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卡耐基经商之道 >

第41节

卡耐基经商之道-第41节

小说: 卡耐基经商之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常换工作的人在现实生活中相当普遍。他们不安于现状,有一定程度的进取心,但一旦面临着挑战,总是往坏处去想,总是提心吊坦地害怕失败。这种消极心态不改变,即使硬着头皮去“求变创新”,也会浅尝辄止,阻挡自己的进取。适当地考虑到求变创新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会阻挡你的进取,可以使你少走弯路。但你害怕失败,则往往对困难和挫折有所夸大,这必然会阻挡你的进取,让你放弃求变创新。害怕失败之所以注定失败,就是因为注意力总是集中在可怕的失败上,总是往坏处想,必然心灰意冷。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所说:“灰心生失望,失望生动摇,动摇生失败。” 
  谨慎从事、不怕失败的人和提心吊胆、害怕失败的人同样都考虑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但前者的注意力集中在怎样争取成功上,而后者的注意力却往往集中在怎样避免失败上。注意避免失败有什么不好?不也是有助于成功吗?不!害怕失败心态的注意力不是在于避免失败,而是在于害怕失败,认为一旦失败,事情就糟了,因而总是企图避免一切失败,着眼于怎样才能没有损失或尽量缩小自己的损失。这样一来,必然会束缚能动性的发挥,放弃争取成功的自信意识,所以注定要失败。在这里,注意力集中在哪一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凯苏拉在《去争取——如何改变你的命运》中提出过一道区别失败心理与成功心理的练习题:你怎样走过结冰的水塘?面对同样问题,害怕失败者与争取成功者的注意重点与着眼方面是截然不同的。 
  害怕失败者的想法与做法是:集中精力考虑如何避免失败,而不是着重考虑如何越过这个结冰厚薄不匀的水塘,于是战战兢兢,小翼翼地往前走。 
  他每走一步都仔细试探冰面厚薄,谨小慎微。每一步都担心失足;每一刻都担心忽然掉下去。因为总想着:最重要的千万别失败,便不惜花费许多甚至一整天的功夫来过这个水塘。 
  如果一不小心失足,就狠狠地责骂自己,而且总想着自己的每一个愚笨的动作,越想越觉得自己不行,骂自己太笨抱怨冰面太簿,担心再次发生危险,因而越发胆小,最后终于不敢再往前走了,只有认输,为自己的失败寻找借口,或是责怪自己的命运不好。 
  争取成功者的想法是:行动之前,尽量了解研究有关冰层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考虑周到,避免盲目和急躁。这就是必要的和应有的谨慎。 
  来到水塘边,集中注意力考虑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考虑怎样走过去,而不是专想掉进冰水里的可怕情景。心里明白有一定风险,有可能随时落水,但不为有这种落水的可能而担忧、害怕。因为在实际生活中不管走到哪里都有冰层很薄的地方。 
  他不停地走,抓紧时间,万一失足掉进冰水里,赶快爬起来继续往前走,决不动摇,毫不迟疑。把失败当成老师和朋友,这样,他就会凭借自己的力量走过这个危险的地段,这种人的心里都会这样认为:人们都是从人生路上的水塘走过来的,就这样,争取成功者每经历一次挫折,都会增添一份自信和勇气,从而更加敢于并且善于争取更大的成功。 
  成功者不一定具有超常的智能,也大都没有特殊的机遇和优越的条件,更不是没有经历过挫折、艰验与失败的人。相反,成功者大都是历经坎坷、命运多磨,是能在不幸的境遇中奋起前行的人。而且也不可否认,对成功者来说,处境的艰验、失败的打击和对于新事物没有经验、把握的特点,也会相应地给他们带来困扰、忧虑、苦恼和烦躁不安的情绪。但成功者不怕这些艰难,不会被困苦的处境压垮。成功者最可贵的信念和本事是变压力为动力,从荆棘中开辟新的成功之路。 
  贝弗里奇说得好:“……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在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思想上的压力,甚至肉体上的痛苦都可能成为精神上的动力。很多杰出的伟人都曾遭受过心理上的打击及形形色色的困难。若非如此,他们也许不会付出超群出众所必需的那种劳动。”他还指出:“忍受痛苦而不气馁,是青年科学家必修的严峻的一课。” 
  勇历艰险,不怕挫折,这是一切发展积极心态,有志于成功的人必修的一课。这一课只是知道道理是还不够的,还要具有这样一种意识:成功的路上充满了艰难与困苦,它需要我们的自信和勇气去一步步坚强地走下去。 
  19世纪末,美国康乃尔大学做过一次有名的青蛙实验。 
  他们把一只青蛙冷不防丢进煮沸的油锅里,这只青蛙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突然用尽全力,一下子跃出那势必使它丧命的油锅,跳到锅外的地面,安然逃生! 
  半小时后,他们使用同样的锅,在锅里放满4A5的冷水,然后把那只死里逃生的青蛙放到锅里。接着他们悄悄在锅底下用炭火慢慢烧热。青蛙悠哉地在水中享受“温暖”,等到它感觉到热度已经熬受不住,必须奋力逃命时,却为时已晚,它欲跃乏力,全身瘫痪,终于葬身在热锅里。 
  这个实验给我们揭示了一个残酷无情的事实——回顾我们自己走过的人生旅程,何尝不是如此?当生活的重担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挫折、困难堵住了成功的路口,我们往往能发挥自己意想不到的潜能,杀出重围,开辟出一条活路来。可是在处于安逸舒适生活的时候,反倒弄得一败涂地,不知所措,而最终招致失败。 
  成功与失败是事物发展的两个轮子,失败是成功之母,是成功的先导。这些话可以说人人皆知。但在实际生活中,只有自信主动、心态积极、坚持开发自己潜能的人才能真正领会它的含意。你做一件事情失败了,这意味着什么呢?无非有三种可能:一是此路不通,你需要另外开辟一条路;二是某处故障作怪,应该想办法解决;三是还差一两步,需要你作更多的探索。这三种可能都会引到你走向成功。失败有什么可怕呢?成功与失败,相隔只有一步。即使你认为失败了,只要有“置于死地而后生”的心理态度、自信意识,还是可以反败为胜的。有人说,过分自信也会导致失败,但所否定的只是“过分”,而不是自信本身。如果你不是怕丢面子,怕别人说三道四,那么失败传递给你的信息只是需要再探索,再努力,而不是你不行。 
  爱迪生做了1万多次试验。在每次失败后他都能不断寻求更多的东西。当他把原来的未知变成了已知的时候,无数的灯泡就被制造出来了。所以他认为那么多的失败实质上都不能算是失败,“我只是发现了9999种无法适用的方法而已。”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从自己“屡败屡战”的经历中总结出一条宝贵的经验。他说:“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一样对我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认识到只有不怕失败,深知失败意味着什么的人才配享受,也才可能享受到成功的欢乐。 
  英国物理学家威廉·汤姆逊领导建造了世界第1条大西洋海底电缆,只过了一个半月便失败了。经过7年准备又铺设了第二条电缆,但航船载放到中途,电缆突然折断。电缆公司已耗资数十万英镑,付出了九年时间的代价!把钱扔进大西洋中,只有傻瓜才会再干!但汤姆逊终于说服总经理再当一次“傻瓜”,结果成功了。汤姆逊晚年时说过:“有两个字最能代表我50年内在科学进步上的奋斗,这就是‘失败’。” 
  在莱特兄弟之前,许多发明家已经非常接近发明飞机了。 
  莱特兄弟应用了和别人同样的原理,只是给翼边加了可动的机翼,使得飞行员能够控制机翼,保持飞机平衡。所以在别人失败的地方,他们接着走下去,很快就能获得成功。 
  在贝尔之前,已经有许多人声称他们发明了电话,雷斯是最接近成功的人,但雷斯不知道把间歇电流转换为等幅电流。然而,贝尔做到了这一点。所以最高法院把电话的发明权判给了贝尔。 
  哥伦布在长达十多年的时间里,经历了不断的失败,冲破了重重阻力,开始向西航行,目标是亚洲大陆。他在加勒比海登陆以后,就带着许多动植物和几个土人回到了西班牙。 
  他认为他已经到达了他的目的地,但实际上他没有到达亚洲,他失败了。他虽然未能立即认识到这一点,但他却发现了更有价值的东西,这就是他发现了美洲大陆。 
  美国有个企业家叫密道尔,他专门收买滨临破产的企业。 
  而这类企业转到他的手中,就会一个个起死回生,变得虎虎有生气。此人什么技术专长也没有,但很有自信与心计。起初,他为别人做工,学会了经营和推销。有一次,他看准一家即将倒闭的工艺品制造厂,买下后加以整顿,提高效益,改变品种,裁减冗员,很快使这个企业起死回生,获得成功。 
  密道尔认为:作为出色的企业家,最重要的是要有头脑,要真正掌握实际情况,随时作出正确的决策。这一点做到了,就会比任何人更清楚企业的问题所在。有一次,他买下一家玩具工厂,发现这个玩具厂倒闭的原因在于包装和搬运过程中的损失太大。于是他规定:凡破损率超过千分之一的就扣工钱;凡弄坏产品隐瞒不报,被客户退回来的,即予解雇。从此,破损的事很少再发生,工厂开始呈现勃勃生机。 
  有人问他为什么爱买一些失败的企业来经营?密道尔说: 
  “别人经营失败了,接下来就很容易找到它失败的原因,只要把缺点改过来,自然就会成功。这比自己从头干起来省力得多。”一语道破“专买失败”的天机。由此可见,挫折和险境未必不是机遇,我们不仅要把成功视为珍宝,也要把失败看作作财富。 
  人生在世,谁不企望成功?但追求成功就会经历挫折与失败。尤其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机会增多,风险也随之增多,失败的概率也随之增加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打碎“害怕失败”的枷锁,增强对失败的承受力,并在挫折与风险中磨练出坚初的意志力,只有这样,我们才会获得成功。 





第五章 卡耐基的经商形象学 
一 开发自己的潜能
  幸福来源于为事业的成功而奋斗,而事业成功的首要前提是立志,立下远大而实际的志向。远大的志向,是人的生命之光,是人的精神动力。 
  人类历史表明人类要生存和发展,达到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自身的目的,就需要归助于某种精神力量的鼓舞和指导,这种精神力量之一就是远大志向。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这里的志,是大志,是雄心壮志,是崇高的理想。 
  所谓大志,应该是人们在实践过程逐步形成的人生奋斗目标,它应该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设计和预见。志向是人们追求中的目标,奋斗中的理想。离开了追求和奋斗,就无所谓志向。远大志向,总是同未来相联系的,是对未来可能的构想、预想和追求。但这种构想、预想,不同于毫无根据的空想。正确的志向具有现实可能性,经过努力能够转化为现实性的东西。空想由于不是建立在事物的客观规律性认识的基础上,因而是脱离实际的主观臆想,它不可能转化为现实。 
  立志和幸福是紧密联系的。每个人毕生都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人生的价值是什么?如何生活才是幸福?一个人只要树立了远大的志向,他就会把远大志向的实现,视为人生的价值和幸福。因此,卡耐基认为,远大志向是对幸福的憧憬、向往和追求,幸福是远大志向的实现。志向的实现是令人神往的,是幸福的,而对志向的追求则能唤起人们的极大热忱,获得精神上的充实感,这本身也是一种幸福。无数仁人志士为了追求和实现远大的奋斗目标,甘愿承担艰难困苦,他们以苦为乐,乐在苦中。而那些没有远大志向的人,浑浑噩噩的生活,白白地浪费自己的一生。在他们的生活中也许没有多大的痛苦,然而,他们并没有真正的幸福。 
  确立远大的志向对于我们具有重要的意义。正确的志向,一方面反映了人们的追求和愿望,另一方面反映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和可能趋势。因此,志向是一种指向未来的价值目标。 
  志向作为一种价值目标,它能够激发人们的意志和激情,产生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激励人们以积极、主动、顽强的精神投身于生活,对人生抱有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乐观态度。 
  志向,是人生前进的目标和导航的灯塔,是鼓舞人们去努力拼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