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耐基经商之道-第1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悲天悯人是佛家的一种道德要求,也就是要对人、地、物都怀着同情,这是社会生活中涵养最广的道德要求。例如,政治家就要有悲天悯人的胸怀,因为政治的目的在于增加众人的幸福,减轻众人的痛苦,所以把政治看成是发扬悲天悯人胸怀的学理,一点也不过分。
一个法师在谈到政治时说:“政治就好比是一串念珠,串联念珠的丝带,就是宗教精神,也正是悲天悯人的胸怀。试想,如果念珠缺乏这条丝带,珠子就会散落零乱;政治的运作中如果缺乏悲天悯人的胸怀,就不能带给人民真正的幸福。”
经营企业的道理也一样。企业的责任既然是生产物品,那么就必须造出最优秀的产品,来消除人民的贫困,使每个人生活更丰富、更快乐,这才能算是完成了企业的目的与使命。
企业和宗教虽然有物质和精神的差别,但对于改善人类生活品质的目标却是一致的,两者都是为了发扬悲天悯人的心胸,来造福人类。所以,企业的经营者更应该悲天悯人。
同时,经营者为了完成企业的使命,往往要支使很多员工工作,这些人也有权利要求从职务和工作中感受到幸福和快乐。因此,经营者除了促使社会繁荣外,还必须使部属满足、快乐,如果缺乏这种爱心,光是靠职位和权力来支使员工,必然得不到别人诚心的帮助。
卡耐基曾一再提到悲天悯人的心胸,可能会被误解,而联想到温和柔弱的形象,其实不然,温和柔弱固然也是悲天悯人的一种表达方式,但另一种方式却是肃穆庄严。象佛教最强调慈悲,可是神明中的“不动天王”却手持宝剑一副凛然不可侵犯的法相。可见悲天悯人的胸怀不只光是以温和的方式来表现,对于做错事的人,更要采取严厉的责备,如此才能把是非善恶明白地表现出来。
可见具有悲天悯人的经营者一旦发现某人有不法的举动时,必须断然地纠正他。如果为了私情,故意隐匿不处分,不只是误解了悲天悯人的真谛,到头来反而害了部属,这就是滥用了爱心。因此,凡事以大局正义为前提,该处罚时处罚,该奖励时奖励,才能算是真正了解悲天悯人的真义。
身为主管,懂得悲天悯人,自然能竭尽全力地去爱护部属,部属了解上司慈善的心,尽管因错误受到惩罚,也能心甘情愿,并在惩罚中学习到做人处世的正确方式。所以,要想成为受部属尊重的上司,悲天悯人的心胸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在企业管理中,手腕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高洁无私的人格,使员工受感动而毫无保留地奉献。
日本有个野村三郎,曾是日本海军大将。陆续任职过学习院院长、外务大臣,在一九四○年,正当日、美关系告急时,他被派以特使身分赴美,为两国和平尽最大的努力。
一九六四年,野村先生以八十七岁高龄去世时,美国海军仪仗队也列席参加葬礼,并鸣炮以示哀悼。
原来,野村先生以特使身分和美国做各方面的交涉时,日本突然偷袭珍珠港,这实在不是野村先生的意愿。照常情美国这时候也许该说:“野村先生是为什么来交涉的?”但,相反地,美国却对野村先生为难的立场大为同情。这都是因为野村先生没有私心,希望两国能和平相处而诚心诚意地办交涉。也由于他的人格受到对方的尊敬,他们才会派仪仗队列席参加葬礼。
因此知识和手腕固然重要,但也要注意到什么才是人生正确的立足点;惟有大公无私,才是最重要的。
谁都认为只有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这是非常自然的感情。
但如果因而被私心蒙蔽,也就是被个人的利害或感情左右,就很容易判断错误,无法产生坚强的信念。不被私心蒙蔽,仔细考虑什么才是对的,什么才是该做的,这时就能产生正确的判断力、坚强的信念及勇气。
卡耐基说过:“要对自己严格要求,并且毫无私心地考虑事情以磨练自己的人格。这才是我拼命想要达到的目标。”
人本是万物的君主,但却老有人为物所指使。这实际上是人类地位的贬抑。尊重宇宙万物,人类才能重登群主宝座。
人类的需求,因人、因事或因时代的不同,而显出不同的形貌。虽然形形色色,不过概略地说,对繁荣、和平与幸福的渴求,是人类普遍的愿望。因此,人类为了实现这个愿望,经过漫长的历史岁月,在各式的团体生活上做了各种的努力。由于这些努力,文明进步了,人类的繁荣与幸福自是不在话下。但是,在几千年、几万年的漫长岁月中,尽管这些努力产生了上述的成果,在另一方面,个人与个人、团体与团体,仍像以往有无数争端,为彼此带来了混乱和不幸。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以繁荣、和平与幸福为目标的人类,下了这么多的功夫,为什么不能获得充分的报偿呢?如果这原本就是人类的本质,也就是所谓的“宿命”,那么下再多的功夫也是徒然的。可是,事实上是因为人类不能正确地辨别自己的本质,也不能本着这个原则去思考、行事的缘故。如果能明确地指出人类的基本概念及正确的人生观,再以此为基础,反映在种种活动上,则可实现比过去更美好的团体生活。因此,如果我们期待今后有更调和、更具发展性的团体生活,一定要正确地发掘人类的本质。
为了思考这些人类的基本问题,卡耐基曾提倡“新人生观”。具有优异天赋的人类,必须站在新人生观的立场上,逐步发挥集合众智的伟大本质,创造心物合一的团体生活,而人类长久的使命也就在于此。
人类进行团体生活有各种方法。如果能够以最好的行动来反映人类本质,一定可以提高真正调和的团体生活。只要找出这条道路,就可以顺利发挥人类伟大的本质,进而达到人类长久的使命。这里所说的道路,就是“人生之道”。
当然,人类共同生活的范围非常广大,包含了各种活动。
因此,如果要对各种人生之道作整体的了解,可以从各式活动的分歧着手。但是,这些并不是重点,此刻我们所关心的,是新人生的理念。
其实,人类的老祖宗早在宗教、道德、哲学、思想等方面明示出人类应具备的生活方式,及应走的方向。而且这在历史上,也曾创造过相当高的成就。因此,今后我们仍应相互勉励,以实践古圣先贤所教诲的人生之道。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要到什么地方,才能追求以人类本质为根基的人生之道呢?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地拥有人类“万物之王”的本质。也就是人类彼此要有“王者”的意识,以自己的见解来思考,就能产生出来,亦即具有王者本质的人类,必须基于这种本质,来彼此相待,并且重视应该如何对待万物的想法,而人生之道就会逐渐由此产生出来了。
如果人类对一切万物,也能本着王者的意识,正确地加以支配运用的话,则人类所应走的道路也会变得很清楚。比如说各种动物、植物、矿物等自然资源以及所有的自然现象和其衍生物,人类都能站在“万物之灵”的意识上去用的话,那么能够提高人类生活品质的思维,不是就自然产生了。没有所谓无价值、无用的东西,一切都是活生生的有助于人类的团体生活。更明确地说,政治、经济以及教育等,人类团体生活中的各种活动以及个人日常的方法和工作的进行方式等,也都能适当进展,各种错误也会逐渐减少。此刻,人生之道不但成了人类一切活动与群体生活的基础,同时也成了判定是非的根本标准。
人类必须积极地去追求,并找出实践的方法,促使人和物都能在协调融和的环境中生存,渐渐地为团体生活带来更好的推动力。同时,这也是根本改变今日世界贫困、争执等混乱情势的一大开端。
卡耐基认为,只有坚持这种人生观和人生之道,人类才能迈向繁荣、和平、幸福的金光大道。
人生的失败,并不是因为环境太恶劣、路途太坎坷,而多数是境遇顺到、踌躇满志之时,炫耀自己的心理,才是导向失败的引线。
卡耐基经历过许多坎坷和艰辛,但总体来说是一步步走向成功和辉煌的。他回顾自己的一生说,失败也是有的,如果说小的失败,那是天天有的,甚至是每时每刻都有的;不过,这些都如过眼烟云,早已消逝无踪;要说大的失败,唯一的一次就是战争期间制造飞机和战船。
卡耐基经过生活多次实践得出:“人生的失败,往往起因于那种炫耀自己的心理。”
“任何人都会有理想,也可以说是梦想,但其中也存在着骄傲;想对社会大众夸耀自己狂妄,这种心理不论到多大岁数都还是会有的。不管那是个人的工作范围,还是公司的工作,或国家的工作,我认为人生的失败,全部都是从炫耀中萌芽的。”
卡耐基的这些观点说明了“胜不可骄,败不可馁”的千古遗训之正确。任何人,在光景凄惨的时候不必饮泣独处、向天悲叹,在风光无限的时候也不必昂首阔步、睥睨大众。尤其是在热度较高、噪声嘈杂的人群捧你抬你的时候,不要忘了赶忙从轿子上溜下地来,走踏实一些。
成功了,往往容易陶醉;陶醉后当然也就容易出乱子。防止失败的方法,就是不时地反省、检讨。
世事多艰险,因此总是有事与愿违的事情存在。这方面可以说每一个人都熟悉。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大多数是由于对自己认识不够,缺少以自己为中心的反省。
不论公司、商店还是个人,都希望能够得到长久发展。如果某项产品、某件事情干砸了,当然就是事与愿违。这并没有其它的原因,关键就在于自己对所做的事情判断失误。
缺乏自我观察及自我检讨,只是陶醉在自己不断增加的力量之中,甚至高估了自己的实力,这些都会引起失败。卡耐基认为“事与愿违”,原因在于出发之前没有做好自我反省的工作,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这种情形。
例如,在推出新产品时,要先详细检讨有没有使这件事成功的实力。若力不从心,就不应该做这件事。
若不论如何都想做,而自己的实力又不够,问题就变成如何弥补不足的地方了。若是在资金方面,就应该和银行商量,设法取得资金。若技术不够,就应该广泛征求技术。国内找不到,就应该向国外寻找,一直到做好为止。
寻求技术,有时也要付出相当高的代价。若代价太高,虽然需要这种技术,也不可以这么做。因为代价太高不划算,目标固然可行,但现在还不是做的时候。
卡耐基的一生,可以说就是这样在不断反省中前进的,对此,他有体验,也有来自内外的教训。他说:“我认为许多公司就是这样,一面反省一面经营。我也一直采用此种方法,所以到现在还未遭到很大的失败。”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树人,品德为要。人无品德,无以为人;国无品德,无以为国。
社会开发确实是件好事,但首先要做的应是人心即是良心的开发。否则,事情做得再多,恐怕都不免产生许多不良的副作用。
要使社会秩序良好,使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应靠什么?
过去曾有“人治”和“法治”之说。唐《贞观政要》称:“能安天下者,惟在用得贤才。”反之,无本领、不称职或不得群众拥护者应予罢免。事实上我们也很重视选举,重视人才选拔。这说明用人或“人治”对治国仍有一定重要性,不可忽视。经历史经验表明,“人治”弊端也不少,并且曾给国家带来严重祸害,因此,法治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其实,在人治、法治之外,还存在一个极其重要的加强教育、提高人的道德素质问题,就是要用道德来规范、端正人的行为。因为,任何事情都是人去做的,在治理国家、社会的工作中,即使用了现行的法律规定,但若交给没有道德的人去做,那是没有好结果的。要把国家建设成文明的国家绝对不能没有良好的道德风尚。所以有识之士大声疾呼,必须提高人的道德。
因此,卡耐基认为,对于一个经营者,在公司树人、用人时,必须重视人的道德品质。否则,一但事情办不好,就会影响公司的经营。
…
第二章 卡耐基的经商关系学
一 掌握高超的用人之道
卡耐基认为,要想掌握高超的用人之道,必先要做到知人善任。
知人,就是要了解人,指的是对人的考察、识别、选择;
善任,就是要善于用人,指的是对人要使用