故事里的母亲,就像那位父亲,在死亡面前毫无惧色地开拓着,为自己的亲人开拓了一片爱的田地。我们把这样的事例说给大家听,旨在震撼那些尚未受到死亡威胁的人们。人们应该设身处地地想想,万一自己面临这样的逆境时,是否还记得“要开拓”?


淡然面对世间悲苦


  安详是一种状态。处身在扰攘人世,行走于十丈软红,难免会遭遇种种不曾预料到的事情,经历命运捉弄下的大喜大悲。或许有的人会揣着一腔热血反抗命运的不公,或许有的人会喋喋不休地抱怨自己的惨淡,但是于事何补呢?倒不如以一种安静祥和的心态静观世事变化来得洒脱。
  有一个青年,原本生在富贵之家,过着衣食无忧幸福美满的生活,然而在父亲早逝之后,家产被伯父全部霸占了去。他和母亲,还有年幼的妹妹,被迫流落街头,靠乞讨度日。为了生活得更好,青年独自背井离乡,外出打工。
  青年到了大城市,身体嬴弱的他也不得不靠做苦力谋生。他到码头上扛包,因劳累过度,几度晕倒在地。后来他总算攒了些钱,便赶着回家,不料在路上碰上了小偷,将他的钱偷得一分不剩。他又再次乞讨着回到了打工的城市,再次开始艰辛的谋生。当他可以再次回家时,他已经快四十岁了。
  回到家乡后,他才知道母亲四年前就已经离开了人世,她的妹妹据说离开了家乡,没有人知道她去了哪里。他用自己微薄的积蓄,在家乡开了一个小卖铺,做点小买卖为生。后来他娶了一个哑巴,日子还算过多顺心。可是妻子在生第一个孩子的时候难产,大人和小孩都没有活下来,留下他孤独地在世上生活。
  他五十岁的时候,终于再见到被迫流离失所多年的妹妹。这些年,妹妹也受够了折磨,却没有一个亲人可以倾诉。当她终于再次见到哥哥,可以向他倾诉时,看到哥哥孑然一身,骨瘦如柴,住在矮小的黑屋子中,和她年少时记忆中英俊清秀的哥哥看起来完全不是一个人,不禁悲从中来。妹妹流着泪说道:“妈妈临死前,一直在叫着你的名字,她是多想再见你一面啊!妈妈死后,我一个人四处流浪,受尽了人世间的苦难,但我还是抱着哥哥还活在世上的希望坚持活了下来,就想着能见到哥哥的那一天。我以为,哥哥一定能过得比我好,谁曾想你也活得那么苦。老天为什么要这么折磨我们啊!”说完,妹妹忍不住痛哭失声。然而,经历了这么多苦难之后,哥哥已经悟透了人生的真谛,无论什么样痛苦与磨难都已不会打乱他心中的一片纯净和平。哥哥抚摸着妹妹的头发,平静地唱起儿时母亲教的一首儿歌,仿佛一切苦难都融入了那首歌中,然后随着歌声消失在辽阔的天空下。
  世间悲苦令人难耐,有一副最佳的解药,那就是淡然处之。
  一个刚毕业三个月的小护士经历了一件事。有一天,她们妇产科来了一个待产妇,这个待产妇可不一般——她身染艾滋病病毒,所以,没有人愿意当她的护士,最后,小护士接受了护理这个19床待产妇的任务。
  第一天的护理就有抽血这一项,而几乎人人都知道,血液是艾滋病的传染途径之一。小护士心里紧张极了,以致一针扎下去没有扎进静脉,倒是把19床的血管给刺穿了。这下子小护士慌了,她忙着找玻璃管吸血,还要格外小心地不让病人的血迹沾到自己身体的任何一个部分,而在这个过程中,19床始终没有多说什么,更没有发脾气,她的脸一直都那么平静。这是一个不一般的艾滋病患者,在自己面对巨大不幸的时候,依然善待他人、宽容他人。
  看了19床的病历后,小护士才知道,19床原本是一所大学的副教授,年纪才三十,可以说前途一片灿烂,但她在一次出差时遭遇了车祸,不得不紧急输血,就是在这次输血过程中,她被感染了艾滋病病毒,而这个情况,直到怀了孕,做检查的时候才发现。得了艾滋病,就意味着免疫系统遭到了破坏,生产时,任何一种并发症和可能的感染,都会对19床造成致命的威胁。
  19床每天都必须服用多种药物,以控制艾滋病病毒的数量,抽血、输液——这些是天天都要做的事,于是,19床的两条手臂从手背到胳膊,全都布满了针眼,而小护士由于手生和紧张,经常需要扎好几针才能扎进去,但19床从不埋怨和生气,她的脸上只有安静的微笑。为了避免生产过程中的感染,医生已经拟好了剖宫分娩的手术计划。
  在待产期间,19床表现得很镇静,要么就看书,要么就听音乐,当然,她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为即将出生的孩子准备礼物(不如说是遗物),她给孩子写信、画素描,写好画好就放到枕头下面。当小护士冒昧地问她为什么一定要把孩子生下来的时候,她不仅没有生气,还微笑着回答说既然孩子已经来了,她就不愿意剥夺孩子的生命。小护士又问她,难道就不怕孩子被感染病毒吗?这一次她的回答是:如果不试试的话,孩子存活的机会就一点都没了。说完这话,19床又叫住小护士,她说她明白自己的情况,所以,一旦生产的时候发生了意外,一定要保住她的孩子。
  考验的时刻终于来到了。情况很不乐观,19床的子宫内膜非正常脱落,这意味着孩子感染病毒的可能性成倍地增加了,更可怕的是,麻醉剂没有用,19床手和脚腕被固定在产床上,手术刀迅速地在她的肚皮上划下去,皮肤裂开,脂肪层、肌肉、黏膜、子宫……19床握着小护士的手骤然间收紧了,她咬着毛巾的嘴里发出了含混低哑但却绝对是撕心裂肺的吼叫,她的身体在产床上剧烈地颤抖着、痉挛地颤抖着,脸则因为剧痛而变形……在这之前,19床恳求医生:“救我的孩子,别管我!”
  这种母爱令人震撼,19床为了自己的孩子,忍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疼痛。非常幸运的是,孩子降生了,而且,没有感染艾滋病病毒。19床只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看了自己的孩子一眼,就裹着一身的汗水、带着血肉模糊的身体离开了世界……
  后来,小护士在19床的枕头下发现了她给自己孩子留的信和画,最上面的一幅画,画了一个大大的太阳,太阳的下面则是一双小小的手,画上还写着字:“宝宝,生命就是太阳,今天落下去,明天还会升起来。只是,每天的太阳都不一样。”
  陷入悲苦,则人自身的光彩也消失,淡然处置悲苦,则人身上泛起难以磨灭的光彩。


醒悟


  做人时时要有“居安思危”的态度。安逸的现状不见得稳固,如果不善加维护,随时保有一种岌岌可危的状态,那安逸的环境便容易变成困境;反之,尽管身处非常困苦的境地,也可能摆脱困境。
  自性即佛性,与自己的身体,其实是处在一种和谐的状态,而且可以没有内外之别,一个人可能一辈子都见不到自性,但不能因此说自性是不存在的。我们对人间世相的认识,往往如我们钻进一个个大小不同的瓶中,瓶子是腹大口小,并且是不透明的,让许多人埋没一生,未见过自己真正的面目。
  退一步海阔天空。该回头时且回头,不要执意去钻无意义的牛角尖,用一颗平和的心去看世界,你会发觉天地之广大,也会感悟纷争和痛苦如过眼云烟般不值一提。已经发生了的事情,不必再去追究,过分地沉溺于对过去的追忆和懊悔,只能徒增烦恼。要着眼于对希望的积极追求,才能把握住现在和未来。
  人从一生下来,就注定要面临死亡。这个过程也许是几年、十几年、几十年,甚至一百年。这些不同的人生,也有其相同之处,与疾病的抗争和对死亡的恐惧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磨难。
  也许你的外婆会成天跟你念叨,她一点也不怕死,她老啦,很快就要死了,但如果你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她很想再活一些年。她念叨自己快死了,实际上是暗藏着一种愿望:希望在她离世之前,得到小一辈人更多的关注,她哪里舍得离开你们啊?她说她快死了并且她不在乎的时候,她是多么的害怕和绝望啊,她真是很希望时时刻刻都和你们在一起。但是她也知道年轻人们有自己长远的生活,哪里能够成天都陪着她呢?看看呀,这就是可怜的老人,你有没有想过他们的内心是多么凄凉和绝望呢?你有没有认真地对待过他们的愿望呢?
  当我们步入老年,便不再期待将来,因为在老人眼里,将来是死亡的代名词;当人类步入老年,便开始回忆过去,因为只有沉浸在回忆中,才会暂时忘却疾病的痛楚和对日益衰老的无助。对于人来说,不可知的才是令人恐惧的,人类最大的恐惧莫过于对死亡的恐惧,死后的一切都不可知,死亡即代表消失,即使生前视如生命的名利、财富、亲人、爱人……你也一样都带不走。
  面对死神的降临,即便是再高明的医师、再至亲的家人也束手无策。你可以延迟你的死期,但你却无法逃避死亡。在你的灵魂与身体分开的一刹那,你呼喊着亲人的名字,进入了不可预知的世界。从出生到死亡,人的一生注定要历经磨难,直到死亡真正到来那一刻,一切磨难才得以宣告结束。
  人活一世,除了经历着“生、老、病、死”外,总在不停地追求着什么,财富、地位、名气、爱情……它们不断地膨胀着你的欲望,拉你堕入无底的深渊。得到与得不到,都因你心中有欲念而生出无尽的烦恼,让你的心灵得不到净化和超脱。
  人生不仅要面对得于失的烦恼,还要面对宽容与接受的洗礼。世上无完美之事,一味的批评和苛求只能给自己招致痛苦和麻烦。
  有一位老教授非常喜爱兰花,读书之余,他最大的的爱好就是养兰花,把兰花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用心照顾。
  一次,老教授要出门一段时间,临行前交待保姆,要悉心照料那些兰花。在老教授不在的那段时间,保姆把兰花照顾得很好,但有一天浇水时却不小心将兰花架碰倒了,所有的兰花盆都摔碎了,兰花散了一地。保姆因此非常恐慌,打算等老教授回来后,向他赔罪领罚。
  老教授回来后,知道了事情的缘由,不但没有责怪,反而说道:“我种兰花,是希望用来养心的,同时也是为了美化家里环境,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
  老教授之所以看得开,是因为他虽然喜欢兰花,但心中却无兰花这个挂碍。因此,兰花的得失,并不影响他心中的喜怒。同样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牵挂得太多,我们太在意得失,所以我们的情绪起伏,我们不快乐。在生气之际,我们如能多想想:
  “我不是为了生气而工作的。”
  “我不是为了生气而教书的。”
  “我不是为了生气而交朋友的。”
  “我不是为了生气而作夫妻的。”
  “我不是为了生气而生儿育女的。”
  那么我们就会为我们烦恼的心情辟出另一番安详。


你在想什么呢


  我们的生活应当是正常的,对自己的举动也不用过度地考虑,但只要涉及到自己的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